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巴陵公主被赐死的原因揭秘这一内容。
旧唐书中对于唐朝公主们的记载并不完整,只有平阳公主因为她在战场上的卓越表现而被列入了列传。然而,关于高阳公主和巴陵公主参与谋反被诛的事情,以及柴令武自杀后被肢解的事件,史书中只是模糊地提及。
唐朝有两位公主,分别是哲威和令武。哲威被封为右屯卫将军,但因为他的弟弟参与了谋反活动,他被免除了死刑,被流放到了邵州。之后,哲威被任命为交州都督,最终去世。而令武则娶了巴陵公主,先后被任命为太仆少卿、卫州刺史和襄阳郡公。然而,他与房遗爱一起谋反,被贬到了岚州刺史,并最终选择了自杀。公主也被下令处死。
在唐朝四年春正月的一天,皇帝上朝时拒绝接受臣子朝拜。原因是濮王泰去世,皇帝正为他进行殡葬。而当年的丙子,房遗爱被任命为房州刺史和驸马都尉,元景被任命为司徒和秦州刺史,恪被任命为司空和安州刺史,万彻被任命为宁州刺史和驸马都尉,柴令武被指控谋反,并被任命为岚州刺史和驸马都尉。
这些记录显示了唐朝公主们的命运乃是波折曲折。他们有的因为战功显赫,被赐予封号和地位,而有的却因为亲属的谋反行为而受到牵连,甚至不得善终。唐朝公主们的生命经历,也反映出了那个时代政治的残酷与不确定。
四年春正月癸丑朔,上临轩,不受朝,以濮王泰在殡故也。丙子,新除房州刺史、驸马都尉房遗爱,司徒、秦州刺史、荆王元景,司空、安州刺史、吴王恪,宁州刺史、驸马都尉薛万彻,岚州刺史、驸马都尉柴令武谋反。
二月乙酉,遗爱、万彻、令武等并伏诛;元景、恪、巴陵高阳公主并赐死。丙辰,上御观德殿,陈逆人房遗爱等口马资财为五垛,引王公、诸亲、蕃客及文武九品己上射。
子哲威,历右屯营将军,袭爵谯国公。坐弟令武谋反,徙岭南。起为交州都督,卒官。令武尚巴陵公主,累除太仆少卿、卫州刺史,封襄阳郡公。永徽中,坐与公主及房遗爱谋反,遣使收之。行至华阴,自杀,仍戮其尸。公主赐死。
三年(壬子,公元652年) 散骑常侍房遗爱尚太宗女高阳公主,公主骄恣甚,房玄龄薨,公主教遗爱与兄遗直异财,既而反谮遗直。遗直自言,太宗深责让主,由是宠衰;主怏怏不悦。会御史劾盗,得浮屠辩机宝枕,云主所赐。主与辩机私通,饷遗亿计,更以二女子侍遗爱。
太宗怒,腰斩辩机,杀奴婢十馀人;主益怨望,太宗崩,无戚容。上即位,主又令遗爱与遗直更相讼,遗爱坐出为房州刺史,遗直为隰州刺史。又,浮屠智勖等数人私侍主,主使掖庭令陈玄运伺宫省祥。
先是,驸马都尉薛万彻坐事除名,徙宁州刺史,入朝,与遗爱款昵,对遗爱有怨望语,且曰:“今虽病足,坐置京师,鼠辈犹不敢动。”因与遗爱谋,“若国家有变,当奉司徒荆王元景为主。”元景女适遗爱弟遗则,由是与遗爱往来。元景尝自言,梦手把日月。驸马都尉柴令武,绍之子也,尚巴陵公主,除卫州刺史,托以主疾留京师求医,因与遗爱谋议相结。
高阳公主谋黜遗直,夺其封爵,使人诬告遗直无礼于己。遗直亦言遗爱及主罪,云:“罪盈恶稔,恐累臣私门。”上令长孙无忌鞫之,更获遗爱及主反状。
司空、安州都督吴王恪母,隋炀帝女也。恪有文武才,太宗常以为类己,欲立为太子,无忌固争而止,由是与无忌相恶,恪名望素高,为物情所向,无忌深忌之,欲因事诛恪以绝众望。遗爱知之,因言与恪同谋,冀如纥士承基得免死。
春,二月,甲申,诏遗爱、万彻、令武皆斩,元景、恪、高阳、巴陵公主并赐自尽。上泣谓侍臣曰:“荆王,朕之叔父,吴王,朕兄,欲丐其死,可乎?”兵部尚书崔敦礼以为不可,乃杀之。万彻临刑大言曰:“薛万彻大健儿,留为国家效死力,岂不佳,乃坐房遗爱杀之乎!”吴王恪且死,骂曰:“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灭族不久!”
乙酉,侍中兼太子詹事宇文节,特进、太常卿江夏王道宗、左骁卫大将军驸马都尉执失思力并坐与房遗爱交通,流岭表。
节与遗爱亲善,及遗爱下狱,节颇左右之。江夏王道宗素与长孙无忌、褚遂良不协,故皆得罪。戊子,废恪母弟蜀王为庶人,置巴州;房遗直贬春州铜陵尉,万彻弟万备流交州。罢房玄龄配飨。
以上就是关于巴陵公主被赐死的原因揭秘的全部内容了,小伙伴如果觉得不错,还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历史类的相关的小知识、小趣闻和人物故事的话,欢迎大家关注我们。
高阳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当时李世民一共有二十一个女儿,其中他最喜欢的就是高阳公主。根据史料的记载,唐太宗妃嫔共有十五人,那么其中谁生了高阳公主,高阳公主的生母是谁呢?
令人遗憾的是,高阳公主的生母不可考,有人觉得她的生母是长孙皇后,不过这并不是真实的,因为根据史料说记载的,唐太宗的二十多个女儿中,只有长乐公主、城阳公主和新城公主是长孙皇后所生的,其余的很多公主,生母都是不明的,其中就包括高阳公主,如果高阳公主真的是长孙皇后生的,那么估计她的生母就不再是不可考了。
大多数人根据高阳公主的境遇来看,觉得她是庶出的可能性比较的大,高阳公主是因为谋反案而被赐自尽而死的,在唐太宗子女中,涉嫌谋反案的几个公主的下场彼此不同,她们分别是巴陵公主、新城公主和城阳公主,嫡出的公主因为驸马获罪而改嫁给了别人,但是高阳公主却被赐死了,最后还不可以陪葬昭陵,所以由此可以判断,高阳公主是庶出。
如今,高阳公主究竟是谁生的已经无法考证,其实对于高阳公主,人们更关注的是她的那段可考的情史,因为在嫁给了房遗爱后又和和尚辩机私通,让高阳公主备受后人的关注,但是也引来了很大的争议,这些争议让高阳公主更加成了一个谜一样的人物。
高阳公主是李世民的第十七个女儿,在李世民二十一个女儿中,他最喜欢的就是高阳公主了。不过对于高阳公主的名字,在正史中并无记载,不过也有说法说高阳公主叫李玲,那么高阳公主真的叫李玲吗?
当唐太宗知道辩机和高阳公主私通后,很生气,他下令腰斩辩机,这让高阳公主记恨在心。唐太宗去世,李治即位后,房遗爱和高阳公主阴谋发动宫廷政变,想要废掉高宗,但是后来计划被泄露,高阳公主这一生也因此走到了尽头。
因为犯下了大罪,唐高宗赐高阳公主自尽,一个公主就这么离开了人世,留下了她这段荒唐而又凄凉的爱情故事。
李治与其姐姐高阳公主相比,名气要小得多,这其中的缘由与今天的网红明星差不多。
女人,特别是大唐公主的风流韵事,最吸引人的眼球。在任何时期,女人们出轨,都是大逆不道的,都是被处死的理由。
但高阳公主真正被处死的罪名还是谋逆篡权,尽管学者、史家提出了种种考证质疑,恐怕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高阳公主(?―653年),唐太宗李世民爱女,母不详。
01
风姿绰约的高阳公主那些风流韵事。
高阳公主出生时间没有记载,《新唐书·公主转》的顺序,判定她是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七女。这个有一些争议,而且《全唐书》玄宗卷里还有一份《封高阳公主制》,这个就更有疑问啦。唐玄宗李隆基垂拱元年(685年)出生,此时高阳公主已经作古三十多年啦。先天元年(712年)登基为帝,咋能去给他的老老姑奶奶高阳公主封号呢?
玄宗纠缠最多的是与太平公主那些事,与高阳公主没有任何毛线纠缠。
史书记载很混乱,就不必详细解说,权且把高阳公主就认定是李治的姐姐吧。
高阳公主是否风姿绰约并不清楚,但风流韵事却是真的。
高阳公主深得太宗李世民的钟爱,把她嫁给了唐朝名臣房玄龄之子房遗爱。大小姐脾气大,都可以理解,何况是李世民的公主,侍宠骄纵,也在情理之中。
但公主婚后,却与《大唐西域记》的执笔人辩机私通。这个《大唐西域记》就是《西游记》的史书版本,类似于《三国志》与《三国演义》。
唐玄奘西天取经,可是唐太宗亲自安排的大事,公主与主笔人辩机私通让太宗很尴尬。一个专门记述五根清净的高僧,不近女色,专心佛事的主笔人,却在暗度陈仓,这也的确很滑稽。
太宗知晓后大怒,腰斩辩机,杀死奴婢数十人。这事不能只怪辩机哦,可谁让你招惹的是人家公主呢?高阳公主免于一死,但还是非常怨恨,这恐怕不仅仅是太宗使她丢掉了面子,更在于失掉了心上人吧。
太宗驾崩,高阳公主没有哀容,也就是说并没有感到心痛。
这件风月案,放在任何时候都是死罪。一般情况下,通奸一事,女主是逃脱不了一死的,没有男主死了,女主还活着的道理。
但既然唐太宗没有把高阳公主处死,太宗驾崩,李治继位,自然没有把其姐姐高阳公主再处置掉的理由。
李治处死高阳公主,自然是另有玄机。
02
高阳公主参与谋逆被处死
相较让后人津津乐道的风月案,高阳公主真正具有足够杀伤力的罪名是谋逆罪,在贞观、永徽两朝的史料中,却并没有大肆描写。
但这两者之间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谓是“拔出萝卜带出泥”。
据《新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高阳公主与房遗直争嗣,导致了公主与唐太宗关系疏远。这时候,好事的御史又发现公主与高僧辩机私情信物宝枕。太宗得知公主与和尚淫乱,就下令腰斩辩机。
这个桥段史料记载的有鼻子有眼,似乎是板上钉钉。但研究者发现,宋太宗时期李昉撰写的《太平御览》没有提及此事,再对照《旧唐书》,也根本就没有提及这档子事。
唐朝时期,史书已经非常丰富,但一般都是后世对前朝撰写史书。这其中就有很大的猫腻,似乎有意在掩盖一些历史真相。
风月案,特别是帝王家的事,绝不会空穴来风。这么丢人的事,绝不会无中生有。不管史书如何记载,豹眼认为,这恐怕就是真的。因为史书不会无缘无故的栽赃、污化一个大唐的公主。
然而,这是丢人现眼的事,那为何还要大张旗鼓的描述呢?本该是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才是。难不成唐宋时期的史学家,都像今天的狗仔队吗?专门搞这些花边新闻招人眼球?
恐怕不是这样,豹眼认为,这是在掩盖更大的罪过。
《新唐书》与《全唐书》都有记载,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其第九子、嫡三子李治继位登基,是为高宗。史书专门提到,高宗继位后,专程亲自拜访高阳公主府邸,意在怀柔。
之所以这么去做,高宗恐怕是清楚高阳公主是个狠角色,绝不是去安慰高阳公主因为失去辩机这个心上人而导致的那颗破碎的心,而是因为高阳是一个不安分的公主。
在史上,兄弟夺嗣争位闹得不可开交,但在唐朝,女人们都很生猛,不仅皇后、太后贪恋权力,像李治的皇后武则天、韦太后等,就是公主们都喜欢参与朝政,就像这个高阳公主及后来的太平公主等。
武则天想做皇帝,难道高阳公主、太平公主就不想吗?
李治这个皇帝是在太子李承乾与李世民四子、嫡次子魏王李泰被废后,才得以上位。也就是李治的同母兄弟老大老二被废后,他这个老三才有了机会。
尽管高阳公主因为辩机一事失去了太宗李世民的宠爱,但公主的身份及房玄龄家族在朝中的势力,依然不可小嘘。
李治身体不好,许多事依赖皇后武则天打理,但不可否认,李治也是个狠角色。
高阳公主擅自谋求罢黜房遗直的爵位,就诬告房遗直对其无礼,长孙无忌被责令彻查此事,从而诱发了房遗爱还参与了荆王李元景的谋反案,房家遭受了灭顶之灾。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以字行于世,唐初齐州人,房彦谦之子。
房玄龄是李世民的得力谋士之一,武德九年(626年),他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诛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谋取了帝位。房玄龄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可谓是太宗朝的元老,在朝中势力巨大,后被封梁国公,进位司空。
其长子房遗直,娶妻杜氏,嗣其父梁国公的爵位,李治永徽初年为礼部尚书、汴州刺史。
次子房遗爱娶了太宗女高阳公主,拜为驸马都尉,官至太府卿、散骑常侍。
同一父母所生,主次有别,这个地位差距就大了去啦。贵为太宗公主的高阳,为人骄横,哪里受得了这个。于是,密谋废黜房遗直而夺其封爵。
高阳公主诬告房遗直对其无礼,高宗命长孙无忌彻查此事,结果“拔出萝卜带出泥”,查出了房遗爱与高阳公主参与了荆王谋反的事。
关于这一点,《新唐书》与《资治通鉴》都有记载,却未必可信。因为高阳公主与房遗爱谋夺嗣位是在高宗时期的案件,唐太宗不可能因为这个事查出了高阳公主与辩机的风月之事。
但这个谋嗣案的确是案中案,说起“拔出萝卜带出泥”的确如此。
作为公主不能成为梁国公夫人,心里憋屈,耍点手段,谋求一下嗣位还说得过去。高宗不会因为这个就对其姐姐痛下杀手,但惦记李治的皇帝位子,性质就不同啦。这还了得,岂不作死吗?
最终,房遗爱伏诛,高阳公主赐自尽,诸子流放岭南。
对于这个事,历来众说纷纭,结论各不相同。
不管咋说,高阳公主代表的是宗室势力,罢黜房遗直的爵位,改赐高阳公主的丈夫房遗爱,对于李治来说也不是难事,况且得到高阳公主的支持,对于李治维护自己的帝位有益无害。
之所以李治下令处死高阳公主,就像有人所说,这是宗室势力与长孙无忌等元老派较量失利的结果。
房遗直是房玄龄的嫡长子,其继承的爵位代表了元老派的利益。房遗直遭到磨难,保不齐其他的元老派也恐怕不会幸免。长孙无忌借高阳公主一案,是为了维护元老派们的利益。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房玄龄家族被灭,起码也展示了元老派的势力。
另一种说法是宗室势力想推举新人取代李治,由此遭到政治清洗。这就是史书说得高阳公主与房遗爱跟荆王李元景勾结,密谋叛逆。荆王李元景、高阳公主夫妇、巴陵公主夫妇全部被赐死。但房玄龄家族几乎被清洗殆尽,这又与元老派斗争的目的相矛盾。
但李治联合元老派除掉想惦记他帝位的宗室势力,也是可能。
房遗直受其弟牵连,虽然没有被处死,但贬为铜陵尉,在铜陵还留下了后代,好在房玄龄家族没有绝种。
但也有人怀疑,房遗直能够保留下性命,与高阳公主案发有密切的关系。
之所以史料记载比较混杂,没有统一的说法,是因为政治谋逆案本身就是一个说不清的问题。无中可以生有,“莫须有”是惯常的手法。
作为帝王,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宁可枉杀一千,不可错过一个。
作为高阳公主劣迹斑斑,其风流韵事,臭名昭著。加之谋夺嗣位,更是令人忌恨。
房遗直借机告发,李治趁机除掉荆王等具备势力的藩王,也就在情理之中。
牵涉到政治谋逆之案,永远都是迷雾,没有人公开而且详细的记载作案的过程。证据是很难掌握的,主审官员也大多是凭推理判案。
这也就是说法很多,不能定论的根本原因。
这么大的事,史书记载很好,《新唐书》也仅仅就提到了一句话:
高阳公主让掖庭令陈玄运在禁宫之内,伺候她向鬼神祈福问祥,并且推演星宿的排位 。
这种行巫蛊、窥天象的举动,在千百年来,都不啻于谋大逆的同义词。
但在这里,并不能就此说明高阳公主祈求神灵旨意,是在谋求帝位还是谋求梁国公爵位之吉凶。
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高阳公主就是参与荆王的谋逆,那就不好对此大肆宣张。借高阳公主的风月案一事,做做文章,更何况这种事,朝野上下更感兴趣,即便是在开放的大唐,这种事也是令人不齿。转移一下注意力,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这就是史书中高阳公主风月案沸沸扬扬,而谋逆案却轻描淡写的根本原因吧。
但二者之间也不是没有关系,高阳公主是因为风月案失去了唐太宗的宠爱,又是因为以房遗直的无礼这种风流事引起的谋逆案。如果没有前期的风流事及后来的谋嗣一事,也不会导致参与荆王谋逆一案的事发。
总之,李治赐死高阳公主是真,不管是否真的参与了谋逆,都是政治斗争的结果。身在其中,就不能置身事外。就唐朝时期那些女人们的行径,这都不是事,大概率来看,高阳公主死得不冤。
唐太宗李世民的二十一位公主虽贵为天女,但也这是因为生活在权力的旋涡,所以注定不能摆脱命运的安排,能善终的没有几个。前尘已枉,成败、悲喜,一切留由后人评说。
襄城公主:下嫁萧瑀子萧锐。性孝睦,动循矩法,帝敕诸公主视为师式。有司告营别第,辞曰:“妇事舅姑如父母,异宫则定省阙。”止葺故第,门列双戟而已。萧锐卒,更嫁姜简。永徽二年薨,陪葬昭陵。丧次故城,唐高宗登楼望哭以送柩。
汝南公主:名李宇,早亡。墓志铭为虞世南所作,《汝南公主墓志》虞世南传世真迹。
南平公主:下嫁王敬直,以累斥岭南,更嫁刘政会子刘玄意。公主行妇礼事公婆始于南平公主。
遂安公主:遂安公主,下嫁窦逵(窦皇后族孙)。窦逵死,又嫁王大礼。陪葬昭陵。
长乐公主:名李丽质,以美闻名又雅擅丹青,聪慧开朗、柔顺恭谦,加之德行垂范、仁爱孝友,李世民夫妇自然是爱得如珠如宝。贞观二年(628年),年仅八岁的李丽质成为最早受封的公主之一,诏封长乐郡公主,食邑三千户。贞观七年(633年),长乐公主正式下嫁宗正少卿长孙冲。长乐公主遗传了父母的气疾,贞观十七年(643年)八月十日,公主便溘然长逝,是年二十三岁。太宗痛惜女儿青年病亡,多次痛哭后仍然感到哀思难以抑制,悲伤不能自已。长乐公主陪葬昭陵。
豫章公主:幼年丧母,长孙皇后收养了她,皇后对她比自己所生的孩子还要痛爱。后来,豫章公主嫁给了开国功臣唐俭的儿子唐义识(又做善识),她曾在贞观十五年(641年)出资建造了龙门石窟南壁两小龛,为了“求自身及子平安”。根据《魏郑公谏录》记载:唐太宗对豫章公主十分痛爱。豫章公主死后,太宗穿了十多天的素服。
北景公主(巴陵公主):她的丈夫柴令武是柴绍与平阳公主的儿子。把北景公主嫁给柴令武,显然是一桩很不错的联姻。不过北景公主在永徽三年与高阳公主、房遗爱一同谋反,被赐死,她丈夫也一起被赐死。显庆年间,北景公主追赠巴陵公主。未陪葬昭陵。
普安公主:貌似是个被父亲遗忘的孩子,老公史仁表名不见经传,封号“普安”,这地方也不见得怎么有名。
晋安公主:下嫁韦思安,又嫁杨仁辂。
晋阳公主:字明达,母长孙皇后,丧母后由唐太宗亲自抚养,十二岁夭折
东阳公主:下嫁高士廉子高履行。唐高宗即位,进为大长公主。龙朔二年(662)冬,其妹新城公主的丈夫韦正矩虐待新城公主,新城公主暴卒,东阳公主因为介绍韦正矩,被唐高宗斥徙集州。永隆元年(680年),又因为与章怀太子李贤有过来往,连封号都被剥夺了,也不再享有国家俸禄,成了一个连生活来源都找不到的贫妇。就这样,武则天还不肯放过她,武后一直惦记着她是长孙无忌表弟高履行的妻子。垂拱四年(688年)六月十六日,东阳公主再次遭到贬谪,已是垂垂老矣的她连同自己两个儿子高璇、高瑾一起,被赶到了巫州(今湖南湘西黔城镇)。武周长安元年(701年)八月十九日,东阳公主病死巫州。
临川公主:韦贵妃所生。下嫁周道务。主工籀隶,能属文。高宗立,上《孝德颂》,帝下诏褒答。永徽初,进长公主,恩赏卓异。永淳初薨。道务,殿中大监、谯郡公范之子。初,道务孺褓时,以功臣子养宫中。范卒,还第,毁瘠如成人。复内之,年十四乃得出。历营州都督,检校右骁卫将军。谥曰襄。
安康公主:唐太宗第14女,也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年少时钟情于隋朝王子慕一宽,却由于种种原因无法结合,最后嫁给了始终无怨无悔爱她的独孤谋,最终建立起相濡以沫的感情。在复杂变幻的政治角逐中始终着眼大局,她镇定自若,成为父亲不可多得的知音和助手。
新兴公主:贞观十六年许婚薛延陀真珠可汗,第二年(643年)悔婚,令公主下嫁长孙曦。
城阳公主:下嫁杜如晦子杜荷,杜荷参与因太子李承干谋反被诛,城阳公主又嫁薛瓘。麟德初年,薛瓘历任左奉宸卫将军。城阳公主因巫蛊获罪,薛瓘贬为房州刺史,城阳公主薛瓘去房州。咸亨年间,城阳公主、薛瓘去世,两人灵柩运还京师。子薛顗,封河东县侯、济州刺史。幼子薛绍在永隆二年(681年)七月娶唐高宗女太平公主。在琅邪王李冲起兵时,薛顗与其弟薛绍以所部庸、调招兵买马,响应琅邪王李冲。李冲失败,薛顗杀都吏以灭口。事泄,薛顗与薛绍下狱俱死。
金山公主:(早薨)
常山公主:唐太宗打算嫁给魏征之子,未及下嫁,显庆年间去世。
新城公主:(悲惨的公主)唐太宗最幼女,长孙皇后所生。下嫁长孙诠,长孙诠因长孙无忌牵连发配巂州。新城公主在东阳公主的介绍下,嫁给奉冕大夫韦正矩,韦正矩待新城公主无礼。龙朔二年(662年)冬,新城公主暴亡,唐高宗诏三司共审韦正矩,韦正矩不得申辩,伏诛。新城公主以皇后礼葬于昭陵旁。
高阳公主(合浦公主):早年丧母,由长孙皇后抚养长大。高阳公主得唐太宗宠爱,故礼异其它女婿。高阳公主负所爱而骄纵。房遗直以嫡长子当拜银青光禄大夫,让弟房遗爱,唐太宗不许。房玄龄卒,主导房遗爱异赀,既而反谮之,房遗直自言,太宗痛责高阳公主,乃免。从此稍疏于外,高阳公主怏怏不快。一次,御史劾盗,得和尚辩机金宝神枕,辩机说是高阳公主所赐。起初,辩机住在高阳公主的封地,高阳公主与房遗爱会猎,见而悦之,具帐其庐,与辩机私通,更以二女子从房遗爱,私饷亿计。至御史上奏,太宗下诏腰斩辩机,杀奴婢十馀人。所以,高阳公主在唐太宗去世时没有哀容。又有和尚智勖迎占祸福,惠弘能视鬼,道士李晃高医,皆私侍高阳公主。高阳公主使掖廷令陈玄运伺宫省禨祥,步星次。永徽年间,与房遗爱谋反,赐死。显庆时追赠合浦公主。
兰陵公主:李淑字丽贞,唐太宗第12女。下嫁兖州都督、太穆皇後族侄窦怀悊,显庆年间病逝
清河公主:李敬(字德贤,下嫁程怀亮)清河公主的名字叫做李敬,字德贤。。她的丈夫名叫程怀亮,是程知节(程咬金)的儿子,历史上的程咬金挺有才的。他的本名叫做程咬金,后来不知怎地改名叫知节了。演义里用的正是他的本名。不过很奇怪,公主传里称程处亮是“怀亮”。程处亮算是子承父业,封为终宁远将军。清河公主于麟德年间去世,陪葬昭陵。
望采纳谢谢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399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刘邦墓在哪里,
下一篇: 唐太宗之女高阳公主的传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