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袁恕己为什么在神龙政变后被害身亡,(神龙政变的参与者后来怎么样了呢?)

话历史 2023-10-31 09:58:24

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学习历史,但其实历史的领域非常广阔,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外,还有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等待我们去发掘。今天我为大家整理的是关于袁恕己为什么在神龙政变后被害身亡?这一历史内容的详细介绍。

袁恕己为什么在神龙政变后被害身亡?

袁恕己是出身于汝南袁氏后裔的人。他在年轻时曾担任过司刑少卿和相王府司马的职务。后来,他与桓彦范、敬晖、张柬之、崔玄暐等人一起发动了著名的神龙政变,支持唐中宗恢复皇位,并被任命为中书令。

神龙政变发生在706年(即神龙二年),武三思以五王诬陷韦后的罪名,通过唐中宗颁布诏书,将五王流放到边疆。袁恕己也被流放到了环州,然后遭到了周利贞的虐杀。唐睿宗继位后,追赠袁恕己谥号“贞烈”。

而在705年(即神龙元年),武则天病重。袁恕己与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敬晖等人趁机发动了一次兵变,诛杀了张易之及其兄弟,并支持唐中宗复位。

袁恕己以他的政治才能和忠诚而闻名于世。他积极参与了唐朝的政治事务,并为唐中宗的复辟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在政变后的命运却非常悲惨,被流放和虐杀。不过,他在历史上被赐予“贞烈”谥号,以表彰他的忠诚和勇敢。

袁恕己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曲折和艰难,但他的奋斗精神和对皇位的坚定支持使他成为了唐朝历史上的一位英雄。他的事迹也永远地镌刻在了历史的长廊中,为后人所敬仰和纪念。

705年(神龙元年),武则天病重。袁恕己与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敬晖等人趁机发动兵变,诛杀张易之兄弟,拥立唐中宗复位。

他随相王李旦统率南衙禁军,以防止不测,捕获韦承庆、崔神庆等张氏党羽,因功升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封银青光禄大夫、南阳郡公,不久又升任中书令,加特进。

当时,武三思仍在朝中为相。他与韦皇后私通,在中宗面前不断进谗,称袁恕己等人恃功专权,并提出明升暗降的计策。

五月,桓彦范、敬晖、张柬之、崔玄暐、袁恕己五人被罢去宰相之职,加封郡王,只能在每月初一十五上朝面君。其中,袁恕己被封为南阳郡王。

706年(神龙二年),袁恕己被贬出朝廷,担任豫州刺史,不久又贬为郢州刺史。不久,驸马都尉王同皎谋诛武三思,事泄被杀。

武三思趁机诬陷袁恕己等人与王同皎同谋,暗中指使许州司功参军郑愔向朝廷告发。唐中宗于是将袁恕己贬为窦州司马,并剥夺封爵。

同年七月,武三思暗中命人将韦皇后淫乱后宫之事大肆宣扬,并嫁祸给袁恕己等人。唐中宗大怒,将袁恕己流放环州。

关于袁恕己为什么在神龙政变后被害身亡?内容就是这些了,是否有帮助到你呢,如果觉得还不错的话,欢迎您继续关注我们,之后我们会一直为大家带来更多有趣精彩的历史相关内容,不要错过哦。

神龙政变的参与者后来怎么样了呢?

神龙政变是公元705年张柬之等朝臣联合李唐宗室,利用武则天生病之际,发生的一次宫廷政变,杀死了武则天的两位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迫武则天让位,拥立太子李显即位。因为这年武则天改元神龙,所以被称作神龙政变;又因为是从武周王朝再次回归李唐王朝,也被称作神龙革命。同时,又因为参加政变的五大功臣,最终都被封郡王,所以又称五王政变。

这五位功臣分别是: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此外还有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右散骑常侍李湛、驸马都尉王同皎等人。

下面,我们就来一一列举这些参与者的最终结局。

首先强调,这是武周、李唐宗室之间争夺皇位继承权的一次政变,其最终是在外臣的干预下李唐宗室取得了胜利;同时这是一次不彻底的政变,在李唐宗室取得胜利后,并没有乘机对昔日的竞争者武周宗室进行彻底清理,如同武三思等武氏宗室依然与胜利者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依然在新的政权之中掌握着实权。

五大功臣的结局 在皇室内部实现换血成功之后,朝中的主要矛盾也就随之转变,从之前李唐、武周两大宗室争夺继承权的矛盾,转变为皇室集权与这些曾经参与政变的权臣之间的矛盾。

就在皇后韦氏及武三思的操纵下,五大功臣被明升暗降,都被封为郡王,实际上宰相之权被架空;再到被贬流亡,凄惨收场。

张柬之,政变之前晋升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凤阁侍郎,成为宰相。政变成功后,论功提拔为天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汉阳郡王,封给实纳租税的食户五百户;不到半年,以汉阳郡王加?特进?衔,免除治理政事;不久,张柬之遭到武三思排挤,被中宗李显下诏免的宰相职务。失权之后的张柬之便回到老家襄州养病,同时被任命为襄州刺史。但是紧跟着,被贬回乡的张柬之再次流放到泷州,最终忧愁愤懑而死,享年八十二岁。

直到景云元年,唐睿宗李旦即位,追赠张柬之为中书令,谥号文贞;开元六年,唐玄宗李隆基下诏让其配享中宗庙庭;建中三年,唐德宗李适又追赠为司徒。

崔玄暐,政变之前升任鸾台侍郎、凤阁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政变成功后,因功擢升中书令,封博陵郡公。之后,遭到武三思排挤,被中宗采用明升暗降之计,封为博陵郡王,罢去宰相之职,只让每月初一、十五上朝面君。不久,被贬出京,出任益州长史,并代理都督之职,跟着再次被贬为均州刺史。后来,武三思又诬陷其与驸马王同皎同谋作乱,再次被贬为白州司马,削去封爵。一年不到又被流放古州,最终在流放途中病逝,时年六十九岁。

直到景云元年,唐睿宗李旦即位,崔玄暐被追复官爵,赐谥文献;开元六年,唐玄宗李隆基下诏让其配享中宗庙庭;建中三年,唐德宗李适又追赠为太子太师。

敬晖,政变之前被张柬之安排为左羽林军将军,执掌禁军。政变成功后,因功被加封为金紫光禄大夫,升任侍中,赐爵平阳郡公,不久又进封齐国公。之后,遭到武三思排挤,被中宗采用明升暗降之计,封为平阳郡王,罢去宰相之职,只让每月初一、十五上朝面君。不久,被贬出朝廷,外放为滑州刺史,后又贬为朗州刺史。后来,武三思又诬陷其与驸马王同皎同谋作乱,再次被贬为崖州司马,剥夺封爵。一年不到又被流放琼州,禁锢终身;武三思乘机命周利贞假传圣旨,被追上凌迟处死。

直到景云元年,唐睿宗李旦即位,敬晖被追复官爵,又赠秦州都督,赐谥肃愍;开元六年,唐玄宗李隆基下诏让其配享中宗庙庭;建中三年,唐德宗李适又追赠为太尉。

桓彦范,政变之前被张柬之安排为右羽林军将军,执掌禁军。政变成功后,因功被任命为纳言,封上柱国、银青光禄大夫、谯郡公;不久改任侍中。之后,遭到武三思排挤,被中宗采用明升暗降之计,封为扶阳郡王,赐姓韦氏,罢去宰相之职,只让每月初一、十五上朝面君。不久,被贬出朝廷,外放为洺州刺史,后又为濠州刺史。后来,武三思又诬陷其与驸马王同皎同谋作乱,再次被贬为泷州司马,并剥夺封爵。一年不到又被流放瀼州,禁锢终身;武三思乘机命周利贞假传圣旨,被追上用乱棍打死,时年五十四岁。

直到景云元年,唐睿宗李旦即位,追复桓彦范的官爵,赐谥忠烈,又赐实封二百户;开元六年,唐玄宗李隆基下诏让其配享中宗庙庭;建中三年,唐德宗李适又追赠为司徒。

袁恕己,政变之前任司刑寺少卿,兼相王府司马。政变之时,袁恕己随相王李旦统率南衙禁军,以防止不测。政变成功后,因功升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封银青光禄大夫、南阳郡公,不久又升任中书令,加特进。之后,遭到武三思排挤,被中宗采用明升暗降之计,封为南阳郡王,罢去宰相之职,只让每月初一、十五上朝面君。不久,被贬出朝廷,外放为豫州刺史,不久又贬为郢州刺史。后来,武三思又诬陷其与驸马王同皎同谋作乱,再次被贬为窦州司马,并剥夺封爵。一年不到又被流放环州;武三思乘机命周利贞假传圣旨,被追上被虐死。

直到景云元年,唐睿宗李旦即位,袁恕己被追复官爵,赐谥贞烈;开元六年,唐玄宗李隆基下诏让其配享中宗庙庭;建中三年,唐德宗李适又追赠为太子太傅。

唐中宗李显复位后,为何有从龙之功的“五王”下场都很惨

唐中宗李显能够顺利复位,其中“五王”功不可没,他们是神龙政变的主要策划者和实施者。实际上李显重新称帝以后,很快便把这五位功臣封为郡王,而且对他们也没有任何不利的猜忌,但这五位功臣的下场却很惨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参加神龙政变的五位功臣

参加神龙政变的五位功臣:张柬之、敬晖、崔玄暐、桓彦范、袁恕己,在神龙政变成功以后,都被唐中宗封为郡王,号称“五王”。但是,他们被封王没过多久,就遭受了严厉的打击。不但被取消王位,还被贬谪了地方上担任刺史、司马这样的官职。但是,他们最终连个刺史、司马也没有当稳当,张柬之、崔玄暐两人,在贬谪途中,还没走到目的地,就在巨大的磨难中病死。敬晖、袁恕己、桓彦范这三个人,则在贬谪的途中被杀害。

那么,本来是让大唐复国的五位大功臣,为什么竟然遭遇了这样的悲剧呢?

一般功臣被杀,都是受到皇帝的猜忌。因为功臣建立的功劳太高,其官职必然很大。由于官职大,因而权力必然很大。当功臣权力很大的时候,皇帝就很担心,害怕皇位被功臣夺去。因而,必然就会诛杀功臣。

历史上的刘邦、朱元璋都是这样做的。神龙事变后,武周变成了大唐,唐中宗相当于开国皇帝。他在这时候打击功臣,其实也是很好理解的。

不过,张柬之等“五王”被杀,却并不是因为唐中宗李显猜忌功臣。因为李显实际上并没有猜忌过他们。那么,既然李显并没有猜忌功臣,这五位大功臣,为何走到那样的结局呢?

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神龙事变后的权力格局。

发动神龙事变,其实并不是李显的主动行为,而是张柬之等人挑起来的。当张柬之等人拥戴李显,让他承头诛杀张昌宗、张易之两兄弟,逼迫武则天退位的时候,他死活都不愿意,是张柬之等人生拉硬拽,把他拉到政变现场。

政变成功后,李显当了皇帝。不过,李显虽然当了皇帝,他自己却并没有掌控权力。有人可能会认为,应该是张柬之等人掌控了权力。

不错,张柬之等人因为拥戴之功,确实都升官了,在朝廷最核心的部门任职。然而,虽然李显懦弱不掌权,但是,张柬之等人实际上并没有掌控朝廷的权力。那么,皇帝不掌权,大臣不掌权,权力在谁的手里呢?

这还要说到当时武则天的权力布局。

武则天晚年的时候,和众多晚年的皇帝一样,必须面对皇位继承的问题。而武则天所面临的问题,比其他皇帝所面临的问题更复杂。除了因为身体衰朽但依然害怕过早失去权力以外,她还面临着把权力传给谁的问题。

本来,她是想把权力传给武家的。但是,狄仁杰等大臣告诉她,若是传给武家,她百年后将得不到祭奉。因为没有侄儿祭奉姑母的。这话说动了武则天,她因此在继承人问题上产生了犹豫。

不过,他又不愿意痛痛快快地把皇位传给她的儿子李显、李旦等人。因为传给他们,便意味着李家得势。而李家一旦得势,便意味着将来会打击武家。武则天自然不愿意在她百年后,武家遭到严厉打击。因此,她希望的政治格局,是李家和武家共同执掌天下。

所以,一方面,她把李显立为皇储,另一方面,她又努力让武家后人建功立业。比如,当听说契丹称汗的时候,本来这是一件小事,但是武则天让武三思等武家后人大张旗鼓率军征讨,目的就是让武家后人建功,以便能在朝廷中拥有权力。

这样一来,神龙事变之后,虽然武则天退位了,权力被李显夺回来了,然而,武家依然掌控着部分权力。当初“五王”在拥戴李显夺权成功后,有人建议打击武三思等武家后人,但是这“五王”最终并没有下定决心,武三思等武家后人的权力得以保存下来。

除此外,由于李显的不作为,他的妻子韦后和女儿安乐公主又开始染指朝廷中的权力,成为朝廷权力中的新力量。

韦后和安乐公主为了打击“五王”,同时也为了打击太平公主、李旦等李家的势力,因此,极力把武三思迎进宫,让他参与制衡“五王”及李家势力。毕竟武三思是安乐公主的公公,他本身就掌控着部分权力,又加入到韦后和安乐公主的阵营中来,这就使得韦后这一集团的权力空前强大。因为他们不仅是皇后与宰相,同时还是李显的代言人,他们说的话,差不多也就是李显说的话。

逼迫武则天退位的5大功臣结局如何?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的一生堪称传奇,在历史上,想来也只有极为开放和包容的大唐王朝,才会容忍一个女人当皇帝吧,而且关键是她还有这样的机遇和能力;不过关于武则天,历史上对她的评价是毁誉参半的。在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而后在公元705年时,趁着武则天病重,朝中大臣乘机发动“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退位。



而主导发动“神龙政变”的五位大臣分别是张柬之、敬晖、崔玄暐、桓彦范、袁恕己,这五人在迫使武则天退位后,拥立唐中宗复辟,在唐中宗重新登基为帝后,将这五位功臣都封为了郡王;但这五人的结局却都很悲惨,现在来看看到底有多惨吧。

TOP、5 袁恕己



袁恕己早年曾任司刑少卿、相王府司马,在“神龙政变”后,因功升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封银青光禄大夫、南阳郡公,不久又升任中书令,加特进。当时,武三思仍在朝中为相。他与韦皇后私通,在中宗面前不断进谗,称袁恕己等人恃功专权,并提出明升暗降的计策。

故而袁恕己虽被封为南阳郡王,但却被罢去宰相之职;此后,袁恕己遭到武三思等人的疯狂打压,从豫州刺史到被流放环州,不久,武三思命周利贞暗杀袁恕己;周利贞知道袁恕己平时喜欢吞食黄金,便逼他喝下野葛汁。袁恕己体内毒发,疼痛难忍,以手抓地,指甲全被磨尽,但仍不能死,最终被周利贞击杀。

TOP、4 桓彦范



桓彦范出身谯国桓氏,他的父亲是弘文馆学士桓法嗣;桓彦范以门荫入仕,起家右翊卫、卫尉主簿。受到纳言狄仁杰赏识,授监察御史、御史中丞,迁司刑少卿。唐中宗复位后,桓彦范因功被任命为纳言,并封上柱国、银青光禄大夫、谯郡公。在武三思的明升暗降计策下,桓彦范被封为扶阳郡王,但却被罢去宰相之职。

而且,桓彦范也被调离了出去,担任洺州刺史,此后,在韦后和武三思的打压下,桓彦范也是一路被贬职,最终被流放瀼州,禁锢终身;而且武三思还怂恿太子李重俊上表,请求夷灭桓彦范三族,唐中宗不肯。武三思担心桓彦范等人会复起,便采用崔湜的计策,命周利贞假传圣旨,将其杀死。周利贞在贵州追上桓彦范,命人将他绑缚,在竹槎之上拖行。桓彦范的皮肉都被竹槎刮掉,然后被乱棍打死。

TOP、3 崔玄暐



崔玄暐年轻时以学行著称,深受叔父秘书监崔行功器重,在“神龙政变”前官至凤阁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在政变时,武则天曾对崔玄暐道:“别人都是受人推荐,只有你是朕亲手提拔的,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崔玄暐道:“这正是为了报答陛下。”在政变后,武三思多次在唐中宗面前进谗,于是唐中宗采用明升暗降之计,封崔玄暐为博陵郡王,罢去其宰相之职。

不久,崔玄暐又出任检校益州长史,并代理都督之职;此后,在武三思的不断进谗和诬陷下,崔玄暐接连被贬职;最终,武三思暗中宣扬韦皇后淫乱后宫之事,并嫁祸给崔玄暐等人。唐中宗大怒,将崔玄暐流放古州,崔玄暐在流放途中病逝。

TOP、2 敬晖



敬晖早年以明经入仕,他为官清廉,受到武则天的嘉奖,并最终官至中台右丞,加银青光禄大夫;在“神龙政变”后,敬晖因功加封为金紫光禄大夫,升任侍中,赐爵平阳郡公,不久又进封齐国公。而且在敬晖的劝谏之下,唐中宗将武氏诸王降为公爵,武三思非常恼怒,在唐中宗面前不断进谗,称敬晖等人恃功专权,并提出明升暗降的计策。

而敬晖则被封为平阳郡王,敬晖等人被罢相后,虽被封为郡王,但却大权旁落,从此受制于武三思。敬晖非常后悔,经常拍床嗟叹,有时甚至激愤吐血。在武三思的打压之下,敬晖被一路贬职,后被流放琼州,禁锢终身。不过武三思还是不放心,于是命周利贞假传圣旨,将其杀死。周利贞追上敬晖,将他凌迟处死。

TOP、1 张柬之



张柬之年轻时涉猎经书史籍,补缺为太学生,后考中进士踏足官场;并通过贤良方正科考试,擢监察御史、中书舍人。论事得罪武则天,出任合蜀二州刺史、荆州长史。得到宰相狄仁杰举荐,迁洛州司马,拜刑部侍郎。再得姚崇推荐,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

在“神龙政变”后,因功官拜吏部尚书,受封汉阳郡公,累封汉阳郡王。后遭武三思等人打压,被免去宰相职务;张柬之失权后,愿回襄州养病,便任命他为襄州刺史。但武三思并没有放过他,最终遭贬,并被流放到泷州(今广东罗定),张柬之忧愁愤懑而死,享年八十二岁。



自古以来,发动政变的臣子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以上这五位,其实是深得武则天器重的大臣,如果他们不发动政变的话,不说会走得更远,至少会得一个善终,毕竟武则天对他们都很不错。但他们却迫切的想要李唐王室的人来继承皇位,他们也是太急切了,要知道,武则天早就立李显为皇太子了,在武则天驾崩后,也必然是李唐皇室的人担任皇帝的。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369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