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朱瞻垠人物解读:明仁宗朱高炽第四子

历史典故 2023-11-26 09:58:00

朱瞻垠人物解读:明仁宗朱高炽第四子

我们国家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唯一一个未曾中断过历史的国家。在悠久历史和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这些都是宝贵文化遗产。今天,想要为您讲述的是朱瞻垠人物解读:明仁宗朱高炽第四子的相关内容。

朱瞻垠人物解读:明仁宗朱高炽第四子

庄献王朱瞻垠是明朝仁宗朱高炽的第四个儿子。他生于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九年十月壬寅(1421年11月7日)去世,追封静乐王,并谥号“庄献”。

庄献王出生于皇宫,成长于王府,家境优渥。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深受父母的宠爱。庄献王聪慧伶俐,性情温和,备受家人和宫廷的喜爱。

庄献王的早逝给家人和朝廷带来了巨大的悲痛。他的去世让整个朝廷陷入了悲伤之中,仁宗朱高炽也因此备受打击。朱瞻垠虽然生前没有留下什么辉煌的业绩,但他的早逝却在朝野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人们纷纷为庄献王的英年早逝而感到惋惜。

庄献王朱瞻垠虽然生命短暂,但他在朝廷和家族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无论是作为一个王子、一个儿子还是一个人,庄献王都用他的温和和聪慧感染着周围的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庄献王的追封和谥号也彰显了朝廷对他的怀念和尊重,他的名字将永远被铭记在历史长河中。

本文总结了关于朱瞻垠人物解读:明仁宗朱高炽第四子的全部内容。如果你对历史人物感兴趣,并且想要深入了解更多有关历史的相关内容,我们强烈推荐您关注我们的。我们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源,包括历史人物的传记、历史事件的详细描述以及历史文化的探讨。

明朝第四位皇帝是谁

明仁宗(1378~1425)朱高炽,明成祖长子,永乐二十二年八月,成祖病逝后继位,在位十个月。于洪熙元年五月病死,终年47岁。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庙号仁宗。皇后张氏。有子十人,女七人。葬于北京昌平天寿山献陵(今北京十三陵)。在位期间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为仁宣之治铺平了繁荣道路。

生平
[编辑本段]
  朱高炽,公元1395年被立为燕王世子。他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朱元璋的喜爱。不过由于朱高炽喜静厌动,体态肥胖,行动不便。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而且也总是跌跌撞撞,因此对于一生嗜武的明成祖朱棣来讲,他并不喜欢这个儿子。

  成祖起兵靖难,命朱高炽留守北京。朱高炽团结部下,以万人之军成功地阻挡了建文帝的大将李景隆的50万大军,保住了北京城。这一战役对整个靖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朱高炽在靖难中最耀眼的一笔。在此期间,建文帝遣书信给朱高炽,许以封王,争取朱高炽归顺朝廷。朱高炽接到书信之后看也没看,原封未动地送到成祖面前,使建文帝的反间计失败。

  此后由于他身体肥胖,不便随军作战,因此成祖将他留在后方,这样皇二子朱高煦就走上了前台。朱高煦与成祖颇有几分相象,而且作战勇猛,在武将中威信很高,在战斗中他曾多次救成祖与危难之际,成祖也曾许愿说“你大哥多病,将来皇位必将是你的”听了这话,朱高煦的热情更加高涨,在整个靖难中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劳。

  靖难成功之后,朱棣登上了皇位,但就立皇太子的问题上又出现了犹豫,朱高炽由于仁爱、儒雅,深得文臣们的拥戴,而且他是太祖皇帝亲自为朱棣选择的燕世子,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在封建社会,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而朱高煦性格颇似成祖,武勇英俊,在靖难中立下大功,而且成祖也曾亲自许愿将皇位传给他,就成祖本人来讲,他是希望立朱高煦的,他觉得朱高炽过于仁弱,将来会遭人胁迫。

  但是最终成祖还是立了朱高炽为太子,因为明朝的内阁制度和汉族的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制度在某种程度制约着帝王。而且朱高炽作为世子的时候确实没有什么重大的错误,因此废之无名,很重要的一点是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敏慧异常,深得朱棣的喜爱,著名的文臣解缙曾经以“好圣孙”来说服成祖,成祖终于下定了决心,于公元1404年立朱高炽为太子。

  次子朱高煦并没有就这样屈服,他迟迟不肯就藩,留在京城伺机行动,他先是进谗言使得立储的第一功臣解缙遭到贬黜,几年之后惨遭杀害,然后私养了许多武士图谋不轨,好在杨士奇、徐皇后说服了朱棣削夺了朱高煦的部分护卫,强令他就番乐安。高煦与高炽之争才算暂时告一段落。谁知半路又杀出个程咬金,皇三子朱高燧在成祖得病期间曾密谋杀死成祖,然后矫召即位,幸得有人告密,一场灾难才没有降临,事后,由于朱高炽为朱高燧求情,成祖总算没有再追究。

  永乐22年(1424年)7月18日,65岁的永乐皇帝在北征反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因此秘不发丧,将军中的漆器融成一口大棺材,将成祖的遗体装入棺材中,每日还是照例进餐、请安,只是皇帝的车帘再也没有掀开、皇帝也在没有说话,军中一切如常,同时,派杨荣与太监海寿进京密报,朱高炽得知后立即派儿子朱瞻基出京迎丧,由于大臣们的精心安排,总算没有爆发什么叛乱,政权得以平稳过渡。

  朱高炽即位后,改年号为洪熙,开始了他一系列的改革,首先朱高炽赦免了建文帝的旧臣和成祖时遭连坐流放边境的官员家属,并允许他们返回原处,又平反冤狱,使得许多冤案得以昭雪如建文朝忠臣方孝孺的冤案,永乐朝解缙的冤案都在这一时期得到平反。并恢复一些大臣的官爵,从而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其次朱高炽选用贤臣,削汰冗官,任命杨荣、杨士奇、杨博三人(史称三杨)辅政。废除了古代的宫刑,停止宝船下西洋,停止了皇家的采办珠宝;处处以唐太宗为楷模,修明纲纪,爱民如子,他下令减免赋税,对于受灾的地区无偿给以赈济,开放一些山泽,供农民渔猎,对于流民一改往常的刑罚,采取妥善安置的做法,这一切都使得洪熙朝人民得到了充分的休养生息,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明朝进入了一个稳定、强盛的时期,也是史称“仁宣之治”的开端。

  在思想上,他崇尚儒学,褒奖忠孝,他统治期间儒家思想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仁宗还在京城思善门外建弘文馆,常与儒臣终日谈论经史。仁宗非常善于纳谏,曾经给杨士奇等人一枚小印,鼓励他们进谏,因此洪熙朝政治非常清明,朝臣可以各抒己见,皇帝可以择善而行。朱高炽在后宫之中也不恋女色,除皇后张氏之外,仅谭妃一人。张皇后非常贤惠,与朱高炽相敬相受;谭妃也是一位贤内助。在朱高炽死后自缢殉节,被谥为昭容恭禧顺妃。

  朱高炽对科举制度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当时由于南方人聪明而且刻苦,进士之中多为南方人,但北方人天性纯朴,忠贞,也是皇家不可或缺的支柱,但北方人文采出众的较少,为了保证北方人可以考中进士,朱高炽规定了取中比例“南六十、北四十”这一制度一直被沿用至清朝。

  公元1425年(洪熙元年)5月29日。朱高炽由于心脏病突发猝死于宫内钦安殿。死后被谥为孝昭皇帝,庙号仁宗。

  有人曾提出仁宗在位不到一年,因此对于他的贡献提出了质疑,但是殊不知成祖在位期间有大部分时间都在北征,朝中的政务一直是交给朱高炽来掌管,因此他又充分的时间来推行自己政策,为自己即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果加上这段时间,朱高炽对明朝做出的贡献就毋庸置疑了。明仁宗朱高炽一代仁君的称号当之无愧。

后妃
[编辑本段]
皇后
诚孝张皇后,生明宣宗,越王朱瞻墉、襄王朱瞻墡、嘉兴公主。

妃嫔
郭贵妃,生滕王朱瞻垲、梁王朱瞻垍、卫王朱瞻埏。
李贤妃,生郑王朱瞻飐、蕲王朱瞻垠、淮王朱瞻墺,真定公主。
张顺妃,生荆王朱蟾堈。

子女
[编辑本段]
儿子
明宣宗,母张皇后。
郑王朱瞻飐,母李贤妃。
越王朱瞻墉,母张皇后。
蕲王朱瞻垠,母李贤妃。
襄王朱瞻墡,母张皇后。
荆王朱瞻堈,母张顺妃。
淮王朱瞻墺,母李贤妃。
滕王朱瞻垲,母郭贵妃。
梁王朱瞻垍,母郭贵妃。
卫王朱瞻埏,母郭贵妃。

女儿
嘉兴公主,母张皇后。宣德三年下嫁井源。正统四年薨。后十年,井源死于土木之难。
庆都公主,宣德三年下嫁焦敬。正统五年薨。
清河公主,宣德四年下嫁李铭。八年薨。
德安公主,早薨。仁宗即位之十月,与蕲王朱瞻垠同日追封,谥悼简。册辞谓第四女,盖早殇,名次未定也。
延平公主,第五女,未下嫁逝世。
德庆公主,第六女,未下嫁逝世。
真定公主,母李贤妃,与清河公主同年出嫁,下嫁王谊。景泰元年薨。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06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