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西域三十六古国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西域是个很笼统的名称,就跟我们现在说"西方"有点相似,那就是汉代华夏人民心目中的西方世界。起,可以从大汉国境线开始;止,却没有一个硬性的标准。
在古代,交通不发达,"国际"交往受到局限,大汉跟北方游牧民族距离近,难免锅盖碰锅勺,不定时打打架,但是跟西方的游牧民族部落、国家,在前期可以说是很少往来,相距遥远,中间往往隔着匈奴,互相够不着,两者之间缺少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
直到汉武帝时期,为了边境和平,皇帝亲征匈奴,经过近半个世纪,五次大战,才彻底消除了北部边疆的安全隐患,具备了打通西域的条件基础。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张骞出使西域,对西域各国进行摸底调查,才揭开了西域的神秘面纱。
东汉的史学家班固根据张骞的数据,在自己编撰的《汉书》中,对西域各国的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把当时西域现存的政权概括为三十六国。
其实历史在发展,局势在变化,所谓的三十六国只能说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状况。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一直持续不断,国家的数量和版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且所谓的国家,有大有小,大的相当于一个市,小的只有一个乡镇,甚至一个村落,把他们说成是国家,有点夸大其词,倒不如说是部落更恰当一些。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还是把他们叫做国家合适。
在史书中记载的三十六国,分别是:
一、车师国,也有人叫它姑师国,它的具体位置在今天的吐鲁番盆地,该国是抗衡汉朝的急先锋,立场最顽固,态度最坚决。
因此枪打出头鸟,汉武帝的矛头首先指向该国。对他们采取了瓦解分化的政策,扶植起一个又一个鸽派政权,该国鹰派人物从此失势,再也没有能力对大汉发动侵略战争。
车师国分裂成为四个国家:一、车师前王国、二、车师后国、三、车师都尉国。四、车师后城长国。
五、蒲犁国,今天的蒲犁县,后来改为塔什库尔干自治县,人口只有一千八百人,面积不到一百平方公里。
六、蒲类国,活跃于新疆巴里坤湖水域的民族,是个勇敢顽强的民族,人口有三千人左右,唐朝曾经设蒲类县,就是今天的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
七、乌孙国,是西域大国,位置在今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县附近几县及现哈萨克斯坦部分。
八、婼羌国,是个荒凉的地方,不是荒漠就是山岭,几乎没有可耕种的地方,人民以游牧为生。婼羌国原址位若羌县,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归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管辖。
九、鄯善国,在古丝绸之路上,水丰草足、牛羊成群,首都在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东边和敦煌、接壤,西邻且末,位于今天的罗布泊西部。
十、且末国,两千人的小国,名称从古到今没有变化,即新疆且末县。
十一、小宛国,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国,人口不到千人,还没有内地的一个自然村大,位于新疆且末县以南。
十二、精绝国,人口三千,没错,就是盗墓小说里的那个小国家。
十三、戎卢国,挨着小宛国,也是个比肩而立的小国,位于新疆民丰县境内。
十四、于阗王国,这是个很有名气的国家,历史悠久,存在了1000多年,是个西域国家里的巨无霸。此国国祚比较悠久,位置是今天的新疆和田地区。
十五、渠勒国,也是个袖珍小国,在今天新疆策勒县和于田县一带。
十六、渠梨国,今天的新疆库尔勒市境内,也是一个标准的小国,人口两千人。
十七、尉头国,它的位置在今天的新疆阿合奇县境内。
十八、皮山国,生产羊毛,骆驼也非常多,人民富足,后来被灭国,它的位置在今天的新疆皮山县。
十九、西夜子合国,本叫西夜国,国王称子合王,所以统称为西夜子合国,在今天新疆叶城县境内。
二十、莎车国,也是一个地道的小国,地名至今沿用,也就是今日的新疆境内莎车县。
二十一、无雷国,他们的地盘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县西南部的帕米尔高原一带。
二十二、依耐国,人口两千多,居无定所,喜欢到处漂泊,活跃于蒲犁境内,也就是今天的塔什库尔干县一带。
二十三、桃槐国,没有桃花,没有槐花,但是有大片的草原,成群结队的牛羊。人口三千多,武装部队就有600人。
二十四、捐毒国,有波斯人基因,他们的活动区域在新疆喀什地区以西。
二十五、休循国,的位置在今天新疆阿克陶西部。
二十六、乌秅国,一个世外桃源,一个与世无争的国家,因为它是昆仑山里的小国,位于今天的新疆叶城县以南喀喇昆仑山脉一带。
二十七、乌垒国,传说汉朝大将霍去病征服了利轮台国,然后在这里扶植了一个政权,这就是乌垒国的由来,它位于今天的新疆巴音郭楞州轮台县。
二十八、山国,山国的地盘在今新疆吐鲁番县西南。国都在墨山城。只有450户人家,人口大约为5000人。军队有千人之众。该国的人不会搞建筑,没有开发商,所以只能在山洞里栖息,因此得名山国。
二十九、焉耆国,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焉耆回族自治县,也叫乌夷、阿尼。
三十、危须国,发祥地在新疆巴音郭楞州和硕县。
三十一、龟兹国,西域的数一数二的大国,人口达10万之众,土地肥沃,雨水充沛,人丁兴旺,马欢羊叫;在今天新疆库车县。后来唐代设置的安西大都护府就在此,这个地方的音乐也很出名。
三十二、姑墨国,该国是个袖珍国家,人口千人左右,在今天的乌什县、温宿县一带。
三十三、温宿国,即今天的温宿县,属于新疆阿克苏地区。
三十四、尉犁国,它的位置在新疆巴音郭楞州尉犁县一代。
三十五、疏勒国,它的活动中心在新疆疏勒县。
三十六、难兜国,它的发源地在且末县的正南。是一块富饶的土地,据使者记载,这里的人均寿命超过50岁,是名副其实的长寿之乡。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的西域三十六国只是个相对狭义的概念,从它们再往西越过葱岭的安息等汉代统治势力所不能及的伊朗、阿拉伯、欧洲地区,仍然也是广义上的西域地区。
张骞通西域的经过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大概在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 年 ),当时河西地区,仍然为匈奴占据。张骞奉命
出使,中途为匈 奴拘捕,被留置十余年,并在匈奴娶妻生子,但张骞仍不忘所负 使命,毅然乘隙逃脱,继续
西行,通过大宛、康居,终於抵达大 月氏。但大月氏刚重建领土,所得土地肥沃,生活安定,已无意 对匈奴
报复。张骞停留年余,交涉不得要领,於是启程返国,途 中又为匈奴捕获,被囚年余,于元朔三年(公元前
126 年)逃归 ,前后共计十三年。张骞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的使命,虽未达成,但却了解西域 的情势,知道
西域除大月氏外,尚有其他国家可以结盟。
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打通西域通道,张骞乃建议武帝联结乌孙, 以断匈奴右臂。因此再度出使,率副使随
从三百人,携带大批金 币、丝帛出使,至乌孙。交涉虽无结果,但张骞派副使分赴大宛 、康居、大月氏、大
夏、安息等国访问。元鼎二年(公元前115 年),张骞偕同乌孙使者数十人返抵长安,而派往各地的副使也
都带著诸国的使臣回国答聘。
基本上就是这些是重点!有个别繁体字,仔细一点!
谨供参考
/images/2006-06/06/xin_490603061722375217145.jpg
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恐怕是汉武帝所始料不及的。因而,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西域”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是和张骞的名字分不开的。
西汉时期,狭义的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今甘肃敦煌西)以西,葱岭以东,昆仑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南,即汉代西域都护府的辖地。广义的西域还包括葱岭以西的中亚细亚、罗马帝国等地,包括今阿富汗、伊朗、乌兹别克,至地中海沿岸一带。
西域以天山为界分为南北两个部分,百姓大都居住在塔里木盆地周围。西汉初年,有“三十六国”:南缘有楼兰(鄯善,在罗布泊附近)、菇羌、且末、于阗(今和田)、莎车等,习称“南道诸国”;北缘有姑师(后分前、后车师,在今吐鲁蕃)、尉犁、焉耆、龟兹(今库车)、温宿、姑墨(今阿克苏)、疏勒(今喀什)等,习称“北道诸国”。此外,天山北麓有前、后蒲额和东西且弥等。它们面积不大,多数是沙漠绿洲,也有山谷或盆地。人口不多,一般两三万人,最大的龟兹是八万人,小的只有一二千人,居民从事农业和畜牧业。除生产谷物以外,有的地方如且末又盛产葡萄等水果和最好的饲草苜蓿。畜牧业有驴、马、骆驼。此外,还有玉石、铜、铁等矿产,有的地方居民已懂得用铜铁铸造兵器。天山南北各国,虽然很小,但大都有城郭。各国国王以下设有官职和占人口比重很大的军队。公元前二世纪,张骞出使西域以前,匈奴贵族势力伸展到西域,在焉耆等国设有幢仆都尉,向各国征收繁重的赋税,“赋税诸国,取畜给焉”,对这些小国进行奴役和剥削。
当时,正在伊犁河流域游牧的大月氏,是一个著名的“行国”,40万人口。他们曾居住在敦煌和祁连山之间,被匈奴一再打败后,刚迁到这里不久。匈奴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因此,大月氏与匈奴是“世敌”。
汉朝日趋强盛后,计划积极地消除匈奴贵族对北方的威胁。武帝听到有关大月氏的传言,就想与大月氏建立联合关系,又考虑西行的必经道路——河西走廊还处在匈奴的控制之下,于是公开征募能担当出使重任的人才。
建元三年,即公元前138年,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郎”,是皇帝的侍从官,没有固定职务,又随时可能被选授重任。
张骞,汉中成国人。他是一个意志力极强、办事灵活而又胸怀坦荡、善于待人处事的人。他出使中途即被匈奴截留下来,在匈奴十多年,始终保持着汉朝的特使符节,匈奴单于硬叫他娶当地人作妻,已经生了儿子,也没有动摇他一定要完成任务的决心。他住在匈奴的西境,等候机会。
张骞终于找到机会率领部属逃离了匈奴。他们向西急行几十天,越过葱岭,到了大宛(今乌兹别克共和国境内)。由大宛介绍,又通过康居(今哈萨克共和国东南),到了大夏。大夏在今阿姆河流域。张骞这才找到了大月氏。十多年来,大月氏这个“行国”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在伊犁河畔受到乌孙的攻击,又一次向西远徙。乌孙,63万人,也是个“行国”,曾在敦煌一带游牧,受过大月氏的攻击。后来匈奴支持乌孙远袭大月氏,大月氏被迫迁到阿姆河畔,而乌孙却在伊犁河留住下来。自从大月氏到了阿姆河,不仅用武力臣服了大夏,还由于这里土地肥沃,逐渐由游牧生活,改向农业定居,无意东还,再与匈奴为敌。张骞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得不到结果,只好归国。回国途中,又被匈奴拘禁一年多。公元前126年,匈奴内乱,张骞乘机脱身回到长安。
张骞出使时带着100多人,历经13年后,只剩下他和堂邑父两个人回来。这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原来的目的,但对于西域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为汉朝开辟通往中亚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张骞回来以后,向武帝报告了西域的情况。这就是《汉书·西域传》资料的最初来源。之后,由于张骞随卫青出征立功,“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被武帝封为“博望侯”。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奉派出使西域。这时,汉朝业已控制了河西走廊、积极进行武帝时对匈奴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几年来汉武帝多次向张骞询问大夏等地情况,张骞着重介绍了乌孙到伊犁河畔后已经与匈奴发生矛盾的具体情况,建议招乌孙东返敦煌一带,跟汉共同抵抗匈奴。这就是“断匈奴右臂”的著名战略。同时,张骞也着重提出应该与西域各族加强友好往来。这些意见得到了汉武帝的采纳。
张骞率领300人组成的使团,每人备两匹马,带牛羊万头,金帛货物价值“数千巨万”,到了乌孙,游说乌孙王东返,没有成功。他又分遣副使持节到了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国。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回来,乌孙派使者几十人随同张骞一起到了长安。此后,汉朝派出的使者还到过安息(波斯)、身毒(印度)、奄蔡(在咸海与里海间)、条支(安息属国)、犁轩(附属大秦的埃及亚历山大城),中国使者还受到安息专门组织的二万人的盛大欢迎。安息等国的使者也不断来长安访问和贸易。从此,汉与西域的交通建立起来。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回到汉朝后,拜为大行令,第二年死去。他死后,汉同西域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乌孙王以良马千匹为聘礼向汉求和亲,武帝把江都公主细君嫁给乌孙王。细君死后,汉又以楚王戊孙女解忧公主嫁给乌孙王。解忧的侍者冯镣深知诗文事理,做为公主使者常持汉节行赏赐于诸国,深得尊敬和信任,被称为冯夫人。由于她的活动,巩固和发展了汉同乌孙的关系。神爵三年(公元前60年),匈奴内部分裂,日逐王先贤掸率人降汉,匈奴对西域的控制瓦解。汉宣帝任命卫司马郑吉为西域都护,驻守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这是汉朝在葱岭以东,今巴尔喀什湖以南的广大地区正式设置行政机构的开端。
匈奴奴隶主对西域各族人民的剥削、压迫是极其残酷的。西汉的封建制度,较之匈奴的奴隶制度要先进得多。因此,新疆境内的各族人民都希望摆脱匈奴贵族的压迫,接受西汉的统治。西汉政府在那里设置常驻的官员,派去土卒屯田,并设校尉统领,保护屯田,使汉族人民同新疆各族人民的交往更加密切了。
汉通西域,虽然起初是出于军事目的,但西域开通以后,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从西汉的敦煌,出玉门关,进入新疆,再从新疆连接中亚细亚的一条横贯东西的通道,再次畅通无阻。这条通道,就是后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把西汉同中亚许多国家联系起来,促进了它们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由于我国历代封建中央政府都称边疆少数民族为“夷”,所以张骞出使西域成为汉夷之间的第一次文化交融。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蚕豆苜蓿等十几种植物,逐渐在中原栽培。龟兹的乐曲和胡琴等乐器,丰富了汉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汉军在鄯善、车师等地屯田时使用地下相通的穿井术,习称“坎儿井”,在当地逐渐推广。此外,大宛的汗血马在汉代非常著名,名曰“天马”,“使者相望于道以求之”。那时大宛以西到安息国都不产丝,也不懂得铸铁器,后来汉的使臣和散兵把这些技术传了过去。中国蚕丝和冶铁术的西进,对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甚大。
张骞西域问佛名的故事
《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中记述:汉武帝元狩年(前122年至前117年)中,派遣大将军霍去病讨伐匈奴。霍去病率军把匈奴从皋兰追击到居延海,斩杀了匈奴单于王之首。匈奴部属首领发生内讧。昆邪王杀了休屠王,率领他的部属五万余人,投降汉朝。霍去病从战利品中获得匈奴的两尊金像。霍去病班师回朝后,把这两尊金像奉献给汉武帝。汉武帝以为是大神,就把这两尊身高一丈有余的金像陈设到甘泉宫里。汉武帝并不大祀,但常率领群臣烧香礼拜。这就是佛道东传的开始。
到了开通西域时,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赴大夏国〓去问金像名号。张骞从西域归还后,对汉武帝说:“在大夏国的旁边,有一个身毒〓国,另一名也叫天竺〓,那里有浮图像(佛陀)。”从此中国始闻有浮图(佛陀)之教。
莫高窟初唐第323窟北壁西侧,以全景式连环画详细地描绘了这一故事。共五组画面,全幅画面呈凹字形,每组画面都有榜题,有的清晰尚存,有的亦漫漶不清。
第一组画面位于全图右侧下部:有一王者,手敬香炉,跪拜顶礼;左右各立臣属三人,躬身合掌,持笏顶礼。
墨书榜题:“汉武帝将其部众讨凶奴,并获得二金[人]长丈余,列之于甘泉宫,帝为大神,常行拜谒时。”
此组画面表现,汉武帝获得金像,同群臣礼拜的情景。
第二组画面,位于全图右侧上部:一座宫殿,匾额上书“甘泉宫”三字。殿内立金像两尊,头有肉髻,衣着袈裟,已是佛陀形象。
榜题仅存方框,文字亦漫漶不清。
此组画面表现汉武帝把两尊金像,陈设在甘泉宫,时常礼拜的情景。
第三组画面,位于全图下层:一王者骑于马上,左右臣属八人,后有侍者执曲柄伞盖。王者对面,一人手持笏,跑拜辞行。后有二侍从,持双节,牵四马。马上驮着物品丝绸。
画面中间是榜题,上书:“前汉中宗既得金人,莫知名号,乃使博望侯张骞往西域大夏[国]问名号时”。(题记中“前汉中宗”可能是画工笔误)。
此组画面表现,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向汉武帝辞行告别的情况。
第四组画面,位于全图的左侧下部:一人骑马在先,二侍从持节骑马随后,穿行在荒无人烟的山峦中。
榜题仅存方框。文字漫漶不清。
此组画面表现,张骞带领侍从人马,跋涉在去西域途中。
第五组画面,位于全图的左侧上部:三人行至一西域方城,两人手持双节。城内佛塔高耸,城外两僧人向城内观望。
榜题仅存四字:“[至]大夏时”。
此组画面表现:张骞带领侍从人马到达了大夏国,并见到了大夏国的僧人、寺院和佛塔。[注释]
①大夏国:西域古国。《史记·大宛传》说: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余里,妫水南。《魏书》、《隋书》、新旧《唐书》皆说:大夏即是吐火罗国,后被大月氏族所灭。在今阿富汗一带,亦叫犍陀罗国。
②③身毒、天竺:都是印度古时旧称。[附记]
一、此故事依据《魏书》卷114《释老志》译写。原文见中华书局标校本《魏书》第8册,第3025页。
二、此故事又见如下佛经资料:
(1)《历代三宝纪》卷2。见《大正藏》第49册,第29页。
(2)《广弘明集》卷2。见《大正藏》第52册,第101页。
(3)《佛祖统记》卷35。见《大正藏》第49册,第328页。
三、研究此故事画的论著参见:
(1)马世长先生著《莫高窟第323窟佛教感应故事画》,见《敦煌研究》1981年试刊第1期。
(2)孙修身先生著《从〈张骞出使西域图〉谈佛教的东渐》。见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组编《敦煌学辑刊》第2集,第128页。
(3)金维诺先生著《敦煌壁画里的中国佛教故事》。见《美术研究》1958年第1期。
四、此故事画涉及到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问题。对这一问题,从古到今都有争议,史家们争论的焦点是:霍去病大败匈奴,获得两身金人是史实。但这两身金人,是否就是佛像?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是史实。但出使西域的目的,是否就是去问金人的名号?大多数史家认为:这是佛教徒伪造历史、杜撰的故事而已。目的是为了提早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借此提高佛教的地位。但在唐代时的历史著作中亦有佛教传入中国在汉武帝时,匈奴祭天金人就是佛像的论点。详见马世长先生《莫高窟第323窟佛教感应故事画》。敦煌研究院孙修身先生同意: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应是汉武帝之时。霍去病所获金人就是佛像。它虽不是佛经传入中国之始,却是佛像传入中国之始。详见孙修身先生《从〈张骞出使西域图〉谈佛教的东渐》。出处见附记(三)。
回答者: 靠墙待红杏 - 高级经理 六级 3-22 20:17
骞引进石榴的故事 根据晋人张华的《博物志》,及陆机的〈与弟云书〉所记载,石榴是张骞出使西域后,约在公元前一二六年所引进,当时称为安石榴或涂林安石。
引入石榴话传奇
张骞引入石榴,有一则传奇佳话。张骞在西域安息国的住家门前,有一颗石榴树,原本缺水而瘦小干枯,张骞惜之,经常为它浇灌,几年后长得枝繁叶茂,花开似火。后来张骞要回中原前夕,突然来了一位女子,请求与他一同前往中国。张骞唯恐是安息国的宫女想逃亡,为免节外生枝而拒绝了她。
张骞回国时,带着那棵已经日久生情的石榴树,途中却遭匈奴人俘掳,慌乱中竟不知石榴树失落于何处。等他回到长安,在城外拜见出城迎接他的汉武帝时,忽然有一位红裙绿衣的女子,喘吁吁地向他奔来。
张骞大吃一惊,来人不正是那位要求一同回中土的女子吗?张骞问她目的为何,那姑娘垂泪回答:「奴只求回报浇灌之恩。」说完力竭倒地不起,随即化成一棵石榴树,正是张骞所失落者。张骞恍然大悟,向汉武帝禀报了原委;汉武帝大喜,命花工将之移植御花园中,从此中土就有了石榴。后人因此而尊张骞为五月石榴花花神。
出使西域十三年
让张骞名垂青史的,是他的冒险精神与事功。他从西域引进的汗血马、苜蓿、石榴、葡萄、胡瓜等多种动植物,对于汉朝国力的扩充,以及汉民族农业、文化的发展,都有关键性的贡献。由于他曾多次出使西域,打通了中西交通的孔道,促进了东西方的了解与交流,才有后来的丝路;可以说,张骞是丝路的开拓者,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世界级的英雄人务,和唐朝西行求佛法的玄奘、明朝七次下西洋的三保太监郑和,同为我国最伟大的冒险家;作《史记》的司马迁称他「凿空西域」;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称他为中国古代「第一奇男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39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