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多尔衮权势滔天离皇位之差一步,多尔衮为什么不趁机篡位夺权

以史为鉴 2023-06-15 01:28:23

多尔衮权势滔天离皇位之差一步,多尔衮为什么不趁机篡位夺权

对多尔衮没有篡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清朝作为第二个成功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他们的统治者为此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建立后金的努尔哈赤成为清王朝的奠基者,他智勇双全,一生南征北战,虎父无犬子,努尔哈赤的一群儿子也皆是龙虎猛将,比如第二代中最出名的两个儿子就是皇太极和多尔衮了,可以说他们为大清朝的创建立下了不可忽视的汗马功劳。而关于皇太极的儿子顺治帝和多尔衮之间的争斗也同样是清朝一段争议不休的历史。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被拥举为大汗,皇太极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同样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的改革促进了后金政权的封建化进程,为以后的入主中原奠基大业,可惜皇太极没有等到完成大业的那一天,五十二岁的他猝死于盛京后宫。皇太极死前没有指定继承人,他的一众兄弟个个掌握兵权,毫无疑问,智勇双全的多尔衮是最有力的竞争人选,他跟随皇太极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皇太极的儿子豪格凭借着身份的优势与多尔衮展开了竞争,双方争夺很激烈,但最终确定的继承人是福临,皇太极年仅六岁的儿子。

经过朝堂商议后,念及新皇年幼,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及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而实际清廷则是被多尔衮控制,多尔衮本人极其优秀,军功累累,成长过程中又被委以重要官职,这培养了多尔衮的政治能力。既然他如此厉害,为何没有在未定继承人的时候,拼尽全力以争得皇位呢?另外,即便定下了新皇,但掌握兵权的多尔衮为何不篡位呢?要知道这清朝最终能够入主中原,一大半的功劳都是多尔衮立下的。

首先说多尔衮为何没有在皇太极去世后,朝堂混乱的情况下夺得皇位,这就要说到满族统治者的政治体制了,多尔衮虽手握兵权,他和弟弟多铎两人掌管着两白旗,而豪格则是手握正蓝旗,还有皇太极手下实力最为强劲的两黄旗的支持,按照清朝的八旗制度,还需要考虑到其他三旗的态度,两黄旗自然是要立先帝的皇子,那么多尔衮是无法反抗的,所以他提出了继承人不能是豪格的退让,这么一来豪格失去了两黄旗的支持,也失去了竞争资格,如此皇位就落到了同是皇子的福临头上。

而且多尔衮也知道以大局为重,当时南有南明,北有大顺和大西,满清局势迫在眉睫,若是多尔衮再因为皇位之争而使得国家内乱,那么满清很有可能自取灭亡,如今刻不容缓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外患,一统天下,到时候再说皇位的问题。多尔衮率领清军占领北京,公元1644年,满清政权迁都北京,此后多尔衮继续平定中原叛乱,立下大功,公元1645年,多尔衮晋为皇叔父摄政王。

皇叔父摄政王在朝中的地位如何?那可是仅此于皇帝的,甚至有时候已经冒犯了皇威,当有大事之时,文武百官、王公贵族皆需等着多尔衮的指令,而且他们还得向多尔衮行跪拜之礼,顺治帝有什么样的待遇,多尔衮基本也有,只不过是先后顺序的问题。

多尔衮并不满足于此,这皇位本该就是靠他打拼来的,如今让别人做了皇位,他心中不甘心,只能仗着实权给皇帝添堵,这样心中才能解气。

公元1646年,多尔衮以调兵每次需要奏请顺治帝铃印的理由将皇宫中的玺印搬到了自己的府中收藏备用,此后多尔衮所享受的待遇再高一等,慢慢地与皇帝的差距越来越小。公元1647年,多尔衮不再向顺治帝行礼,他还将朝中对自己有威胁的满清宗室清除,该罢免的罢免,该陷害的陷害,从前同是辅政大臣的济尔哈郎因为建筑府邸逾制而被罢免职务,以后只是一个普通亲王了,曾经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肃亲王豪格被幽禁至死,这两人的“消亡”意味着朝中再无势力能够威胁到多尔衮,多尔衮彻底掌握了朝政大权。

公元1648年,多尔衮晋为皇父摄政王,认叔叔为皇父,成年后的顺治帝心中强烈不愿,但苦于被多尔衮的实权压迫着,他不得不这样做,多尔衮的一切仪仗都在向皇帝的规格靠拢,处理政务也无需请示皇帝,全凭一人做主,皇宫朝堂已成虚设之地,多尔衮的府邸成为了诸王、贝勒、贝子、公等人的“入朝办事”之地。多尔衮虽然没有当上皇帝,但他已经有了皇帝的实权,真正的皇帝被他摆弄成了傀儡,可为何多尔衮没有做这最后的一步呢?

其实多尔衮已经打算走最后一步了,公元1650年,他追尊生母太祖妃乌喇那拉氏,尊为“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祔享太庙,这样一来他的身份就成为了努尔哈赤的嫡长子,日后他夺位也能够更加名正言顺,可惜他还没有走完最后一步。十一月,多尔衮出猎古北口外,不慎坠马跌伤,十二月,多尔衮重病而亡,薨于古北口外喀喇城,这年他也才三十九岁,如同他的兄长一般,还未完成自己的大业就不幸身亡了。

多尔衮死后,最大赢家当属顺治帝,顺治帝理所当然地执掌大权,先是装模作样地给了多尔衮封赏,而后又同意朝中多尔衮的政敌提出的诸多罪状,将多尔衮的一切封典全都夺取,甚至还毁墓掘尸,由此可见,顺治帝对多尔衮恨到了极点,以乾没有机会,如今好不容易等到多尔衮身死,顺治帝自然要好好宣泄心中的愤恨。只可惜多尔衮完全有当皇帝的能力,阴差阳错没有当上皇帝,此后便一直没了机会,即便他已经到了最后一步,但老天弄人,让他突然离世,他所做的一切全都没有意义了。

皇太极猝死后,多尔衮为何不夺取皇位?

多尔衮放弃皇位,是出于现实的考虑和他的大局观,以及那一点点的恻隐之心。

《孝庄秘史》中皇太极

?多尔衮之所以没有夺取皇位,多尔衮自己的力量并不足以使其夺得皇位。尽管多尔衮手中拥有大量的权利,但远远没有达到可以呼风唤雨、只手遮天的地步,相反多位亲王的实力反而可以与他抗衡,所以多尔衮不敢轻举妄动。

《孝庄秘史》中多尔衮

二是多尔衮考虑大局,为了顾全大清刚刚稳固的江山社稷。多尔衮和旁人争夺皇位必然引起一场较大的纷争,削弱大清的实力。多尔衮立幼不立长,得以辅政名义控制政权,不仅使自己的地位在实际上大有提高,而且还避免了内部分裂和冲突,保存了清朝的实力,为进一步攻明乃至夺取中原创造了先决条件。

《孝庄秘史》中大玉儿

最后一点就是,多尔衮的恻隐之心。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多尔衮对孝庄皇太后大玉儿的感情轶事广为人知,为了得到美人,多尔衮也许愿意放弃江山。

从日后清朝入关的发展来看,多尔衮退了一步实际上是进了一步,既保住了自己的地位,又抱得美人归,何乐而不为。

多尔衮,清朝入主中原的奠基者,那么多尔衮为何会放弃皇位?

不是多尔衮要放弃皇位,而是他没有那个实力。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虽说自己才能出众,其母阿巴亥又是大福晋。但毕竟年幼,在诸多贝勒台吉中实力比较一般,甚至连自己同母所生的弟弟多铎都比不上。许多爱新觉罗家族的重大活动中,都不见多尔衮的踪影。

比如天命元年的朝贺典礼上,在可以亲自叩拜努尔哈赤的宗室显贵中,有弟弟多铎的位置,却没有多尔衮的位置。而努尔哈赤去世之时,多铎已经是一旗之主,而多尔衮却连旗主都没混上。

当然,也有传闻称,努尔哈赤在临终前想要传位于多尔衮,并且考虑到当时多尔衮年幼,所以准备让代善摄政。但考虑到当时多尔衮的处境,这种可能性并不大。而且就算有这么一回事儿,多尔衮的实力太弱,继承不了大位。


所以努尔哈赤去世之后,后金的大汗之位跟他基本没啥关系,只能是成为自己兄长皇太极的附庸。

在皇太极执政时期,多尔衮的政治生涯迎来一个快速的上升期。多尔衮跟随皇太极南征北战,功勋卓著,深得皇太极的器重。公元1636年,皇太极改元称帝,多尔衮被封为大清和硕睿亲王,成为清朝最具权势的人物之一,让他在日后有机会去争夺皇位。

时间来到1643年,清太宗皇帝皇太极突然驾崩,然而生前却未立嗣子,由此导致了一场争位风波。当时爱新觉罗家族主要有三大势力,分别是豪格集团、多尔衮集团以及代善、济尔哈朗集团。


其中豪格集团实力最强,首先作为皇太极长子,有着两黄旗的支持,因为两黄旗乃是皇太极亲领,属于忠于皇太极一脉的势力,所以两黄旗希望由皇子继位。两黄旗作为皇帝下属,实力在八旗之中最为强悍,索尼、图赖、鳌拜这些人都是出自两黄旗。他们甚至放下话来,如果不立皇子,宁愿一死。

其次,豪格的爵位是和硕肃亲王,又是正蓝旗旗主,不仅地位上能与几位叔辈平起平坐,实力更是强悍。多尔衮集团的实力稍弱于豪格,其主要的倚仗就是自己的镶白旗和弟弟多铎的正白旗。

至于朗礼亲王代善和郑亲王济尔哈朗,虽然两个人加起来坐拥三旗,但由于皇太极生前对其多有打压,所以实力并不强,甚至不如多尔衮,算是爱新觉罗家族内部的第三大势力。


由于,代善和济尔哈朗表示不争夺皇位,保持中立。所以争夺皇位的人主要就两个,分别是睿亲王多尔衮和肃亲王豪格。而豪格在实力上占据绝对优势,他的两黄旗加正蓝旗,可比多尔衮兄弟的两白旗要强上不少。此外,豪格拥有长子身份,而且战功卓著,不仅符合“立长”这一传统,在功劳威望上,也不差多尔衮多少。

更为关键的是,多尔衮集团内部,也并不是铁板一块。多尔衮的弟弟多铎虽然表面是站在哥哥这边,但他自己也想当皇帝。当时在议政大会上,多铎开始表示推举哥哥多尔衮继位,而多尔衮则走过场般的表示谦让。没想到多铎不配合,立刻表示,多尔衮不接班,他自己可以接班。

“若不允,当立我,我名在太祖遗诏”


这其实并不意外,多铎原本就比多尔衮受宠,当初努尔哈赤在位时,多尔衮一直都是排在多铎后面。所以,对于多尔衮来说,当时他和豪格争位,实力上其实是处于劣势。尤其是两黄旗大臣将领们一直都是坚持立皇子,直接否定了多尔衮的继位资格。但是,多尔衮又不能就此认输,如果豪格登基,少不了会对其报复。

所以,对于多尔衮来说,就算自己无法登基,那也不能让豪格皇帝。于是,多尔衮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他主动放弃争夺皇位,转而推举九皇子福临继位。这一招对于豪格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因为福临同样是皇子,两黄旗不会反对。如此一来,多尔衮的两白旗就能对豪格的正蓝旗形成实力压制。


此外,福临母亲布木布泰,乃皇太极五妃之一,出自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也就是后来的孝庄太后。其不仅意味着福临出身高贵,更代表福临背后有着蒙古人的支持。

所以,在两黄旗保持中立的情况下,福临凭借多尔衮的支持和蒙古人的外戚势力,就可以对豪格形成压制。

此外,保持中立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也被推举为辅政亲王,无形之中也被拉到了福临这一边。至于礼亲王代善,一直没有太多想法,只要大家和和气气,不内讧就行,所以他也赞成这样一个方案。于是,原本占尽优势的大阿哥豪格,就这样变成了绝对劣势的一方,最终只能是放弃争夺皇位,眼睁睁的看着一个九岁的小孩儿登上皇位。

所以,多尔衮不是不想当皇帝,只是当时的形势不允许,他没有那个实力当皇帝。


不过,就算没有当上皇帝,多尔也衮凭借着拥立之功,得到了巨大好处。皇帝福临年幼,同为辅政亲王的济尔哈朗,又无心与其争权,主动表示以多尔衮优先,使得多尔衮大权独揽,成为了这场权力之争的最大赢家。

《清史稿·卷二百十八·列传五》:济尔哈朗谕诸大臣,凡事先白王,书名亦先之。

多尔衮于顺治元年被封为大将军,次年又进位皇叔父摄政王,彻底掌管了清朝的军政大权。虽然他此时不是皇帝,但其权力已经与皇帝一般无二。

当然,当时摄政王之后的多尔衮是有机会篡位的。多尔衮以皇父摄政王的身份代理皇权的,京城防卫与紫禁城防卫也全在掌握,待到彻底稳定中原,到时候辖取天下的巨大战功,黄袍劝进那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然而天不假年,多尔衮在顺治七年,因为行猎时坠马跌伤,不治身亡。而他在死后,被顺治追尊为帝,庙号成宗,并以帝王礼厚葬,其实也算是当了一次皇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39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