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的一天是什么样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雍正皇帝是清朝,乃至整个古代最勤劳的帝王之一。据说雍正帝一年只休息三天,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皇帝身为一国之君忙碌是应该的,但皇帝如果哪些心情不好,不想工作恐怕大臣们也不该提反对意见。何况明朝还出现过上十年不上朝的皇帝,和雍正帝相比高下立判。相信很多朋友都十分好奇,雍正帝每天的工作安排究竟是怎么的,下面就为大家做个简单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雍正是清朝最勤奋的皇帝,根据记载,他的勤奋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每天差不多要工作十七八个小时,而且历史上的雍正皇帝一年只休息3天,分别是冬至、除夕与自己过生日,只有在这三天雍正才舍得休息。
雍正皇帝每天的工作主要是处理国家政务,批阅奏折与召见军机大臣占了雍正的大部分时间,他工作时的状态很好理解,那么雍正休息时都干什么呢?贵为皇帝的雍正,在登基后命画师将自己休息时的样子画了下来,这幅画的名字叫《胤禛行乐图册》(胤禛是雍正的名讳),通过《胤禛行乐图册》我们或许可以了解雍正皇帝的休闲时光。
《胤禛行乐图册》总共有十三张,第一幅是雍正穿着佛教徒的袈裟正襟危坐的画像,根据记载,胤禛从皇子时期就十分向佛了。九子夺嫡何其惨烈,在与哥哥弟弟们争斗时,雍正始终能保持初心和从容的态度,说不定就是因为长期礼佛,坐定冥想带来的好处。
还有一幅画中,胤禛穿着洋服,头发也变成了当时西方人卷卷的样子,画面有点喜感,但他的动作很威猛,他拿着一只叉指着一只老虎,显然这是打猎的场景。满族人崇尚武力,认为打猎的实力能够证明一个人的能力,康雍乾三朝是清朝非常繁盛的一个阶段,和西洋文化也有一定的接触,所以可能是出于乐趣雍正才会让人把自己画成那副模样,这幅画也算见证了那个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瞬间吧。
还有一幅画更有意思,雍正穿着汉人的衣服,头发也像汉人一样披在肩上,手上还拿着一本书,屋内的摆设很雅致,有梅花以及一扇古色古香的屏风,角落里的柜子上摆放着一些古玩器具。和乾隆的奢靡恰好相反,雍正是个极有个人品味的帝王,雍正的藏品大都以素净为主,画中的器皿恰好印证出这一点。
雍正还有一幅画扮作了道士的模样,脚下是惊涛骇浪,可是画中的胤禛似乎毫无恐惧之意。据说雍正晚年曾四处招揽有名的道士,希望能够助他得道成仙,延年益寿,乾隆对此似乎不屑一顾。在雍正死后,乾隆驱逐了那些道士,并且禁止宫内人编排先帝想要成仙的事情,从这些画中我们不难看出雍正此人的兴趣爱好。
雍正是个严于律己的皇帝,他大部分的消遣都放在读诗学习方面,娱乐项目在常人眼中是有点枯燥无趣的。这也是雍正的勤奋所在,正是因为他这样勤奋,所以清朝才能在雍正时期扭转康熙晚年官场形成的奢靡与贪腐之风,而雍正也凭借自己的勤奋给乾隆留下了富足的基业。请选中你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
提起清朝的雍正皇帝,多数人对他的印象是很差的。这也难怪,因为当时的雍正皇帝大兴文字狱,得罪了清朝的文人史官,所以将他的事迹抹黑,也不足为奇。但实际上,不论是实行文字狱这样的文化专制,还是雍正采取的其他措施,都是为了对付官绅集团,以此稳固自己的统治。
历史上的雍正皇帝,为了清朝呕心沥血,替康熙完善了不足,为乾隆留下了8000万两丰厚的财产,他才是康乾盛世的功臣。那么,雍正皇帝究竟是如何为大清攒下了如此丰厚的家底的呢?
废除官僚特权
1、官僚集团的呼风唤雨
雍正时期,官僚主义盛行,除了在朝廷当职的官员,还包括了有功禄名望的文人和乡绅。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后,普通家庭只要有一人考取功名,便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为整个家族带来了不小的利益。
实际上,这是极为不公平的。官僚可以利用自己的亲缘纽带在朝廷上呼风唤雨,利用自己的职位谋求财富利益,甚至不用纳税。而底层的农民百姓却整天任劳任怨,承担极重的赋税徭役,如此下去,势必会动摇整个王朝的根基。
2、面向所有官僚的宣战
雍正皇帝想要整肃朝廷官员,就不得不将所有的官绅连根拔起。于是雍正推行了一项政策,就是要求这些官绅缴纳与财富相应的赋税,以此减轻国家财政和人民的负担。
消息一出,议论纷纷。平时那些做惯了贪污受贿的贪官自然很不愿意,这意味着他们要损失自己的财富,哪怕只是一部分,也让他们气急败坏,怒不可遏。除此之外,就连一些未做过贪污之事的读书人也十分恼怒。
原来,自科举制盛行以来,读书人的地位日益增长,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自己比那些种地的百姓高等的多,如今却要他们和这些人一起缴纳赋税,就如同“损失了清誉”。
但这一切并未影响雍正改革的决心,此举不仅从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社会差异的不平等,还由于贪官污吏手中的财富,朝廷一下子就变得“很有钱”。
更加合理的赋税方式
1、不平等的人头税
清朝最初的赋税方式延续的是明朝的人头税。所谓人头税,就是家里有几口人,就交多少人的税。这是非常不公平的。
穷人的土地少,穷人多子,人口也更多,他们自己都不够吃饭的,还要缴纳人头税,负担很重。富人土地几百亩,人口也没有什么优势,自然生活更加的富裕阔绰了。富人缴税是九牛一毛,穷人缴税就是连命都搭进去了。
2、按土地多少收税
雍正想到了这一点,于是就取消了人头税,全都按照土地多寡来收税,穷人总算松了一口气,可是富人却十分恼怒,他们的利益再一次被触及。这些人开始对雍正十分记恨。但是这项政策的实施,确实使得国库更加充盈,人民百姓的生活也轻松了不少。
3、火耗归公的实施
除去按土地收税,雍正还改变了缴税的方式。之前都是地方官员征收税务,因此这些地方官员都会加收银两,中饱私囊。这样做不仅损害了朝廷的利益,还会使百姓苦不堪言。
雍正意识到了这些,便实行了“火耗归公”,意思就是取消了各地方官员收税的权力,统一由中央收纳税务,减少了贪官污吏的影响后,朝廷变得更“有钱”了。
为国为民的明君本性
1、说一不二的固执
作为一朝皇帝,拥有自己的想法很重要,千万不能被底下的人牵着鼻子走,否则,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无所不用其极,又怎么可能为了爱新觉罗家的王朝着想呢?
雍正正是明白了这一点,他说一不二的“刻薄”个性也因此派上了用场。他对于胆敢反对他的兄弟儿子都十分狠心,一有不爽便削籍除名,让人触目惊心。但恰恰如此,雍正在朝廷树立了坚固的威信,这才有利于后面政策的推行和实施。
2、为政严厉的措施
雍正极其憎恶朝廷上的贪官污吏,因为他们这些蝼蚁,使得王朝摇摇欲坠。要是想稳固根基,必须要对这些贪官严惩。
在反贪过程中,雍正的手段和措施十分严厉。他对所有的贪污行为都不会宽容,抄人家底是常有的事,这一举措让无数官员倾家荡产。
除此之外,雍正对自己的百姓也实行了严厉的政策,以此约束自己的人民,维护社会的安定。他相信,只有严峻的法律才会使社会稳定。在《大义觉迷录》中,有雍正说过的话,“朕治天下,原不肯以妇人之仁,弛三尺之法”。由此可见,雍正严厉的行政措施,也是他政法通明的原因。
3、殚精竭虑的工作
做一名昏君不难,整日喝酒作乐。但是若想做一位忧国忧民的好皇帝,就需要投入自己全部的精力。雍正就是属于后者。
雍正的时期到现在还有迹可循,他批阅的奏章都是有数的。除此之外,他整日与贪官斗、与周边国家首领斗,还跟自己的亲人斗,在朝堂上上下下推行许多的政策,改革许多制度等等。用当今的眼光看待雍正,他绝对是一个深谋远虑、辛劳的疯狂工作者。据说,雍正在位期间一年只休息三天,每天只睡四个小时。这样的工作,清朝不被治理好了才怪。
总结
雍正为清朝攒下的丰厚家底,依靠的是清廉制度和政策的推行,还有自身忧国忧民的特质,以及精竭虑的刻苦工作。他是一位被文人墨客抹黑的好皇帝,但历史不能完全抹去他的功劳,只在他为大清作出的工作便可以为其正名。总而言之,雍正是一位为国为民的好皇帝,他的勤奋刻苦,使得康熙王朝得以延续,使得乾隆王朝得以发展,这才有了大清的康乾盛世。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38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