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琦善是不是卖国贼

话历史 2023-12-10 09:20:29

琦善是不是卖国贼

我们国家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唯一一个未曾中断过历史的国家。在悠久历史和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这些都是宝贵文化遗产。今天,想要为您讲述的是琦善是不是卖国贼的相关内容。

琦善是不是卖国贼

一方面琦善诞生于一个满洲贵族家庭。在鸦片战争之前,他备受道光皇帝的信任与崇敬,因此可以想象琦善家族背后的实力和深厚背景。据琦善的财富被没收时的记录显示,他确实拥有大量的资产。以此来看,琦善并不需要接受英国的贿赂,并欺骗道光皇帝。

另一方面当时绝大多数中国人都陶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认为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不过是野蛮、蛮夷之邦。琦善也同样坚信这一点。在他的信念中,他绝不会低头接受野蛮人的贿赂,背叛自己的祖国。

综合以上两方面的情况来看,琦善作为一个出身高贵、背景雄厚的满洲贵族,对其财产极度富有保护意识。他对于中国独立、尊严的坚信也让他无法屈从于外国势力的勾引和欺骗。他视野独特,秉持着高尚的信仰和家族的荣耀,因此绝不会背叛自己的国家。

另一方面,当时的大多数中国人都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认为英法等国只是野蛮国家,琦善同样坚信这一点。所以琦善不可能屈尊接受野蛮人的贿赂,背叛自己的国家。

其次,从琦善所谓的卖国表现来看,茅海建先生在书中总结了琦善卖国论的四个依据,即主张禁烟、打击林则徐,不事战守和私自割让香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有必要讨论一下这四条能否成立。基本上,琦善只能说不主张用武力解决争端,而是希望通过谈判与和平的方式来处理中英之间的这一争端。

从以上两点来看,琦善实际上不能被称为叛徒,而只是一个和平主义者,属于主和派。至于琦善是什么样的人,出生在满洲贵族家庭的琦善,只是当时天朝上国美梦里的清朝朝臣中的一员。他既没有远见认识到中英之间的根本差距,也不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英国。

从这个角度来看,琦善只能算是一个普通人。琦善和谈失败,一方面源于中英之间的误解,另一方面与中英实力悬殊有关。

以上是本文关于琦善是不是卖国贼的所有内容了。如果你对历史人物感兴趣,还希望了解更多关于历史相关内容的话,我们强烈推荐你关注我们。

描写鸦片战争的诗句文言文

1. 关于鸦片战争诗句
关于鸦片战争诗句 1.描写鸦片战争的诗句
19世纪初

鬼船在太平洋上招摇【原创】鸦片战争(诗歌)

英美俄的鸦片

像幽灵一样

悄然登陆大清王土

从此

白银随烟不断遁往异国他乡

大清王朝的身子骨

消瘦不堪 且

每况愈下

从权贵到士兵

从士兵到平头百姓

哈欠声此伏彼起

道光在无奈之下

把尚方宝剑交给林则徐

于是 大清也能用大炮练练它那

嘶哑已久的嗓子了

于是珠江口岸的江水平静如初了

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

如三把尖刀

直逼鸦片商的喉管

鸦片商们心惊胆战 如丧考妣

交出了令人震惊的230万斤鸦片

1839年6月

大清。虎门海滩

大清子民观看大快人心的虎门销烟

…………

1840年6月

贼心不死的英国米子旗

出现在太平洋上

英国佬的军舰闯入珠江口

发动了骇人听闻的鸦片战争

……

英国鬼子侵占定海县

北犯天津海口

…………用大炮的粗嗓门向清政府发话

道光龙颜失色 在慌乱中

把林则徐的乌纱错戴在了卖国贼琦善的头上

道光在朝廷正襟危坐

英国佬在广州对琦善吹胡子瞪眼

于是 胆小如鼠又胆大妄为的卖国贼琦善

亲自签订了割地又赔款的《穿鼻草约》

……

道光顿觉脸上无光

决定对英作战

可是他一错再错

又派了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奕山

去主持军事

使大清羸弱的身躯

接连不断地受伤

孤胆英雄关天培牺牲于海防

幸有三元里人民、宁波黑水党

为他挽回了一点面子

但是大清王朝的全线溃败已成定局

悲莫悲兮

……

大清成了英法美等国口中

想吃就吃的

一块

肥肉

从此

大清的天空布满了历史的阴霾

至今还在多少人的心空

网罗爱国主义激情
2.鸦片战争 名句
鸦片战争中 ——————林则徐

林则徐,姓林,名则徐,字元抚。则是学习、效法的意思,徐指的是福建巡抚徐嗣曾。元抚是以巡抚徐嗣曾为榜样的意思。

林则徐名言名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有容乃大千秋几?无欲则刚百世师。比武守疆驱虎豹,论文说理寓诗词。为官首要心身正,盖世功勋有口碑。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时运不济,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不惜元气,医药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

三生慧福孰能兼,占尽韶华颇不廉。悟彻优昙天女散,不如趺坐一枝拈。

湖山也结甘棠想,香火难忘寸草心。比似圆通禅院里,宝书飞盖一长吟。

遥知手握牟尼串,犹念金刚般若经。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笑指芦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回头往事竟成尘,我是东西南北身;白下沉酣三度梦,青衫沦落十年人。穷通有命无须卜,富贵何时乃济贫;角逐名场今已久,依然一幅旧儒巾。
3.关于鸦片战争的诗歌
19世纪初

鬼船在太平洋上招摇

英美俄的鸦片

像幽灵一样

悄然登陆大清王土

从此

白银随烟不断遁往异国他乡

大清王朝的身子骨

消瘦不堪 且

每况愈下

从权贵到士兵

从士兵到平头百姓

哈欠声此伏彼起

道光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61326235在无奈之下

把尚方宝剑交给林则徐

于是 大清也能用大炮练练它那

嘶哑已久的嗓子了

于是珠江口岸的江水平静如初了

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

如三把尖刀

直逼鸦片商的喉管

鸦片商们心惊胆战 如丧考妣

交出了令人震惊的230万斤鸦片

1839年6月

大清。虎门海滩

大清子民观看大快人心的虎门销烟

…………

1840年6月

贼心不死的英国米子旗

出现在太平洋上

英国佬的军舰闯入珠江口

发动了骇人听闻的鸦片战争

……

英国鬼子侵占定海县

北犯天津海口

…………用大炮的粗嗓门向清政府发话

道光龙颜失色 在慌乱中

把林则徐的乌纱错戴在了卖国贼琦善的头上

道光在朝廷正襟危坐

英国佬在广州对琦善吹胡子瞪眼

于是 胆小如鼠又胆大妄为的卖国贼琦善

亲自签订了割地又赔款的《穿鼻草约》

……

道光顿觉脸上无光

决定对英作战

可是他一错再错

又派了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奕山

去主持军事

使大清羸弱的身躯

接连不断地受伤

孤胆英雄关天培牺牲于海防

幸有三元里人民、宁波黑水党

为他挽回了一点面子

但是大清王朝的全线溃败已成定局

悲莫悲兮

……

大清成了英法美等国口中

想吃就吃的

一块

肥肉

从此

大清的天空布满了历史的阴霾

至今还在多少人的心空

如果想知道烟片战争的经过,可以关注一下028牛逼吧的历史栏目,这里有更加详细的内容
4.鸦片战争的诗句
19世纪初

鬼船在太平洋上招摇【原创】鸦片战争(诗歌)

英美俄的鸦片

像幽灵一样

悄然登陆大清王土

从此

白银随烟不断遁往异国他乡

大清王朝的身子骨

消瘦不堪 且

每况愈下

从权贵到士兵

从士兵到平头百姓

哈欠声此伏彼起

道光在无奈之下

把尚方宝剑交给林则徐

于是 大清也能用大炮练练它那

嘶哑已久的嗓子了

于是珠江口岸的江水平静如初了

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

如三把尖刀

直逼鸦片商的喉管

鸦片商们心惊胆战 如丧考妣

交出了令人震惊的230万斤鸦片

1839年6月

大清。虎门海滩

大清子民观看大快人心的虎门销烟

…………

1840年6月

贼心不死的英国米子旗

出现在太平洋上

英国佬的军舰闯入珠江口

发动了骇人听闻的鸦片战争

……

英国鬼子侵占定海县

北犯天津海口

…………用大炮的粗嗓门向清政府发话

道光龙颜失色 在慌乱中

把林则徐的乌纱错戴在了卖国贼琦善的头上

道光在朝廷正襟危坐

英国佬在广州对琦善吹胡子瞪眼

于是 胆小如鼠又胆大妄为的卖国贼琦善

亲自签订了割地又赔款的《穿鼻草约》

……

道光顿觉脸上无光

决定对英作战

可是他一错再错

又派了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奕山

去主持军事

使大清羸弱的身躯

接连不断地受伤

孤胆英雄关天培牺牲于海防

幸有三元里人民、宁波黑水党

为他挽回了一点面子

但是大清王朝的全线溃败已成定局

悲莫悲兮

……

大清成了英法美等国口中

想吃就吃的

一块

肥肉

从此

大清的天空布满了历史的阴霾

至今还在多少人的心空

网罗爱国主义激情
5.关于鸦片战争的歌谣
关于鸦片战争时期的诗歌

鸦片战争作为中国第一次反抗西方侵略失败的耻辱纪录,既暴露了清政权的腐败无能,也宣告了中国所面临的深重危机,它在人们心中引起了极大震动。这一时期留下了众多揭露时弊和抒发忧国之情的诗篇,作为时代的纪录,有其特殊意义。

以虎门禁烟而名垂史册的林则徐(1785—1850),并不以诗著称,但由于地位与经历的关系,他的诗作对了解鸦片战争前后的形势有重要的价值。他谪戍伊犁时所作《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出嘉峪关感赋》等,表达了忧念时事、以身许国的热情。前一首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常吟诵的句子,从中可以感受到一个正直的政治家的心迹。

反映鸦片战争史实的诗篇,著名的有贝青乔的《咄咄吟》,由一百二十首绝句组成。作为作者投效扬威将军奕经军中所见所闻的纪录,这些诗在揭露清朝军队的腐败与落后、反映士兵的生活与心理方面,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另外,张维屏的《三元里》纪述了广州三元里乡民围困英国侵略军的经过;朱琦的《关将军挽歌》歌颂爱国将领关天培,都广为人知。同类诗歌还有很多,不一一提及。这一类诗作往往有思路简单、叙事浅直的弱点,所涉及的问题也多停留在表面。但它们不仅反映了那一段特殊历史的面貌和人们悲愤的心情,也进一步推进了自龚自珍以来以诗歌纵横议论时政的风气。

诗歌的形式,也变得比较自由,不太拘泥于格律,语言大都平易直达。在诗风的转变上,这一类诗也是有影响的。
6.林则徐写过那些比较有名的诗句
您好哦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清代政治家、思想家、诗人、民族英雄,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 林则徐的著作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林文忠公证书》、《林则徐集》、《林则徐书简》等。

望采纳!

关于关天培详细资料,在线等

  关天培(1781-1841),字仲因,号滋圃,谥忠节、封振威将军,汉族,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市楚州区)人,晚清著名爱国名将,民族英雄。著有《筹海初集》及训练图表等。三国名将武圣人关羽后裔,其后人多仁人志士,职业军人。历任把总、千总、守备、参将、副将、提督等要职。在任广东大清水师提督其间,全力支持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禁烟。关将军身经百战,身先士卒、出生入死,在率领将士与英国侵略军浴血激战中为国捐躯。为巩固国防,维护国家主权作出了杰出贡献。关忠节祠、关忠节公天培墓,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详细介绍
  行伍出身,但很注意习文,曾说:“吾不能习词赋,封章启事,有用于时,此吾之学文也。”他所上奏 关天培章公文,必亲自动手削稿。嘉庆八年(1803年)二十三岁时考取武庠生,历任把总、千总、守备、游击、参将、副将等军职。道光六年(1826年)任太湖营水师副将,同年以督押海运漕米船自吴淞到天津,途中虽遇惊涛骇浪,仍能安全抵达,因之受到特别嘉奖。1827年提升为江南苏松镇总兵。道光十三年(1833年)署江南提督,1834年授广东水师提督。自接任后,即致力于加强广东沿海的防务。支持林则徐实行禁烟。其后,他倾力于虎门要塞威远、靖远炮台的改建,设法加添了火力强大的“洋炮”200多门以抗击外国侵略势力的挑衅。而当英国军舰在珠江口穿鼻洋开炮攻击中国水师时,关天培亲临火线指挥,带伤督饬水师反击,迫使英舰受重创后遁去。 道光二十年(1840)九月,林则徐被撤职查办。广东地方官吏大多改持与侵华英军“和谈”的态度,而关天培却不为所动,仍然坚决主战。为此,他特意在大战前夕,派专人将自己的旧衣与遗齿送回故乡与家人作诀念明示死志。是年十二月初十,虎门要塞的沙角、大角炮台均被英军攻陷,守将陈连升等战死。关天培坐镇虎门,仅剩数百名将士随其坚守要塞。他历次向两广总督请援,但均无法取得有力的援助。关天培知道难以挽回战局,遂决心以战死报国。
  道光二十一年(1841)二月初六,英军对虎门要塞发动总攻,关亲临镇远炮台指挥,负伤十余处尚亲自开炮还击敌军。至傍晚时英军攻入炮台,关天培持刀奋战被砍伤左臂,后被枪弹击中,致创痕遍体,口中仍然大呼杀敌。相当于南海舰队司令员。英军大举进攻虎门诸炮台,守军才几百人,关天培在孤军无援的绝境下,决心死守阵地。英国司令向关天培发出最后通牒,令其放弃虎门各炮台,关天培不予理睬。最终,英军向清军发起猛攻,关天培顽强抵抗。在牺牲前,关天培特地委派家丁孙长庆将他的广东水师提督官印送回省城。他在靖远炮台率孤军英勇奋战,孙长庆徘徊良久,不忍离去,待其抱印而走,到半山,回首时见敌炮已经击中关天培,关天培的尸体最后被人找到时,身体的一半已被炮火烧焦了。他的亲随孙长庆将其遗骸护送回淮安楚州城东南窑村埋葬,出葬的那天,“士大夫数百人缟衣迎送,旁观者或痛哭失声”。建立祠堂以祀之。
  他的英烈事迹被广为传颂,誉之为深具民族气节的一代名将。著有《筹海初集》。
  生平事迹
  关天培调任广东水师提督的这年,正是英国商务监督律劳卑率兵船蛮横闯入广东省河之后,为了加强海防,清政府调他到这个当时是全国对外交往和贸易的唯一口岸广州。关天培面临着艰巨的任务,为了专心致志搞好海防,先令妻子奉老母归里,自己带着三个家丁到广州赴任。就任后,他“亲历重洋,遍观厄塞”,根据虎门的险要形势,进行严密设防,设置了三重门户:以沙角、大角两炮台为第一重门户;南山、镇远、横档三炮台为第二重门户,并将其中的南山炮台加以改建,加筑石基,增设月台,改变炮位过高的弱点,改称为威远炮台;狮子洋口的大虎门炮台为第三重门户。这三重门户也就是三条防线,紧紧地把守住珠江口的南大门。他一方面在第二、三防线之间,威远、镇远与横档的适当地段设置大铁链和木排,以阻拦敌闯入内洋;另方面又亲自监督铸造大炮八千斤、六千斤者四十尊,六千斤以下者数百尊,分置各炮台,以加强防守力量。与此同时,他又加紧训练水师部队,亲自驻扎在虎门督军操练,每年二月末、八月初,“分饬本标将备,率亲兵五百余名,分赴威远、镇远、横档、大浇、永安、巩固六处,练习炮准,其大角、沙角炮台等处,共兵六百四十名。每次操练可十日为度”。他还将建设虎门要塞的经验和汇集的有关资料,编成《筹海初集》四卷并附有许多详细的地图和训练图、表等,以资参考。 关天培
  这时鸦片烟流毒全国,英、美的鸦片趸船源源不断东来,鸦片走私贸易极为猖獗,关天培积极协助两广总督邓廷桢进行侦缉。到道光十九年(1839年)春林则徐到广东后,关天培更是尽力支持和配合禁烟运动,取得了迫使义律缴出二万余箱、袋鸦片,并在虎门全数销毁的伟大胜利。在林则徐的赞助下,他又在武山上的威远炮台和镇远炮台之间新修筑起一座大炮台,名为靖远,炮洞六十八个,配炮六十位。其建筑之坚固与火力之充沛,为虎门各炮台最。当时关天培除自铸铁炮外,还在林则徐、邓廷桢的大力支持下,从澳门等地购进洋炮二百多尊,并严格训练大批招募来的水师兵勇,改革编制,将大鹏营由营改为协,拨副将驻扎那里,与香山协相呼应,又雇用一批米船、红单船、拖风船,利用有利地形与军民在海上与陆上的紧密协作,切实做到严阵以待,以迎击来犯的敌人。林则徐对关天培这些整顿防务的努力予以很高的评价,称赞他“殚精竭虑,寝食以之”。
  关天培祠墓
  由于关天培在广东沿海的严密布防,使英国侵略者在这个时期的挑衅与袭击都未能得逞。道光十九年七月二十七日(1839年9月4日),义律率兵船二艘、货船三艘到九龙山口岸以索食为名,突发炮火,进行挑衅活动,遭到大鹏营参将赖恩爵率领的水师猛烈反击,狼狈逃跑。两个月以后,九月二十八日(11月3日)义律又阻挡英国商船具结,破坏中英正常贸易,挑起穿鼻之战,这次战斗可说是揭开了中英鸦片战争的序幕,实际上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开始。在这次战斗中,关天培亲临督阵,虽手背受伤,仍奋不顾身,执刀屹立,督令弁兵,对准英舰连轰数炮,使它遭到重创,仓皇遁去。此后十天内,英舰又接连向官涌守军发动六次进攻,结果都被增城营参将陈连升等所率领的守军所击退,获得全胜。战斗结束后,关天培得到清政府的嘉奖,在道光帝的上谕里写道:“此次攻击夷船,提督关天培奋勇直前,身先士卒,可嘉之至!著赏给‘法福灵阿巴图鲁’名号”,并下令“交部从优议叙,以示奖励”。
  鸦片战争爆发后,关天培督率水师,坚守阵地,并积极组织渔船、蟹艇,利用各种机会袭击侵略军。道光二十年十一月(1840年12月),琦善以钦差大臣和两广总督的身份抵达广州,一反林则徐之所为,遣散兵勇,尽撤海防,将关天培数年来辛苦经营的虎门三道防线并木排铁链全数加以毁弃。关天培为此感到十分痛心,一再要求琦善采取抵抗的积极措施,都遭到拒绝。这年十二月十五日(1841年1月7日),英军突然袭击并攻占大角、沙角炮台,副将陈连升壮烈牺牲,虎门形势十分危急。当时,关天培与总兵李廷钰各只有弱兵数百,分守靖远、威远两炮台,请琦善派兵支援,琦善仅遣兵二百进行敷衍。道光二十一年二月初六日(1841年2月26日),英军大举进攻虎门诸炮台,而守军才几百人,关天培在孤军无援的绝境下,决心死守阵地,将自己的财物全部分赠将士,鼓励他们英勇杀敌,他与游击麦廷章等昼夜督战。敌军在占横档、永安等炮台后,集中兵力进攻靖远和威远炮台,关天培亲燃大炮自上午十时至下午七时,与敌激战达十小时之久。敌人自炮台背后进攻,关天培身被数十创,犹持刀拚杀。当时年近六旬,重伤后,亲手点燃大炮轰击敌人。最后英勇牺牲,游击麦廷章及所部战士数十人也都壮烈捐躯。
  关天培在牺牲前特地委派家丁将他的广东水师提督官印送走。他早已作为国捐躯的准备,开战前给家人寄去一个匣子,内放几枚牙齿和几套旧衣服,表示自己必死的决心。他的尸体由家丁在乱尸中找到,身体的一半已被炮火全烧焦了。出葬的那天,“士大夫数百人缟衣迎送,旁观者或痛哭失声”。
  关天培血战虎门
  1841年2月26日
  民族英雄关天培率部在虎门与英国侵略者激战时壮烈牺牲。
  关天培,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人,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这时候,外国侵略者看到清政府腐朽昏庸,千方百计企图打开中国的大门,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关天培到任以后,亲自查看海防要塞,决定增修和加强虎门炮台,并加紧操练军队。1839年,林则徐任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关天培成为林则徐的得力助手。他一面积极协助林则徐收缴外商鸦片,一面认真布置海防,督造排桩,设置铁链,准备抵御侵略。
  1840年7月
  英水手在尖沙嘴一带横行霸道,杀死一无辜村民,林则徐提出抗议,要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交出凶手,义律不但不交,反而乘机扩大侵略,接连几次向广东沿海武装进犯。关天培身先士卒,率领将士严阵以待,英勇抵抗,屡次打败英军,使他们的侵略行动未能得逞。
  关提督血战虎门义律看到关天培率领的兵力强大,不敢任意挑衅,而英国的鸦片贩子仍在继续走私鸦片。关天培积极配合林则徐,搜捕鸦片走私船。鸦片战争爆发后,关天培在林则徐领导下,率兵英勇反击英军,英军无法侵占广东,只得分兵北上,进犯天津。而昏愦的道光皇帝却屈从了侵略者的要求,下令将林则徐革职,派直隶总督琦善替任。
  琦善一到广州,就反对林则徐、关天培的做法,下令撤除关天培多年苦心经营的海防,水师被遣散三分之二,战斗力最强的募勇被全部遣散,这正迎合了英军的需要。
  1841年1月
  英军乘虚而入,攻陷沙角、大角两炮台,这样虎门失去屏障。此时虎门炮台只有少数兵力防守,形势万分危急。关天培坐镇前线,向琦善请求增援。可是,琦善这个可耻的卖国贼唯恐妨碍“议和”,不敢发兵。关天培极为愤恨,决定死守。他拿出自己的银钱补充军饷,鼓励将士英勇杀敌,又将数枚脱落的牙齿和几件旧衣寄给家眷,表示了与炮台共存亡的决心。
  2月26日
  英军向虎门大举进攻。敌人在炸断拦江铁链,攻占横档等几座炮台之后,全力轰击关天培所在的靖远炮台。关天培率领将士,挥刀上阵,指挥士兵顽强坚守。战斗从中午到深夜,进行得异常激烈。无奈寡不敌众,守卫炮台的将士大半英勇牺牲,关天培也受伤10多处,周身鲜血淋漓,但他仍屹立阵前,亲手燃炮射击。这时,敌人从炮台背后蜂拥而上,一士兵要将关天培背下阵地,他横刀阻止。为了不使提督大印落入敌手,关天培急令随从将大印带走,随从哭着拽住他的衣襟,请求一同撤走。关天培厉声拒绝,坚持指挥,激励士兵奋力苦战。忽然,敌人又一发炮弹袭来,这位年逾六旬的老将不幸中弹牺牲。最后,守卫炮台的400多名将士,全部壮烈殉国。
  武圣后裔血染虎门
  关天培(1781—1841),字仲英,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市)人。关天培为“武圣”关羽的56世孙[1],关兴后裔(台湾学者考)。父亲关自明出身行武。少年时代的关天培因家境贫寒,只读过几年书,辍学后随父习武,并学得一手好武艺。青年时代的关天培独自一人离家,开始自谋生计。继而投身行武,历任把总、千总、守备、都司、游击、参将及副将等职。 关天培提督祠堂
  道光六年(1826)
  关天培因督押海运漕粮有功,受到朝廷嘉奖,升任太湖营水师副将,次年提升为江南苏松总兵。道光十三年(1833)署江南提督,次年改任广东水师提督,从此致力于广东海防建设。
  道光十四年(1834)10月
  关天培擢升广东水师提督,负责镇守虎门要塞。此时,关天培深感责任重大,让夫人和子女陪同年近八旬的母亲回淮安老家,替他尽孝,而他自己却只带了3名家丁赴任。 关天培的母亲吴氏是一位深明大义的老人,临行前,吴氏叮嘱儿子关天培:“远赴新任,移忠作孝,不必分心,以老母为念。”
  到任之初,关天培“公务无分巨细,事事尽心”,他亲自到实地勘察,精心设计制定出既符合虎门地形,又能有力抵御海上来敌的炮台扩建计划,从而使虎门炮台成为南海边防坚强的防御堡垒。道光十四年(1834)关天培还将自己整顿和加强沿海防守工事的经验撰写成《筹海初集》一书。该书为清王朝的海防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关天培成为中国近代海防建设的一位杰出先驱者。
  道光十九年(1839)
  清政府任命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南下广州,主持禁烟运动。关天培除了积极配合两广总督邓廷桢打击鸦片走私贩外,还坚决支持林则徐的禁烟行动,并出动水师,首先承担了收缴和销毁鸦片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共收缴英美两国商人的鸦片两万多箱,最后全部交给林则徐,在虎门海滩销毁。因为关天培在禁烟运动中积极配合林则徐,立下汗马功劳,还受到清廷加一级的奖励。
  虎门销烟后
  英国派军舰多次在虎门海防挑衅,都遭到关天培所指挥的水师的严厉打击。于是英国海军北上,攻陷定海,直逼天津,准备进犯北京,对清廷施加压力。这时,腐败的清政府面对英军的强大压力,不但不予抵抗,相反派琦善为两广总督,拆除林则徐、关天培亲手建立起来的坚固海防设置,甚至下令,当英军侵犯我海防时,不准我军还击,胡说什么“以免惊动英军”。
  道光二十一年(1841)一月
  当英军大举进攻沙角、大角炮台,守将陈连升在无外援的情况下,致使两地炮台失陷,最后战死疆场。本来琦善阻止外援部队的参战是陈连升失败的重要原因,他却要嫁祸于关天培。
  其后
  当英军再度大举侵犯虎门,“戴罪立功”的关天培面对虎门危在旦夕的严峻形势,曾多次请求增兵,却遭到琦善的拒绝。此时的关天培置个人安危于度外,在他的带领下,虎门官兵决计与炮台共存亡。为了表示他誓死抗敌的决心,关天培将自己脱落的牙齿、旧衣服以及从头上剪下的一绺头发缄封起来,一起寄给老家的母亲和妻子儿女,以示与他们诀别。然后亲自坐镇清远炮台,日夜与将士们一同抗击英军。
  此时英舰集中兵力攻击清远炮台及其两侧的镇远、威远炮台。关天培面对强敌,在无援兵的情况下,决心以死报国。他此时还将自己的全部财产拿出来分给了将士,然后高声喊道:“将士们,人在炮台在,不离炮台半步!”众将士在他的鼓舞下,向敌人猛冲过去,使敌人不敢靠岸。 正当胜利在望之际,突然倾盆大雨使大炮的火门透水,失去攻击力。关天培眼看英军向岸上蜂拥而至,在这紧要关头,他为了维护国家尊严,不使清廷颁发给他的提督大印落入敌人之手,于是下令他的侍从孙长庆携带好印玺,将其火速送回广州省府。孙长庆在这紧要关头不忍心离去,要求与提督关天培一同撤退突围。关天培拔出腰刀,硬逼着孙长庆立即突围而去,并对孙长庆说:“吾上不能报天恩,下不能养老母,死有余恨。汝归告吾妻子,但能孝吾亲,吾目瞑矣! ” 塑像
  孙长庆刚冲出敌人的包围圈,行至半山腰,眼见关天培身先士卒,率领众将士手持兵器,与英军进行短兵相接的肉搏。关天培终因年岁已高,加之寡不敌众,左臂被敌人砍伤,此时,他仍然奋勇向前,又忍痛砍杀了几个英军士兵,最后不幸被敌人子弹打中胸膛。关天培以身殉职时,双目紧闭,挺立不倒。英军见“关天培挺立如生,反骇而仆”,个个吓得目瞪口呆。 关天培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视死如归的精神,连英国侵略军的将领也为之折服,并称他为“最杰出的元帅”。 关天培壮烈殉国的消息传到广州,已被清廷查办的林则徐失声痛哭,悲痛欲绝,当即写下了“我不如你”四个大字,以示民族英雄林则徐对这位一同战斗的挚友的敬仰与深情。林则徐还为关天培及与他一同殉职的麦廷章写了一副挽联。
  挽联
  “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空教躬尽瘁; 双忠同坎壈,闻异类亦钦伟节,归魂乡关面如生。 ” 这副挽联,充满着林则徐对关天培、麦廷章等爱国将领的赞颂,对琦善等人“坏长城”的罪恶的谴责。 林则徐为关天培题写的这副挽联被镌刻在淮安关忠节公祠大门的两侧。 关天培殉国后,他的灵柩由孙长庆送回淮安安葬时,“士大夫数百人缟衣迎送”,“无数旁观者失声痛哭”。为了纪念这位抗英名将,家乡淮安还为他修建了关天培祠。在关天培殉难的地方虎门,清宣宗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还为他兴建了“关忠节公祠”。
  关天培殉职后
  年逾八旬的母亲,由朝廷“旨令地方官每月酌量给予银米,以养余年”。长子关奎龙,在父亲牺牲后,继承父业,投身行伍。早殁。关奎龙曾任守备、游击及参将等职。次子关从龙,荫袭云都尉,安徽候补同知。关天培的长孙关仙保,关奎龙之子,世袭骑都尉。同治五年(1866)署川沙营中军守备。孙女关开保,关从龙之女,成人后嫁谭长清。谭长清曾随父赴山东任职,后来谭父从军,谭长清“不知所终”。此后关开保守寡,20世纪20年代初去世。
  关忠节公祠
  简介
  楚州城内县东街有一座古朴肃穆的祠堂——关忠节公祠,为纪念民族英雄关天培所建。原为三间大殿、两间厢房,被古色古香的花墙小院护围着。神台上,关天培官服塑像栩栩如生,两旁一对亲随,分别执剑捧书。享殿门上悬有"关忠节公祠"长匾额。殿两旁悬有大书法家周木斋书写的林则徐的楠木挽联。 关天培墓,建在城东乡南窑九村,墓旁流水潺潺,松柏参天。它与关忠节公祠一起,成为淮安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敬挽民族英雄——关天培将军联: 上联:大丈夫、保国家、率将士、战英军、宁死不屈,实乃为国家栋梁; 下联:真豪杰、卫民族、守炮台、驱洋寇、捐躯成仁,无愧于民族英雄。 ——张志真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074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