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唐太宗思念长孙皇后望陵毁观是怎么回事,

话历史 2023-11-19 09:49:37

唐太宗思念长孙皇后望陵毁观是怎么回事,

其实历史除了课本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还有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和历史小知识是鲜为人知,所以接下来小编就为广大喜爱历史的小伙伴们讲讲关于唐太宗思念长孙皇后望陵毁观是怎么回事?。

唐太宗思念长孙皇后望陵毁观是怎么回事?

《李世民对妻子的深情》

李世民在追思妻子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到魏征是在提醒自己,不要只顾及思念亡妻而忘了父亲。于是他哭着下令拆掉了层观。尽管这样的行为是违背礼教传统的,却是一个天子的真情流露。

在当时以孝为先,“夫不祭妻”的时代里,李世民对妻子的思念被人嘲弄讥讽也是理所当然。作为封建帝王,他对此礼制并不会不知,但却毫不避讳建层观,望昭陵,甚至还拉着大臣一起怀念。这只能说他的情深意切,情难自己了。

层观虽然被拆除了,但李世民对爱妻的思念却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反而越发汹涌难以自控。在一次回诏中,公然向大臣倾诉自己在丧偶之后,心虑恍惚,当食忘味,中宵废寝的悲苦情境。

李世民对妻子的深情怀和对礼制的违背,展现了他作为一位天子的真实情感,也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

《新唐书●魏征传》:文德皇后既葬,帝即苑中作层观,以望昭陵,引徵同升,徵孰视曰:“臣眊昏,不能见。”帝指示之,徵曰:“此昭陵邪?”帝曰:“然。”徵曰:“臣以为陛下望献陵,若昭陵,臣固见之。”帝泣,为毁观。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四》:太宗葬文德皇后于昭陵,上念后不已,乃于苑中作层观,以望昭陵。尝引魏征同登,使视之,征熟视之曰:“臣昏毛,不能见。”上指示之,征曰:“以为陛下望献陵,若昭陵,则臣故见之矣。”上泣,为之毁观。

《答魏徵手诏》:但顷年以来,祸衅既极,又缺嘉偶,荼毒未几,悲伤继及。凡在生灵,孰胜哀痛,岁序屡迁,触目摧感。自尔以来,心虑恍惚,当食忘味,中宵废寝。

以上就是关于唐太宗思念长孙皇后望陵毁观是怎么回事?的全部内容了,小伙伴如果觉得不错,还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历史类的相关的小知识、小趣闻和人物故事的话,欢迎大家关注我们。

在战场上摸爬滚打一生的唐太宗,为何总是痴情地眺望远方?

让唐太宗总是眺望远方的正是他心爱的长孙皇后,在长孙皇后去世之后唐太宗便让人修建了一座高台,并时不时的登上高台眺望在北方的九嵕山,那里是他的陵寝,那里也埋葬着他最爱的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作为唐太宗的发妻,性情温婉且知书达理,即便是深受宠爱位居皇后都没有恃宠生娇,将后宫打理的仅仅有条。长孙皇后性情十分温和,虽然年幼时寄人篱下,但是长孙皇后却能摒弃过去的恩怨为长孙安业求情,甚至在很多时候长孙皇后都会在唐太宗身边进行劝诫,由此可见长孙皇后可以称得上是一代贤后。作为一代明君的唐太宗最喜欢的就是像长孙皇后一般明事理的女子,加上长孙皇后常年的陪伴,两人的感情也随着年龄日益加深。

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贞观八年长孙皇后同唐太宗到行宫避暑,却身染重病不治身亡,这对于唐太宗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是唐太宗还是遵循长孙皇后的遗愿将其葬入昭陵,而唐太宗自此再未立后。为了怀念爱妻唐太宗便让人在宫中建立一座高台,每当思念长孙皇后或者有一些烦闷困扰时便登上高台,眺望北方的陵寝,眺望自己在远方的发妻来缓解内心的思念和烦闷。

唐太宗在战场上摸爬滚打一生,作为一位明君开启贞观之治,作为丈夫又对自己的发妻真心相对,在发妻去世之后还能念念不忘,也是古代一位不可多得的好男人。

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合葬墓为何依山而建呢?

唐朝的第二代皇帝李世民于贞观初年亲自选定了位于九峻山的昭陵墓地,费时十三年,进行陵园修建。贞观十年(公元六三六年),太宗的文德皇后长孙氏逝世,冬十一月首葬于此。十三年后,即贞观二十三年太宗逝世,当年八月与文德皇盾合葬,后墓至此封固,营陵工程随后结束。


唐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合葬墓,是关中唐18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现在,人们站在昭陵之前,就可以看到庑廊中的"昭陵六骏",此六骏是李世民经常骑的六匹战马,象征着唐太宗的赫赫武功。自从秦汉以来,皇家陵墓一般是积土为陵,或者将山挖空,在山体内建造陵墓,但唐昭陵不同,它是依山而建,开创了唐代帝王墓葬的建筑风格。那么李世民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史料记载,唐太宗贞观十年,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病危,临终之时,对唐太宗叮嘱后事说:"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唐太宗遵照长孙皇后的遗言,在皇后崩后,把她临时安厝在九嵕山新凿之石窟,陵名昭陵。并决定把昭陵也作为自己的归宿之地,等他驾崩后与皇后合葬。


从这些记载来看,"因山而葬"的想法是长孙皇后提出来的,唐太宗因深爱着自己的皇后,便把自己的陵墓也建在这里,与长孙氏合葬。但唐太宗曾说过这么一段话:"皇后节俭,遗言薄葬,以为'盗贼之心,止求珍货,既无珍货,复何所求',朕之本志,亦复如此。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已有。今因九嵕山为陵,凿石之工才百余人,形具而已,庶几奸盗息心,存没无累。当使百世子孙奉以为法。"这里所说的"朕之本志,亦复如此",其实指的就是"因山为陵"并选择九嵕山作为他和皇后的陵墓,都是由他决定和选定的。


唐昭陵"因山而建"的想法到底是谁提出来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很确定,长孙皇后的想法一定对唐太宗的选择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唐昭陵背靠山,山势之后又有水环绕,前面一马平川,豁亮开阔,寓意天下太平,其风水为中国历代帝陵之最佳者。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04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