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唯一一个未曾中断过历史的国家。在悠久历史和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这些都是宝贵文化遗产。今天,想要为您讲述的是李治到底是个怎样的皇帝的相关内容。
唐高宗这个人有些尴尬,提到他就想到两个人,一个是他爸爸唐太宗李世民,一个是他老婆武则天,仿佛大唐的基业就没有他什么事情。唐太宗李世民有过兄弟阋墙的前车之鉴,生怕他的儿子们也出现这种情况,于是就选择了看起来更加“仁厚”的李治。
但是李治这个人到底是个怎样的皇帝?虽然在历史上,他确实是挺悲情的,但是并不能掩盖李治所作出的一些贡献。
李治登基后因为受到唐太宗打造的神圣无敌的形象的笼罩,一度成了特别难重的白手起家的人。但是实际上,他在经济政策上做了不少努力,减轻了百姓的负担,推动了国家的发展。
李治还提倡文学,支持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为唐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在位期间还任用了一批有才华的官员,为大唐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就在立李治为太子之后,李世民就为他选定了一个包括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勣、刘泊、马周、褚遂良等人在内的、阵容强大的“辅佐”班子。李世民指定这批人可谓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这都是他自己带出来的强大“后援团”,所以李治虽然是被天上的馅饼“砸”中的,可是不得不说,在这些优质资源的辅佐之下,他是可以守住基业的。
为何李治后来被“黑”得那么惨呢?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于武则天,封建社会的女性要走到权力的中央,将付出更加惨痛的代价,无论是舆论还是外界的干扰,都会让女王的权柄拿得更加扎手。
百姓吃不上饭,李治也不吃,这是一个真正以“仁”治理天下的人,也许正因为他的仁慈,才有了武则天的机会,因为武则天有机会走进权力的游戏,所以他才会被后来的人产生了误解。
高宗的统治都是贞观政治的继承与发展, 时有“永徽之政, 百姓阜安, 有贞观之遗风” 《资治通鉴》卷一九九这样评价于李治。
唐高宗在身体尚佳之时,并不是演义里描绘得那般懦弱不堪,只是后期他的身体出现了状况,武则天才得已脱颖而出,也正因为武则天坐了皇帝,李治才被后世所诟病。
以上就是有关李治到底是个怎样的皇帝内容的全部了,想要了解更多有关的历史趣闻故事、历史人物和历史文化相关文章的话,就请持续关注。
他接了李世民的班,没有辜负贞观之治的锦绣河山;他和武则天同心协力,给开元盛世开了个好头。可他却少为人知,委委屈屈地蹲在历史的角落里。——看来,“名爸爸”的儿子,“名女人”的丈夫,实在是不好当!
在人们的印象中,唐高宗李治“软弱无能”。他在政治上少有建树,在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对比下,高宗一朝黯淡无光;他性格软弱,以致大权旁落,直接导致“武周”取代“李唐”。但事实并非如此。没有高宗时代的发展、巩固、铺垫,贞观之治就只是短暂的高潮,开元盛世就是无源之水。唐高宗和武则天更不曾相互争权夺利,高宗的软弱,不过是无法接受女皇帝统治的史家们为了丑化武则天而捏造的假象。
拨开千年迷雾,还原历史本真! 号称盛大的唐代国土,在谁的时代最为辽阔?唐太宗梦寐以求的封禅大典,在谁的时代首先成功举办?答案是唐高宗李治。李治让贞观之治再上一个新台阶,给开元盛世打下更牢固的基础。然而,千年以来,人们只记得,他是英明圣主李世民的乖儿子,他是铁腕女皇武则天的弱丈夫。
皇帝向大臣夺权——唐高宗的强硬一面(上)
初出茅庐的皇帝李治,并没有享受到皇帝应有的待遇。皇帝的舅舅、托孤重臣长孙无忌以及褚遂良等人的重重包围,让皇帝半点儿展不开手脚。在李治登极后的第三年,长孙无忌利用高阳公主诬告房遗爱的案件大开杀戒,硬是“审出”了震惊朝野的谋反案,皇帝的哥哥和叔叔也被诬陷进来。皇帝请求赦免他们的死罪,却被大臣们一句冷冰冰的“不可以”挡了回去。长孙无忌的志得意满和高宗李治的落寞无奈形成鲜明对比,终于酿出了灾祸。一场甥舅之战,拉开了大幕。
皇帝向大臣夺权——唐高宗的强硬一面(下)
李义府的出现,打破了原来的僵局。这让皇帝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朝廷并不是长孙无忌势力的铁板一块,依靠皇帝的权力,完全可以动员出来一部分人跟自己走。这个认识至关重要,于是一批愿意拥护皇帝的官员出现了。他们是卫尉卿许敬宗、御史大夫崔义玄、御史中丞袁公瑜,当然还有李义府、王德俭等。这些官员,当然都不是宰相,属于朝廷中的非主流。但是,对于皇帝来说,这已经很了不起了。在此之前,皇帝差不多是孤军奋斗
唐高宗李治继位后,大方向上都按照唐太宗时期制度来管理国家,并且在个别方面进行了改革,从而开创了永徽之治。他在继位后将太宗朝制定的三日一朝改为一日一朝,并且重用了太宗朝时许多旧臣,将李勣从监狱出放出并委以重任。并且还重用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李治有知人善任的能力,他在位期间亲自提拔了杜正伦,韦思谦,薛元超等名臣。太宗朝时四方来朝,但边疆地区仍然不够稳定。李治在位期间唐军灭掉高句丽解决了隋朝留下的一大难题。为了让西域更加稳定,唐军对西域连年用兵最终彻底收服。唐朝的版图在李治时期最大,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三十二年之久。除此以外李治还加强了科举制度,使得国家可以全面选拔人才。
1、继位后勤政
太宗在位时规定三日一朝,而到了李治继位后改为了一日一朝,所有大小事务由皇帝与朝臣共同商量解决。皇帝带头如此勤政,朝中大臣及地方官员更是不敢懈怠,使得唐王朝从上到下都处于高效运转当中,为永徽之治开创打下了基础。
2、重用旧臣并提拔能臣
太宗在位时期,将多位旧臣下狱,而李治继位后将他们都予以释放,其中就包括了唐朝开国功臣李勣。另外像褚遂良,长孙无忌等老臣也依旧受到了重用。李治知人善任,继位后亲自提拔且重用了杜正伦,韦思谦,薛元超等人,使得国家实力得到了全面发展。
3、军事强大版图面积达到高峰状态
太宗时期对北方突厥势力进行了重点打击,一直吐藩方面和平相处。但西域还没有完全臣服,高句丽一直为唐朝在东面一大隐患。李治分别对西域及高句丽用兵,并且最终解决了所有问题。李治时期国家版图达到了顶峰期,并且持续了三十多年。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06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祖冲之除了圆周率外还有哪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