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朝服进谏是怎么回事呢是最新上映的热门电视剧中重要剧情桥段,这部剧在吸引了大批观众的关注同时也在剧情和演员表现方面取得了相当成功,堪称一部成功的佳作。长孙皇后朝服进谏是怎么回事呢是最近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就这个话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这个故事被记载在《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四》中。当时,李世民一次罢朝后愤怒地说:“会须杀此田舍翁!”后来被长孙皇后问到是为了谁,李世民回答说:“魏征每每在朝堂上羞辱我。”长孙皇后事后退到庭中,穿着朝服站立,李世民惊讶地问原因。长孙皇后说:“我听说君主开明,则臣下会直言不讳。如今魏征能直言了,那是因为陛下的开明。我怎能不祝贺呢!”李世民听后感到欣慰。
这个故事深刻地表达了开明君主应当欢迎、鼓励臣下直言不讳,不怕被人直言批评。长孙皇后以聪明的举动和言语,让李世民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也理解了魏征直言的重要意义,进而更加重视了魏征的才华和贡献。长孙皇后的智慧和胆识,为李世民的统治带来了正面的影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领导者,在面对直言不讳的批评时,不应该嗔怪和压制,而应该倾听和欣赏。只有真正开明并且能够接受不同意见的领导者,才能够使国家和社会发展得更好。同时,我们也可以从长孙皇后的聪明和智慧中汲取启示,学会运用巧妙的方法来引导和影响领导者的决策。
魏征作为一位直言敢谏的臣子,因为李世民的开明而得到了更多机会发表他的观点。他的直言不讳为朝廷的决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对国家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正是因为李世民的开明和妻子的智慧,才使得这个朝服进谏的故事成为了历史上的佳话,引起了无数人的思考和赞赏。
朝服进谏的故事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启示,让我们明白直言敢谏的重要性。当我们成为领导者时,应该学会尊重并欢迎不同的声音,能够接受良言和忍受刺耳的批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做出更加明智和正确的决策,推动事业和国家的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象长孙皇后一样,用智慧和谅解来引导并影响领导者,使他们更加明辨是非,成为开明的君主。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共同创造和谐繁荣的社会。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四》:上尝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翁!”后问为谁,上曰:“魏征每廷辱我。”后退,具朝服立于庭,上惊问其故。后曰:“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上乃悦。
《唐●独异志》:太宗朝罢归而含怒曰:“终须杀此田舍奴!”文德皇后问曰:“大家嗔怨谁也?”帝曰:“只是魏征老兵,对众辱我。”后入院,衣褕翟,下殿拜。帝惊问曰:“何也?”后曰:“妾闻主圣臣忠。征能直言,非大家圣德,不有忠臣。妾敢为贺。”帝大悦,益重魏征。
同样受惠于长孙皇后的还有房玄龄,当时房玄龄因过错被遣回家,长孙皇后便对唐太宗说:“玄龄侍奉陛下时间最久,为人小心谨慎,颇有奇谋秘计,他知道的事情从无泄露,如果不是有大的过错,希望陛下不要放弃这么一位大臣”。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四》:长孙皇后.....及疾笃,与上诀。时房玄龄以谴归第,后言于上曰:“玄龄事陛下久,小心慎密,奇谋秘计,未尝宣泄,苟无大故,愿勿弃之......”乃召房玄龄,使复其位。
《新唐书●长孙皇后》:及大渐,与帝决,时玄龄小谴就第,后曰:“玄龄久事陛下,预奇计秘谋,非大故,愿勿置也。”
《旧唐书●长孙皇后》:将大渐,与太宗辞诀,时玄龄以谴归第,后固言:“玄龄事陛下最久,小心谨慎,奇谋秘计,皆所预闻,竟无一言漏泄,非有大故,愿勿弃之。”
本文总结了关于长孙皇后朝服进谏是怎么回事呢的全部内容。如果你对历史人物感兴趣,并且想要深入了解更多有关历史的相关内容,我们强烈推荐您关注我们的。我们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源,包括历史人物的传记、历史事件的详细描述以及历史文化的探讨。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398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朱高燧历史上结局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