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朝侍卫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随着清宫戏《延禧攻略》的爆红,以傅恒为代表的侍卫群体又进入观众眼帘。在很多人看来,皇宫里侍卫身份低微,无非就是一群看门的保安——显而易见,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在清朝时期,皇宫侍卫的身份远远不止看门这么简单。虽然看门也是他们的职责之一。
一
什么样的人,能够进入皇宫当侍卫?
四个字:“根正苗红。”
皇宫侍卫的候选人,都是满族和蒙古勋戚子弟,都有世代相传的爵位。这有三层意思:一、他们要么是满族人,要么是蒙古人,根本就不带汉军旗人玩儿;二、他们的先祖为朝廷立下大功,获得过世代相传的爵位。三、他们一般是八旗中的上三旗,即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下五旗中特别优秀者,偶尔可以破例,获得担任皇宫侍卫的资格。
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和珅,祖父辈立下大功,他本人得以承袭三等轻车都尉;又是满洲正红旗人,照说已经足够“根正苗红”了。但由于所属旗正红旗不在上三旗之列,而是下五旗,一度差点没有当到皇宫侍卫。由于和珅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通读四书五经,得到乾隆皇帝的青睐,才得以进入皇宫,做了一名三等侍卫。
二
皇宫侍卫的级别有多高?
皇宫侍卫隶属于侍卫处,其领队叫领侍卫内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的级别为正一品,是武官序列的最高等级,在级别上与文官中的大学士一样。
侍卫处的侍卫分为四个等级,即一等侍卫、二等侍卫、三等侍卫、蓝翎侍卫。《延禧攻略》里傅恒刚进宫时,就是担任蓝翎侍卫。下面敲黑板,看重点,大家注意了,一等侍卫的级别是正三品,二等侍卫的级别是正四品,三等侍卫的级别是正五品,蓝翎侍卫的级别是正六品。
正六品是什么概念呢?曾国藩,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然而,他27岁才考上进士,33岁才当上文渊阁侍读(这样的升迁速度在汉人中已经属于比较快了)。文渊阁侍读的级别就是正六品。而傅恒当上正六品的蓝翎侍卫时,还不到20岁。
正三品是什么概念呢?清朝初期,有一个叫孙昌龄的官员,勤政廉洁,屡屡升迁,又是进士出身,但直到66岁才升到正三品的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前面提到的傅恒,从正六品的蓝翎侍卫升任正三品的一等侍卫,只用了两年不到的时间。
三
皇宫侍卫的福利有多好?
在皇帝身边做事,皇宫侍卫的福利自然十分之好。首先,皇宫侍卫的俸禄高,生活待遇优厚,比那些苦哈哈的京官们好过多了。其次,皇宫侍卫还能够经常得到各种赏赐与津贴。皇帝高兴了,赏!皇后高兴了,赏!逢年过节,赏!光是这些赏赐与津贴,就足以让人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四
皇宫侍卫的前途有多大?
许多朋友读到这里,免不了犯嘀咕:皇宫侍卫不过是一份比较体面的工作,一等侍卫又怎样?说来说去还是保安一名,一辈子在皇宫里看大门。这又错了。事实上,皇宫侍卫最让人羡慕的地方,还是容易升迁、前途远大。
一般来说,皇宫侍卫到了30岁左右,就会被放出去做官,要么留在京城做官,要么到地方做官。皇宫侍卫本身品级高,出去后又自动升一级。哪怕在皇宫里混得最差的蓝翎侍卫,出去后也是正四品的文武官员。至于一等侍卫,出去后就不得了,直接就是正二品的副都统、总兵,以及地方上的总督、巡抚,相当地拉风。
不仅如此,皇宫侍卫出身高贵,要么与皇帝沾亲带故,要么被皇帝看着从小长大,关系特殊,因此被视为国家的人才储备之一。皇宫侍卫出身的官员,能比其他人获得更多历练的机会,升迁速度更快。
傅恒由一名普通的正六品蓝翎侍卫,一路升为从一品大员,只用了7年时间。和珅更厉害,他从正五品三等侍卫升迁到从一品的步军统领,只用了5年时间。然而,他们都不能与纳兰明珠相比。纳兰明珠在1662年进宫担任侍卫,两年后就被提拔为内务府总管,再过两年竟然成为任弘文院学士,进入权力中枢,参与治理国政了。这时候,纳兰明珠才30岁出头。
除了纳兰明珠、和珅、傅恒,清朝许多著名的王公大臣,如索额图、索尼、隆科多、肃顺等,都有过担任皇宫侍卫的经历。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朝文官制度》等】
紫禁城没有固定的开门时间。古代的人们是根据太阳的升落来决定什么时候开门关门的。所以紫禁城的门是昼开夜闭的!
紫禁城四个大门,正门名为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还有无数小门!
清朝的时候,君主们的人身安全凭借的是清王朝建立的兵营制度进行的,并且清王朝任用的都是满族的贵族子弟来保护君主们的生命安全,即清王朝将安保系统建立在了满族人之中,汉族作为异族是没有资格参加这种安保系统的。
大家看过电视剧的应该都有所了解,清王朝其实也是有自己的阶级的。比如什么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等等。这种其实就是划分人员的一个依据,也是区分汉族大臣和满族大臣的一个重要依据。这个君主的安保系统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进去的,这个制度强调对人员的出身的选拔。不是满族的正统人士,是不可以进入这种安保体系的。可见汉族的子弟是完全没有机会进入这种安保体系的。从侧面可以看出来清王朝对于汉人的防备。
君主的身边有直接负责君主生命安全的侍卫。这些侍卫分为两拨人马,一波队伍是负责君主们的大门的防守,就相当于看门侍卫。另外一队队伍就是负责跟随君主们的身边,寸步不离。这套系统还是比较有自己的体系的。这两套班子都是从满族的?正三旗?子弟中挑选,可见清朝君主们的小心和仔细。
下面来说一说兵营制度,兵营不是为了打仗的需要,这个兵营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去护卫皇帝的安全,从满族入关的时候,这套兵营制度就已经建立。兵营制度可以说是非常完备了,兵营制度一共分为九个有着不同职能的兵营。
这九个兵营分别是前锋营、护军营、步兵营、骁骑营、神机营、善扑营、虎枪营、圆明园营、外火器营地。其实看一看这几个兵营的名字也能大概猜出来是什么作用,因此就不一一说明了。
这套兵营制度在清朝建立之前就已经建立了,一直延续到清朝的灭亡。这套安保体系确实对于保护君主的安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清朝君王允许御前侍卫带刀上朝,他们不担心会被刺杀的原因如下:
第一:御前带刀侍卫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
在古代的时候想要成为御前带刀侍卫可能比当宰相的难度还要大,因此御前带刀侍卫可以说是君王最相信的一群人,这部分人就是担任了保护君王的职务。这些人的挑选标准非常的高,基本上从小就要开始培训了,御前带刀侍卫听起来职位不高,但是其实都是正三品的官员,比一些朝堂上的大官的职位还要高。
他们这些人的出身都是非常显赫的,都是名门望族之后,身家清白,在挑选的时候都会经过严格的审核,只要祖上有不干净的历史的人都不能入选。而且御前带刀侍卫有不少都是君王小时候的玩伴,跟皇家的关系是非常好的,这部分人就是军王专门培养出来保护自己的,所以说他们是不可能刺杀君王的。
第二:御前侍卫不敢刺杀。
就算有一个御前侍卫要刺杀君王,那么还有千千万万的侍卫会保护君王,所以说要刺杀君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这种事情如果失败的话,那么就是会诛九族的大罪,要是没有百分百的把握的话,相信这些御前带刀侍卫也不敢轻易的进行刺杀君王的行动。而且刺杀这种行动不可能有百分百的把握的,因为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存在。
明明御前带刀侍卫是可以光宗耀祖的事情,祖上会因为这样的事情而得到发扬光大,并且地位和身份都会不断的提高。但是刺杀君王的话就会把家族所有人的性命进行一场赌博,很显然这是不划算的。在君王跟前当差,前途是不可限量的,这些御前侍卫日后都是需要帮助君王去战场上立战功的,很可能都是未来封侯拜相的人才,所以说他们也不会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的。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38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