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刘备不回成都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刘备一生戎马,只为匡扶汉室,从白手起家到作用半壁江山,光鲜的背后有着数不尽的艰难曲折。早年被吕布打败,两次抛妻弃子,长坂坡有差点丢了性命。直到遇到诸葛亮才拥有荆州立身之地,刘备自称汉中王之后,其实力范围到达最为强盛的时期。然而好景不长,这一切都以关羽北伐和荆州被袭为转折点。关羽被杀,刘备张飞悲痛欲绝,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举倾国之兵讨伐东吴。
蜀军所向披靡,很快就逼近夷陵地区,然而正中了陆逊的骄兵之计。刘备又将军队驻扎在山林之中,陆逊利用火攻,焚烧蜀军连营七百里。致使刘备军几乎全军覆没,刘备被赵云安全送到白帝城之后,便在此处安定下来,后来因病在白帝城去世。刘备兵败后为何不回成都,而是待在了白帝城?这是有着深刻的原因的,以下依据演义内容做简要分析。
首先刘备不回成都是无颜面对蜀中百官将士。刘备夷陵之战,全军被火烧连营,损失殆尽。刘备气势汹汹的要找东吴复仇,然而谁也不曾想到,会蒙受如此巨大的损失。刘备没有复仇,相反的是被仇人打败,这是何等的绝望。蜀汉为了支援刘备,出人出力,将士们浴血奋战,却死伤大半。这些都是活生生的生命,蒙受损失的不仅仅是刘备,百姓们更是苦不堪言。
我想刘备当时对于东吴的仇恨,必定是有增不减。他此时想到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伤痛,更有蜀中百姓和千万将士的哀伤,因为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失去亲人。蜀中的百姓遭遇如此大难,而这都是因为讨伐东吴惹的祸。刘备作为战争的发起者,又怎么跟这些百姓交代呢?
除了百姓,刘备也无法与百官们交代。毕竟当时有很多人反对伐吴,主张先讨伐曹魏,而刘备却被仇恨蒙蔽了双眼,誓死要讨伐东吴。为兄弟报仇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夷陵之战损失之巨大,影响之深远,远非为兄弟报仇这个原因能够推脱的。百官们会如何评价刘备的失败,蜀国的命运又将如何,这一切都是未知数。
作为一代国君,战争的发起者,又如何跟大臣们交代?这些都将会困惑着刘备,他内心也是彷徨的、痛苦的。但他仍需要面对现实,于是索性刘备就不回成都,直接住在白帝城,并伺机寻找机会。演义中曾这样记载:
先主叹曰:“朕早听丞相之言,不至今日之败!今有何面目复会成都见群臣乎?”随传旨就白帝城驻扎,将馆驿改为永年宫。
其次刘备驻扎白帝城至少还有这两个目的。刘备没有直接逃回成都,一者是因为后有追兵,虽然吴军被诸葛亮八阵图阻挡,但谁也无法预料,吴兵会不会再次杀过来。而白帝城就占据了最好的天时地利,易守难攻,更有山川地利之险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里是最适合阻击吴军的地点,如果白帝城一旦被攻陷,益州将会门户洞开。可以说刘备当时已经退无可退,刘备留守白帝城,还可以坚守待援,阻击吴军,防止其攻占益州。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情深似海,五虎上将三人因东吴而死(关羽张飞黄中),刘备对于东吴的恨是无法化解的。只要他还活着,是多磨想复仇。因此刘备没有回到成都,据守白帝城就是想伺机杀回东吴,万一曹魏偷袭东吴或者是荆州,或者吴军在白帝城北击败,总之会有一些可能。刘备怎么能放掉仅有的一线希望呢?
再次刘备不回成都,还有这两种说法。一者刘备在夷陵被打败,损兵折将,蜀国实力大为消减。三足鼎立的局面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蜀国成为最弱小的一方,东吴逐渐强大,但吴蜀都弱与曹魏,而夷陵之战,东吴也曾想曹魏称臣。刘备料定,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蜀国很有可能被吴魏联盟或者曹魏灭掉。因此刘备在白帝城也是等待机会,要么杀回东吴,要么东吴前来讲和。果不其然,刘备到达白帝城不久,孙权便派遣诸葛瑾前来连蜀抗曹。其实孙权也明白,曹魏虎狼之师,早晚不会放过东吴。而刘备在白帝城不走,也是等待这样的机会。
二者刘备一生征战,虽然曾坐拥半壁江山,但也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而夷陵之战,刘备更是被陆逊追了上千里,加上刘备当时已经六旬,他已经跑累了、败多了,到达白帝城之后,刘备已经心如死灰,不想再跑了,也许他真的想在此好好休息一下,只可惜不久后就病逝在白帝城。演义曾这样记载:
(刘备)抚其背曰:朕得丞相,幸成帝业;何其智识浅陋,不纳丞相之言,自取其败,悔恨成疾,死在旦夕。
公元221年,刘备在称帝三个月后,亲率大军伐吴,此行两个目的一个是为关羽报仇,一个是夺回荆州。刘备在前期进行的十分顺利,击败了吴将李异,占领了秭归城。
于是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率军抵抗刘备,陆逊在夷陵火烧了刘备几百里连营,打的刘备溃不成军,刘备几乎被孙桓所擒,后来那物资堵住了山道,才得以逃到永安城。
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刘备到了永安后,他居然再也没有回到成都了。是时间不够吗?刘备夷陵兵败是在天气异常炎热的公元222年六月,正是因为炎热,刘备才会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这刚好给了陆逊火攻之机。而刘备重病不起时是在公元223年的四月,也就是说刘备当时有九个月左右的时间可以回成都,时间是肯定够了的。
那他为何不回去呢?
是羞于见朝中大臣吗?这个肯定是有的,毕竟刘备一定程度上就是恼羞于夷陵之战的惨败,痛心疾首,一病不起,最终去世的。
但这个只能说有影响,毕竟刘备不是个感性之人,他是很理性的,若是容易被感性之事支配决定,刘备是不可能走到如今这一步的。
刘备不走最重要的还是为了对付当时的大敌孙权。蜀军新败,东吴定是想乘机攻占更多蜀汉土地的,永安是当时蜀汉与东吴前线地区,刘备此举颇有天子守国门的味道,定能振奋大败蜀军的军心,让陆逊不敢再攻来。
刘备这个老大作用还是很大的,守在这很快就将残兵聚集了起来,到后来永安守军已有两万之多,防御工事也很快就修建了起来,陆逊不再敢打永安的主意。
而且当时刘备虽大败,但孙权依然对刘备很是惧怕的。他在得知刘备依然还在永安没有西归的情况下,十分焦虑,生怕刘备会重整旗鼓再伐吴,而当时曹丕又打算对东吴有小动作,于是孙权为避免两线作战,主动派遣使者与刘备议和。
这个其实在正史《三国志》中也解释了: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所以当时刘备在永安不走最大的原因还是为了震慑东吴,让东吴惧怕于自己,让它不敢再打自己注意。
刘备执意发兵东吴,声称是为关羽报仇,不接受东吴和议,一开始蜀军气势如虹,东吴陆逊反倒以逸待劳,公元222年,刘备兵败夷陵,之后退到鱼腹县,将此地改为永安,而后转往白帝城,公元223年,诸葛亮由成都赶往永安,之后刘备于永安宫驾崩,享年63岁。
有人说刘备被陆逊击败,70万蜀军所剩无几,当初信誓旦旦说要为二弟报仇,如今却如此狼狈,哪里还有脸面回去?
也有人说是因为汉嘉太守黄元反叛,蜀国动荡,刘备不敢回去,事实上这两个原因都比较肤浅,一是刘备根本不在乎颜面;二是刘备也不是贪生怕死之人。
我们不妨先看看四川的地形,四川盆地北靠秦岭、东倚武陵山脉,蜀汉就是这样被包围住,这样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想要进攻川地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也不是不行,有一条路就可以直达,这就是长江水路,所以说控制住这条水路是非常重要的,控制水路无非就是要控制长江三峡。
三国时期,如果要进川蜀地区,就会由陆路再经过江汉平原,溯长江而上,途中会经过西陵峡,然后到达白帝城控制的瞿塘峡,当时的夷陵(也就是宜昌)是长江的东大门,白帝城是西大门,白帝城一面榜山、其他周围全是河流,扼守三峡的绝佳地段。
当时的东吴陆逊打败刘备之后,一路上率领吴军追随,刘备则是一路仓皇逃窜,但是一边跑一边想,自己肯定是不能直奔成都,必须要守住长江三峡,这样才可以守住川蜀大门,于是选择驻守白帝城,上面也说了白帝城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理优势,在这里抵挡东吴的进攻,毫无疑问是用最少的兵力做最大的事,换句话说,如果白帝城失守,川蜀就会像是打开了一道大门,让敌人快速攻破江州,之后顺势而下,经过岷江、涪江、嘉陵江,最后直接抵达汉中,到了汉中,怕是灾难抵挡东吴大军了。
另外刘备驻守白帝城还有一层原因,那就是可以随时调整,一有机会还可以帮二弟复仇,事实上刘备这样做是非常高明的,因为当时的东吴一时间又攻破不了刘备,在长江北岸又有曹操的攻击,很快就派使者和刘备议和,刘备当然只能答应,毕竟此时的蜀国兵力大损,只有和东吴再次合作共同抵抗曹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37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