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代刽子手喷酒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古代刽子手砍头之前往刀上喷酒,这纯属是影视文学中的艺术加工。不论正史还是野史中,都找不到刽子手在行刑之前要往刀上喷酒的记载。好多人之所以能做出各种奇葩的解释来,就是对斩首之刑缺乏了解,甚至是为了吸引眼球。
刽子手最早是指拿斧头砍人头的行刑者,这些人往往都是心狠手黑,除了胆量大外,平时都是有一定的技术训练的。至于说喷酒祭拜这个神那个神,即使有也会是在家里早早完成的。或者说为了方便清理刀,这些工作都是事先做好的。
通常说来,犯人犯死罪被斩首是天经地义的,但朝廷是不会让他饿着肚子死。押赴法场的犯人首先要吃一顿酒饭,而不是刽子手,此时要让犯人听见看到,允许与家属见最后一面。下来就是监斩官验明正身,准备行刑。
斩首,看起来手起刀落,干净利索,实际上把人头从脖子上看下来并不容易,有时候光靠快刀和手狠是没有用的。此时的刽子手是处于全神贯注的状态,绝不会四处找酒来润滑刀,这既不被允许,也没有条件。
行刑时,通常犯人会被刽子手反绑在木桩上。囚犯的姿势是双腿跪地,将头自然向前伸出,然后刽子手照准犯人的脖子手起刀落,人头掉地。刽子手在整个的行刑过程中的主要工作就绑和砍,没有多余动作。
有时候刽子手行刑时会附带一些迫害的方式,但这必须要听从监斩官的命令。对一些罪大恶极的人,刽子手会解开他们的头发,反系在木桩上,并用铁钉把他们被绑在木桩上的手脚钉牢,然后开刀问斩。
朱元璋曾使用过一种比较新奇的砍头方法,就是在地上挖一个坑,把犯人埋在里面只露出脑袋来,刽子手只用锋利的斧头一削就行了。刽子手绝对不敢在朱元璋面前悠闲的喝一口老酒来喷刀,弄不好自己的头就被别人削了。
朱元璋最狠的砍头方式是“铲头会”,有一次他将藐视自己的十五个高僧全部埋进土坑中露出脑袋,刽子手挨个铲掉那些头,这就是“铲头会”的来历。传说当时有一位高僧头被削去后,又长出一个头,朱元璋惊恐万分,于是废除了“铲头会”。
高僧长出心头,自然只是谣传,但“铲头会”确有其事。所以说,什么时候行刑,怎么样来行刑,刽子手都要严格执行监斩官的命令,绝对没有自己进行表演的余地。但刽子手砍头时,不光要力气大,而且还要讲求技巧。
清朝顺治年间,有个叫阿里玛的武将因在京城为非作歹,被顺治下旨斩首。监斩官将他押赴到刑场后,刽子手开始行刑,但阿里玛的脖子就像铁打,任凭刽子手怎么用力都看不动。阿里玛说要先割断脖筋,然后再砍。刽子手照做,才算完成任务。
刽子手行刑需要的是勇气,而不是给刀上喷酒。基本上是一个刽子手斩杀一个犯人,如果要斩杀多名犯人,则需要多名刽子手来执行。有时也会让一个刽子手先斩,累了后再由其他人接替。史料中没有水平高的刽子手一次砍几颗人头的记录。
古代考察刽子手业务水平的唯一标准就是看他一口气能看几个人头,这也是刽子手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手段。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古代处决犯人的镜头,刽子手手起刀落后,一颗血淋淋的人口滚落地上。
综上所述,古代刽子手在行刑时,不会往刀上喷酒的。这种情节只是源自艺术加工,真正的历史中是不存在的。或许古代刽子手在砍头前夜有一系列的讲究,但这些讲究绝不会出现在行刑现场。
其实,行刑时刽子手并没有那么多拖拖拉拉的动作,往往手起刀落就完事了。除了古代的文学作品之外,现代的文学作品也没有往刀上喷酒的描述。
事实上,刽子手不会在行刑过程中有很多内心戏。刽子手在首次“登场”之前往往要经过数年的刀法练习,从劈冬瓜到削稥头,再到熟悉人的颈部关节,就算这样,在执行中也需要全神贯注才能够顺利完成“人头落地”的任务。
有观点认为刽子手出于消毒、使刀变得更快等目的会往刀上喷一口酒,这些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不过祭刀、壮胆的说法倒有几分可能性,但这并非所有刽子手的标配行为。
当然,影视剧之所以都这么拍的原因,或许是出于剧情需要,使得整个行刑过程的表演动作更加饱满,也或许,就是为了给皇上派来的特使一个喊“刀下留人”的机会。(内容引自网络)
在我国古代社会,虽然民众权利被皇帝制度的存在一刀切入,变得极为单纯——皇权至上,皇帝为尊。但古代社会还是存在许多法治之处,深究我国古代社会的法治特点,就能够发觉,在秦汉之后,社会刑罚就变得更为人性化了一点。
都说斩首是一项对古代社会而言,比较有人情味的死刑了。或许有些人可能不太明白,为什么斩首就是人性化的刑罚了?
死刑算得上人性化吗?是的,想起晚清戊戌六君子被慈禧罚以钝刀斩首,那才是真正的非人性死刑——用钝刀斩首,不会让犯人立即死去,而是会在皮肉被一点一点砍断的痛苦当中煎熬不止,最终痛得昏厥,死亡的线程被拉得很长,不像直接斩首那般干脆利落。
没有犯下极大罪过的人,在古代通常也是不会被立马处以死刑的。在电视剧当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死刑犯被处以斩首的画面——五大三粗的刽子手拎着刀走上处刑台,而死刑犯被五花大绑跪在地上。
只见刽子手提起一壶酒,往嘴里猛灌了一口,而后举起刀,把嘴里的酒一口喷在了刀刃上。围观的群众心下一惊,随后,刽子手刀起刀落,快刀斩乱麻地,把死刑犯的人头斩落在地。
那么,刽子手为什么要往刀刃上喷一口白酒,是为了防止伤口感染吗?之前看到有人提出这个问题,但关键问题是,人都是死刑犯了,还有什么必要维护伤口创面的卫生呢?虽说斩首的利落,也是古人们出于对“留全尸”的礼貌考虑,但无论怎么说,尸体既然已经成为尸体,就没有死者复生的说法。
既然死者不会复生,斩首之后其他人,例如死刑犯的家人所要做的事情就只有收尸。而人的尸体无论放在哪里,只要时间一久,就会腐坏变质。
所以没有防止伤口感染的理由,这也是常识,那么到底为什么刽子手要往自己的刀上喷一口酒呢?
刽子手往自己的刀上喷一口酒,最早其实是有着科学的讲究的。虽然并不是为了给人体的伤口防止感染,但有着“防止刀刃生锈”的含义在内。
因为刽子手所斩的毕竟是新鲜的血肉,而这些东西混合着沾在刀刃上的话,不仅会让刀刃变得有些不好清理,更是有可能时间一长,就与刀刃的金属产生反应了。这样一来,无论再怎么锋利的刀都会生锈,而生锈之后的刀就会不复往日的锋利,用这样的刀来斩人,是达不到“干脆利落”的效果的。
古代的刽子手斩首,都讲究一个“干脆利落”。如果刀具不够锋利,那么在实行斩首的时候,就无法干脆利落地砍下囚犯的脑袋,会让死刑的场面变得非常难看。
如果在斩首之前往刀上喷一口白酒,就可以利用酒精在刀上形成一层“保护膜”,这样一来,在斩首之后,刀具也会变得更好擦拭。如果没有容易挥发的酒精辅助,即便将刀擦得再干净,长时间下来刀具表面还是会有杂质残留。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0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