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朱瞻基的皇后胡善祥为什么被废,

历史典故 2023-11-05 09:13:06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朱瞻基的皇后胡善祥为什么被废?这一内容。

朱瞻基的皇后胡善祥为什么被废?

在锦衣卫百户尚属底层干部的年代里,家境并不算富裕。然而,她的姐姐胡善围在皇宫内做女官,这才为她后来被选中入宫成为皇位奠定了基础。永乐十五年,朱棣为自己最为喜爱的孙子选择太妃。胡善围向朱棣举荐了自己的妹妹,而朱棣在看到胡善祥娇好的面貌和品行端正之后,便决定了这门婚事。然而,朱瞻基对胡善祥并不满意,因为他心中早已有了自己钟情的对象,那就是和自己一同成长的孙氏。然而,在胡善祥入宫之前,张太后的母亲彭城夫人想要明成祖推荐仅满十岁的孙氏。孙氏生于一个世家,从小就是美人胚子,她出身世家的孙氏聪明伶俐、博学多才,朱瞻基对她格外欣赏。

而在胡善祥入宫之前,张太后的母亲彭城夫人想明成祖推荐了刚满十岁的孙氏。孙氏出生在大家族,从小就是美人胚子,从大家族出来的孙氏聪明伶俐、知书达理,朱瞻基对她很是喜欢。

然后等到了朱瞻基成婚的年纪后,朱棣考虑到孙氏来自张太后的故乡,这可是一个大家族的派系,一旦跟朱瞻基成婚,一不小心就会造成外戚干政,影响朝廷。

朱瞻基对孙氏很喜欢,他说出想里孙氏为皇后的想法,但立刻遭到了张太皇太后和大臣们的反对。最后无奈的朱瞻基只能取了胡善祥为皇后,而孙氏被封为贵妃。而按照明朝的规定,皇后是可以得到册封诏书和皇后金印的,贵妃只有一个金册。

身为一国之母,不仅要母仪天下,还要承担皇室传脉的重任。胡后长期无子,仅生下两位公主,这对于她的后位稳固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果然,宣德二年,孙贵妃诞下皇长子朱祁镇,朱瞻基立马以胡皇后“无子多病”,不宜母仪天下的理由,决定废后。

但是由于皇长子朱祁镇不是嫡出子,在明朝‘立嫡以长’的祖制下,他只能通过好言相劝,晓之以理,希望胡善祥能上表主动辞位,以使孙贵妃进位皇后,使皇长子朱祁镇由庶长子转换为嫡长子,使其能遵循祖制,顺利成为皇太子。

胡皇后心慈仁厚,自嫁给宣宗以来素不得宠爱,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再怎么努力坚持也不能挽回宣宗的心,索性成全了宣宗和孙氏,于是主动上表请求退出皇后之位,迁居长安宫修道静心。

胡善祥无大过,却以这样的理由被迫让出皇后之位,这样不公正的待遇也让宫内宫外的人为她鸣不平和同情,张太皇太后对这位孙媳妇也是颇过意不去,宫里每有宴会,必让胡善祥坐在孙氏的上位。

以上是本文关于朱瞻基的皇后胡善祥为什么被废?的所有内容了。如果你对历史人物感兴趣,还希望了解更多关于历史相关内容的话,我们强烈推荐你关注我们。

明朝正牌皇后胡善祥,她被废的原因是什么?

宣德三年2月,明宣宗朱瞻基下诏,废黜了皇后胡善祥,册封皇贵妃孙氏为皇后。胡善祥随后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郁郁寡欢地开始了自己的废后生涯。

胡善祥的被废,引起了朝野一片哗然。时人都对她的遭遇很是同情,就连张太后也觉得宣宗此举有些过分,非常怜悯胡善祥,经常隔三差五请她到宫中拉家常。如遇宫中设宴或举行大型庆典等事宜,张太后还让胡善祥坐在孙皇后的上方。

即便炮制此事的主角宣宗朱瞻基,在多年后提及此事时,也显露出悔意。他曾自嘲地对大臣们说:“此朕少年事。”意思是说,这是我年轻时办的事儿,弦外之音,透露出对这件事处理过于草率的懊恼。



那么,胡善祥因何事被废呢?她的被废又为何得到人们的普遍同情呢?

这事得从朱瞻基即位前说起。

朱瞻基,明成祖朱棣嫡孙,明仁宗朱高炽嫡长子。传说朱瞻基出生时,朱棣夜梦太祖朱元璋授之以大圭,并嘱咐到:“传之子孙,永世其昌。”

等朱棣见到朱瞻基后,龙颜大悦,一下就认定他是大明江山的接班人,从此对他呵护备至。

朱棣在立储问题上曾犹豫不决,他看不上朱高炽性格过于温和。又加上朱高炽身体羸弱,连走路都要人搀扶,于是打算另选贤能。但他又始终下不了决心。

于是,朱棣就这个问题,询问了内阁大学士解缙。

解缙揣摩着朱棣的心思,回答道:“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

朱棣默不作声。

解缙随即说道:“好圣孙!”朱棣随即点头赞许,并在永乐二年立朱高炽为皇太子。短短几年后,又立朱瞻基为皇太孙。



这样,朱高炽凭借着朱棣对朱瞻基的喜爱,顺利登上了皇位,朱瞻基也随即成为了皇太子。不曾想在短短一年后,朱高炽就一命呜呼,成了一个短命皇帝。

1425年,朱瞻基接替了皇位,成为大明第5位皇帝。作为太子妃的胡善祥,也名正言顺地成为了正宫皇后。

不过,她仅仅在皇后位置上坐了3年,就被朱瞻基一纸诏书给废黜了。

胡善祥是在1418年被选为皇太孙妃的。她性格温和,知书达理,贤良淑德。婚后的胡善祥,曾一度备受朱瞻基宠爱,也特别招张太后的喜欢,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但还是有两件事让胡善祥心情烦闷。

一是胡善祥经常规劝朱瞻基少玩乐,应该多加学习,以便将来能继承大统。但朱瞻基似乎对此充耳不闻,还嫌她太过啰嗦。

二是她的肚子一直没有反应。朱瞻基是皇位继承人,自己身为嫡妻,理应早早地为他诞下儿子,以便将来大明江山后继有人。但偏偏自己身体羸弱,就是怀不上。

反观孙氏,却貌美如花,“幼有美色”,很讨朱瞻基的喜爱。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孙氏性格活波,一见到朱瞻基就满脸推笑,凡事都顺着他的意思来,更不会有力劝他少玩蛐蛐之类的举动。



等到朱瞻基继位为帝后,胡善祥的担心又与日俱增。胡善祥被立为皇后,孙贵妃随即被册封为皇贵妃。而且朱瞻基还赐给孙贵妃金宝。这显然不合常理,因为按照礼制,贵妃是不能拥有金宝的,只有皇后才能被赐金宝,也没有“皇贵妃”一说,足可见朱瞻基对孙贵妃的宠爱。

终于,有一件事成了压垮胡皇后的最后一根稻草。

宣德二年十一月,孙贵妃诞下了一个皇子,也就是后来的英宗朱祁镇。这对于年已30岁的朱瞻基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喜讯,意味着大明王朝终于后继有人了。可对于胡皇后来说,这几乎是为她后位生涯画上了一个句号。

果不其然,在皇子诞生后不久,大臣们就纷纷上奏朱瞻基,按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礼制,尽快立孙贵妃的儿子为太子。朱瞻基内心窃喜,但他也明白,这样一来,宫中就更加没有胡皇后的立足之地了。

于是,朱瞻基在和大臣们商量后,于宣宗三年二月,把仅4个月大的朱祁镇立为了太子。几天后,内阁大学士杨士奇请求面见胡皇后。在犹豫了一番后,杨士奇还是嗫嚅着说明了来意。他告诉胡善祥,皇帝的意思,是让她主动让出后位给孙贵妃。

个性软弱、心地善良的胡善祥,将一切过错归咎在自己身上。她知道,没能为皇上生育皇子,是她最大的责任。于是她主动揽责,递交了让位上表书。

宣德三年三月,朱瞻基下诏,册封孙皇贵妃为皇后。而胡善祥则退居别宫,尊号、服食、侍从一切照旧。诏令宣布后,“天下闻而怜之。”

胡善祥退位后,才得知孙贵妃的儿子并非是孙贵妃亲生,而是“阴取宫人子为己子”。但为时已晚,更何况以胡善祥的性格,她纵然知晓了内情,也不会有多余的举动。

正统七年十月,张太后去世,胡善祥万念俱灰,第二年就紧随太后而去。虽然大臣们上奏朱瞻基,希望按照皇后的礼仪安葬胡善祥,但朱瞻基没有同意。最终,胡善祥被孤苦伶仃地葬在了金山。

直到天顺七年,英宗才恢复胡善祥的后位,并重修了她的陵寝。

明朝第一废后胡善祥,她的被废让天下人同情,她为什么被废呢?

明朝第一废后胡善祥之所以会在被废以后让人同情。一来是因为让本身是一个不错的女子,只不过因为没有儿子所以被废,挺可怜的,还有就是后世一些影视剧里因为剧情需要,她的人设被扭曲,成了一个勾心斗角善用心计的女子,所以让人很同情。

第一,胡善祥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女子,但是在影视剧中,她成了一个阴险狡诈的人,让人很是同情。

很多人都看过《大明风华》这部作品,里面的胡善祥被描述成一个工于心计的女子,但是在真正的历史上,胡善祥出身清白,而且从小受宫廷教诲,为人处事非常的好,对于礼法也很熟悉,是宫里出了名的贤明。所以后来在十五岁的时候,被永乐帝朱棣看中,许配给了自己的孙子朱瞻基,成为了太孙妃,后来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继位以后,胡善祥又被封为太子妃,直到朱瞻基继位,胡善祥成为了皇后。

第二,因为胡善祥没有儿子,哪怕她再守礼节,最终还是被废。

古代的时候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胡善祥却一直没给朱瞻基生一个儿子,再加上那个时候孙贵妃生下了皇子,也就是后来的君王朱祁镇,孙贵妃吹吹耳边风,再加上朱瞻基对胡善祥也比较失望,一直生不下皇子,所以胡善祥就被废了皇后之位。

第三,胡善祥没有大错,却被废后,后来还出家为尼,最后去世后按照嫔妃的规格被葬。

胡善祥并没有像影视剧中的那样,是一个阴险狡诈的人,而且她也没有犯过大错误,还未朱瞻基生了两个女儿,只因为没有生男孩,就被废了皇后位置,后来还出家做了尼姑,这样的遭遇确实挺让人同情的,所以宫里的张太后也一直很照顾她,直到张太后也去世了,胡善祥悲伤不已,抑郁而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3988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