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揭秘,董卓是怎么把一手好牌打烂的

众妙之门 2023-06-15 01:44:46

揭秘,董卓是怎么把一手好牌打烂的

董卓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之乱,朝廷暗弱,豪强并起。屠宰户出身的大将军何进在幕僚的怂恿下,发布了一道最愚蠢的命令:招董卓进京,讨伐十常侍,剪除阉党。

董卓成长于东汉边陲重镇凉州,在与羌人的作战中崭露头角。又先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凉州之乱。在兵荒马乱的年月,于军旅中建功立业无非是最快的捷径。董卓乘此机会,坐拥凉州,成为一方霸主。尽管董卓的野心并不能得到满足,但是限于自己手中的兵力和天下形势,董卓也只能在凉州做个土皇帝。

但是何进给了董卓一个天大的机会。董卓恐怕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么大一块馅饼会落到自己头上。何进要让董卓进京讨伐十常侍,这无疑是让董卓从一个地方军阀一跃而成为能够左右东汉中央政权的势力。这是董卓自己无论如何也难以做到的。

尽管董卓也心存犹疑,但是权力的巨大诱惑还是让董卓下定决心,奉召入京。董卓还没有到达京城,宫廷就爆发了内乱,十常侍绝地反击,杀了何进。朝廷乱成了一锅粥,纵然十常侍被杀,但是谁也没有能力掌控时局了。董卓不费吹灰之力,又捡了一个天大的便宜。

董卓在乱兵之中,救下了汉少帝。轻轻松松就掌控了朝廷大权。此后又招揽吕布杀掉丁原,随后又废了汉少帝,立刘协为汉献帝。并且杀了少帝和何太后,专断朝政。

到这个时间点,董卓是真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而且他可以说是以最小的代价换来了最大的权力。手握这样一副好牌,如果董卓用心经营,励精图治。恐怕就没有后来的魏蜀吴三国之争,历史也就此改写了。

可惜历史并不能假设。董卓的本性和真正实力也决定了他没有长久稳固统治的可能。

董卓进京之后想尽快在朝廷立威,震慑群臣,所以决定更换少帝。谋士李儒结合其想法,说此举有“二利、一弊”,所谓二利无非名利二字,既可以在历史留名,又可以挟天子令诸侯,掌握实实在在的权力,而一弊却说到之前所有拥立天子的重臣,要么暴亡、要么惨死,没有一个有好结果,可是董卓对此却不以为意,觉得自己可以例外。对于名利,相信众人都有渴求之心,但如拿性命做赌注,相信大家都会仔细掂量一番,特别是已经有了很大的名利地位之后,更会小心谨慎。可是董卓面对巨大的诱惑,还是决定下此大本,正所谓本钱越大,回报就会越可观吧。

荒淫无度

董卓的豺狼本性相信了解历史的人对此都熟知一二,但是能像董卓一样将自己的豺狼本性赤裸裸、淋漓尽致表现出来的人却不多。他很荒淫,所以他夜宿皇宫;他很残暴,所以他看到士兵肆意烧杀抢掠的时候,他狂喜至极,没而有丝毫的怜悯和恻隐;他很贪婪,所以他不满足做一个护驾大臣,他要拥有根本就不该想、不能想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将皇帝捏在手里;他很霸道,所以他不允许别人有不同的声音,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他不去伪装自己的欲望,不去包装自己的残暴,他让所有的人怕他到极致、恨他到极致,所以他也将自己的生命很快的推到了极致,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董卓是彻彻底底的军阀,他的依仗是他手下的西凉雄兵。是常年跟外族打仗的精锐。因此西凉兵战力惊人。在当时足以排在三甲。与其说董卓和关内诸侯相斗,倒不如说是门阀和军阀的争斗。一 后方不稳为什么这么说呢?董卓称霸西凉的时候,那是何等的风光,他降服了马腾和韩遂还不到5年的时间就进军洛阳。但是董卓并没有彻底打败关内诸侯。这个时候的马腾虽然和董卓保持关系,但并不代表他不会袭击董卓。因此董卓一死。马腾和韩遂马上叛变。二 经济西凉自古土地贫瘠,又与外族接壤。虽然利于建骑。但经济上绝对赶不上关内。董卓面临着天下大部分势力。必须保持着庞大的兵员。但是这些都需要钱啊。光靠在洛阳抢来的东西是不行的。治标不治本。三 缺乏内政前面已经说了,这是军阀和门阀的斗争。天下的门阀没几个支持董卓的,当时大部分人才都是出自世家和门阀,他们不会辅佐董卓,因此董卓帐下除了谋士李儒和自私鬼贾诩就没什么人了。没有内政人才就治理不好自己的土地。打下来也没用毕竟自古出兵都讲究个名正言顺,而讨伐天子更应该如此,很显然此时的董卓并没有这样的借口,因此董卓只能选择废掉天子,而不能真正的杀掉天子。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产生的后果却是天壤之别。

董卓手里的牌面再好,也抵不过形势比人强。他再如何蹦跶也只能是落得一败涂地的结局。

三国里最败家的兄弟是谁,硬是将一手好牌打的稀烂,无奈放过大好机会?

我本来想说是袁尚和袁谭,后来一想应该不对,他们虽然很败家,但往前看一点才发现,他们的老子才应该是实至名归的败家子,当之无愧的三国最败家兄弟,那就是袁绍袁术兄弟

当然了,这两兄弟其实在三国历史中所占的笔墨并不是太多,毕竟他们只是三国前期为曹操和刘备铺路的小喽啰,不过,要是这两兄弟稍微再聪明一点,再团结一点,也许天下的局势就不会像后来一样出现三国了。

袁氏一族,四世三公,身份显赫,门生故吏遍天下,当时天下官员中,可能有一半都和袁氏有关系。当然了,这种关系并不牢靠,但至少可以说明,当时的袁氏在大汉朝是很有影响力的的家族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时候,袁绍被推为盟主,除了这小子长得挺帅之外,非常关键的原因就是袁绍的家族背景。可以说如果袁绍有曹操一半的脑子,可能下一个朝廷之主就会是袁绍。只可惜,脑子是个好东西,却不是所有人都有。

袁术,和袁绍一样是袁家显赫身份的第五代传人,只不过袁绍为兄,但却是庶出(小老婆生的);袁术为弟,却是正室所生,所以,袁术一直都看不上袁绍,这也就为之后两兄弟被逐个击破埋下了伏笔。

后来董卓被灭后,袁绍占了河北、袁术占了中原偏南的大片土地,如果这两兄弟能同心协力,那么中原大地一大半就归了袁氏,曹操根本不会有机会崛起,就更别提刘备了。

最后,让我们来唱首歌,预备,唱: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在历史上,究竟有多少把一手好牌给打烂的事情呢?

这种事特别多,从古至今,数不胜数。

特别是乱世之时,经常是俩王四个二,当四带二给打出去了。最后胜出的,总是当初最不看好的一把牌,所以逆袭成了常态。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就是一个逆袭的产物。而同时期,满把好牌的是谁?想都不用想,就是晋国。

有人说齐桓公九合诸侯,所以齐国才是手中捏着一把好牌。但,齐国的地缘政治太差,雄霸一时可以但难以长期雄霸。最后,称雄的,只能是晋国。

晋国的优势在哪里?干掉中原小霸郑国,就居九州中心;据守山西高地,就能封死关中秦国;幅员河北大地,就能北逼燕国、南压齐鲁。但是,三家分晋之后,晋国就彻底没法玩了。春秋五霸,正是因为晋国一分为三,才有了战国七雄。晋国不分裂,秦国根本没机会。

三家分晋之后,满把好牌的是谁?是魏国。虽然身处四战之地,但魏国最先开展了系统性的变法,即李克变法。魏文侯手下的一众能成猛将以及占据的先发优势,就是魏国手中的一把好牌。

古代战国拼什么?得关中者得天下,当然是拼地利。但实力对等,你才能拼地利。实力不对等,地利啥用没有。那就拼土地,谁地方大、谁就当老大。楚国为什么不行?有地没人,也不行。那就拼人口?人口确实很重要,因为古代地广人稀。所以,能把人口组织起来,那差不多就是老大了。

而魏文侯时期的魏国,就是这样的霸主。但是,魏文侯之后的魏武侯和魏惠王,就真心不怎么样了。魏武侯四面树敌,主要是瓦解了三晋同盟;魏惠王好大喜功,几乎打光了全部家底。魏战国一把好牌,就给打没了。你看魏国流失出去的人才,就知道魏国把牌打得有多烂了。

楚汉争霸,一把好牌的,肯定是项羽。项羽本来可以自封关中王的,就是据三秦而威中原,完全可以是俩王四个二的格局。但是,这家伙非要定都西楚,跑到今天的徐州当老大了。徐州的位置也不错,占据徐州之后,就得把势力向中原的韩地和魏地推进,起码推进到鸿沟这个地方。结果,项羽非要跑到山东搞事情,折腾齐国田氏。最后,也是一把好牌,打得稀烂。

东汉末年,最强诸侯是谁?首先就是董卓,这家伙据西凉而挟天子以令诸侯。西凉兵是正规军,皇帝是正宗统序,其他人都是地方拼凑武装和搞割据的军阀。董卓才是名正言顺的老大。

最后,是汉末十八诸侯把董卓赶跑的吗?董卓只要把军队压在虎牢关,那就无人敢与争锋。但是,董卓小富即安了,在不该怂的时候怂了,自己让出洛阳、跑回关中。然后,关东以外就是诸侯竞技的主战场,董卓被边缘化了。不能对外收割利益,那就等着被自己人收割吧。于是,内部兵变,董卓授首。

董卓之后,牌最硬的是袁绍。四州之地的关键是幽州和冀州,河北大地才能决定最强诸侯是谁。袁绍把牌打烂,分这样几个回合:一个是不得以,他得罪过汉献帝,就是支持汉少帝刘辩而反对董卓拥立的汉献帝,所以挟天子这步棋,袁绍走起来太困难。一个是不该怂,官渡战败,袁绍依旧是最强诸侯,没别的原因,就是占着河北,河北袁绍必须是老大,但官渡一战就不打了,袁绍也学起了董卓、装乌龟。最后是不理性,袁绍没多久就死了,但继承人是谁,袁绍一死,河北地分为三,三个儿子各自称雄。

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局面?父子亲情和权力更替混在了一起,袁绍到死都没能明确出个继承人。河北碾压各方割据军阀,河北是经济中心,河北豪族忠于袁氏家族,天时地利人和,袁绍一个不缺。这就是俩王加四个二的王者之牌,结果三分天下没袁氏家族什么事。

引发五胡乱华的西晋王朝,不算有一把好牌。一个原因是国家真没钱,钱都在豪族手里。石崇王恺比富,王恺是外戚,但拉上外甥晋武帝司马炎,也斗不过石崇。所以,普天之下最有钱的,根本就不是司马皇室,豪族比司马家厉害得多。一个原因是皇帝没威信,豪族从来就没服过。海瑞上折子骂嘉庆,在大明朝算是新闻了。但在晋朝,这根本不叫事儿。大臣刘毅直言皇帝司马炎是桓灵昏君,而且直斥皇帝贪污的吃相太难看。桓灵昏君,卖官卖出钱来还知道交到国库,你司马炎卖官卖到钱了、全装自己腰包了。西晋大臣就这么怼皇帝,皇帝还有啥威信可言。

再一个原因就是地方根本就管不住,都是豪族说了算。这个豪族趋势,从东汉末年就开始了。要当官,必须论门第,到了魏晋九品中正制就彻底制度化了。西晋朝堂只能用豪族领政,你根本就别想发展代理官僚。尤其是地方,彻底是豪族的天下,根本就没人鸟朝廷。

但西晋毕竟是统一了,所以牌不好但也不差。但司马炎却把这副牌彻底给打烂了。为了压制豪族,只能大封司马王,把西汉七王之乱的教训抛诸脑后,于是果不其然,搞出了一个八王之乱。为了兼顾外戚贾家,于是让白痴司马衷当了继承人,结果比白痴更疯狂的皇后贾南风,彻底搞乱了朝局。基本上不用五胡乱华,西晋大厦这时候已经扛不住了。

南北朝时期,满手好牌的,得是东魏、北齐这一系政权。山西军阀尔朱荣搞废了北魏,再经一通乱战,北魏就分为关中的西魏和关东的东魏。得关中者得天下,到这时候,就是扯淡的逻辑。关中那个穷地方,根本制不了天下,也根本取不了天下。真正的硬牌,一是山西,相当于一个大王,打出来就能打倒一片,至少能回一次牌,因为山西高地乱世必出军阀;

一个是河北,相当于四个二,没有山西,河北能回四次牌,因为河北有钱。而东魏以及后来的北齐,就占了今天的山西、河北加河南。这个实力已经是军阀的巅峰了。但是,东魏到北齐的高氏家族,只能出混蛋,根本就出不来正常人。于是,满把好牌打得稀烂。最后关中又辉煌了一番,把北方给统一了。

溯源北魏、启于北周的大隋,完全就是一把好牌。大隋跟西晋就是两个不同物种的存在。西晋朝廷是真没钱,大隋朝廷是真有钱;西晋皇帝是真没权,大隋皇帝是真有权。关键是大隋的行政效率冠绝整部中国历史,比大秦帝国的行政效率还高。

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雁北长城,这都是在隋炀帝一代干出来的。随便拉出一件事到别的王朝,都不是一代皇帝能完成的。比这更厉害的就是三征高句丽,都是百万军队的大作战。历代哪个王朝能动员百万这个级别的军队?而且连续玩三次,几乎就没人能玩得了。即便是蒙古人的大元,也做不到。但是,大隋亡就亡在行政效率太高,这么高的行政效率加死命动员,老百姓真心受不了。

《无向辽东浪死歌》,就是大隋百姓的内心写照。而把大隋这手牌打烂的,就是隋炀帝杨广,这家伙太急功近利。现在有很多粉杨广的,尤其是日本的一些史学家也在为杨广翻案,但再怎么翻案,也解释不了杨广满天下的死命折腾。大隋,就是被杨广折腾死的。而杨广,怎么也得坐实昏君的头衔。

安史之乱的大唐,算是唐玄宗把一手好牌打乱了吗?

唐玄宗晚年昏招辈出,处死高仙芝、封常清,逼死哥舒翰,这已经是昏君的标配了。但,大唐衰落有明显的趋势性原因。就是财政问题一直无法解决,到了唐玄宗时期就已经到了崩溃边缘了。为什么重用宗室李林甫、为什么重用外戚杨国忠?这两个人都是理财的高手,能在战术上解决财政问题。而所谓的贤相集团呢?只能满口讲道义,但解决问题只能靠边站。所以,这个锅,完全让唐玄宗背,不公平。但,李林甫和杨国忠也只是能在战术上解决,战略上解决得变法。这件事,他俩做不到。大唐算是一个王朝从兴盛到衰落的正常过程。

历经五代乱世之后,王朝的决策就趋于理性了。其实,从大唐开始就已经在理性地范畴内正常运作了。因为官僚群体在逐渐成熟,而皇帝的权力也不断受到制约,大家都开始按规矩和趋势办事。你这时候很难再折腾出北齐王朝那种疯狂皇帝。

那么,北宋联金灭辽和南宋联蒙灭金,算不算把好牌给打烂了。不算,因为宋朝就没好牌。从某种程度上说,北宋只能算是五代分裂的延续。北方中国就没有实现统一,北边有契丹大辽虎视眈眈、西边有党项西夏从来不服,你怎么能说这是统一呢?之后,从宋、辽、西夏三国演义,变成宋、金、西夏三国演义,再变成宋、金、蒙古三国演义,最后蒙古大元一统山河、打遍欧亚大陆。

蒙古称雄但蒙古灭亡,实际上就是蒙古人的昙花一现。牌都没攥实,也就说不上什么好牌了。对于蒙古大元来说,中原天下就是可有可无的,大蒙古帝国不缺这么一块地方。所以,元朝皇帝就是身在中原而心在漠北。朱元璋北伐,可以说势如破竹地如入无人之境。这个北伐,你别分析太多,又是南方经济发展了、又是大明不差骑兵了。这些原因只具战术性质,战略性质的原因就是大元怂了,你们中原太疯狂、我要回草原。

大明朝呢?大明国祚270多年。也得归为大唐一类,算是王朝由勃兴到衰亡的周期过程。很多趋势性的原因,比人为胡折腾的原因,要更重要。朝堂上,大明皇帝与大明朝臣的关系,从来就没好过。大明朝堂一直是斗争的朝堂。边地上,自北宋以后,中原王朝就没能生长出统治草原的政治方略,到最后彻底不想征服草原了。民治上,主要是财政问题,朱元璋的计划经济搞破产了,王朝财政开始出现危机,张居正改革试图力挽狂澜,但变法鲜有成功,到最后就是没钱了、然后崩溃了。

把一副好牌给打烂的,往往局限在人为这个层面。但,很多大势上的原因是避免不了的。趋势性原因也在影响着人为。所以,客观趋势和主观人为,不能彻底分开。

这些主观人为原因把自己折腾废了的历史事实,就是所谓的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而其有什么共通之处吗?

一个是人心激荡下的人为错乱。

宗法制向集权制转变的过程中,晋国开始走得很好,就是相信力量而不顾传统。所以,最先耍流氓楚国,只认力量不管传统。但楚国太边缘,晋国够核心,于是晋国但凡耍流氓,就是霸主。三家分晋之后,魏文侯主导了大魏之风流。为什么能主导?魏国首先就把分封制给干废了,变法应该是从魏国开始的。魏文侯才不管什么分封不分封,能用代理官僚就用代理官僚,贵族们靠边站。你看李克、西门豹和吴起这伙人就行了。这时候,魏国的力量就是最强的。

但是,晋国玩得太快。人心激荡,彻底把晋国激荡分裂了。你不尊周天子、你不在乎宗法、你就相信力量,上行下效,智、魏、赵、韩四家自然也是只信力量,不顾忠诚。晋国分裂之后,就彻底没法玩了。魏国呢?魏文侯之后,魏国就没出什么正经国君,从前期变法开始往回退。于是,机会就全给了关中秦国。

同样,大隋朝也是如此。杨广死命折腾,折腾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把大隋朝的权力格局给重新洗牌。从东汉末年以来,豪族一直压制皇帝,杨广要把这个趋势给翻盘。大隋皇帝的确有了这个力量。但,豪族称雄的趋势并没有变。这个趋势要变,也要再等200多年。到黄巢起义后的大唐,安史之乱干死一波地方豪族,黄巢起义干死一波两京阀阅,接下来朱温来了个彻底收尾。豪族基本上在物质层面上被消灭了。

人心将变未变之时,快操作和慢操作,都是人为错乱。而逆趋势操作的杨广,则是乱上加乱。

一个是地利变动下的机会易手。

地利重要吗?在实力碾压的情况下,地利一点儿也不重要。但,高手竞争,谁会给你实力碾压的机会?往往都是竞争越激烈,打法越相似,而实力更是差不多。所以,天时可变、人和总变,而山川形胜的地利很难变动,于是地利很重要。

但,放在历史长河中,地利还是在发生着变化。秦汉以前,关中铁律;秦汉以后,河北财富;魏晋以后,山西高地;五代以后,江淮财富。在这些大变动发生的时候,最容易出现把牌打烂了的人物,具体就是把地利的机会交了出去。

董卓算是一个,自以为跑到关中就能形胜天下了,但关中已经残破不堪,关中铁律别说制天下就是守关中已经不能了。袁绍也是如此,据河北财富,完全可以成就比曹操更大的功绩。但是,袁绍怂了,不打了,后来又没有搞定继承人的问题,把河北一分为三。这就没法玩了。北齐当然更得算,左携山西高地、右兼河北财富,一手握着形胜、一手握着钱袋子,结果硬是自己把自己玩废了。

实际上,大唐也有一个机会易手。那就是安史之乱后彻底失去河朔三镇,这是大唐永远的痛。没有河朔三镇的人口、税赋,大唐的财政危机只能永远危机。

一个是趋势相交下的不能乘势。

决定历史的是人心和力量。所以,这两个都可以形成某种趋势。宗法传统向法家集权的转变,是人心的变化,宗法的旧故事没人听了。但,也是一种力量的变化,法家集权能够带来力量,力量够强就会更自由。

但是,比人心和力量更底层的,则是真正的趋势。这个真正的趋势,我们可以把其理解为时代问题。战国之时,统一天下就是时代问题;秦汉以后,中原整合就是时代问题;魏晋以后,民族融合就是时代问题;隋唐以后,中原和草原的竞争就是时代问题。

趋势相交之时,不能乘势就一定会把好牌打成烂牌。秦一天下,注定了中央集权加统一天下的模式,就是最强攻略。而项羽在这时候竟然玩起了分封,秦法秦制的刘邦集团自然取而代之。西晋分裂、北魏陨落、东魏败亡,都是,没能处理好趋势的问题,时代的课题是民族融合,你拿不出方案,那就只能让位。隋一天下,民族融合的课题算是初步解决了。但只能是初步,中原内部的胡汉矛盾消灭了,但草原呢?只有李世民时期,还能向草原输出秩序,之后的中原王朝就没有这个能力和欲望了。

宋朝一直没啥好牌。但,有好牌也没用。嬴秦能乘统一的势、曹魏能乘整合的势、西魏能乘融合的势。但,大宋无意于草原争锋,士大夫精英们没有这个欲望。所以,大宋有好牌也没用。王朝精英们没有生长出征服草原的雄心。

大英雄要成功,必须乘势,如嬴政、刘邦、刘秀、曹操以及宇文泰等。凡是不能乘势的,总会把一手好牌给打烂,如项羽、董卓、袁绍、司马晋以及北齐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0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