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为什么会进监狱?是最新上映的热门电视剧中重要剧情桥段,这部剧在吸引了大批观众的关注同时也在剧情和演员表现方面取得了相当成功,堪称一部成功的佳作。李清照为什么会进监狱?是最近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就这个话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公元1132年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与第二任丈夫张汝舟离婚,随即进了监狱。有人认为,李清照进监狱是因为宋代的法律规定,女子要求离婚可以,但要进监狱坐牢。但实际上,李清照入狱的原因与离婚有关,但不是单纯地要求离婚,而是选择以状告张汝舟的方式揭发其种种罪名,这才入狱。这种规矩在古代一直都存在。
李清照出身非凡,其父亲李格非出身书香门第才情甚好,是苏轼的学生,母亲王氏也是名门闺秀,是宰相王珪的女儿。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当中,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加上天赋过人,自然拥有绝佳的文学才能。
公元1101年苏东坡去世那年,年满十八的李清照嫁给了名门出身的赵明诚。这桩门当户对的婚姻,当然也非常幸福,小两口婚后如胶似漆十分恩爱,只不过后来因为前朝的风波,赵明诚被常年外派,夫妻俩聚少离多,但恩爱多年不改。
公元1101年,苏东坡去世那年,年满十八的李清照嫁给了名门出身的赵明诚。这桩门当户对的婚姻,当然也非常幸福,小两口婚后如胶似漆十分恩爱,只不过后来因为前朝的风波,赵明诚被常年外派,夫妻俩聚少离多,但恩爱多年不改。
然而,北宋靖康二年,也就是李清照四十三岁的时候,金兵南下攻陷了青州与汴梁,北宋就此没了,李清照带着大量的家产书籍等南下,准备前往金陵。而两年后,担任江宁知府的赵明诚因不战而退被问罪罢职,之后派往湖州。夫妻俩在江南分别,没成想不久后赵明诚就病故了,李清照深受打击。
可女真人的进攻仍旧在继续,李清照无奈之下只好继续到处奔逃,而她与丈夫生前收集的大量古籍经卷等等,大部分都在逃亡的路上丢失了。
李清照四十九岁的时候,在表弟的介绍之下,身在杭州的李清照认识了另一个男人,这个人叫做张汝舟,此人对李清照非常殷勤,称自己是李清照的铁杆粉丝。那时的李清照孤苦无依,面对如此爱意,也没多考虑,同意下嫁。
当时的风气,对于再婚改嫁非常宽容,李清照的再婚,也并没有引起什么人的注意。但是刚结婚没几天,李清照就发现张汝舟是个渣男,因为对方看中的其实是自己的嫁妆,当他得知李清照的私产大多已经散失之后,开始家暴李清照,各种行径让人无法忍受。
李清照也是个烈脾气,结婚还没白天,她就跑到衙门去告状要求离婚,如果李清照只是要求和离的话,那倒也没什么,可李清照却去衙门揭发了张汝舟过去大量的恶行。这下子李清照受罪了,因为按照古代的“亲亲互隐制度”,妻子状告丈夫就要入狱坐罪。
从先秦开始,古代法律就规定子告父母、臣告主都是罪。从汉朝到唐朝,不管是子女告父母、祖父母,还是妻子告丈夫,即便成功,那么诉讼人也都要坐牢,没错,古代的规矩是亲人之间要互相隐瞒,而不能互相诉讼状告。
按照宋代的规矩,李清照要和离的话并没有问题,毕竟宋代女子改嫁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如果要求离婚的话,也很容易,《夷坚志》中还记载着宋朝有妇人嫌丈夫丑而要求离婚的。
古代四大“妻管严”中,有三个是宋朝人,整个宋朝,出现了九位垂帘听政的太后。但李清照并非是想要简单的离婚,而是还要张汝舟这个渣男付出代价。
她状告张汝舟获得了成功,张汝舟几乎失去了一切还被问罪,与此同时,李清照因为违背了古代传统的“亲亲互隐”条例,所以被判入狱,这并非宋代独有,而是所有朝代都有的规矩。
还好,李清照的家世强大,其父亲与外祖父都在朝多年,认识的人一大堆,家里有本事的亲戚朋友也是一抓一大把,眼看着李清照入狱,当然不能不管。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人奔走营救,最后李清照象征性被关了几天,就放出来了。
这件事之后李清照心灰意冷,她余下的人生专注于文学艺术与天下大事,直到去世。说白了李清照入狱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古代的“亲亲互隐”传统,并不是因为李清照想要离婚这么简单,因为张汝舟这个人实在太渣,李清照不肯放过他,因此选择了这种方式。
本文涵盖了关于李清照为什么会进监狱?的所有内容,希望能够为读者们提供有关该主题的全面了解。如果您对历史人物及历史相关知识感兴趣,我们强烈建议您关注我们的,我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历史内容,包括历史事件、历史名人、历史文化等等。
说起李清照,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个清丽、端庄,略带感伤的才女形象。李清照的词,也总是那样的清新、秀丽,那样的感伤、多情,令数百年后的我们不禁为之动容。
一 ?书香才女名满汴京
父亲是苏轼的学生,四品官员,喜欢藏书,善写文章;
母亲是状元的孙女,文学修养极高。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
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
优雅的生活环境,京都的繁华景象,
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得李清照,父母潜移默化的做人准则,
李清照成了一个健康开朗、见多识广、活泼可爱的大家闺秀。
少女不知愁滋味,生活与她来说是多么的美好。
一个夏天的傍晚,
她与一群好朋友去溪亭游玩,
坐在一起说笑吃喝,饮酒品茶。
不知不觉中太阳已西,快些划船回家吧!
可是她们也许是酒喝得太多了,
也许是被眼前美景所陶醉而忘乎所以,
也许是心里太着急乱了方向,
她们东摇西晃,左划右转,小船就是不听指挥,
摇摇晃晃地直闯入浓密的荷花丛中,
惊得荷叶深处打盹儿的沙鸥、白鹭扑楞楞飞起来。
湖面上顿时荡漾起姑娘们银铃般的笑声。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与她而言,待字闺中的少女生活不是后花园内绣花女工。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李清照独自在家中花园饮酒,
海棠花在风雨中摇曳,风雨也搅动着少女的情思,
美酒则更令她沉醉。
这一醉,昏昏沉沉地睡了整晚,直到天光大亮,
残留的酒意依然让她迷迷糊糊,虽然宿醉难忍,
她竟担心起花园里的海棠花,这时家中侍女来到床前,
李清照忙问:昨晚上这一场狂风骤雨,海棠花怕是要遭殃了!
侍女却答:小姐你就别为海棠花操心了,只要你没事就好!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明明是宿醉之后寥寥几笔写景之句,
这首词轰动了整个汴京,李清照这个才女也名满京都。
当然少女时代稳定李清照不仅仅只是悲春伤秋,
李清照之所以是李清照,就在于她除了女性特有的清丽婉约,
更在于她具有与众不同的见识见地。
西蜀万里尚能返,南内一闭何时开。可怜孝德如天大,反使将军称好在。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尊,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当时流传张耒写的《读中兴颂碑》,
李清照读了之后当即写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和诗。
她的诗笔势纵横地评议兴废,
不仅总结了安史之乱的根源“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
而且尖锐指出,安史之乱结束后
唐玄宗与唐肃宗父子就开始了残酷的内部斗争;
功臣们却遭到帝王的猜忌,
宦官与皇后勾结,又酿成新的政治动乱。
以此告诫宋朝统治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李清照才十六七岁啊,
对国家社稷能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关注和忧虑,
纵使男子也汗颜。
二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少年李清照颇享文名,所作之词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甚广。
良好的门第,博学的才气,待字闺中的她,
不知道让多少世家子弟仰慕,赵明诚也是其中的一个。
赵明诚绝对是个闷骚男,她喜欢李清照已久,
却又担心父亲给他娶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
于是一天赵明诚对他父亲赵挺之说:
“我在梦中读到一本书,其他内容都记不得了,
只记得有三句话,叫做:‘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知子莫若父,赵挺之怎么会看不出儿子的小心思,
回到:言与司合,那不就是“词”吗?
安上已脱,那不就是“女”吗?
芝芙草拔,那不就是“之夫”二字吗?
合起来即是“词女之夫”!
你是要娶个会写诗词的女子啊。
赵挺之是当时朝廷的三品大官,
属于王安石变法集团,是典型的改革派,新党人物,
而李格非恰恰是所谓的“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属于旧党一派,
幸运的是宋徽宗继承皇位后,
运用政治手段努力平衡党派之间的关系,
新旧党争在当时已经不是很激烈。
赵挺之还是为儿子到李家提亲。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
晨早刚在后花园中打完秋千的李清照,
疲倦的坐着还来不及整理衣衫,
忽见客人闯入花园,急忙含羞回避,
走得匆忙而狼狈,鞋忘了穿,仅是穿着袜子,
跑得太急,连发髻上的金钗也都掉落。
到底来客为谁?
竟可让落落大方、自由活泼的李清照如此慌乱害羞。
一边逃走,却又禁不住假装嗅青梅,回头看来人,
该人是谁?只能是没见面时想见面,
真见面了,却又见得不是时候的未婚夫吧!
三 佳偶天成 琴瑟和谐
门当户对、双方父母首肯,
志趣相投,彼此吸引爱慕。
二十一岁的赵明诚与十八岁的李清照,
喜结良缘,有情人终成佳偶。
新婚燕尔,情浓娇嗔,
和所有初为人妇的女人一样,
会问自己的老公自己是否最漂亮。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减字木兰花》
你说,我和花谁更好看?
赵明诚和所有男人一样都会被问我和你妈跳河你先就谁的问题。
爱情中智商为零,纵使文学大家李清照
也是会撒娇、会犯嗔。
对于赵明诚、李清照而言,
幸福甜蜜的含义并不是形影不离,如胶似漆,
因为赵明诚在太学上学,每个月只有初一、十五方能请假回家,
这对才学出众的夫妇而言,
最幸福、最快乐、最甜蜜的,
是能够一起参加彼此都非常热爱的高雅的文化艺术活动,
诗词文章创作、收集整理金石碑刻、鉴赏品味文物字画。
李清照用葛天氏之民比喻他们夫妻清寒淡泊却非常高雅脱俗的生活。
当然能够共享这种高雅脱俗生活的人,
彼此间须得有共同的爱好与志趣,
正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夫复何求?
四 ?家庭矛盾,风波涌起
李清照出嫁第二年,
政治上一直坚持平衡党派关系的宋徽宗,
受到新党领袖蔡京的影响,决定再次全面推行新法。
新党势力上台马上打击反对新法的旧党人物,
埋藏在平静生活下的定时炸弹还是引爆了。
父亲一路被打压被迁回原籍,
公公一路升迁飞黄腾达官至宰相。
作为女儿怎能袖手旁观看着老父遭到迫害?
李清照请求公公对父亲始于援手,
很不幸,公公欣赏自己的才华,也同意她与赵明诚的婚事,
但是却不会为此承担政治风险,放弃自己的仕途。
合卺初嫁的她原来每日只是与赵明诚生活在神仙般恩爱的日子当中,
公公的作为或许让她第一次领略到政治的残酷与冷血。
失去家门托依的李清照在婆家孤立无助,
幸运的是赵明诚虽然没有为妻子公开反对父亲,
却一直默默的用实际行动支持着李清照,
当时朝廷下令销毁一切苏轼、黄庭坚等人的文集。
如此情况下,赵明诚继续收藏苏轼、黄庭坚的诗文字画。
在这个“炙手可热心可寒”的政治寒冬中,
丈夫的做法多少对李清照来说都是一种慰藉,
自己心爱的丈夫还是可以依靠的。
政治风云变幻,世事翻覆莫测。
旧党势力被打压尽后,新党内部开始互撕,
赵挺之对蔡京的许多奸佞之举并不苟同,且屡陈其奸恶。
多次互撕后,赵挺之败北,并在政治风浪中含恨离世。
赵挺之一死,赵家的灾难便开始了,
首先赵明诚兄弟被投入监狱,后来虽然洗清冤情出狱,
但是兄弟三人全部被罢免官职,遣返回家乡山东青州闲居。
五?忧困不屈 鹣鲽情深
闲居青州的李清照和赵明诚并没有因为政治失意而一蹶不振,
青州十年是他们最开心的日子,
李清照为青州的居所取名“归来堂”,为自己取号易安居士,
以表明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志趣。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小重山》
他们致力于金石碑刻书画文物的收集,乐此不疲。
一次两人得到了一批珍稀的古人字画,反复观赏点评。
白天把玩一整天仍感到不满足,
于是晚上继续看,直到夜深了还不想收起来,
最后不得不规定点完一根蜡烛后必须休息。
看了一天仍看不够,看来这批字画文物真是带给他们无穷乐趣!
两人还时不时的相互比赛记忆力,
每每吃罢饭,指着成堆的古书,
要求说出某一件事在某一本书中第几卷、第几页、第几行,
说中者奖一杯茶。
李清照说中了,会举起茶杯得意地大笑起来,
一个不小心,茶杯打翻在怀,泼了一身茶水,奖品也没了。
屏居青州期间,赵明诚数次出游访古、搜集文物,
小别轻分激发了李清照的无限情思,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夫妻二人经常互相酬唱,一次赵明诚挖空心思写了一首七言回环诗
秋江楚雁宿沙洲, 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 洲沙宿雁楚江秋。
李清照读后不假思索,提笔一首: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两人志趣相合,势均力敌,
青州十年,夫妇二人生活最安逸、最愉快的十年,
也是他们婚姻、爱情生活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十年,
更是李清照一生最惬意最幸福的十年。
六武陵人远 新愁又添
十年中,蔡京等人陆续退出政治舞台,
赵明诚兄弟也开始重新返回仕途之路。
夫妻两人真正开始各自一方的分居生活。
这对于长年厮守的夫妻俩,
尤其是重情的李清照而言,真是一种残酷的折磨。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此时的李清照已经是三十多岁的妇人,
纵才华出众,气质优雅,
但是他们夫妻却没有子嗣。
同时随着仕途的高升,赵明诚开始蓄养侍妾歌姬。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 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
聪颖、敏感如李清照渐渐的发现丈夫感情上细微的变化,
此时此刻的李清照怎能不痛苦,怎能不难过,怎能不悲观?
女为悦己者容,不想早起,不想梳妆,
自己渐渐消瘦,相思苦。
心中又多少事想说却又不敢说,想问却不敢问。
她全心在乎、全意关注着赵明诚,
赵明诚不仅仅是她在感情上的最大寄托,
更是她在志趣、精神上的最佳伴侣。
强烈的婚姻感情危机感让李清照在情感上经历煎熬与折磨。
七 烽烟四起 国难当头
在文物搜集上,小妾歌姬虽年轻貌美,
但评赏鉴别这种高雅之事,除了李清照,赵明诚更与何人可说?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感情波折,
赵明诚、李清照夫妇终于再次言归于好,
重新又回到了恩爱、相知、同享诗书之乐的生活。
此时国难当头,金兵南下,直取北宋国都开封。
靖康之变后,丈夫赵明诚只身从淄州南下江宁。
李清照单身留在淄州,看着满屋的金石书画,心急如焚,
“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
只好选取贵重者,携带南下。
“青州故第,尚锁书册什物,用屋十余间,……金人陷青州,凡所谓十余屋者,已皆为煨烬矣。”
倾心所爱,多年积累,一朝化为灰烬,李清照的痛惜之情可想而知。
国破家亡,李清照悲愤之至,对朝廷苟且偷安十分愤怒,写下一首千古绝唱: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
李清照南渡不久后,已经做了一年多江宁知府的赵明诚,
得到调任湖州知府的命令,正在他办理交接手续的时候,
一位姓李的下属带来紧急情报:御营统制官王亦准备阴谋叛乱。
作为过渡时期的官员,赵明诚这时候至少应该报告上级,
或者调遣兵力作好平乱的准备,
但是他的表现非常不男人,在当天晚上,他竟然当了可耻的逃兵
弃城而逃,竟置全城百姓安危而不顾,
其中还有他恩爱的妻子李清照。
幸亏那位姓李的下属自己组织力量,平定了王亦的叛乱,
朝廷得知此事后,立刻罢了赵明诚的官。
此时彼此都是年近半百的老人,虽然不能理解丈夫的作为,
但总能谅解,当朝皇帝都放弃抵抗,一路逃跑
何况来就是一介书生的丈夫呢?
八 颠沛流离,再嫁匪人
被辞官的赵明诚不久便被南宋朝廷复用,
但是谁都没想到正是这次离别变成了死别。
赵明诚接到朝廷的任命书,不知是对于弃城而逃面对妻子的羞愧
还是想更加上任开始一番作为,一路急行。却因中暑死在了湖州。
谁能想到临别之前还嘱咐妻子好好照顾自己,安定了我便来接你。
转眼便没了呢?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孤雁儿》
一个女人中年丧夫就等于失群的孤雁,郁郁不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清贫乐》
生死诀别的痛楚,心爱的梅花啊,再也不能徒要教郎比并看。
她孑然一身,跟随高宗的逃窜,
流寓在杭州、绍兴和金华一带。
颠沛流离,冷清凄苦,历尽磨难,
所携带的金石书画也大多散失。
李清照陷入伤痛百般走投无路的绝境。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孤独无依之中,李清照遇到了自称是赵明诚朋友的张汝舟。
张汝舟觊觎李清照的珍贵收藏,主动接近关怀备至。
国破家亡的李清照渴望安度晚年,嫁给了张汝舟。
婚后张汝舟发现李清照家中并无多少财物时,
便大失所望,随即不断口角,进而谩骂,甚至拳脚相加。
张汝舟的野蛮行径,使李清照难以容忍。
后发现张汝舟还有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的罪行。
李清照便报官告发了张汝舟,并要求离婚。
经查属实,张汝舟被除名编管柳州。
李清照虽被获准离婚, 但宋代法律规定,
妻告夫要判处3年徒刑,故亦身陷囹圄。
后经亲友的大力营救,关押9日之后获释。
九 人生最叹老来悲
渐入暮年的李清照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生活,
没有亲人,没有子女,国事难问,家事怕提。
她不愿看山河破碎,却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
又不能像辛弃疾那样朝堂议事。
她渴望在寻真爱,但到头来
只是身负枷锁,不终晚节。
她只能活在回忆中,凭借回忆与自身的勤奋,
续写着丈夫的《金石录》。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遇乐》
元宵佳节寓居异乡,朋友驾车相邀观灯赏月,
想要热闹又害怕热闹。害怕勾起往日的回忆,
只悄悄的听他人欢闹就好了。
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
《金石录》写完不久,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
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李清照的第一任丈夫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被第二任丈夫张汝舟骗财骗色了,最后李清照发现了张汝舟的阴谋,她把张汝舟告到了官府,李清照则孑然一身远走他乡。
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的大才女,她的一生十分坎坷。她在19岁的时候嫁给了门当户对的赵明诚,赵明诚比她大三岁,所以赵明诚很照顾她,李清照变成了全世界最幸福的小女人,赵明诚平时还很喜欢收集书画,李清照在闲暇之余经常和赵明诚吟诗作对,两人好不快活。然而,在他们结婚后不久,金人侵犯了他们的家园,赵明诚身为地方官也要去前线抵御外敌,李清照和赵明诚分开了。没想到赵明诚在去往前线的路上一病不起,最后他病逝了。李清照非常悲痛,但是她意识到以后的路只能自己一个人去走了,于是她收拾了赵明诚平时收集的字画,背上行装远走他乡。李清照每天都会梦到赵明诚,时间一久李清照越来越想要被人照顾,恰巧这时候张汝舟走进了李清照的视线,张汝舟发现李清照孤身一人,不由得对她嘘寒问暖,很快,李清照沦陷了。万万没想到张汝舟接近李清照是另有所图,张汝舟只是为了得到赵明诚收集的字画,当时的李清照已经被张汝舟骗财骗色了,她得知了张汝舟的意图以后,她立刻把张汝舟告了,张汝舟在此之前已经对李清照十分不客气了。但是当时有个规矩,那就是丈夫坐牢,妻子也要受到牢狱之灾,还好赵明诚的表弟是宋高宗最亲信的大臣,他把李清照解救了出来。
李清照恢复自由以后,她下定决定余生一个人走,最后她客死他乡。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她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李格非于宋神宗熙宁九年中进士,“以文章受知于苏轼”,颇有文名,位列苏门“后四学士”。母亲亦是名门之后,文学修养颇高,其祖父为王拱宸,宋仁宗朝状元及第,也是著名诗人。
李清照自小家庭环境优越,家中富有藏书,深受熏陶的李清照表现出了极高天分,诗词书画俱精通。当我们读到她少女时代的那些词作,仍颇为动人。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
这里颇为传神的描绘出秋千少女的好奇与娇羞之态,虽描写的都是动态场景,其内心的丰富和灵动却是跃然纸上。
少女时代她便以文才崭露头角,文风别具一格。《如梦令》一首即广为流传。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她的文字清丽,富有韵律,寥寥几笔便写出了尽兴而归、惬意自得的游归心情。她的才华为时人所重,“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
李清照18岁时嫁与宰相赵挺之的儿子、太学生赵明诚。两人的结合有美好的故事,不过已无据可靠。赵是金石家,俩人爱好相同,情投意合,婚后生活琴瑟和谐。
李清照回忆起曾与丈夫赌书的情景:“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既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这小小的游戏却可是志同道合的俩人才能的夫妻之乐,确实令人艳羡。
俩人的婚后生活却也不是波澜不惊的。丈夫赵明诚求学、仕宦在外,使得俩人颇多离别。离愁别绪在词人李清照的笔下显得格外哀婉动人: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分别的时光最难将息,此时一封家书也聊以慰藉心头愁苦。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每逢佳节倍思亲,独自过节的心境让人忧伤消魂,“人比黄花瘦”一句将望夫的孤苦写得淋漓尽致。这份深深的思念背后透出的却是伉俪情深。据说李清照这首词赵明诚看后赞赏不已,他三日三夜工夫,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入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三句绝佳。”便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02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魏忠贤为什么斗不过初登皇位的崇祯,
下一篇: 唐玄宗被称为唐明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