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真的只爱江山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多尔衮为了美人而放弃江山,我觉得这只是后人的戏说或者说是美好愿景。
多尔衮,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从他独揽摄政大权,率领八旗入关,以及入关以后的一系列政治军事行动比如,汉人剃发、组建汉军绿营以及联合南明攻击大顺等。发现多尔衮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
这样一个掌握大权的政治家真的会为了儿女情长而放弃至高权力吗?我觉得不会,他并非不想当皇帝只是开始时机不成熟,反对的力量太大。等到时机成熟,他却已经先一步过世。
具体原因我觉得需要回答两个问题:
一、皇太极死后,多尔衮为什么不要江山?
1、皇太极突然暴毙,多尔衮夺权实力不足。满清权力掌控在四位贝勒手中,这四个人为多尔衮、豪格、代善和济尔哈朗。让我们来看看力量对比。当时多尔衮掌控两白旗,豪格掌握正蓝旗以及从去世的皇太极手中接过来的两黄旗,多尔衮实力稍逊豪格。大贝勒代善虽然掌控两红旗,无奈自己年龄太大,两红旗又属于下四旗。使得代善成为可以最大的中间力量。而代善对于继位提出一个要求:必须是皇太极的后人。他是不会支持多尔衮的。济尔哈朗一方面实力不足(只控制镶蓝旗),另一方面他仅仅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分析下来多尔衮在满清的力量对比中不占优势。
2、万事具备,吾命休矣。多尔衮1643年开始摄政,1644年清军入关。根本没有给多尔衮充足的准备时间。他便必须应付入关后千头万绪的工作。以满清八旗的人口去统治一个人口是其百倍的国家,当真是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可能便会被赶回关外。此时的多尔衮必然是殚精竭虑处理好国家各项事务。乾隆皇帝就评价多尔衮为“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满清能在关内站稳脚,多尔衮功不可没。
他建立这么大的功勋真的没有当皇帝的想法吗?我觉得是有的,两点原因让他未曾开始行动:第一政务太重,他真的没有那个精力与时间组织安排劝进活动。2第二时机不成熟(入关后他就曾假借他人之手试探过群臣的态度)。所以登基为帝,他需要等待一个最佳的时机比如彻底统一华夏。可惜他没有等到那天就先去世了。再加上他没有儿子,没有政治继承人,所以一切功业全部烟消云散。
3、多尔衮是一名合格政治家。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可以说是距离皇位最近的人之一。可是,多尔衮在政治势力终究处于劣势。强行夺权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即使夺权的成功也会让满清的实力损耗在内斗中。作为一个合格政治家,多尔衮做出了最符合自己利益,国家利益的选择,扶持年幼的福临登基。一方面照顾了各个方面的利益。自己的两白旗必然支持,两黄旗不会反对,符合代善(控制两红旗)的要求(也许正是因为代善提出了特别的要求,所以在最终摄政大臣中没有代善的席位)。剩下两蓝旗自然掀不起什么大风浪。
福临五岁登基,无力掌管朝政。多尔衮借助孝庄太后的影响力争取摄政,并拉上了济尔哈朗共同摄政,一方面减轻满清贵族们的反弹压力,另一方面济尔哈朗地位尴尬实力不足以对多尔衮构成威胁。多尔衮这招以退为进,兵不血刃轻松取得大权。
二、多尔衮的爱情,真的存在吗?
多尔衮与孝庄太后之间是否真的有爱情呢?我觉得没有,即使年轻的时候确实存在一些情愫,但在权力的游戏中也早已磨灭。即使野史所言非虚,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那也是为了加强他们这个政治同盟的羁绊。孝庄太后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福临当皇帝,需要掌控两白旗、战功卓著多尔衮的支持。多尔衮为了实际控制政权,也需要借助皇帝生母的孝庄太后的支持。双方一拍即合,迅速结成政治同盟。至于两者之间的爱情或者婚姻,也只是为政治服务。要么是逢场作戏,要么就是后人的捕风捉影。
结语
从多尔衮一生的行为来看,他是一个成功的军事统帅,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是爱江山的,只是,“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年轻的时候条件不足,条件充足自己却先死了。真的是历史开的玩笑罢了。
多尔滚是创建大清王朝的一代英才。他具有仁厚的性格,并且是“爱美人胜于爱江山”的情种。几百年来关于多尔衮其人一生的功与过一直被历史学家们贬褒不一,
乾隆皇帝为开国王爷多尔衮平反: 乾隆三十八年,高宗诏曰:“睿亲王多尔衮摄政有年,威福自专,殁后其属人首告,入关,肃清京辇,檄定中原,前劳未可尽泯。今其后嗣?定罪除封。第念定鼎之初,王实统废绝,茔域榛芜,殊堪悯恻。交内务府派员缮葺,并令近支王公以时祭扫。”四十三年正月,实录载:‘王集诸王大臣,遣人传语曰:“今观诸王大臣但知媚予,鲜能尊上,予岂能容此?昔太宗升遐,嗣君未立,英王、豫王跪请予即尊,予曰:‘若果如此言,予即当自刎。’誓死不从,遂奉今上即位。似此危疑之日,以予为君,予尚不可;今乃不敬上而媚予,予何能容?自今后有忠于上者,予用之爱之;其不忠于上者,虽媚予,予不尔宥。”且云:“太宗恩育予躬,所以特异于诸子弟者,盖深信诸子弟之成立,惟予能成立之。”’朕每览实录至此,未尝不为之堕泪。则王之立心行事,实为笃忠荩,感厚恩,明君臣大义。乃由宵小奸谋,构成冤狱,岂可不为之昭雪?宜复还睿亲王封号,追谥曰忠,配享太庙。 乾隆四十三年,弘历阅看实录,以为多尔衮“定国开基,以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明示平反昭雪,还其原爵,成为清代八家铁帽子王之一。从清廷爱新觉罗氏家族看,多尔衮是大清帝国的实际创建者,乾隆帝为他重新作出评价,是件非常正常的事。但乾隆多心,避免日后惹起宫廷是非,上谕中说:“为后世征信计,将从前关于此事之上谕,均不得载入国史。”于是有关多尔衮的档案概行销毁,以至《八旗通志》中的多尔衮传,记他死后的事也只寥寥数笔,后人很难弄清多尔衮死后遭到清算之事的本来面目。乾隆为何给多尔衮平反的心理原因: 乾隆皇帝跟祖父康熙皇帝的心理有别。他是一个自视甚高、特别自负的帝王,自以为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最重大最棘手的战略性问题,列祖列宗格于当时形势未能解决,后世子孙又可能没有魄力、没有能力解决,因此,釜底抽薪、一劳永逸、不留后患、干净利落地处置妥帖,非他莫属。譬如爱新觉罗皇族的历史遗留问题,如果他不出来廓清纠正,他的后世子孙谁也不能、也不敢重翻旧案,乾隆毅然为国初睿亲王多尔衮冤案平反昭雪一事最是显例;再有,关系大清帝国和满洲江山亿万年永不变色的各种隐患如果他不排除,他的后世子孙谁也不能、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排除。“
古时的商纣王,尤其宠爱妲己,只听从妲己的话,对大臣们的话置若罔闻,因为他的任性导致商朝民不聊生,国家倾覆。姬宫涅 (周幽王):为了博美人一笑竟然烽火戏诸侯,又不顾当时的政治生态废嫡立庶,终于导致周朝中落,引发其后几百年的战乱。
还有有名的唐玄宗和杨贵妃,一骑红尘妃子笑说的就是她,为了宠幸杨贵妃,唐玄宗的奢侈之风越来越盛,不顾朝政,最后安史之乱爆发,杨玉环的去向也成了迷。南北朝时期北齐的第五代君王高纬,尤其喜欢冯小怜周朝攻齐时,他竟说只要冯小怜安然无恙,就算战败都没关系,被虏后唯一的请求就是“乞还冯小怜”。
顺治皇帝与董鄂妃的传说故事,也是几百年来经久不衰。可以说,顺治是历史上痴情皇帝他率性而为,也十分固执。他深爱董鄂妃,因为深爱董鄂妃,他可以不顾政治朝局、不顾天下人的唾骂。不过他们都是因美人而毁江山,并不在弃江山的范围内(顺治出家是民间版本,史上记载他死于天花),而弃江山的清朝的时候有一个多尔衮。
多尔衮在战场上可是战果累累,英勇善战,他为了美人甘愿为哥哥皇太极倾尽所生,他不是没有成为君王的机会,而是自愿放弃的,不过这是个悲剧,最后孝庄成了孝庄,多尔衮还是多尔衮,他放弃了江山,却没有得到美人。在英国还有一位君主爱德华八世,他在成为君主一年后为了美人而退位,这是英国史上第一个主动退位的君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0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