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春秋时期国君的称呼是怎么来的为何都是某某公

众妙之门 2023-06-15 01:59:35

春秋时期国君的称呼是怎么来的为何都是某某公

对春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众所周知,周朝实行分封制,周天子为王,诸侯被封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如果按照爵位来称呼,应该只有公爵可以称公,但事实却不是这样,像齐国和秦国都是侯爵之国,齐桓公、秦穆公甚至名列春秋五霸,大名响当当的。

其实春秋时期国君的称呼并不完全按照爵位,根据《左传》中的记录原则,对于各国的国君,不管分封的爵位高低,一律尊称为某某公,但是如果在鲁国国君在场的情况下,就一律以本来爵位来记述,如齐候、郑伯、楚子、许男。

公是春秋时期对于诸侯的尊称,而一些实力比较强大的诸侯去世后,后继君主会上谥号,往往其谥号就是公,齐桓公和秦穆公都是谥号。而蔡穆侯也是谥号,但蔡国国小,没胆量上公的谥号。

当然,还有一些另类,那就是南方的几个国家,如楚、吴、越等国,其君主都称王,最著名的就是楚庄王。

按道理,周朝只有一个王,那就是周天子,其余谁敢称王,那就是反叛。但春秋时期,周王室废了,没力气教训诸侯了,楚国称王毫无惩罚,同样远离中原的吴越在强大后,也相继称王。

如果周王室还有实力,绝不会允许楚国称王还安然无恙,像西周时期的徐堰王,就被周穆王派楚国袭杀。

春秋战国每个国家的领袖都称“公”,只有楚国称“王”是为什么?

这个问题观察很细致,看春秋战国历史,一直有这样一些名字让人感觉混乱:齐桓公、楚庄王、齐威王、秦孝公、魏文侯、魏武侯、秦昭襄王等等,从中可以看到有王、公、侯三种不同的称呼,这是爵位制度。

周天子是王爵,比如周武王姬发,王爵下面是周天子分封的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姬发分封诸侯国时,不同人因为功劳不同,所获封的爵位也不同,比如说鲁国是周公的封地,爵位是公爵,所以鲁国国君称为鲁某公;齐国是姜子牙的封地,爵位为侯爵,所以齐国国君应该称为齐侯;楚国是子爵国,所以楚国君主应该称为楚子。

齐国君主应该称为齐侯,但是我们知道的齐国君主都是称?公?,战国后期还称?王?,楚国君主应该称楚子,但是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就公开称?王?,为什么会这样?

1、齐国君主并不是自己僭越称?公?,而是别人的尊称。《左传》中提到齐国君主,更多的时候直接称齐侯,如需表示尊重的地方会称?公?,同理其他非公爵国的国君都存在这种情况。

2、楚国君主称?王?则是僭越自称,大逆不道,如果周天子愿意,可以召集天下诸侯讨伐楚国。楚国是子爵国,爵位很低,而且楚国的封地在现在的淮河以南,江西、湖南等地,在春秋时期,这些地方是野蛮之地,未开化之地,而中原的齐国、晋国、宋国等国自诩为文明,很瞧不起楚国,当时他们的态度就像现在我们听到食人族部落一样。楚国也是具有野性,你不和我玩,我自己玩,于是堂而皇之地称?王?,因为当时周天子式微,有心无力,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他诸侯国看不到有利可图,也就无动于衷,所以楚国就一直称王。

3、到战国时期,战国七雄的实力大增,周天子已经可有可无了,各国也不再顾及礼仪,除楚国一直称王外,魏国在魏惠文王时期称王,赵国在赵武灵王时期称王,韩国在韩宣惠王时期称王,燕国在燕昭王时期称王,齐国在齐威王时期称王,秦国在秦惠文王时期称王。

有兴趣的欢迎关注?荣耀历史?,一起研讨历史的潮起潮落。

春秋时国君的爵位不同,为什么死后谥号统一叫公

周王朝的爵位分为五等,公侯伯子男,这大家通常都很熟悉。但是,有许多朋友在读先秦史籍的时候,又会犯晕。如,齐、鲁等国的爵位为“侯爵”;秦、郑等国的爵位为“伯爵”。但是,他们国君却都是被称作齐桓公、鲁庄公、秦缪公、郑庄公等。

其实,这是将谥号与其爵位视为等同了。先秦时期,诸侯国君的谥号都可以称作“公”,就连像许国、滕国那些弹丸小国,其国君的谥号也是称作“某某公”的。这属於其死后的荣衔,并不是其生前的爵号。在官方的史籍中,还是称其为鲁侯、齐侯、郑伯、秦伯等的。第二,如周公、召公等王室辅政大臣,其本人的爵位与其封国的爵位也不等同。周公,召公,作为辅政大臣,其爵位在群臣中当然最为尊崇,为“公爵”。但是,周公、召公的封国分别在鲁、燕,封国的爵位却都为“侯爵”。

周公、召公等爵位为公爵,其实是其作为王室辅政大臣才具有的身份。作为辅政大臣,难免要涉及到诸侯列国事务,为其处理政务更具威信力,就要保持其在爵位上足够尊崇。所以,周王室所分封的诸侯列国中,公爵国极少。可以确凿的公爵国,只有宋国(殷商之后)。至於,有些观点认为周文王的两位弟弟虢叔与虢仲的封国(东虢、西虢)也为公爵,并没有太多的史籍予以佐证。因在历史上有几任虢公都曾为周王室的卿士,而其本人的爵位并不能等同於其封国的爵位。

按照周王朝的宗法制,其至亲的封国,鲁国(周公)、晋国(武王之子)、卫国(武王之弟)等皆为侯爵。而作为文王之弟的虢叔与虢仲,他们的封国固然可以被授予公爵,当然也可能被同样授予侯爵。而据称是吴泰伯之后的吴国,其爵位仅仅为子爵,就实在有些匪夷所思了,作为周王室的宗室长支,又曾让国於周王室。而其封国的爵位如此之低,实在有违周王朝制定的宗法制,应是泰伯奔吴事件的一个疑点。

周王室对侯爵国及以下,待以臣礼。而对公爵国却是待以宾礼的,也就是说周天子是要把宋国国君当成客人来的,而不能视之为臣子。周之天下毕竟是取自於殷商,于是便给与了宋国较为特殊的政治地位。后来汉魏禅让也是同理,汉献帝禅位於魏文帝曹丕后,被封为山阳公,还是允许其在自己的封地内,奉汉为正朔与使用天子的仪仗等,也是不能将之视为臣子的。

春秋时期,为何其他国家都称“公”,唯独楚国称“王”?

这些流传下来的称呼,其实是国君死后,卿大夫们给国君们起的一个“谥号”,是对于国君生前的一种评价。所以春秋时代,国君们的称呼,可以用一个大致的公式:封地+褒贬+公。比如晋文公、宋襄公、齐桓公等。

  若问楚国跟这些称''公''的诸侯国有什么区别,那就是——他们承认周天子是天下共主,而楚国不承认,自称为王与周天子平起平坐。

? ? ? ?那像晋文公,齐桓公这样的也称公,是因为他们是公爵吗?因为他们是公爵吗?其实并不是,像刚才所说的,齐国与晋国都是侯爵,那他们怎么会称之为公呢?

  其实晋文公,齐桓公,这都是他们的谥号,他们可不是在世被人叫做晋文公和齐桓公的,应该会被叫做晋侯和齐侯,或者被叫名字,分别是重耳或者小白。

? ? ? ?公元前704年,楚国国君熊通见周王室衰微,中原各国忙于争霸,凭借楚国此时强大的国力自立为武王,称之为楚武王。由于此时已进入春秋时期,周天子地位一落千丈,况且也没有任何实力和号召力,所以周天子也无力应对楚国称王的行为。所以此后,历代楚国国君皆称王。

? ? ?

而其他中原各国,深受周礼的限制,虽然不受周天子的节制,但仍尊周天子为共主,没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称王。至于都称公,那是对国君的尊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0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