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蜀汉派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三国是一个军阀割据,战乱横生的年代。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刘备似乎是铁打的正面主角,但实际上,三国时期的各路诸侯大多都是为了自己的王霸大业在你争我夺。
直到三国鼎立时期,吴国应算最太平的一块宝地,江东地区后来的繁荣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起建,孙权对中华民族在这一点上还是有着不朽功绩的。
曹魏政权云集着各路贤才良将,但大体上也就是曹氏一派和保皇派之间的明争暗斗,在曹丕篡汉之后,就成了曹家与司马家等氏族的争斗了。虽说曹魏政权看似天南海北哪里的都有,又是曹操东征西讨在各个时期收拢的部下,若论派系应该非常杂乱,但实际上却恰恰不是很乱,因为除了曹家亲族和保皇派的一些中坚力量外,其余人等几乎都是降臣叛将出身,之间关系又太过复杂,所以根本无法构成具有规模的派系。
与曹魏相反,蜀国从表面上看,仿佛刘备的威望可以凌驾于所有人之上,绝对掌握着蜀国的中央政权。但实际上讲,至少在蜀国建国之初,最为鼎盛时期,内部的派系之分最是清晰。这是因为蜀国众部将大多都是刘备一手提拔栽培,跟随其东征西战多年之人,这些人始终都在刘备阵营,地位也都非常稳定,其属下将士常年累月跟随自己,自然就逐渐形成了蜀国内部的各个派系。
或是在失去旧主后投靠刘备者,他们之前本就是一方豪杰,在跟随刘备后也一直没有离开,地位十分稳定,自然也就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派系。
这也是为什么刘备在称帝之后一改之前仁义之君的姿态,开始严格要求属下文臣武将的原因。当时包括诸葛亮、赵云等人都能看出,他们的主公变了,可他们也知道,这就是帝王之术,因为蜀国内部存在着诸多派系,只有严格要求下属,并且秉公执法才能使得各派系不出乱子,更不会引起内部争斗。
那么,蜀国究竟有多少个派系呢?
个人认为,至少在蜀国鼎盛时期,内部存在着五大派系,此五大派系无论从形成的经过还是属下将领的组成都十分明显,在对外问题上,五大派系始终能够保持统一,均尊奉刘备调遣,但在内部,五大派系属下的将领虽没有什么明显矛盾,但互相之间还是存在的里外之分,仿佛各个小山头一般。
其中,最大的一股派系自然是刘备自己的嫡系了。笼统的讲,刘备的嫡系还是要涵盖诸葛亮、赵云、关羽和张飞的,但因为关羽属下自成一派,又独自坐镇荆州,所以关羽一派只能算是刘备的一个旁支,而不能算作自己招手即来的嫡系。
而他的另一个把兄弟张飞也是独自坐镇阆中,但距离刘备较近,属下并没有形成一定的势力规模,所以张飞还暂且算作刘备的嫡系近支,这也是为什么张飞的两个女儿都先后做了蜀国皇后的原因。另外,赵云、诸葛亮等人在蜀国初期最为鼎盛的时候也都在刘备身边,作为一路追随他走到最后的两个近臣,自然是嫡系中的嫡系了,另外还有简雍、糜竺、孙乾、王平等人也在其中。
关羽虽说是刘备的把兄弟,若论亲近,自然是其嫡系。但关羽在蜀国建立以后就从未在刘备身边,恐怕至死也没去过成都皇宫面圣,所以在蜀国建立以后,关羽并不能算作刘备的身边人,只能算是镇守荆襄的蜀国东路统帅。而且,关羽属下一直都云集着一批铁杆心腹,在镇守荆襄期间更是文臣武将众多,均视关羽为自己主公,所以关羽虽然是刘备的兄弟,也是其心腹之人,但早已自成一派,算是刘备的一个亲近旁支。
关羽属下将领包括其义子关平,亲随周仓、廖化,还有糜芳、马良、赵累、傅士仁、伊籍等人,其部下无论从能力还是战力上讲,都要比当年刘表统领荆州时还要强。
除刘、关二人外,蜀国的第三大内部派系就属以李严为首的原巴蜀一派了。巴蜀原有势力中,以文臣居多,武将本就平庸,且为数不多的都战死了。只有严颜、吴懿等人还可称作名将,有着一定统兵能力。
相比武将,巴蜀原有势力中的文臣可谓名士众多,其中很多人在刘备死后都成了蜀中的当家栋梁,辅佐二世主刘婵为蜀国之后的四十年做出了很大贡献。
其中就包括李严、黄权、费观等人,包括后来的蜀汉四相之一的费祎也是其中之一。
在蜀国内部,除了此三大派系之外,马超的马家军自然算是一支蜀国的外来势力。马家军以马超、马岱兄弟为首,本来就不是刘备嫡系,连旁支都算不上,归属刘备后依然自成一派,如同蜀汉政权的雇佣军一般,不过在马超死后,群龙无首的马岱等人还是逐渐归入到了诸葛亮麾下,成为诸葛亮六次北伐的一大中坚力量。
蜀中五大派系中的最后一个,看似是一盘散沙,但却都是来自同一地区,那就是在刘备取得荆州之后打下的零陵、桂阳等四郡,这些地区在被刘备攻取后,文臣武将大多归顺了刘备,其中武将居多,自然以名声最大的黄忠为首,在黄忠死后,魏延就是他们这些人的领军人物。
这些人虽没有形成统一的势力,但因为都是在同一时期归顺的刘备,又不属于任何派系,所以自然也可算作自成一派。
蜀国在鼎盛时期,虽然内部有着此五大派系,但相互之间却十分友好,又能抱成一股绳同仇敌忾。这是因为他们大多都是追随刘备多年之人,即便是后来归顺的黄忠、马超等势力也是要么与曹操有着国仇家恨,一心复仇者,要么均是职业军人又受刘备大恩,所以对刘备自然是马首是瞻。在黄忠、马超去世后,这些群龙无首的将领也都与荆州败归的关羽余部和赵云等刘备生前的亲随嫡系统一归属到诸葛亮帐下,使得诸葛亮成为蜀汉朝廷中独掌大权的人物,也成为周公一般的一代贤相。
但无论是刘备生前的蜀汉鼎盛时期,还是后来的诸葛亮辅佐幼主,蜀汉政权虽然内部派系分明,却从无发生过大的内乱,这也足以证明了刘备识人善任和极具凝聚力的能力,他为蜀汉打下了一个好底子,即便在之后诸葛亮辅佐幼主时,文臣武将们还会念及先皇的恩泽忠心事主,甚至放弃各自派系间的利益得失携手发展国家,北伐中原,意图完成刘备生前遗愿。
可惜诸葛亮在刘备死后穷兵黩武,六次北伐使得蜀中大伤元气,又都无功而返,最后还是没有达成刘备的夙愿。
清朝名士赵藩为武侯祠写的对联就明示了蜀汉中后期诸葛亮的一大败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时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说的就是蜀汉没能完成统一夙愿,主要是因为诸葛亮作为一代贤相,知人善任治理国家的能力很好,但他并不是个真正知兵的人。因为他不懂得审时度势,运筹帷幄的道理,在没有把握的前提下还要数次攻伐,耗尽了国力,又怎能在机会到来时拿出实力一举成功呢?这也就是蜀汉失败的主要原因吧。
第一,诸葛亮在军事上的造诣,要逊色于他在政治上的成就,所以就需要李严来负责军事。
相比于军事,诸葛亮还是更加擅长处理内政。从207年诸葛亮加入刘备阵营,到223年刘备白帝城托孤,在这16年里,诸葛亮更多的是负责内政,例如农耕、招募人才、募集钱粮税收、稳定地方、刑罚、外交等事务,换句话说,诸葛亮就是蜀汉的后勤大管家。
第二,蜀汉内部派系林立,刘备需要派系之间的权力制衡。
蜀汉虽小,但内部却分成了好几个派系,例如以赵云、麋芳为首的元老派,诸葛亮、魏延为首的荆州派,李严为首的巴州派,以及益州本地人士组成的益州派。
如果让诸葛亮总揽军政大权,那就会造成荆州派一家独大。到时候不仅会威胁到刘禅的皇权,还会引起其他派系的不满,甚至是发生矛盾。
第三,刘备需要李严,来制衡诸葛亮。
虽然刘备说出?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话,但讲真,谁会愿意把自己的家产,让给一个外人?
毕竟信任归信任,但诸葛亮终究还是臣子。作为刘禅的父亲,刘备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一直稳坐皇位的。如果让诸葛亮总揽军政大权,那就会威胁到刘禅的皇权。所以为了制衡诸葛亮,那就必须分权,就不能让诸葛亮同时拥有政权和军权。
? ? ? ? 三国演义里刘备最终的势力,主要是三部分:荆州系、东州军系和益州本土系。
? ? ? ? 荆州系中,又按亲疏程度分三部分:关张、荆州聘用派、荆州刘琦部。其中,诸葛亮、魏延都属于刘备在荆州自己聘用的人。
? ? ? ? 魏延是义阳人,东汉末年时,还没有义阳这个名称建置(明代人罗贯中演义了)。但义阳这块地方包括新野县,而刘备恰恰在公元201年至207年驻屯新野,六年中默默地为刘表守护着荆州的北大门。正是在新野的最后一年即207年,刘备从茅庐中聘回了诸葛亮。而魏延首次在正史中出现,是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应刘璋之邀,入川抵御张鲁,魏延以部曲随刘备入蜀作战。
? ? ? ? 部曲不是将军,只是一般军士。最大不超过上士,但有可能比较重要、比较有名。也可以由此判断:魏延的年龄不会大,按20算的话,他就是公元190年左右出生的。比刘备小了25岁左右,比诸葛亮也小了10岁左右,完全是个娃娃兵。
? ?
? ? 但魏延的能力爆表,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于沔阳自称汉中王时,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中,魏延直接被提升为汉中太守。
? ? ? ? 这是什么意思?这意味着:刘备直接掌握的荆州、东州军两大势力分别由关羽、魏延掌控,相当于刘备属下的两大诸侯!!!
魏延能力怎么样?
? ? ? ? 从公元219年上任,到魏延被杀的234年,15年中,刘备的战略要地——汉中,从未发生过任何闪失!从未让益州产生过丝毫担忧!
? ? ? ? 而另一块战备要地,关羽镇守的荆州,不到两年就完全丢失了。失去荆州之后,刘备、诸葛亮的隆中战略就算破产了。
三国时期,赤壁之战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可是经过很多年的征战,最先灭亡的就是蜀汉。蜀汉灭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条就是蜀汉后期内部政权的斗争实在是太厉害了,就连诸葛亮都被弄得心力交瘁。那么我们今天来谈一谈荆州内部的势力派系都有哪些。
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是具有荆州和益州的。而根据地大概就是在益州,这么一来,首先政权内部就有第一股势力——益州的本土势力。刘备是在刘琦去世后入主益州的,可以说是外来者,那么益州这里就已经有一个本土的官僚豪杰组成的“益州集团”。
第二股势力就是刘璋的旧部,称为“东州集团”。刘璋父子最初来到益州也可以说是一个外来者,他的父亲刘焉带来了一部分的人以及后来投靠刘璋的人,都可以说是刘璋旧有的部下。
第三股势力就是刘备的亲信,称为“荆州派系”。刘备来到益州时候带着的关羽、张飞和后来投靠他的马超等人都可以说是刘备的亲信。也就是说刘备从荆州带过来的人,诸葛亮、庞统是其中代表。
这三股势力由于先来后到的关系,就形成了一种错综复杂的主客新旧矛盾。原本刘备到来之前,这里就有主客新旧矛盾。那是益州的本土集团与刘焉父子带来的部下的矛盾,这种矛盾非常大,甚至达到大打出手、刀兵相见的地步。
但是等到刘备到来,这种关系又变了。那就是所有的益州本土集团和刘璋部下统统都是旧,而刘备带来的则是新的。也就是说,刘备的政权从一开始就是建立在这三重矛盾之上的,所以到了后期所有有影响力的老臣去世后,这矛盾就暴露出来,无法压制了。
这三种力量在刘备的心目中地位先后是不同的。但是三种势力之间是需要沟通协调的,否则内斗一起,只会更加消耗国力。刘备的政策就是将荆州派系作为政权的主体,而东州集团是可以团结的对象,最后益州集团就是需要防范的对象。
可以说刘备是煞费苦心。所以后来刘备夷陵之战后一病不起,临终托孤的时候除了诸葛亮之外还有一个人,那就是李严。因为李严可以说是益州旧势力中的一员,这样也等于是兼顾了新旧势力。
但是没想到李严与诸葛亮无法合作。诸葛亮因为负责,大权在握不肯放权,而李严则是一心想要谋得更多的权力。甚至因为权力做出诬陷诸葛亮的事情,最后诸葛亮忍无可忍将李严废除。这件事表面上是两个人的争端,实际上就是蜀汉政权内部矛盾的结果。
诸葛亮在的时候之所以能够压住这些矛盾,主要是他本人的功绩和威望,还有就是刘备托孤的时候给了他至高无上的权力,甚至连皇位都是“君可自取”。等于说诸葛亮是自己非常信任的人,别人最好不要来挑战他的权威。
但是诸葛亮死后,首先魏延和杨仪的内斗就开始了。魏延很冤枉地被杀,而杨仪也好不到哪里去,最后也被废黜。而且蜀汉后期,外来集团也就是荆州派系的人才逐渐凋零,益州本土势力就开始占据主要地位。
所以后来邓艾率领大军攻打到成都城下的时候,蜀汉原本可以等姜维回来进行抵抗的。但是蜀汉内部集团到处都是投降或者逃跑的论调,益州本土势力没有人愿意为蜀汉拼死一战。刘禅最终也投降,导致姜维还来不及挽救就接到了蜀汉投降的消息。
可以说蜀汉政权原本就是在矛盾中建立的,后来内部集团的矛盾也是它灭亡的原因之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38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