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诸葛亮为什么不选择姜维作为继承人,诸葛亮是出于什么考虑

以史为鉴 2023-06-15 00:34:31

诸葛亮为什么不选择姜维作为继承人,诸葛亮是出于什么考虑

对诸葛亮和姜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姜维,字伯约,本来是曹魏天水郡参军,受到太守马遵的猜忌,迫不得已投降蜀汉。诸葛亮对姜维非常器重,认为他是难得的人才,是“凉州上士”。演义中,诸葛亮将姜维当作继承人来培养,他临终前,将一生所著的兵书、八卦阵都传给了姜维,还传给他诸葛连弩制造之法。可以这么说,演义中的姜维就是诸葛亮的衣钵弟子。

正史上,姜维虽然没有演义中那样受到器重,却是从一个降将,迅速受到诸葛亮重用。可知,在诸葛亮的眼中,姜维是一个有担当,有作为的青年。那么,诸葛亮为何没有选择前途无量的姜维当作自己的继承人呢?当时蜀汉众将比较疑惑,在诸葛亮死后20年,世人才知道诸葛亮的良苦用心,佩服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姜维虽然受到诸葛亮器重,可是他是一个刚刚投奔不久的降将,资历最浅。这虽然是一个表面原因,是一个很浅显的原因,真正原因如下。

第一,姜维如果在诸葛亮刚去世,掌握兵权,可能“穷兵黩武”,损耗蜀汉有限的国力。

姜维是一个优秀的将领,诸葛亮活着时,受到诸葛亮的重用,从一个降将迅速成长为蜀汉大将。诸葛亮对姜维的重视,是一个方面,姜维也不负众望,和曹魏交战胜多负少。以诸葛亮的军事造诣,五次伐魏,才勉强和曹魏打了一个平手。第五次在五丈原,蜀汉大军和曹魏司马懿大军僵持不下,由于诸葛亮劳累过度,身体太差,最后病逝,蜀汉才不得不退兵。

在诸葛亮去世后,如果继任者是魏延、姜维等好战将领,可能继承诸葛亮遗志,继续北伐。此时的蜀汉,诸葛亮经过五次北伐,国力消耗殆尽,已经担负不起沉重的北伐战争了。如果姜维此时一意孤行,“穷兵黩武”,却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可能葬送蜀汉大军。

因此,在诸葛亮去世后,蜀汉需要休养生息,需要一个理政人才,而不是一个铁腕统帅。因此,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推荐了蒋琬、费祎两个贤臣。这两个贤臣,实行的政策都是发展蜀汉生产,致力于恢复蜀汉国力,尽量避免发生大战。

此时,姜维想要带领大军讨伐曹魏,无奈受制于掌权费祎。每次出征,费祎仅仅给姜维几千人马。试想,几千军队,能干啥?也就骚扰一下曹魏边境而已,不可能取得什么实质性进展。费祎向姜维说道:

“我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何况是我等呢!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以其功业等待有能者去继承,不要以为希冀侥幸而决成败于一举。若果不如其志,悔之无及。”(《汉晋春秋》)

是的,费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他自认比诸葛亮差远了。现在,费祎等人只需要保国安民,采取守势,给将来的继承者打下基础,就可以匡扶中原了。

姜维在费祎遇刺后(公元253年),也就是诸葛亮死后19年后,才取得大权,才开始大规模北伐。此时的蜀汉,经过19年的励精图治,发展生产,已经恢复了大部分国力。此时的蜀汉,有了和强大的曹魏相抗衡的实力,所以姜维大规模北伐,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事。

第二,姜维如果在诸葛亮刚去世,掌握大权,可能成为类似于曹操、司马懿那样的权臣。

姜维说到底,是一个军人,想要掌握军权,带兵大战。如果姜维在诸葛亮死后,掌握了兵权,可能和后来的钟会一样,轻易获得大权,迷失自我,狂妄自大,阴谋反叛。诸葛亮在临终前,为什么将兵权交给长史杨仪,而不是大将魏延和姜维,就是怕魏延和姜维尾大不掉,反客为主。

如果姜维过早地掌握了蜀汉兵权,很可能成为曹操、司马懿那样的权臣,轻则架空后主刘禅,重则取而代之。而在过了19年后,慢慢培养了姜维对蜀汉的归属感,培养了他对蜀汉的忠诚。这样,从公元228年姜维归顺蜀汉,到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过了6年,他认可了蜀汉,到了公元253年,又过了19年,加深了姜维对蜀汉的归属感,把它当作自己真正的家。

此时的姜维,和蜀汉融于一体,无论你怎么引诱,他也是不会反叛的了。姜维也真心将后主刘禅当作皇帝,即使掌握大权,也不会架空皇帝,成为曹操第二了。如东吴重臣诸葛谨之子诸葛恪,掌握东吴大权之后,轻率北伐,遭到新城惨败。他为了掩盖自己的过失,架空皇帝,嚣张跋扈,成为权臣,结局为惨死。

结语

诸葛亮在临终前,没有将兵权交给魏延、姜维等久经沙场的大将,而是委托给一个“文官”杨仪。当时好多人对诸葛亮临终前的决定感到非常疑惑,感到非常不解。在诸葛亮死后19年,世人才知道诸葛亮的良苦用心,才看透诸葛亮的用意所在,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智慧。原来诸葛亮怕姜维早早获得兵权,轻率北伐,可能败给司马懿,葬送蜀汉大军,也可能早早掌握蜀汉大权,架空皇帝,成为权臣。

诸葛亮临终前,还为蜀汉的未来考虑,值得我们敬重。

诸葛亮接班人为什么选蒋琬而不选弟子姜维呢?

诸葛亮为了蜀汉政权的发展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蜀汉后期的时候,诸葛亮也因为长时间的劳作缠绵病榻,刘备的儿子刘禅派人来探望病重的诸葛亮,还询问诸葛亮觉得谁可以接替他的位置,担当军师的重任,诸葛亮给的答案是蒋琬,而不是自己的弟子姜维。因为姜维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跟随刘备的,没有威望,而且姜维也比较固执,一直坚持北伐,正是这两点原因让诸葛亮最终选择了蒋琬。

姜维一开始是魏国的大将,后来主动投降蜀国,因此他在蜀国是并没有很多的话语权的,而且也没有支持拥护他的心腹。姜维在魏国一直没有受到重用,一腔抱负无法施展,他对魏国也非常的失望,姜维后来就投降了蜀国,开始为蜀国效力,但是对于一些蜀国的老将领来说,姜维依旧不是一个可以说知心话的人,所以姜维即便是得到了诸葛亮的赏识,诸葛亮也并没有选择他来接管蜀国。

姜维投降蜀国后,在蜀国的后期曾经九次北伐,征讨魏国,这样的固执被诸葛亮看在眼里,成为了他不能担当大任的第二个原因。姜维虽然投靠了蜀国,但是他心里对魏国是有着一种恨意的,所以他才坚持带领军队九次北伐,先不论结果如何,这样的意气用事和冥顽不化是不适合担当蜀国军师这样的重任的。诸葛亮也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才没有选择自己非常信任的姜维。

姜维是一个勇猛的将军,有一种?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执念,但是从综合的方面来考虑,他还是不如蒋琬的。蒋琬也是诸葛亮的弟子,在诸葛亮死后,蜀国人心惶惶,仿佛一时之间失去了主心骨,这个时候蒋琬站了出来,稳定了军心,也趁机树立了在众人心中的威望,蒋琬确实是一个能够担当大任的人,他沉熟稳重,是诸葛亮的不二之选。

诸葛亮为何不把兵法传给自己儿子,反而传给了外人姜维?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和政治家,在中国更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他善于行军征战,谙熟兵法,后来还亲自编撰了著名的《兵法二十四篇》, 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治理军队的思想和方法上,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在政治上,治理国家大事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历史评论其治国才能可与管仲萧何相提并论,可见诸葛亮确实是个经天纬地之才。



诸葛亮临终之前,将其兵法传给了军中大将姜维!这引起了朝廷内外的风言风语,姜维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这让天下百姓如何接受!为何不把兵法之学传给自己的亲儿子诸葛瞻,而传给降将姜维?因此,历史上的记载也是众说纷纭。



说的最多的原因概况起来无非就是3个:1,诸葛瞻才能欠佳,不如姜维。2,避免刘禅猜忌,使诸葛瞻遁入险境。3,诸葛瞻年幼,尚不懂世事。



先分析第一个原因,诸葛瞻果真才能欠佳吗?这点是值得商榷的。据《三国志》记载,诸葛瞻自幼就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更是有过目不忘之才。诸葛瞻在很多问题上都极富远见。据历史记载,公元253年,也就是延熙十六年。其堂兄诸葛恪在东兴之战大胜魏军后,欲举兵征讨魏国。当诸葛瞻在得知此事后,立即给堂兄书信一封,劝其放弃伐魏,这样穷兵黩武,必然会落得大败。但是诸葛恪还是一意孤行,结果呢?和诸葛瞻说的一样,而且诸葛恪还战死沙场。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所以可以看出诸葛瞻其才能并非欠佳,反而与其父亲诸葛亮相比也差不了多少。因此这第一种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



再说分析这第二个原因:诸葛亮担心刘禅和诸大臣的猜疑。诸葛亮是个忠臣,为了避免任人唯亲之嫌,若是一旦受到刘禅的猜疑,那么自己的儿子诸葛瞻必然会身处险境,最后落得个被诛杀的下场。但是查阅大量史书可以发现,刘禅对诸葛亮父子是十分的尊敬和信任,看不出有一丝一毫的怀疑。有这样一件事,在诸葛亮死后不久,他的死对头李邈就污蔑诸葛亮想独裁专权,结果刘禅得知此事后十分愤怒,直接把李邈处死,没有丝毫的犹豫。另外,刘禅对诸葛瞻也是疼爱有加,视如己出,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另外在朝野中诸葛瞻也是智勇双全,不断受到刘禅赏识和提拔,成为蜀汉的中流砥柱之才。所以从这些历史记载中可以看出,诸葛亮也并非是此意。



既然前两者原因都进不起推敲,那么再来看看这第三种原因。根据史书记载,诸葛亮自始至终只有一位妻子,叫黄夫人,更不曾纳妾。直到四十多岁的时候还没有子女,后来其兄弟诸葛瑾,将自己的小儿子诸葛乔,过继给了诸葛亮。但不幸的是,诸葛乔在北伐期间战死沙场,时年才25岁,诸葛亮晚年丧子,悲痛不已。



后来,也许是上天的安排,让诸葛亮晚年得子。诸葛瞻的出生,给在悲痛中的诸葛亮,带来了一丝希望。幼年时期,就开始将自己的所学一点点的教授给诸葛瞻,对儿子抱有很高的期望。虎父无犬子,诸葛瞻自然也天资聪慧。此时的诸葛亮是最辛苦的,但也是最幸福的。辛苦的是操劳国事,日夜疲惫不堪;幸福的是,自己老来得子,其子天资聪慧,异于常人。可是诸葛亮也没能拗不过天命。公元234,诸葛亮在五丈原死去,终年54岁。其子诸葛瞻才刚满8岁。你说这样的情况下,能将兵法大事交给自己尚不清世事的小儿吗?所以才传给当时的将才姜维,希望他可以继续辅佐刘禅恢复汉室,统一天下。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38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