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唐肃宗让太监鱼朝恩担任观军容使的目的(偶需要这篇文言文翻译,谢啦!)

人生百味 2023-11-21 09:17:47

唐肃宗让太监鱼朝恩担任观军容使的目的

我们国家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唯一一个未曾中断过历史的国家。在悠久历史和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这些都是宝贵文化遗产。今天,想要为您讲述的是唐肃宗让太监鱼朝恩担任观军容使的目的的相关内容。

唐肃宗让太监鱼朝恩担任观军容使的目的

李亨:大唐末年的变革者

自开元二十六年被立为太子以来,李亨的生活变得不再那么安乐。他不得不和奸相李林甫、杨国忠斗智斗勇,但幸运的是,他始终保持低调,始终忍耐,没有给人留下太多把柄。

然而在他担任太子的第十七年,安史之乱爆发了,潼关失守,李亨大胆地与父亲分道扬镳,北上灵武,自立为帝,振兴大唐,号召有识之士投奔他。尽管这种行为被视为篡位,但后世对他的评价却不错。李亨能够抓住时机,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正是肃宗的判断力和能力所在。

李亨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对于一个帝王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品质。因此,李亨并不是一个昏君。

因为他的勇敢和决断,李亨成为了大唐末年的变革者,他在历史上留下了积极的影响。

能够找准适时地把握机遇,干正确的事情,肃宗的判断力、能力绝对不弱。另外,他还有一个优点,便是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作为帝王,这个优点可算难能可贵。所以,李亨这个皇帝不算个昏君。

乾元元年(758)九月,在经过了一年的准备后,李亨下令让郭子仪、李光弼、王思礼等九个节度使与一个兵马使,共计二十万大军,向叛贼安庆绪的老巢邺城进发。在大军集结时,各地援军纷沓而至,使大军的实际人数迅速上升到了六十万。

九个节度使都是战功卓著之辈,特别是郭子仪与李光弼,二人都是元勋,同是三公、宰相,连加官进爵的日子都是同一天,实在难分高下,让谁统领谁也不合适。

为了调和这个矛盾,肃宗另辟蹊径,决定不设元帅,而任命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代表朝廷监统诸军。这个“观军容使”是肃宗的新发明,可不是检查战士们的仪容仪表,而是实质上的统帅。

这个结果令人大跌眼镜,一个太监,长期生活在深宫之中,干点看颜色伺候人的卑贱营生,他懂个啥?能指挥六十万大军?然而肃宗就这么干了!结局没有意外,鱼朝恩多次否决了郭子仪与李光弼的正确建议,六十万大军大败而回。

李亨这是怎么了?为何让个太监指挥六十万大军?其实,郭子仪,李光弼二人难分高下,谁当统帅不好抉择,这个由头纯粹是借口。李亨从内心就不想让他二人当统帅,因为他害怕了。

当年的安禄山与郭、李一样,也是节度使,他凭着东北三镇的二十几万人马,就差点将大唐江山掀翻。现如今,让李亨将十镇兵马,几乎是全国的军事力量,交给一个节度使,他还真不敢。

手里掌握这么多军队,一旦起了歹心反戈一击,已经千疮百孔的大唐,断然经受不住。郭、李二人军事上有一套,可以听,但绝不能再扩大他们的权力,为帝国埋下隐患。

而太监这类人,与皇子们从小朝夕相处,比那些文武官员要亲近与信任的多。更重要的是,他们是些没根的奴才,无非是贪图一些黄白之物,不会有睥睨天下的野心。

看来,让太监鱼朝恩指挥六十万大军,并非李亨昏庸武断,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然而这样做虽然安全了,但鱼朝恩从未经过战阵,毫无指挥经验,这样的统帅如何能够驾驭三军,应对复杂的战争局面呢!

关于唐肃宗让太监鱼朝恩担任观军容使的目的内容就是这些了,是否有帮助到你呢,如果觉得还不错的话,欢迎您继续关注我们,之后我们会一直为大家带来更多有趣精彩的历史相关内容,不要错过哦。

偶需要这篇文言文翻译,谢啦!

  郭子仪作中书令。观军容使鱼朝恩请他一起游章敬寺,郭子仪答应。宰相考虑到郭子仪和鱼朝恩之间有矛盾,让部下劝告郭子仪,希望他不要去。郭子仪的部属也跑到他那里去,说鱼朝恩将对你不利。并且把这话告诉了将领们,请他们劝阻。不一会儿,鱼朝恩派人来请郭子仪。郭子仪刚要走,部下三百人全副武装要求同他一起去,以便保卫。子仪生气地说:"我是国家的大臣,他如果没有天子的密诏,怎么敢害我?如果是天子的命令,你们更不能胡来。"说完,只带十几个仆人走了。鱼朝恩正等待郭子仪,见他轻车简从,非常惊讶。说:"你怎么带这么几个人?"郭子仪把他听到的流言告诉鱼朝恩。并说:"我才不费心思去想那些无端的事。"鱼朝恩捶胸顿足,流涕呜咽,说:"正因为你是一个长者,才这样相信我。"
  郭子仪有很大的功劳,常常为这个担心。宦官中的当权人物嫉恨他的功劳,暗中差人到华州去挖了他的祖坟,盗了坟中的祭品。郭子仪的部将李怀光等人非常气愤,准备搜查物证,按物抓人。郭子仪入朝,面对皇上,流泪长哭,自称有罪。向皇帝奏说:"我指挥部队,外出征伐,动不动就成年地打仗。害了人家的兄长,杀了人家的父亲,这情况是很多的。他们的兄弟妻子想给我捅刀子的人也是很多的。今天我受到的污辱,正是由于他们的无辜。但是,我为报效国家的热心,即使死了也是无悔。"由是,当时中外的人都猜不透郭子仪这个人。他的儿子郭弘广在长安亲仁里启造府第,里巷中的小贩子、或者士人们,也受不干扰。有人说,郭子仪的夫人王氏和他的爱女,正在对镜梳头时,往往就有出镇的将领来辞行;有时,也有属员来请示。郭子仪不但不要她们回避,而且还要她们亲自给倒茶水或拿擦脸巾,视她们与普通人甚至仆人一样。过后,他的孩子们给他提意见,郭子仪再三不作答。于是,他们流着泪,说:"大人功业已经成就,即使自己不拿架子,也不能以贵为贱。不管是什么人连卧室都可以出入,这怎么行?我们想,即便是伊尹、霍光那样的人,也不会这样做。"郭子仪笑着对他们说:"你们都没想明白。咱们家吃官粮的马就有五百匹、吃官饭的上千人。现在进没地方走,退没地方守。假如筑起高墙,壁垒森严,内外不通,一旦有人诬告,说我有造反的心,再有贪功嫉贤的人加以佐证,咱们全家就会被搓成粉沫。那时候,咬肚脐子后悔都来不及。现在咱们院落板荡荡,四门大开着,小人们即使怎样地向皇帝进谗,用什以来加罪于我?我们为的是这个啊。"他的孩子们都表示钦服。唐代宗永泰元年,大将仆固怀恩病故。各异民族联合进犯京畿。郭子仪奉命抵御。刚到泽阳,少数民族的部伍已经合军。郭子仪只率了两千部众,少数民族的头领问:"这个领兵人是谁?"部下说:"他是郭令公。"回纥头领说:"怎么郭令公还在?仆固怀恩告诉我,大唐皇帝死了,郭令公也死了,中国没有头脑了,所以我才来的。现在郭令公在,大唐皇帝在不在呢?"郭子仪差人告诉他,说皇帝身体康泰。回纥头领说:"我们叫仆固怀恩骗了。"郭子仪使人传话,回纥头领说:"郭令公真在的话,我能见到他吗?"郭子仪将要出见,将领们说,少数民族的人不可以相信,不要去。郭子仪说:"他们几十倍于我,真打起来,咱们的力量是不足的,怎么办?至诚可以感动神仙,何况是少数民族呢?"将领们要选五百精锐的骑兵给他做护卫。郭子仪说,那足以倒找麻烦。令人传呼,告诉说郭令公来了。少数民族的头领们开始怀疑,严阵以待。郭子仪仅率几十骑人马出阵,摘下头盔来打招呼说:"你们安好啊。很久以来你们同怀忠义,尊重朝廷,现在怎么做这样的事?"回纥头领率先下马致敬,说:"这是我们的父辈啊。"郭子仪身长六尺多、相貌堂堂。唐肃宗在灵武封他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加平章政事(总理国事),又封为汾阳王,又加中书令(中书省长官)后来把他的像画在凌烟阁上。德宗时又加号为尚父。逝世后,配享代宗庙庭,极为尊荣。有八个儿子、七个女婿,都做到很大的官。他的儿子郭暖,娶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有几十个孙子和孙女。这些人给他问安或祝寿的时候,他仅点头而已。郭子仪忠心于国家,对皇帝和官职高于他的人,非常至诚。对待下级,又非常宽厚。作战勇猛有智,每战必克。幸臣(宦官显贵)程元振、鱼朝恩多少次诋毁他。他带领重兵,或者正在作战,接到皇帝召见的命令,从不为担心自己的性命而顾盼。也是老天有眼,他终于很平安。田承嗣很跋扈,傲慢无礼。郭子仪的使者到他那里去,田承嗣去拜望,指着自己的膝盖说:"我这腿很多年是不屈于人的,现在我只好为郭令公一屈了。"郭子仪部下的老将比如李怀光等,都是封王侯的,郭子仪指挥他们得心应手,他们对郭子仪,象奴仆对主人一样尊重。当年,郭子仪同平定安史之乱的另一位重要将领李光弼齐名。虽然威武不如李光弼,但是在宽厚待人方面,是超过他的。每年他家的俸银有二十四万两,其他的收入尚且不算。郭子仪的家住在长安的亲仁里,占整个亲仁里的四分之一。亲仁里是一个四通八达的巷子,郭子仪家仆人三千,从不生事。经过亲仁里的人,甚至分不出哪一家是郭子仪的府第。唐代宗很恩宠他,从来不直呼郭子仪的名字,而称为大臣。二十余年,天下安危,靠他支撑。做中书令二十四年。权倾天下而朝廷不忌;功盖一代而皇帝从不猜疑;过着奢侈的生活,没有人不满。郭子仪一生富贵,子孙安康,于天伦之乐,没有缺憾。去世的那年,八十五岁。宋则 宋则家奴执弩弦断,误杀其子,则不之罪。(出《独异志》)
  宋则的家人不小心拉断了弓弦,射死了他的儿子,宋则没办他的罪。

三代忠臣郭子仪,作为典范的他是怎样寿终正寝的?

如果我们站在封建帝王的角度来看,什么样的臣子才是好臣子呢?

第一、他必须非常听话,有道理的命令坚决执行,没道理的命令带着疑惑坚决执行;

第二、他必须任劳任怨,有困难抢着上,从不贪功,皇帝给什么他要什么,没有半句怨言;

第三、他必须很有本事,无能的应声虫到处都是,有极高才能的忠臣却少之又少;

第四、他必须有高情商,皇帝喜欢听什么,他就说什么,皇帝喜欢做什么,他就提前考虑周详。

或许有人会嗤之以鼻,世界上怎么可能有这种人呢?然而,世界上真有这种人,中唐名将郭子仪就是。



郭子仪五十八岁之前的履历平淡无奇,我们只知道他以武举中第,入仕从军,累迁九原太守,却并未受到重用。

当然了,太守放到现在也是牧守一方的大员,可想要在史书留下详细事迹,区区一个太守显然是微不足道的。

但就在郭子仪五十八岁的时候,也就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被任命为朔方节度副使的郭子仪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书写他传奇的一生。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郭子仪发挥得非常出色,地位也逐步攀升,升任天下兵马副元帅、以兵部尚书、平章事兼朔方、陇右、河西三镇节度使、加封司徒、代国公。

应该说,此时的郭子仪已经成为了大唐军界首屈一指的大人物,一时风光无二。

此时的大唐皇帝是唐肃宗李亨,在经历过安禄山的叛乱之后,朝廷对拥兵的武将实在是有一股说不出的恐惧。

如果不对郭子仪加以节制,谁敢保证他不会起兵叛乱呢?基于这种思路,唐肃宗开始重用大太监鱼朝恩,逐渐剥夺郭子仪的兵权。

面对一脸猜忌的唐肃宗,面对一脸狠样的鱼朝恩,郭子仪需要面临抉择:是俯首听命还是奋力一搏呢?

安禄山在面临抉择时,都选择了奋力一搏,可他们很快就被淘汰出局。有鉴于此,郭子仪按捺下心中的那份恐惧,选择了遵从皇命。



唐肃宗眼见郭子仪如此识相,也不好继续收拾他,于是郭子仪在交出兵权之后,就像历史上的司马懿那样,长期赋闲在家,李光弼接替了他的职务。

观军容使鱼朝恩恶郭子仪,因其败,短之于上。秋,七月,上召子仪还京师,以李光弼代为朔方节度使、兵马元师。——《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七

当时就有人上书进言:“此时天下未平,不应该如此浪费人才。”可唐肃宗的亲信鱼朝恩横加阻挠,郭子仪始终无法复出。

或上言:“天下未平,不宜置郭子仪于散地。”乙未,命子仪出镇邠州;党项遁去。戊申,制:“子仪统诸道兵自朔方直取范阳,还定河北,发射生英武等禁军及朔方、鄜坊、邠宁、泾原诸道蕃、汉兵共七万人,皆受子仪节度。”制下旬日,复为鱼朝恩所沮,事竟不行。——《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七

鱼朝恩横加阻挠的原因是什么?显然是有人在背后授意,这个人是谁?除了唐肃宗还能是谁?

在唐肃宗的最后两年里,他对郭子仪的猜忌逐渐降低,并开始尝试继续使用郭子仪。郭子仪很好地把握住了这次机会,再次得掌兵权。

可好景不长,唐代宗李豫继位之后,觉得这些拥兵的老臣难以控制,所以找个由头,又把郭子仪罢免了。

己巳,郭子仪自河东入朝。时程元振用事,忌子仪功高任重,数谮之于上。子仪不自安,表请解副元帅、节度使。上慰抚之,子仪遂留京师。——《资治通鉴》·唐纪三十八

夺了郭子仪的兵权之后,时局并未好转,安史之乱好不容易被平定,吐蕃又趁火打劫,以至于连都城长安都失守了。

在这紧要关头,郭子仪再次出手,击败吐蕃光复长安。

面对立有大功的郭子仪,唐代宗多少有点尴尬,却也不敢再次削夺他的兵权,可他对郭子仪的忌惮却一点都没减少。

郭子仪以司徒、中书令领河中尹、灵州大都督、单于、镇北大都护、关内、河东副元帅、朔方节度、关内支度、盐池、六城水运大使、押蕃部并营田及河阳道观察等使,权任既重,功名复大,性宽大,政令颇不肃,代宗欲分其权而难之,久不决。——《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一

于是,唐代宗和郭子仪就这样表面维持和睦,内里勾心斗角一般地相处了十多年,直到唐代宗去世。

继位的是唐德宗李适[kuò],他上台以后立刻开始削夺郭子仪的权力。两年之后,郭子仪去世,享年八十五岁。



在郭子仪与皇帝接触的过程中,发生过三件比较有意思的事。

第一件事,是唐代宗削夺郭子仪的兵权,郭子仪没有表现出什么不满,他的旧部却率先行动,希望通过兵变的方式迫使唐代宗让步。

唐代宗希望郭子仪出面平定叛乱,郭子仪直接抓住了兵变的四十个主谋,并将他们全部处死,理由也很简单:“我郭子仪是忠臣,他们这样做是陷我于不义。”

安禄山为何一攻就破天险潼关?

因为当时的安禄山是先发制人,他为了这场战争,已经做足了长期的准备,另一方面唐朝亲军完全没有任何准备,以万全之策攻打仓皇应战的军队,自然胜券在握。

而且人才问题上,安禄山麾下的大将,个个都是用兵的好手,且连年在边疆等地指挥作战,具备丰富的作战经验,包括崔乾佑、蔡希德、李归仁等人在内的名将,随便挑一个出来,都在唐军中享有盛名。况且还有被称为“万人敌”的李光弼,这可都是实打实的军事大才。?

反观唐军方面,如??高仙芝,封常清等大将军以及麾下率领的精锐部队,并未能及时赶到起兵地点,无法及时进行有效调度及应对,因此这也让唐军被安禄山的大军一冲击溃。?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当时的唐朝内部,正进行各种争权夺势的内斗,大臣们都忙着明争暗斗,没人会料想到安禄山借机起事,各种夺权之争,使唐朝廷忽视了南方的叛乱,安禄山正是借着南方有叛乱的时机,才顺势起兵,如此一来,唐军更无暇顾及,因此才造成了后续一系列的溃败。

最后一个关键原因,我个人觉得是唐军内部的军纪败坏,纵观安禄山起事时的唐军内部,纪律松散,多年无战事,导致人人安逸,流寇猖獗的时候也无人愿意剿灭,太过于安逸的生活与散乱的军纪,也导致了唐军不管是前期还是后期的失败,最终被安禄山起事成功。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05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