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康同璧是怎样的人

华里士 2023-11-21 09:25:29

康同璧是怎样的人

我们国家上下5000年历史悠久,大部分人在上学时期只能在课本中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康同璧是怎样的人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

康同璧是怎样的人

她不同于普通女孩:十岁即熟读经史和通英语、算学,关心时政

她和普通女孩不同,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特质。她不仅熟读经史,而且还通晓英语和算学,这在同龄人中实属罕见。更难得的是,她在父亲的影响下大量阅读报纸,关心当下时政,对国家大事和国际局势都有自己的看法。

在她的家庭中知识是非常重要的。父亲总是鼓励她多读书多学习,而她也十分乐于接受并拥有了出色的学习能力。在她十岁的时候,她已经能够熟练地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对历史和哲学也有自己的理解。不仅如此,她还能够用流利的英语与外国人交流,并且在数学方面也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

与其他小女孩喜欢玩闹、追逐的举动不同,她更倾向于静下心来阅读报纸,了解社会上的最新动态。她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都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对于国家和世界的发展变化有着敏锐的观察力。

她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为她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父亲的引导下,她在个人兴趣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她的故事也让人们看到了,与普通女孩不同,她以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成长之路。

以上就是关于康同璧是怎样的人的全部内容了,小伙伴如果觉得不错,还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历史类的相关的小知识、小趣闻和人物故事的话,欢迎大家关注我们。

到过北极的第一个中国人是谁

标签:知识/探索   几年前,由于工作关系,我接到过一个从北极点打来的电话。当时那位老兄自己一个人拖着雪橇走了好几百公里,他在电话里要求我给他发布第一个中国人徒步走到北极点的消息。   由于这位老兄,我知道了斯瓦尔巴德群岛,他在那里郁闷了好些日子,终于等到天气好转可以开始最后一段旅程。很多前往北极考察的队伍都把那里当大本营,似乎中国人去过的也不少。这个群岛属于挪威,在北纬80度,距离北极点已经相当近。那里有5000头的北极熊,还有2000多的人。这2000多的人,俄罗斯人又占了大多数,很奇怪的是它居然归挪威管。那是上个世纪初,当时斯瓦尔巴德群岛周围有很多的船在捕鲸,还有更多的船想开过来采煤,因为当地发现了煤矿。一块无主的土地,这么闹腾下去非打起来不可,于是各国开始谈判,想给它找一个婆家。这跟竞选差不多,如果几位强势选手势均力敌,最后很可能是某个不起眼的家伙出于平衡考虑被选出来,看上去挪威就这样得了便宜。不过弱者终归是弱者,虽然群岛划给你了,但我们想在这里发财致富你可管不着。大概这是人类史上最富有创意的制度安排之一。一些国家签订条约,规定签约国在斯瓦尔巴德群岛拥有不受挪威管制的发财致富的权利。后来签约国越来越多,连中国都加入进来。餐桌旁边就座的食客越来越多,反而都越来越不好意思向餐桌伸筷子了,人世间的道理大致如此,于是斯瓦尔巴德群岛渐渐变成生态保护地,更主要的是成为探索北极的科学考察基地和前进基地。   大概由于祖先在探险和旅行方面建树不多,近年来考证中国人曾经在世界上走过多远的颇为流行,也是个缺啥补啥的意思。我在网上搜了搜,居然有人煞有介事地写商朝军队征服美洲的小说。印第安,难道不就是“殷地安”吗?这种语言学的考据功夫相当强悍。好了,意淫到那么远的确有点不像话,那么难道历史上就没有中国人去过北极?有人说当然有啦!当然不是金庸在《倚天屠龙记》里边写的谢逊隐居冰火岛,而是西汉的东方朔,据他在自己写的书里讲,他年轻的时候曾经跟随方士出海朝北航行,一直到达“冥夜之邱,纯阳之陵”(《海内十洲记·序》)。考据家据此说,冥夜、纯阳描述的就是极夜、极昼,因此东方朔是到达北极的第一个中国人。不过在我看来,且不说《海内十洲记》到底是不是东方朔写的还很难讲,即便可信,那《山海经》应该更古老吧,里边尚有“烛龙”的记载,说极北之地终年黑夜,只有一条龙嘴里衔着蜡烛守在那里――这是不是说还有更早的中国人到过北极呢?   我们知道,方士们就是一群大忽悠,蒙皇帝的。在地图上看,从中国航海去北极,至少在古代是极不靠谱的事。当然我们不能完全否认方士们可能从其他渠道得到关于北极的知识,比如他们或许可能接触过西伯利亚土著,从后者那里听来一些零碎的关于北极的见闻,然后再批发给汉武帝。再者,我们往往低估了古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事实上早在一万多年前,东亚民族就已经深入西伯利亚,并且有一部分最终到达美洲。因此我相信,至少古代中国人和西伯利亚民族之间应该存在某种交流,包括知识的交流。我推测烛龙、冥夜之邱、纯阳之陵等北极知识都是这样得到。至于东方朔亲自前往北极,我不相信。   如果不是东方朔,那还有谁呢?下面一段报道看上去还像个样子。也就是最近的事,据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高登义研究员考证,1908年,康有为偕同女儿康同璧曾经游历斯瓦尔巴德群岛,并留有文字证据:“携同壁游那威北冰洋那岌岛夜半观日将下来而忽。” 那岌岛,或者就是斯瓦尔巴德群岛。   康有为是个奇人,他的前半生经历大家都知道,我就不罗嗦了。变法失败之后,曾经周游列国,以他的体力和气魄,去过哪个旮旯我都不奇怪。最后的死都颇为传奇:由于年迈,渐渐不能男女之事,老先生居然央求西医给他那地方动手术,手术不成功,人也去了。总之这绝对是个人物。

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的词语是什么

爱才怜弱
怜:同情。爱护人才,同情者
出处:鲁迅《病后杂谈》:“永乐皇帝决不像一位爱才怜弱的明君。” 人都有~之心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有同情心
博施济众
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关于有同情心的成语
出处:《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就是你老弟,每月印结分的好,也不过几十两银子,还没有到那“~”的时候,我也劝你不必出这冤钱。★《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
扶倾济弱
倾:倒塌,这里指遇到困境的人。扶助困难的人,救济弱小的人。
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你若肯扶倾济弱,我可便回嗔作笑,一会价记着想念着。”
扶危济急
犹扶危济困。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鎌田诚一墓记》:“君以一九三○年三月至沪……中遭艰巨,笃行靡改,扶危济急,公私两全。”
扶危济困
扶:帮助;济:搭救,拯救。扶助有危难的人,救济困苦的人。—— 描写有同情心的成语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五回:“素知将军仗义行仁,扶危济困,不想果然如此义气。” 在这篇作品中,突出体现了主人公为人民~的英雄主义气慨。
扶危救困
对处境危急、困难的人给以救济帮助。
出处:元·无名氏《魏徵改诏》第三折楔子:“今日个扶危救困休辞惮,疾便的牵战马上雕鞍。”
积善成德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05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