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伯邑考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

华里士 2023-12-03 09:28:58

伯邑考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

伯邑考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随着电视剧的热播,也逐渐引起了广大粉丝的关注,众所周知该剧一经播出,就以其精彩的剧情,精良的制作,精心的演绎,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拿下了收视第一的宝座,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好剧!

伯邑考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

周武王的故事

那还有一个问题是,伯邑考的名字到底有何含义,他为什么不姓姬呢?其实伯邑考姓姬,而“伯”是他的排行,“邑”是表明他世子的身份,所以大家才会叫他这个名字。得益于封神演义的流传,大家对武王伐纣的故事应该都是比较了解的!周武王叫作姬发,他爹叫作姬昌,他们家族原本也是臣服于殷商的,不过西伯侯姬昌为人比较大气,深受百姓爱戴,所以遭到了商纣王的怀疑,于是纣王将姬昌骗到朝歌软禁了起来。按照演义中的说法,纣王是一个大昏君,而姬昌爱民如子,两人的形象和做法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所以纣王要把姬昌给抓起来。不过按照真正的历史来说,其实纣王这个人,前期也算是个明君,他之所以将姬昌抓起来,其实也是政治方面的需要,因为当时姬昌名声太好,如果他真的有反意,确实会造成很大的动乱。

不过按照真正的历史来说,其实纣王这个人,前期也算是个明君,他之所以将姬昌抓起来,其实也是政治方面的需要,因为当时姬昌名声太好,如果他真的有反意,确实会造成很大的动乱。

出于商朝的稳定需要,纣王的做法其实并没有什么大错,但他在基本和姬昌翻脸的情况下,还是把姬昌给放走了,纵虎归山,这就是他犯下的大错了!姬昌得到释放以后,开始四处招揽贤才,准备着对商朝的作战。并最终经历父子两代人的努力,成功击垮商朝,建立周朝!

在封神演义中,姬发其实是姬昌的次子,姬昌的长子名叫伯邑考,若是他不死,姬昌的权利应该是他继承的。不过伯邑考为了救援被软禁的父亲,最终遭到了纣王的杀害,纣王甚至把伯邑考做成了肉羹,以此来试探逼迫姬昌,看看姬昌到底有没有反意,只要姬昌有一丝异动,不愿意喝肉羹,那么纣王就准备借机发挥,要彻底解决姬昌。好在姬昌为人冷静沉着,明知伯邑考已经遇害,仍然冷静喝下了肉羹,没有给纣王发挥的机会,最终成功逃出来。

由于姬昌举兵时伯邑考已经死了,所以伯邑考没得继承姬昌的爵位和权力,整个周朝落入了姬发的手中,可以说,姬发是捡了大便宜了,要是伯邑考没有提前去世,姬发很可能没有这种机会!不过也有人说了,即便伯邑考还活着,其实他也竞争不过姬发,最终姬昌的权利还是会落到姬发的手中,这是为什么呢?

之所以有人说伯邑考竞争不赢姬发,主要原因是伯邑考并不姓姬,他很可能并非姬昌的亲儿子!在这些人看来,姬昌和姬发都是姬姓,而伯邑考并非姬姓,可见伯邑考很可能并非姬姓,所以即便伯邑考不死,他也无法继承姬昌的权利!不过事实上,这种看法并不完全正确!伯邑考确实竞争不过姬发,可是这并不是因为伯邑考不姓姬,而是其他原因。

在古代中国,人们的子孙比较多,所以为了区分子孙的大小,人们以伯仲叔季来指代儿子的年龄大小。比如老大的名字里面很可能就有伯字,二儿子就有仲字,以此类推。伯邑考之所以会有伯字,就是因为他是姬昌的嫡长子,是亲生的,他是最有机会继承姬发权利的。类似的情况还有三国时期的孙策(伯符)孙权(仲谋)。至于伯邑考中的邑字,其实就是指国都的意思,伯邑考是姬昌的嫡长子,他地位非常高,是姬昌天然的继承人,所以他的名字中有个邑字。至于最后这个考字,则是伯邑考真正的名字了。所以说,其实伯邑考的真实名字应该是姬考!

从名字上来看,伯邑考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姓伯,但实际上他是姓姬的,只不过因为他是姬昌的嫡长子,是继承人,所以大家习惯称他为伯邑考!单从名字就说他不具备和姬发竞争的能力,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说法。不过根据史记的记载来看,伯邑考在才能方面上确实是不如姬发的。

《史记》:同母兄弟十人,唯发、旦贤,左右辅文王,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发为太子。及文王崩而发立,是为武王。伯邑考既已前卒矣。

从史记的记载来看,姬昌其实很早就把伯邑考从太子的位置赶下来了,所以本质上来说,姬发的才能是要超过伯邑考的。

本文总结了关于伯邑考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的全部内容。如果你对历史人物感兴趣,并且想要深入了解更多有关历史的相关内容,我们强烈推荐您关注我们的。我们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源,包括历史人物的传记、历史事件的详细描述以及历史文化的探讨。

为什么姬昌的大儿子叫伯邑考,二儿子叫姬发,老三叫伯安?

其实,伯邑考的名字,准确说来,应该是姬伯邑考,当然也可以叫做姬邑考。

伯邑考,姬姓,名考,“伯”是其排行,“邑”一说是表明其世子身份,一说是担任“邑”这个官职,因此,故称伯邑考。
伯,代表的是老大的意思。
姬发,有时候也叫做仲发。仲,代表的是老二的意思!
比如我们如今所说的前三名,也称作冠军、亚军、季军!
首相商容,亚相比干!比干的相位,便是排在商容之后!
在商朝,有四大诸侯。
西伯侯姬昌,南伯侯鄂崇禹,北伯侯崇侯虎,东伯侯姜桓楚。
四镇大诸侯,每一个名字中间都带了一个‘伯’字!
比如西伯侯姬昌,他就是西边二百镇诸侯中的老大。
在封神演义中,之所以没有把伯邑考叫做姬伯邑考,大概是有作者自己的考虑。

当时姬昌还活着,他有时候的简称便是姬伯,意思便是姬家老大。
爹还活着,儿子根本不能做主,也不能代表一家之主的地位,否则便是不敬。
所以,姬伯邑考,便弄了个简称,有个‘伯’字,代表他是同级中的老大便可以了。
如果加个‘姬’字,那就成了姬伯邑考,就代表伯邑考成了姬家老大,这不是说姬昌死了吗?或者说是伯邑考盼着姬昌死呢!
如今我们的称呼,便很能显示出这个伯字的意思。

看这个封神榜,小刘当时就替伯邑考着急
我们称呼自己父亲的兄弟,比父亲大的称为伯父,比自己父亲小的,称为叔父。
伯便是大,叔便是小。
伯邑考本来是姬家同辈中的老大,又是世子。所以,他的称呼便显得比较慎重了。
就仿佛太子的位置一般,很多人盯着,所以,他的名字可以多一点儿,但是决不能出错。
姬发是老二,姬是姓,发是名。在伯邑考的光环下,没人会在意他这个不显眼的弟弟。
所以,提起姬发,很多人都把他叫做“姬发小儿”,连纣王都是如此称呼!

可见在他们的眼中,根本瞧不起姬发,觉的他就是岁数又小,个人又没什么能力,所能倚仗的无非是姜子牙和姜子牙背后的阐教。
而伯邑考,外貌是一表人才,能力又很强,在姬昌被囚禁羑里城之时,他把西岐治理的井井有条。并且还孝顺,到朝歌替父赎罪。最后正直不畏生死,被妲己陷害而死!

姬昌的儿子为什么叫伯邑考.为什么不姓姬

实际上伯邑考是姓姬的。只不过在平时的称谓中并没有加上姓而已,他的姓名应改为姬考,“姬”为其,“考”为其

在《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为周的祖先,掌管国家的农政,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的时候,都有美好的德行。祖先弃姓姬,那么后代怎么能不姓姬呢?

至于伯邑考的称呼,“伯”是姬考在家族同辈中的长幼排行,周代贵族男子名字的前面加伯仲叔季表示排行,后面加“父(fǔ)”或“甫”字表示性别,这样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因而姬考的全称应该为“伯邑考父”。

而“邑”,其意为封地,即天子分封给诸侯,或诸侯分封给大夫的土地。《说文解字》中记载:“邑,国也。从口;先王之制,尊卑有大小,从卪。凡邑之属皆从邑。”

因此称其为伯邑考也可以,但其本名就叫姬考。

拓展内容

上古有姓有氏。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不少古姓如姜、姬、姚、嬴(yíng)、姒(sì)等都加“女”字旁,这暗示先民曾经经历过母系氏族社会。后来由于子孙繁衍,一族分为若干分支散居各地,每支有一个特殊的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

周代的姓氏制度和封建制度、宗法制度有密切联系。贵族有姓氏,一般平民没有姓氏。贵族中女子称姓,男子称氏,这是因为氏是用来“明贵贱”的,姓是用来“别婚姻”的,二者的作用不同。

周代贵族女子字的前面加姓,姓的前面加孟(伯)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母”或“女”字表示性别,这样构成女子字的全称。如“孟姜女”,就是孟姓的大女儿,并不是名字叫姜女。

望采纳,欢迎交流与讨论!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06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