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魏征梦斩泾河龙王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龙王这种存在,在任何神话传说当中,都是高高在上的身份,但是在《西游记》当中,却被当成了普通妖怪一样,直接让大唐的臣子魏征梦中就给斩杀了。难道说魏征的真实身份比龙王还要高吗?
其实在《西游记》当中,整个凡间就是以大唐为背景,而李世民身边的臣子们也都有着仙职。
可是这些所谓的仙职都是要等他们这些人寿终正寝之后,才会重新回归天庭,也就是说这些带有仙职的臣子们,其实都只是挂名而已。
这就好像你还在上大学,却已经有大公司表示等你毕业之后,让你直接进入他们公司入职一样,也就是说这些都属于预备职员。
但是魏征不一样,说实话魏征其实跟李世民不是一路人,他跟太子李建成的关系更好。
说白了就是魏征本来一心想要辅佐的人其实是李建成,只是被李世民来了一手玄武门,直接把李建成给搞死了。
如果按照实际的情况来看,身为李建成一系的魏征其实应该被边缘化,如果遇到朱元璋这样的天子,或许直接就给砍了,怎么可能重用。
但是李世民不一样,也许是李世民心胸宽广吧,可是在我们看来,李世民只是单纯的想找个人天天怼自己而已,并且还美名其曰魏征是自己的明镜。
如果按正常的程序来推理的话,或许魏征可能早就被处死了,也就是说魏征这个预备职员已经直接毕业了,凡间已经没有他的位置了。
可真实的情况却是李世民又重新启用了这个跟自己站在对立面的臣子,说白了就是魏征其实早就该死了,当时玄武门倒下去的尸体当中,本该有他一个的。
我们都知道天意是不可违的,正所谓阎王叫你三更死绝不留你到五更,可是却偏偏遇到了不按常理出牌的李世民,于是魏征就有了双重身份。
这个时候魏征除了有凡间大臣的身份之外,同时也是天庭的职员。
虽说魏征是天庭的员工,但泾河龙王也同样是天庭的职工,并且从某个方面来讲,或许龙王的职位要比魏征更高一些。
但是泾河龙王的死却是早就已安排好的,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所谓的西游。
说白了就是作秀,让李世民认识到地府的存在,让世人明白灵山的重要性,所以必要的一场秀还是进行的。
也许在凡人的眼中,泾河龙王这样的大能已经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力,可是在天庭的眼中,泾河龙王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蝼蚁罢了。
可以说从头到尾泾河龙王都被牵制着鼻子走,从最初的袁守城指导渔夫打鱼开始,到最后的赌斗,这一切都是上面高层的计划。
也就是说身为执行者的泾河龙王,连自己为什么被斩都不知道,只知道自己犯了错,明明只是一件小错,却引来了杀身之祸。
为了让西游可以正常地进行,下面就是魏征出手了,原本以魏征的情况是不对的。
就好像你原本应该毕业了,然后去上班,可因为一些其他原因,比如说自己又考上了研究生,又要继续把书念下去了,公司肯定不会白养你一个不干活的人吧。
但是却因为计划要实行,所以魏征的双重身份就被保留了下来,并且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直接给予了魏征斩杀龙王的权力。
说白了其实魏征只是一个命令的执行者,手中拿着天庭给予的斩杀令,根本就不用魏征动手,只要他一现身,手中的斩杀令直接就会将泾河龙王给斩杀。
就好像古代行刑的刽子手一样,魏征只是一个听令行事之人而已,并非魏征的官职有多高。
只能说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西游可以正常地进行,所以魏征这个双重身份的家伙,才会被逼挺身而出,直接在梦中斩杀了泾河龙王,从而推动了剧情的后一步发展。
贞观年间,唐都长安连年旱灾,赤地千里,黎民百姓天天逐魃求雨,就是盼不到一星半点雨水。有一个叫鬼谷子仙师的人算定第二天午时三刻有雨,城内三点,城外七点。掌雨的金角老龙不信,与鬼谷子仙师打赌,他回府打开风雨薄查看,次日果真有雨,簿上写得清清楚楚:辰时布云,巳时行雷,午时下雨,未时雨停。雨点与鬼谷子仙师所说一点不差。于是私自篡改雨薄,把城内三点改为七点,城外七点改为三点。结果,城内普降暴雨,淹死许多黎民百姓,城外却只落三点,田地依然干旱,禾苗枯死,庄稼颗粒无收。有一个忠臣把这件事奏闻玉帝,玉帝大怒,降旨将金角老龙斩首示众。金角老龙情知不妙!极为恐俱,立即进宫乞求唐皇李世民保命,李世民念其是开国元勋,恩准免去死罪。第二天李世民设计请执行监斩的魏征丞相进宫下棋,行刑时刻已到,魏征无计脱身,末了,伏案酣睡,梦斩金角老龙。顷刻,血淋淋的龙头滚人皇宫。
关于唐相魏徵(魏玄成)梦中斩龙王的典故,无论民俗传奇、小说、戏剧表现的大概相同;随之就不得不提到与之相关的一个话题:门神成了秦叔宝、尉迟恭的原因。
古典名著《西游记》与传说中的魏征斩龙故事大致相同。贞观时期,泾河龙王化作一秀士与一卜卦者打赌,为了赢得此赌,在接受玉帝圣旨之后,故意把下雨的时机和雨点数改变了,结果却被发现。后龙王得卜卦者指点,必须不让“武曲星”魏徵斩龙。便求得李世民帮助。李世民与魏徵同下一盘棋,想稳住魏玄成,岂料魏徵打瞌睡,在梦中还是挥剑斩了龙王。后来鬼魂经常去找唐太宗哭冤。于是贴了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的画像在宫门外,鬼魂就不去滋扰了。
戏曲《魏徵斩龙》一般表现的是,长安久逢旱灾。玉帝得知,传旨龙王降雨三尺。袁天罡算出应当是在五月初三下大雨,龙王与袁天罡打下人头赌。后又接得玉帝之旨下雨,时间与数量与袁天罡卜卦结果不二。小龙女让龙王改三尺为六尺,谁知百姓遭受水灾。玉帝命令魏玄成斩龙,小龙女求得唐王,要唐王与魏徵博奕拖住他,魏徵不知不觉伏案而睡,在梦中斩了龙王。
这个故事似乎宿命色彩浓厚,其中的寓意大概也不难理解。而关于秦琼和尉迟恭成为门神,禇人获《隋唐演义》大致也是记载李世民为了驱散鬼魂而任用持锏的秦叔宝和持鞭的敬德公为卫士,后成为门神。但是,这里的鬼魂都是在秦王李世民从年轻时率部统一天下、翦灭群雄时大大小小阵亡捐躯的将士们的魂魄,因此也就没有魏徵斩龙王的故事。
仔细留意与魏征梦斩泾河龙有关的章节,我们就会发现给泾河龙强加的罪行疑点重重。首先,袁守诚到底是什么身份?袁守诚为何得知降雨的详细内幕。这个世界上,算命先生甚多,算得准的不在少数,但算到袁守诚这个程度的,实在是没有几个,但恰恰也就是他算得实在太准了,这才引起了我们的怀疑:按照道理,下雨若是天庭的计划之内,那么龙王应该有张本月降雨计划表来执行,要是这个情况,他可以洞悉天机,倒也说得过去。而此次降雨,明显是个急件,连龙王也不知道,然而袁守诚不但知道,而且详细到了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这样精确的数字,这的确叫人心生疑窦。他是怎么知道泾河龙王要死在魏征的手里的?以前并没有人因为行雨获罪,泾河龙王虽然是违规行为,但袁守诚怎么知道它就会被判处死刑?何况泾河龙王刚刚违规降雨就来找袁守诚,这时候玉帝应该还不知道它搞了小动作,更不要说对他作出什么死刑的判决了。而袁守诚不但已经知道它要斩首,而且连执行官是谁都知道得一清二楚,这就有点儿耸人听闻了!虽说是犯了天条,可天庭的办事效率也没这样迅速过吧!纵观《西游记》一书,犯天条者颇多,可天庭无不是后知后觉乃至不知不觉,侦察系统可谓是相当落后!而对待泾河龙王的一点儿小小的手脚,未免反应得太过迅速,近于未卜先知。更大的一个疑点,就在天庭对泾河龙王的审判过程上大家都知道,无论是犯了多大的罪,至少要先把罪犯拿住,才能进行定罪。比如直接造反的猴子、强奸未遂的猪八戒,以及失手毁坏公物的沙和尚,都是先被捉拿归案,然后再判罪的。而对于泾河龙王,这一过程彻底被推翻了:不但在案犯未被捉拿的情况下定了罪,而且早早地决定了执行人员,并且这个过程被袁守诚知道得一清二楚,这实在是有点儿不可思议了。?这个问题唯一的解释,只能是这样:袁守诚的真实身份,其实是天庭专员。
其次,差时辰少点数的主意,是鲥军师提出的,龙王能够欣然答应而无一点儿怀疑,可见一来这样的事情从来没有出现过,也没有其他龙王因此获罪;二来这样的事情无关生死,违反天条王法实在算不上,顶多只能算是政府公务员在行使国家权力时没有百分之百,最严重也不过是个办事不力。《西游记》除两次请玉旨降雨以外,其他的几次降雨几乎都是无组织无纪律的。 若说龙王的一口唾沫不算是私自降雨的话,那么泾河龙王何必要在那既定的雨数上做手脚?它提前一天打个喷嚏,那么袁守诚不就输了?按照这个情形,我们有理由相信,天庭上早有人制订了一份完整的天庭内参,在里面早已经设下圈套让泾河龙王去钻,而且他的死刑也早已经被内定下来,连执行官都写好了。所以,泾河龙王之死,不在于它犯了案,而在于它必须得死就算它这次不上当,下次也会中圈套,权力的游戏中,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而君算计臣死,则臣怎么做都要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0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