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渊,唐朝的开国皇帝,晚年结局为何如此悲凉?
是因为太子的原因。李渊拥有雄才大略,但是后来的变故是自己根本就没有想到的。一开始在立太子时真的煞费苦心,因为如果从功劳这方面来看,李世民的功劳是很大的,但是李渊又担心自己可能会走隋文帝的老路。
因此在经过考虑之后就决定让李建成成为太子,因为他不停的拿两个儿子和隋文帝的两个儿子一起去做对比,发现李建成其实和杨勇一样都会比较擅长去处理朝政。李世民和杨广一样就会比较擅长打仗,因此才决定做出这样的安排,可有一件事情没有想到李建成虽然比较出色,可是李建成根本就不是杨勇。
当时李渊就打算把李世民调到洛阳,看着兄弟两人一直真的比较激烈,也想要把兄弟两个人分开,如此最起码可以眼不见为净。可是李建成根本就不答应,因为李世民如果放在长安,让李世民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做一个王爷,对方就不可能会翻出浪来,可是如果放到洛阳,这简直就是放虎归山。
李建成为了有效树立自己太子威信,因此就开始入驻东宫,给李世民安排了大安宫,这里是非常简陋的,简陋到里边都不好意思走进去。因此就赶紧派人给李世民去造了一些假山,就是希望能够冲门面,关键是为了消除李世民,李建成还经常性派人去暗杀。李渊为了能够稳定政权,一直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包容李建成所有的做法。
这也会让李世民觉得有一些寒心,李世民知道想要通过李渊去拿到太子,这简直是异想天开。因此眼前只有一条路,这就是选择发动政变。这同样也是唯一的一条路,不管如何唐高祖真的是一个拥有着雄才谋略的人,但是人无完人真的做错了很多的事情。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李渊作为开国皇帝,为何晚年却很凄惨呢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李渊退位后晚年的生活,究竟是好是坏,自然与做皇帝时无法相比。但作为太上皇,与其他太上皇相比,也算“人家骑马他骑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史上那些太上皇自皇帝制度建立以后,第一个太上皇是刘邦他爹刘太公。刘太公这个太上皇与别人不同,是他儿子给他挣来的。除了跟着刘邦提心吊胆过了几天苦日子之外,对刘邦做皇帝没啥贡献。他也就不好过问刘邦的事,安度晚年也就知足了。
应该说,刘太公这个太上皇晚年的日子还是相当滋润的
史上最后一个太上皇是乾隆爷,因为他祖爷爷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乾隆二十五岁登基时,曾经祈祷上天,说如果能做六十年皇帝,就把皇位主动禅让给儿子。
令乾隆没想到的是,到了八十五岁时,还活蹦乱跳的。他本不想退位,但上天却瞪着眼看着他,他也怕,也就不情愿地退了。
想想看,哪一个太上皇愿意自己主动退下来哦。
乾隆爷怕老天惩罚他,退是退了,但他又宣布自己身体还行,还想发挥余热。
因此,乾隆这个太上皇是退居二线,但依然掌控朝政,跟裸退的太上皇还不一样。嘉庆那皇帝做得跟太子差不多,乾隆爷这个太上皇自然也混得不差,是其他人不能比的。
中间那些个太上皇,像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明英宗朱祁镇等等,他们几乎与李渊一样,无一不是被迫退位的,日子过得都很郁闷。
像朱祁镇那样,能再次复出,是另一种局面。但在太上皇时期,还是很悲催的。
李渊与刘太公、乾隆爷相比,日子过得恐怕是差一些,但与其他太上皇相比,还是好了不少。
李渊的晚年生活
作为太上皇,晚年生活是否幸福,这得从话语权、居住条件、生活用度来源及医保待遇、晚年娱乐活动是否丰富等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话语权。
李渊不同于乾隆爷,不管玄武门之变后,他是否主动提出的退位,但肯定的是裸退,不保留一点权力,连一个顾问的虚衔都没有。也就是彻底放弃或者被剥夺了一切话语权,没有任何权力再干预朝政。
这对于一个曾经大权独握的男人来说,几乎相当于被阉割了,那是相当孤独和郁闷的,也是任何快乐都不能替代的。
同时,还有来自于政治上的威胁,稍有不慎就会引起新领导的疑忌,这也是个大问题。
比如,其后世子孙李隆基,在马嵬坡事变后,太子李亨自立为帝,遥尊其为太上皇。李亨在杀回长安后,邀请李隆基回去,但他却有很大的顾虑。这足以说明,作为太上皇失去权力后一般都存在安危问题。
李渊与李世民是父子关系,但太上皇与皇帝的关系却不仅仅是父子关系那么简单。李渊也有许多心理压力,但好歹是寿终正寝了。
第二,退位后的生活福利待遇问题。
对李世民诟病较多的是,对李渊退位后的居住条件改善不足。
住房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个大问题,仅仅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及改善居住条件是很困难的,太上皇也一样。
这个问题单独再说,除了居住问题,其他生活方面的待遇还是得到了满足和保障。
因为没有史料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对退位后的李渊,限制其生活或不能保障生活费用的问题,在医疗保健方面也没有不闻不问的记载。
像明英宗朱祁镇被迎回后,一直住在南宫。基本生活都不能得到保障,还得依赖他的太皇后 做些针线活以贴补家用,医疗方面就更不能说了,朱祁钰巴不得他早死掉,那是相当的悲催。
虽然做皇帝的不是他儿子,但作为兄弟的朱祁钰也实在是说不过去。
因此,从生活条件、医疗保障方面说,李渊的晚年生活还是不错的。
第三,退位后的娱乐活动还是非常丰富的。
从皇帝岗位上突然退下来,最大的问题是孤独感。毕竟从事过皇帝这一特殊职业,很难再与普通民众打成一片,如果没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日子是很难熬的。
但在李渊这里,不存在这个问题。
《资治通鉴》:上晚年多内宠,小王且二十人,其母竞交结诸长子以自固。建成与元吉曲意事诸妃嫔,谄谀赂遗,无所不至,以求媚于上。
《资治通鉴》记载,李渊晚年有许多内宠,仅仅小王就生了接近二十人。
说法以此认为,李渊在退位后,还生了几十个儿子及公主,这不确切。
从司马光的记载来看,李渊晚年宝刀不老,妃嫔众多,而且都得到宠幸,还生下了许多小王和公主。这些小王的母亲都结交李渊已经长成的儿子,与李建成、李元吉等打得火热,就说明李渊的小王大多是在玄武门之变前就出生了。
但从滕王李元婴的出生时间来看,李渊退位后的确也没闲着,依然乐于男女之事,并且颇有斩获。
李元婴(628年-684年),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高祖李渊之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唐高宗李治之叔。
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贞观二年(628年),李元婴出生。
这足以说明,李渊做了太上皇之后,还生育了小王子。
究竟有多少小王子及公主是在退休后生育的,不很清楚。但这起码说明了太上皇晚年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第四,居住水平降低,一直没有得到改善。
本来李渊在岗时住在太极宫,那里办公条件及居住环境都是最好的。
退位后,李渊觉得再在这里呆着也不是个事,于是,在贞观三年(629年)主动提出要去弘义宫居住,说那里“环境优美,适宜休闲养老。”
弘义宫本是秦王李世民的王府,哪能与太极宫相比哦。其规模不仅不及太极宫,就连太子居住的东宫也不如。
李渊迁入弘义宫后,改名大安宫。从此后,李渊就一直住在这里,再也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是一般的修缮也没有得到保障。
对于这个情况,监察御史马周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两次上奏反映,但李世民一直没有考虑去解决这个问题。
李世民多次巡幸九成宫,去避暑消夏,但从没有带着太上皇一起去玩。等李渊最后患了风疾、行动不便时,才想起让他去九成宫避暑消夏。
李世民说要给太上皇建造大明宫,以改善其晚年居住条件。但还没有建好,太上皇就挂了,最终是李世民自己去享受了。
这是世民遭受诟病最多的地方,也因此被认为是不孝。
对于此事,豹眼无意为李世民解脱。
但贞观初年,唐朝刚刚经历了频繁的战乱,急需恢复经济,财政状况并不很好,这也是客观历史史实。
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园林,一直是王朝政权腐败、灭亡的前奏。作为一代明君,李世民有三面镜子,其中之一是以史为鉴,他汲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在这方面不应该遭受更多诟病。
至于说李世民自己去玩,不带着太上皇一起,的确不是个事。但玄武门之变后,父子之间不再那么亲密,一起玩也不会开心,还是各玩各的为好。
但李世民是应该大度一些,这方面应该做得更好才是。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了,三年之内不改变父亲那一套才算是孝啊。
但这说得是普通人家,也是正常接班的情况。皇帝提前退位,情况特殊,就不好这么办了。
李世民上任之后,把他老爹那一套几乎是翻了个个,这就没法用孝道来衡量了。
按照圣人的这个套路,居住条件没有及时得到改善,也就算不得大问题了。
总之,在豹眼看来,作为太上皇李渊的晚年生活,还是相当不错的。毕竟退位了,已经不在岗,还想着与在岗时一样是不现实的。
李渊最终能有这样的晚年生活,也应该知足才是。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在看完一篇文章之后忍不住流泪叹息,这篇文章是徐干的《中论·复三年丧》。
唐太宗对身边的近臣说:
这一年,也是太子李承乾谋反之年,李世民也许在这个时候才彻底了解到当年父亲李渊的心境。
李世民这句话之中所说的"所行大疏略"便是唐高祖李渊的丧礼,李世民觉得没有达到应该有的规格。单单从陵墓来看,献陵的确比长孙皇后的昭陵还要低一些,按照封建时代的皇族礼仪这是说不通的。李世民曾为怀念长孙皇后写下"于苑中作层观,以望昭陵",遭到了魏征的讥讽。
李世民回想起来感到深深的自责和愧疚。
唐高祖死后没有得到符合身份的丧葬礼仪,那么,他活着的时候,是否曾经被李世民幽禁?生活条件是否一落千丈呢?
玄武门之变两个月之后,李渊就自觉把帝位让给了李世民,但是熬了三年才勉勉强强让出了太极宫。
从中可以看出李渊内心深处的矛盾。
在封建 社会 ,皇帝们自动让位的情况并不多见。而李渊让位却是在情理之中的。
那时候唐高祖已经六十岁了,当了这些年的皇帝,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没有年轻时的锐气和冲劲了。在宫中享受多了,新的嫔妃们一个接一个送进宫来,生活早就已经走向腐化。他平常在各地游幸、打猎,并不觉得这是在荒废时间,亲征打仗,冒着生命危险开拓疆土了,似乎已经是上辈子的事情了。
然而,李渊毕竟看过隋朝的下场,他一边享受着这种生活,一边也在担心他的懈怠会断送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他心中自然而然冒出一种想法——"做太上皇,坐享奉养之福"。
经过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的地位已经确立了,皇帝之位早晚也是他的,他能杀死亲兄弟,谁能确保在李渊成为他的障碍时,他不会动李渊分毫?
在这种大背景之下,李渊自己主动让位要比不让位保险很多。他能快速认清形势,也保障了自己的晚年生活不至于太过凄惨。
不过,李渊心中多少有些不甘,所以直到3年之后,李世民用了手段,他才让出了太极宫。
李渊住进了大安宫之后,过上了"退休生活",和嫔妃们享受晚年,但他一生酷爱的狩猎活动就此终止。
大安宫原名为弘义宫,大安宫是李渊改的名。贞观六年监察御史马周上疏中记载: 大安宫乃在宫城之西,制度比于宸居,尚为卑小,于四方观听,有所不足。
虽然宫殿狭小,但吃喝用度,李世民从来没有克扣,也是颇为关心。
旧唐书之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高祖的第十八个儿子李元名和李渊一同住在大安宫之中,李世民早晚都会派人送来美味佳肴。李元名十岁这年,身边的人提醒他要对品级高的送餐人员行礼,李元名不以为然,他认为这是他二哥的仆人,为何要对他们行礼?李世民知道了这件事之后,夸赞道:"此真我弟也。"
这个小小的故事包含了很多信息:
李渊的饮食用度并不差,送餐来的人也是高品阶的,没有懈怠"太上皇"的身份;
李世民让幼弟和父亲住在一起,希望父亲晚年能够享受天伦之乐;
李渊并没有在李元名面前责备过李世民,李元名对李世民没有什么戒心。
这个故事是在贞观五年之前,李渊一共有22个儿子,也就是说,李渊住到大安宫之后,还有四个幼子不足10岁。这些弟弟妹妹们和李世民的儿女们年纪都差不多大,都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养大的。
贞观四年,李渊听说李世民灭亡了东突厥,除去了唐朝最大的外患,还生擒了颉利可汗,同样在马背上打过天下的李渊怎会不知其中的不易。
唐太宗被推举为天可汗,皇位彻底稳固。想到当年刘邦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城,一辈子报不了仇,现在李世民却一举剿灭突厥。自己这个儿子登基短短数年就成为了千古一帝,大唐交给他并没有错,他不得不佩服,也不由得感到骄傲。
李渊在大安宫设下酒宴,将李世民和诸位王子、公主、王妃和十几位重臣都喊了过来,高高兴兴喝酒。喝到尽兴之时,他还弹起了琵琶,李世民附和着乐曲跳起舞来。
贞观六年,李世民在大安宫设下酒宴,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轮流侍奉在李渊左右。深夜酒宴结束,李世民要亲自为太上皇抬轿舆,李渊说什么都不允许,最后由太子李承乾代劳。
贞观八年,李渊和李世民再次出现在将士们面前,前后两代皇帝并肩站着:"阅武于城西,劳将士而还。"
他们之间那场血雨腥风的政变过去了8年,却如同隔世一般。
李渊年纪大了,又患有风疾,冬天和夏天都难熬。李世民曾经多次请李渊到九成宫去避暑,李渊认为当年隋文帝就死在这座宫殿之中,非常不吉利,就不愿住进去。贞观八年,李世民下令建造了大明宫。
只不过李渊没熬到大明宫建成,就病逝了。
李世民刚刚即位的时候,李渊被限制了自由,虽然用度不曾亏待,但也时时刻刻在监视之中。
那时候朝廷上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旧势力,李世民苦于应对,不得不提防李渊。随着李世民的皇位越来越稳固,李渊对他的威胁也越来越小,李渊自己也不得不开始服老,这对父子之间的关系才开始出现缓和,并且达成了一定的默契。
李渊逝世后,李世民是下旨要按照汉高祖陵墓的规格来建造献陵的,然而时间紧迫,最后不得不在群臣的建议之下缩小了规模。李世民因此一直在愧疚,可见在李渊的晚年,他的确是在真心诚意尽孝。
简单的说:建成和元吉被杀了,可能出于弥补心理,加油拼命生娃,把损失挽回,堤内损失堤外补,给李世民生了几十个弟弟妹妹,因此虽然少了两个儿子,却增加了更多的子女。
玄武门事变后,李渊退居二线当了太上皇,从此失去了当政理国的权力。相当于被软禁了,每日与妃嫔嬉戏,在六十四岁的时候还生了个儿子,就是《滕王阁序》里面的那个滕王李元婴。
李渊在如此高龄时还能生个儿子,充分说明他心态调整得好,身体状况也非常不错。
由于自己的两个爱子被杀害,李渊拼命生娃,估计也是出于一种弥补和报复心理。在他被软禁期间,通过不断的孕育新的生命,向李世民提出了无声的抗议。同时也通过新的生命诞生,给他的老年生活增加许多慰藉和乐趣。
你想想看:一个老人,身旁一大堆嫔妃,整天待在宫殿里,哪也去不了。每天天一黑就上床睡觉,就是最大的乐趣。每一个新的生命诞生,都将给他的心灵带来最大的慰藉。
唐高祖李渊担任太上皇之后,由于心态调整得好,又活了9年,一直到贞观9年,70岁的时候才驾崩。也算是高寿了,比他儿子李世民活得长,整整比李世民多活了将近20岁。
从这个角度来讲,李渊的人生比李世民成功,活了这么长,享了这么多年的清福,又生了那么多的娃。
李渊做太上皇以后,开始几年还是在太极宫生活的。贞观三年(629年)四月,在他儿子的授意下,他被迫从太极宫迁出,搬到了大安宫。
大安宫本来是李渊当皇帝时,给李世民建造的宫殿,当时李世民身为秦王,为他建造的宫殿,档次规格不可能很高,各方面的条件都跟太极宫没法比,也就是说,李渊的晚年生活,享受的待遇是大大降低了。
在大安宫生活期间,李渊行动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几乎不能离开, 偶尔参加李世民举行的一些宴会。
李世民经常到九成宫避暑,也从来不把李渊带上。
贞观四年,大唐发生了一件天大的喜事,那就是大将军李勣,也就是评书演义里的徐茂功,灭了东突厥。
当初,李渊起兵时要找突厥合作,那时候突厥很强大,现在大唐居然把东突厥灭了,这说明大唐的国力已经达到了一个巅峰状态。也侧面反映出李世民确实比李渊强。
李世民立刻把这件事告诉了李渊,也是炫耀的意思。
唐宫大摆筵席,太上皇李渊和儿子皇帝李世民,携手同欢,一家人再一次其乐融融。李渊还弹起了琵琶,李世民则在旁边伴起了舞蹈,父子二人一个弹唱,一个跳舞,画风很美。都很有艺术细胞。
贞观八年(634年)十月,李世民孝心大发。地决定在宫城的东北方向营建一所豪华的大明宫,作为太上皇的“清暑之所”。
可惜,直到第二年李渊驾崩,大明宫还没有建成,没有能在生前享受到。一直到高宗之世,大明宫才基本完工。
贞观九年(635年)五月六日,李渊因病驾崩于垂拱前殿,年七十岁。庙号高祖,初谥太武皇帝,后改谥、加谥为神尧皇帝、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同年十月,葬于献陵。
唐高祖李渊的晚年生活,总体上还是很不错的。
李渊的晚年和身后事怎是一个凄凉了得,
开创了大唐基业到老却被儿子兵变给软禁了,
儿子孙子基本上都被同为儿子的李世民给咔嚓了,天天郁闷不已,
为了出气,李渊被退休后又拼命给李老二生了三十多个弟弟妹妹,不曾想后来又被武则天给咔嚓了,
苦命的老李诶[捂脸][捂脸][捂脸]
还好长孙皇后还算孝顺,经常前去看望李渊,带些衣服、补品等,儿子没有做到的事情媳妇补上,不然人们一定会说李世民是一个不孝子。
长孙皇后温柔娴淑、通情达理、尊老爱幼,每天早晚都会去大安宫请安,十分细心地照顾赋闲的李渊,而且提醒太上皇身边的宫人要小心伺候太上皇的生活起居,这让李渊得到了一点欣慰。
唐高祖被迫退休之后,虽然被尊为“太上皇”,但实际上他已经没有过问政事的权利了,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甩手掌柜'三不五时,李渊还会被李世民邀请出席宫廷礼仪,其他的时间都是自己孤孤单单的。李世民即位三年之后,将李渊的三千宫人赶出宫外,将老李迁出太极宫,送到宫城西边不太宽敞的大安宫。
“往年虽出宫人,窃闻太上皇宫及掖庭宫人,无用者尚多,岂惟虚费衣食,且阴气郁积,亦足致旱。”上曰:“妇人幽闭深宫,诚为可愍。洒扫之馀,亦何所用,宜皆出之,任求伉俪。”于是遣尚书左丞戴胄、给事中洹水杜正伦于掖庭西门简出之,前后所出三千余人”。
宫中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居住了,一副破败的景象,荒草成堆,而且身为太上皇,身边却只有几个宫女、太监伺候,每天也只是吃一些残羹剩饭,生活十分艰苦。
公元632年,监察御史马周上疏陈诉:高祖已然年迈,居住在宫城西部狭窄的大安宫内,虽然皇上居住的宫殿距离太上皇的大安宫并不远,但是皇上已经很久没有去看望过了,现在太上皇已经年老,皇上应该多尽孝道。李世民听到很不以为然,并未立即答应去看望父亲。
或许是因为冷落父亲太久了,太宗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真的有些过分了。作为补偿,李世民想要让父亲再次体验一下当皇上的感觉,热闹了一通。
公元633年冬,李世民在未央宫内设宴,邀李渊上座,而且对父亲十分恭敬。李渊巳经很久没有感受这样热闹的场面了,而且儿子对自己如此恭敬,心里十分高兴。心情愉悦的李渊让在座的番邦首领唱歌跳舞,李世民还亲自将酒杯端到李渊的面前,说现在各民族一家亲,征服四夷,这些都是源于父亲的教诲,哄着老李开心。。。
太宗邀请父亲同他一起去避暑,李渊谢绝了儿子,说自己年纪大了,舟车劳顿太辛苦了。李世民顾念父亲年事已高,就在宫城的东北面建造了大明宫作为他的避暑行宫,但是大明宫还没有修建完成,李渊就病重,于公元635年6月于大安宫驾崩,走完了跌宕起伏的一生。
忆往昔唐高宗李渊不说意气风发,最起码也是志得意满;看今朝,唐高祖李渊不仅悲从中来,更是独怆然而涕下。自己虽贵为开国之祖,可是在自己儿子李世民的逼迫下自己与囚犯又有什么区别。
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爆发,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与秦王李世民兵戎相见,结果李世民取得胜利,太子和齐王被诛杀。事后李世民半逼宫李渊,李渊不得已下诏立李世民为太子,就算此李世民还不满足,两个月后李渊选择退位为太上皇,之后开启自己的“囚徒”生涯。
李世民登基为帝后,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唐朝在李世民的带领下迎来贞观之治。相对的李渊就不那么自在了,他先是在太极宫生活了几年,后来又搬到了大安宫。因为是太上皇的缘故,李渊并不能真正的接触权力,只能在李世民的建议下参加一些可有可无的宴会,百无聊赖之下,李渊总得给自己找点事干,也许是为了报复李世民的缘故,也许是为了打发时间,亦或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致,李渊开始了疯狂的造人计划。
李渊在自己的宫殿内疯狂的宠幸妃子,结果李世民平白无故的又多了好几个弟弟妹妹。
因李渊是唐朝开国之君的缘故,再加上他又是李世民的父亲,李世民在获得权力之后并没有虐待李渊,除了权力不给李渊之外,基本上李渊想要的李世民都会给予,为了表明自己的孝顺,李世民在夏季避暑时都会拉上自己的父亲李渊,可是李渊并不乐意与李世民同行。李渊的不配合,李世民并不在意,相反为了弥补自己的父亲,对于李渊给自己多增加的弟弟妹妹,李世民都妥善安置,甚至李世民还特意在李渊居住不远的地方建纳凉之所供李渊享用,可惜李渊因为年纪之故在大明宫还未建成之时就病逝了。
总得来说李渊的晚年虽然并不太如李渊的意愿,但该有的享受和该有的体面与尊重李渊还是享受到了的,只是这是不是李渊真的想要的,就不得而知了。自古无情帝王家,李渊作为斗争的失败者,结局相对来说很不错了。
一个开国皇帝被儿子逼着当了太上皇,换谁能乐意。所以他就可劲的折腾,在几年时间内给李世民生了一堆弟弟妹妹,恶心一下他,李渊李世民父子之情从玄武门之变后就已经消失殆尽,余下的不过是演戏。所以,他的晚年除了荒唐之外根本不敢做他想,毕竟当太上皇的年龄比当皇帝的年龄还要长。
626年,李世民上台之时,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破弊不堪中国。全国人口只剩下了200多万户,大概为隋朝时的三分之一。最富饶的华北平原: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一开始,李渊住在太极殿不挪窝。等大唐帝国稳定下来后,李世民就拿李渊的好哥们裴寂开刀,变相的警告老爹还不滚蛋,因为刘文静就是被裴寂给害死的。这裴寂跟李渊两个人,可说是喝酒聊天把妹的难兄难弟,李世民找个小错就把裴寂给撵四川去了。李渊也卷铺盖滚出了太极宫。
630年,李世民打败东突厥,捉住颉利可汗之后,凌烟阁大摆宴席。喝到高兴处,父子俩还来了段卡拉OK,李渊弹琵琶,李世民蹦迪,群臣们也跟着吆喝,一直蹦到了深夜。
634年10月,李世民又决定建大明宫,作为李渊的“清暑之所”。可惜李渊已经在大安宫里透支了了他所有的精力,635年5月驾崩,时年69岁。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在经过了玄武门之变,在经过了丧子之痛后不久,唐高祖李渊把皇位让给了自己儿子李世民,他成了一朝太上皇,这也是 历史 上唯一一个开国皇帝做过太上皇的人。那么在做太上皇这九年岁月里过得再怎么样呢?我们通过一些细节来分析。
据史料记载,在李渊做太上皇的九年时间里,为李世民生下来18个儿子,17个女儿,不得不佩服李渊基因的强大,也佩服他的宝刀不老,不过从侧面来看,他的晚年还是很舒心的,身边有不少女人,生活不受限制,并且这些孩子基本都封了王,虽然为之后的 社会 增加负担,这些孩子没有起到好的作用,不过说明李世民还是非常顺从这个太上皇的,生活无忧,没有烦心事,身边又美女无数,又没有原配窦皇后管着,可以说这里面李渊过得很滋润,除了不能参与政事,其他的都是皇帝的待遇,也算是享受了天伦之乐了。
李渊应该是存在感很低的开国皇帝,原因是其他的开国皇帝太过优秀,还有一个原因是他儿子的名声太大,把他给比下去了。不过李渊也是非常有能力的人,在隋朝也是风云人物之一。但是一生戎马,一朝天子,在经过了儿子自相残杀,并且两个儿子被另外一个儿子所杀。并且灭族,任谁都会受到刺激,李渊的晚年更多的是无奈,而恣意放纵吧。
李渊退位之后,依然居住在正宫太极宫,居住环境自然是很好的。 李渊在退位之后,是没有半点政治地位可言的,更没有作为父亲的话语权。 李渊的居住条件虽然与他太上皇的身份不匹配,但是他的生活条件还是不错的。 别看李渊的小日子过得不错,但其实他的内心总体而言还是很郁闷的,这种郁闷倒不全是因为他政治地位低,居住的宫殿小,没多少机会出去活动,还在于亲情的缺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3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