还不知道:廉颇的结局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众所周知,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很多的成语都是有历史出处的。就比如一个人尽皆知的成语负荆请罪,它的意思是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在小学的语文课文中想必大家也学过,负荆请罪的主人公就是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
战国时期的赵国也是人才济济,武将当中有廉颇这样的名将,在文臣当中又有蔺相如这样的人才。在渑池之会结束后,赵王认为蔺相如劳苦功高就封他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这件事让廉颇非常的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其实这也不怪廉颇,他毕竟是一个武将,为国家南征北战,同样劳苦功高,心中要是没有傲气肯定是不可能的。不过对于廉颇的言论,蔺相如却是竭力避免不和他发生冲突。
对于蔺相如的做法,他的门客十分不理解,于是蔺相如解释道,“我对廉颇将军退让是把国家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恩怨放在后面”。所以这才有了后来廉颇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的一幕。因此不难看出,廉颇的确是值得人敬佩的。他能屈能伸,知错能改,颇有大丈夫的风范。那么大家又是否知道廉颇晚年的结局是如何的呢?
赵孝成王21年,赵孝成王去世,他的儿子赵悼襄王继位,赵悼襄王立马就解除了廉颇的军职。廉颇因为受到排挤于是就投奔魏国。对于赵国的这个名将,魏王并不信任他,廉颇也并没有受到重用。另外一边,赵国因为没有了廉颇多次被秦军围困,这时赵悼襄王才想到任用廉颇。不过赵王派出的使者却被廉颇的仇人贿赂了。使者回去之后就回复赵王说廉颇老了。就这样,廉颇再也没有能够为赵国效力。其实廉颇虽然身在魏国,但是他一直心系赵国。奈何,命运有的时候就是这么的无常。
之后楚王听说廉颇在魏国之后,就派人去迎接他入楚,让他担任楚将。不过廉颇担任楚将也并未建立功劳。因此,年纪已经颇大的廉颇最终郁郁不得志 ,在楚国的寿春去世。廉颇去世之后没多久,赵国就被秦国灭亡了。不得不说,廉颇作为一代名将,他这样的结局着实让人惋惜。
廉颇和蔺相如?负荆请罪?之后,廉颇的结局是四处流浪、客死他乡,蔺相如则是病死于赵国危难之际。早在小学的时候,大家就知道了?负荆请罪?的故事,故事的结局很美好,但那只是历史里的一段插曲,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历史里廉颇和蔺相如的结局并没有像?负荆请罪?的结局那么美好,所以老师也并没有告诉我们故事之后的故事。
大概是由于?负荆请罪?的缘故,廉颇和蔺相如的命运开始被捆绑在一起。从?负荆请罪?的故事中,我们知道蔺相如是赵国的一代名相,而廉颇是一位武将,蔺相如负责国家的繁荣,而廉颇就负责国家的安危,两人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可以说没有他们两个人赵国早就已经成为秦国的盘中餐。赵惠文王也很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很信任这两人。
在别人看来,赵惠文王的王权深受廉颇和蔺相如的威胁,但是赵惠文王心系国家安危、胸襟宽广,并不介意两人的威胁性。可是赵孝成王就没有他那样宽广的胸襟,赵孝成王一直都很忌惮廉颇和蔺相如的职权。赵孝成王继承王位不久,秦国乘机再次举兵攻赵,廉颇领兵困住了秦军,可是赵孝成王却在这时听信谣言换掉了廉颇而改用赵括领兵。
卧病在床的蔺相如听到了这一消息,连忙劝说赵孝成王,但是心怀芥蒂的赵孝成王不听谏言、一意孤行,导致赵国军队损失惨重,蔺相如也在这时离开了人世。等到赵悼襄王继位之后,廉颇就被收回了兵权,并且乐乘代替,愤懑难平的廉颇开始流浪他国。他先是投奔大梁,然后转投魏国,不久在楚国安定下来,但再无战功,最终身死于楚国。
负荆请罪这个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吧,廉颇和蔺相如一文一武,二人成为挚友的故事被后人所流传。可是各位知道廉颇和蔺相如最后的下场是什么样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史记》中有记载,廉颇是赵国的一员大将,惠文王在位时他率领军队一举将齐国拿下,攻下阳晋,在朝堂之上名声大起。而蔺相如则是官宦缪贤府上的一位门客,二人当时并没任何交集。
赵王当时获得一个绝世珍宝,名叫和氏璧。此壁是玉中极品,经过精湛的技艺雕刻后,更是美妙绝伦。后来秦王得知赵国有如此美玉,便命人传信给赵王,在信中称秦国想拿15座城来换得这块玉。秦国在那时是最强最繁荣的一个国家,也一直企图侵占其他小国,扩张领土,秦王却突然提出拿土地交换和氏璧,这其中必定有诈,但是赵国势力在秦国之下,无法直接拒绝他的提议,只能派人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参加商议。
这位出使秦国的使者便是蔺相如,他是在缪贤的推荐下获得这个机会,之后的“完璧归赵”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吧。蔺相如凭借自己的机智和勇敢,将和氏璧带了回来,因此受到赵王的赏识,被封为上大夫。可此事之后秦王十分恼怒,决定出兵征讨赵国,攻占石城还杀害两万多名士兵,后来其他诸侯国前来支援,秦国虽兵力较强,但面对6个国家的兵力,还是没法直接交锋的。秦王便打算撤兵,并提出要和赵国建立友好关系。
但是赵国毕竟是小国家,赵王只身前往约好的渑池有些害怕。此时,廉颇和蔺相如同时进谏:倘若赵王不去赴宴,就摆明了是在向秦国示弱,一定会遭到其他国家的嘲笑,影响赵国的形象。经过一番商议之后,蔺相如随赵王一起前去会面,而廉颇带着将士们在边界等候听令,随时出兵。
在渑池秦赵两国会面的故事想必大家也都知道,秦王喝醉之后命赵王给他演奏乐器助兴,赵王本就胆小怕是不敢不从。蔺相如见状,为了挽回赵国的颜面,要挟秦王为自己的君主奏乐,秦王在逼迫下不得不照做。蔺相如此举一出,既让赵国在各国眼中地位大升,还对秦国朝官产生一定威慑力,一石二鸟。会面归来后,赵王对蔺相如更是刮目相看,封他为上卿,如此一来官职便在廉颇的上面。
廉颇作为赵国的将军,替赵王征战多年,加之会晤之时还率兵严防死守,官职却在一文官之下,内心表示十分不服,扬言倘若见到蔺相如一定要侮辱嘲笑他一下。蔺相如听得此言后,便避免与廉颇见面。廉颇去朝堂,他就告病“请假”;平日里看到廉颇的马车,他就让车夫直接改道而行。久而久之,蔺相如躲廉颇的事在街坊传开,蔺相如的门客们觉得他太怂了,很多人都请求离开。
后来,蔺相如就问留下来的门客:“秦王和廉颇哪一位更厉害啊?”门客答道:“自然是秦王更厉害。”他便说:“既然我当初都不畏惧秦王,如今我还会畏惧廉颇吗?秦王后来迟迟不向我国发起战争,不就是因为有我和廉颇坐镇,不敢轻举妄动。倘若二虎相争斗,肯定有一方要受伤,我和将军产生矛盾,秦王势必会乘虚而入的。”
不久,这段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他顿时感觉十分惭愧。原来蔺相如并不是惧怕他才躲避,而是将国家放在第一位去考虑,才避免与他产生冲突。廉颇便脱去上衣,背着荆条亲自上门请求蔺相如的原谅。二人从此以后成为莫逆之交,蔺相如出计谋、廉颇带兵打仗,一起协助赵王处理国事,这份友情广为传颂。
在蔺相如和廉颇的配合下,赵国将齐、魏等诸侯国收复,逐渐强大。秦王看到这种局面也更加不敢滋事挑衅,将目标换成实力更弱的国家。当时韩国被秦国军队围剿,便向赵国请求支援,赵王便问众臣意见,廉颇、乐乘称不能派援兵前往,这时赵奢说了句:“狭路相逢勇者胜!”赵王听后便任命赵奢为将领,带兵去帮助韩国,后来在赵国的支援下,将秦国士兵击退,战胜归来后,赵奢便也被封为上卿,和蔺相如、廉颇地位相持平。
惠文王驾崩后,其子孝成王成为新的赵王,虽然廉颇和蔺相如在前朝深受老皇帝的器重,可孝成王并不怎么相信他们。孝成王刚刚上位,秦王借机攻打赵国,廉颇在长平和敌军持续对峙,但始终分不出胜负,孝成王对此不是很满意,便命赵奢之子赵括领兵作战。
然而赵括讲起那些兵法头头是道,但实际作战不可能循规蹈矩,这种人上了战场一定会吃大亏,就连赵奢在世时都说这个儿子不是当将军的料,如果当上将军肯定会让兵力大损。蔺相如那时身患重疾,但还是强撑着向孝成王进谏,不可让他领兵作战,但孝成王完全听不进去,执意要让赵括取代廉颇前去参战,结果可想而知,赵军立刻大败,二十多万战士被俘获杀害,兵力损失非常严重,赵国逐渐走向衰败。
在之后的几场战役中,赵军再也没有传来胜利的消息,秦国军队势如破竹一路逼近,要不是其他国家在这时前来营救,赵国怕是立刻就灭亡了。蔺相如看到此局面十分心痛,但又很无奈,先王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就这样毁于一旦,最终怀着愧疚和悲伤病逝,一代文臣最终在这种环境下离世,多少是有些凄凉的。
前朝的老臣赵奢和蔺相如都离世,如今只有廉颇一人。他始终忠心耿耿地为赵国卖力,久而久之孝成王慢慢信任他,一直尽心辅佐赵王,被封为兴平君。
但是之后悼襄王继承王位,廉颇再一次不被信任,接连受两代君王不猜忌,加之新王故意打压他,廉颇一气之下离开赵国,去魏国为官。虽然廉颇是阅历非常丰富的老将,但到了魏国也并没得到魏王器重。这时,悼襄王再次想起老将,可廉颇因在魏国受人陷害,没能再次返回赵国,最终在异国离开人世。
就这样,曾经在赵国立下汗马功劳的文将和武将,都含恨离去,结局实在是令人悲叹啊!
《史记》:“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这就是成语负荆请罪的出处。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有两个一个是廉颇,一个是蔺相如。廉颇公元前327年出生,前283年代表赵国攻打最为强盛的齐国,占领了阳晋有功,名震天下,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蔺相如,赵国著名的外交家,在他外交事业中,有两件事最为经典,一件是完璧归赵,另一个就是渑池之会。前279年,蔺相如跟随赵惠文王会秦国的渑池之会。宴会上,秦王仗着自己国家强盛,处处不给赵惠文王面子,蔺相如就用才智处处帮赵惠文王化解危机,回来之后被封赏为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这就导致了廉颇的不满,蔺相如为了不起冲突,处处避开廉颇,让人以为蔺相如很怕廉颇。
不过,蔺相如后来的一番话传到廉颇耳朵里,让廉颇明白蔺相如平时好像很怕自己,其实是不想与廉颇内讧,给秦国找到机会攻打赵国。廉颇为了请罪,就脱下衣服,身上捆绑着荆条去蔺相如家。
负荆请罪的故事就到了这里,可老师就并没有再告诉我们廉颇蔺相如后来的结局都怎么了,他们是幸福的过完下半生,还是悲惨的过完下半生?其实老师不教是有原因的,可能是不想破坏了负荆请罪美好的结局,因为在这之后的廉颇蔺相如结局都不好。
公元前262年,秦王发动长平之战,起兵攻打赵国,廉颇采取保守策略应战,此时赵国的君王已经是赵孝成王,他一不小心中了秦国的反间计,怀疑起廉颇的能力,就把廉颇换下,换上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赵括的能力连他母亲都不相信,可想而和是有多差,蔺相如这么聪明的人就更清楚,即使身患重病也要拖着病体求赵孝成王收回成命,但赵孝成王没有他爹那么信任蔺相如,坚决不同意,最终的结果就是赵国40万民兵被秦国名将白起杀了个精光,蔺相如身体本来就不好,听见那么多赵国人死了,气急攻心之下一口血吐出,不久就去世了。
而廉颇这边,因为赵国输了长平之战,他有被赵孝成王重用过,但是是很短暂的一段时间,更加无能的赵悼襄王继位之后,廉颇又被赵悼襄王解除兵权。从此之后,廉颇彻底死心,后半辈子如丧家犬般投奔过魏国,也投奔过楚国,但是毫无建树,渐渐的魏国楚国也不重用他。
曹操形容自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廉颇,他无论去到哪里一直都是身在别国心在赵,尽管人已经老了,还有报效赵国的雄心壮志,可惜的是,赵国两任君王都有眼无珠,不相信他重用他,导致他郁郁而死。廉颇蔺相如一生都在为了国家奋斗,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但他们也都因为糊涂的君王在悲愤中而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1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