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里学习历史时,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朱高炽被立为燕王世子的原因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
朱棣是明成祖朱元璋的长子,母亲是仁孝文皇后徐氏。据《明史·卷八·仁宗本纪第八》记载,仁孝文皇后梦见有冠冕执圭者上谒而生,预示着朱棣的出生。朱棣出生时,他的父亲朱元璋还是燕王,而他自己只有十八岁。
朱棣从小就展现出端重沉静的特质,言行举止都很有礼仪。他擅长射箭,箭法出神入化,无一箭不中。同时,朱棣也是一个好学者,经常跟随儒臣讲论学问,不辍不懈。这些优秀的品质使得朱棣备受父亲的赏识和宠爱。
有一次明太祖朱元璋命朱高炽与秦、晋、周三王的世子一起去检阅军队。而唯独朱高炽回军较晚,明太祖询问他缘故,他解释说清晨太冷,应该等到士兵们吃完早饭后再进行检阅。这个回答让明太祖对朱高炽另眼相看,同时也展现了朱高炽的稳健和深思熟虑的一面。
朱棣的一生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最终成为了明朝第三位皇帝。他的谦虚谨慎、不断求学的精神以及对军事的热爱,为他成为一位杰出的君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朱棣的故事激励着后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一次,明太祖朱元璋命朱高炽与秦、晋、周三王的世子在破晓时去检阅军队,唯独朱高炽回军较晚,明太祖问他缘故,他解释说清晨太冷,检阅应等到士兵们吃完早饭以后。
《明史·卷八·仁宗本纪第八》:洪武二十八年,册为燕世子。尝命与秦、晋、周三世子分阅卫士,还独后。问之。对曰:“旦寒甚,俟朝食而后阅,故后。”
明太祖又命朱高炽分阅章奏,朱高炽独取与军民事务十分相关的奏章上奏。有文字谬误的现象,没有上奏明太祖。明太祖指示他,是否是他有所忽视,朱高炽认为,不应以小小的失误来劳烦皇帝。明太祖又曾问他:唐尧、商汤时爆发水旱灾害,百姓能凭什么度过。朱高炽认为,百姓度过灾害是因为圣明的君主有好的恤民政策。明太祖为朱高炽的这些见识非常高兴,并评价他有“君人之识”。
《明史·卷八·仁宗本纪第八》:又命分阅章奏,独取切军民利病者白之。或文字谬误,不以闻。太祖指示之曰:“儿忽之耶?”对曰:“不敢忽,顾小过不足渎天德。”又尝问:“尧、汤时水旱,百姓奚恃?”对曰:“恃圣人有恤民之政。”太祖喜曰:“孙有君人之识矣。”
不过由于朱高炽喜静厌动,虽然他在一定程度上学会了箭术,但总的说他很少表现出从武的资质。相反,他更专心致志于经籍和文学。
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高炽生于凤阳府。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立为燕王世子。朱棣起兵靖难期间,以世子朱高炽守北平府。
以上就是关于朱高炽被立为燕王世子的原因的全部内容了,小伙伴如果觉得不错,还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历史类的相关的小知识、小趣闻和人物故事的话,欢迎大家关注我们。
近日,古装电视剧《大明风华》热播让许多观众对明朝历史人物产生了浓厚兴趣。剧中有一个角色令大家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谨小慎微又有点滑稽搞笑的皇太子朱高炽。那么问题来了,历史上的朱高炽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在明朝历史上又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他自幼酷爱读书,喜欢儒家文化,少年时期就表现出了很强的行政事务处理能力,并因此得到了祖父朱元璋的夸奖。
“靖难之役”爆发后,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率主力南下与建文帝的军队决战,朱高炽负责留守北平确保大后方安全。1399年11月,建文帝手下大将李景隆率50万大军围攻北平,朱高炽在手下只有万余人的情况下巧妙地组织防御,成功抵挡住了李景隆的进攻。此次防御战的胜利让许多人改变了对朱高炽的看法,以往大家总认为燕王世子只是个文绉绉的书生,可没想到他在军事方面表现也如此出色。
“靖难之役”结束后,朱棣成功夺位成为明朝的第三任皇帝。1404年5月,在大学士解缙、黄淮的极力要求下,朱高炽被立为太子。
朱高炽担任太子期间的表现可圈可点,每次朱棣御驾亲征的时候,朱高炽就被任命为监国,负责处理平时需要皇帝决断的事务。总体来说,朱棣对他的表现还是相当满意的。1417年,朱棣强令次子朱高煦到乐安州(今山东惠民)就藩,此举相当于帮朱高炽扫除了政治道路上的最大障碍。
1424年,朱棣在北征蒙古回师途中去世,朱高炽奉遗诏即皇帝位,史称明仁宗。
朱高炽在刚一登基就宣布取消一批重大计划和在建工程,其中包括:郑和海上远航计划、边境茶马贸易、云南和交趾(今越南)采办黄金珠宝的商团。朱高炽之所以要在老爹刚一蹬腿就马上取消他生前的诸多政策并非不孝,而是当时大明王朝真的没钱了。朱棣生平好大喜功,不怎么顾及民生。但朱高炽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如果将他老爹的执政理念一路坚持下去,那么朱家的天下恐怕很快就会走到尽头了。
朱高炽在担任太子期间就非常关注他父亲耗资巨大的种种计划引起的民生困境问题。他当上皇帝后颁布诏令取消朝廷无限制征用金银、木材等商品的做法。他还免除受灾地区百姓的田赋,并为他们免费提供粮食。有大臣建议将粮食借给百姓而不是免费送给百姓,待度过灾年后再让百姓们偿还,结果提出这建议的大臣被朱高炽痛骂一顿。
为了安抚民心,朱高炽还下令在永乐年间为逃避过于沉重的田赋、劳役而流亡各地的百姓重返故里,朝廷免除他们所欠的所有税款,并给予今后两年免征田赋、劳役的政策。
朱高炽颁布的这些政策效果立竿见影,短短几个月时间,大明王朝就从民生凋敝的状态下迅速走出,全国各地都出现生机勃勃的新气象。这为后来他儿子朱瞻基在位期间的盛世打下了坚实基础。
朱高炽在位期间的另一项重大贡献就是提拔了一批非常能干的官员,他们中有大名鼎鼎的“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有被誉为“论事如立高冈,无远不见”的黄淮、有“才华一代文章伯,事业三朝社稷臣”的金幼孜。这些人在朱高炽、朱瞻基父子两代执政期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仁宣之治”的最大推手。
在任用贤能的同时,朱高炽还淘汰了一大批可有可无的官员,一方面减轻了朝廷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打造清明的政治环境。
朱高炽性格宽厚,善于纳谏。他鼓励大臣们直言不讳,不必担心遭到报复。虽然有时候一些过分的指责会使他恼羞成怒,但事后他总是能反省自身并要求得到大臣的原谅,这项品质在中国历史上的帝王中非常罕见。此外,朱高炽还下令宽恕当年那些忠于建文帝而遭到处罚的“罪官”及其家属,并发还他们被没收的财产。
1425年5月29日,明仁宗朱高炽突然去世,终年47岁,在位时间不足一年。中国历史上的短命皇帝基本都没多少存在感,但朱高炽却是个例外。后世盛赞他是一个开明的儒家君主,他坚持简朴、仁爱、诚挚的理想,及时纠正了其父永乐皇帝执政期间诸多严酷和不得人心的政策。虽然他没有像他的爷爷朱元璋、父亲朱棣那样在军事上取得巨大成就,但对明朝百姓而言,朱高炽这样的皇帝才是他们真正渴望的大明天子。
朱高炽是一个好人,也是一个好皇帝,虽然他的执政时间只有短短八个多月,但他却为大明王朝留下了许多宝贵遗产,为他的继任者铺平了通往盛世的道路。
参考文献:《明史》
朱元璋最终选择朱高炽,主要有三大原因:首先,朱高炽是嫡长子,立嫡长子不会授人以话柄;其次,选择朱高炽有利于大名江山的长久稳固;第三,朱元璋十分喜爱“好圣孙”,立朱高炽有隔代传位的深意。?
朱棣是通过武力把皇位从侄儿手里夺走,他当年打出的旗号就是维护朱元璋时期的制度,其中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度。为了让夺位更合理化,朱棣甚至篡改史书,把自己变成了嫡长子,以便堵住悠悠众口。如果朱棣真的维护朱元璋,那么他只能立嫡长子朱高炽为储君,这样才不会授人以柄;如果他立朱高煦,那么就是打自己的脸。
虽然朱高炽外表不如朱高熙,但他仁孝、儒雅,朝臣更愿意支持朱高炽而不朱高煦。虽然朱高炽是个大胖子,走路还得两个人搀扶着,但他和朝臣关系融洽。而朱高熙性格张狂,为人残暴,文官们不怎么待见他。朱棣曾经想废掉太子朱高炽,就有大臣站出来反对他,并谏言废掉太子弊远大于利。虽然朱棣更喜欢朱高熙,但为了大明江山的长久发展,他最终选择朱高炽。
朱高炽的嫡长子朱瞻基能文能武,他是朱棣心目中最完美的接班人,因此深受朱棣的宠爱。朱棣几次出征,都带上他的“好圣孙”朱瞻基,多给他提供历练的机会。朱棣曾经在选择继承人时犹豫不决,就有大臣提到“好圣孙”,这直接说到皇帝的心坎上了。可见,朱棣最终选择朱高炽,确实有隔代传位的用意。
对于继承人的选择,朱棣慎之又慎,他已经考虑了各方各面。到了后期,朱高煦身上令朱棣不满的地方也越来越多,这也让朱棣传位给朱高炽的决心更加坚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02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怀思公主人物介绍:唐玄宗李隆基之女
下一篇: 薛涛为什么会被贬到松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