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睿宗时期的军事实力如何随着电视剧的热播,也逐渐引起了广大粉丝的关注,众所周知该剧一经播出,就以其精彩的剧情,精良的制作,精心的演绎,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拿下了收视第一的宝座,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好剧!
延和元年(712年)六月,孙佺不听部将劝谏,出动两万步兵、八千骑兵,与左骁卫将军李楷洛,左威卫将军周以悌兵分三路,袭击奚族,结果在冷陉地区(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被奚族酋长李大酺所率八千骑兵击败。
他谎称是奉旨前来招抚,并诬称是李楷洛不受节度而擅自出战,同时将紫袍、金带、鱼袋以及军中锦帛万余段赠予李大酺,以示和好。李大酺让孙佺还师。孙佺仓惶撤退,部伍大乱。李大酺乘势追击,俘获孙佺、周以悌,送往突厥斩首。唐军全军覆没。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六》:庚申,幽州大都督孙佺与奚酋李大酺战于冷陉,全军覆没。是时,佺帅左骁卫将军李楷洛,左威卫将军周以悌发兵二万、骑八千,分为三军,以袭奚、契丹。将军乌可利谏曰:“道险而天热,悬军远袭,往必败。”佺曰:“薛讷在边积年,竟不能为国家复营州。今乘其无备,往必有功。”使楷洛将骑四千前驱,遇奚骑八千,楷洛战不利。佺怯懦,不敢救,引军欲还,虏乘之,唐兵大败。佺阻山为方陈以自固,大酺使谓佺曰:“朝廷既与我和亲,今大军何为而来?”佺曰:“吾奉敕来招慰耳。楷洛不禀节度,辄与汝战,请斩以谢。”
大酺曰:“若然,国信安在?”佺悉敛军中帛,得万馀段,并紫袍、金带、鱼袋以赠之。大酺曰:“请将军南还,勿相惊扰。”将士惧,无复部伍,虏追击之,士卒皆溃。佺、以悌为虏所擒,献于突厥,默啜皆杀之;楷洛、可利脱归。
在本文中,我们已经介绍了唐睿宗时期的军事实力如何的相关内容。如果你想要钻研更多的历史相关内容,我们推荐你关注。在上面你可以找到详尽的历史知识和有趣的历史故事,让你更好地理解过去,开阔视野,以及深化你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唐朝21位皇帝能力排名如下:
1、唐太宗李世民,少年英才,文治武功,知人善任。
2、唐高祖李渊,创世之熊,能识时务。
3、唐肃宗李亨,平叛安史之乱,功不可没。
4、唐宪宗李纯,奋发有为,乱世中创造人和中兴。
5、唐武宗李炎,雄才大略,出现中兴,吃丹药而死。
6、唐高宗李治,有文人气质。
7、唐中宗李显,三次让出帝位。
8、唐睿宗李旦,无权之人。
9、唐玄宗李隆基,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
10、唐顺宗李诵,能力很强,改革失败。
11、唐代宗李豫,想要改革,有点窝囊。
12、唐德宗李适,实行改革,重用宦官。
13、唐穆宗李恒,沉迷酒色,大兴土木。
14、唐敬宗李湛,沉迷游戏,假宦官,扰乱后宫,被刘克明所杀。
15、唐文宗李昂,夺权失败,被软禁。
16、唐宣宗李忱,整肃吏治,厉行节俭,吃丹药而死。
17、唐懿宗李凗,励精图治,通晓音律,后期不理朝政。
18、唐僖宗李轩,贪图享乐,不理朝政。
19、唐昭宗李晔,有志向,但无力回天了。
20、唐废帝,被废的皇帝,后被朱温杀害。
21、唐哀帝李祝,末代皇帝,被朱温派人毒死,结局凄凉。
唐代的特点
1、唐代民风活泼。在民间,歌舞流行,民众生活较为自由,当时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也较后来宋明时期为高。
2、对外交流贸易频繁,对外国和周边少数民族事物能够兼收并蓄、包容开放,国内风俗开放自由,文学艺术发达,经济繁荣,同时在民族政策上能够以德服人、怀柔羁縻。
3、唐朝初期,社会风气还比较保守,妇女出行时头戴幂篱,长可过膝,遮蔽全身。其后学胡人,戴胡帽,穿翻领开襟胡服,至盛唐或衣半袖裙襦,袒胸露面,无复遮蔽。仕女化装追求时兴,如发型仿效少数民族,有乌蛮髻、椎髻;面饰则有吐蕃妆、回鹘妆等。至于餐桌上的饭菜,也在变换花样,开元年间,宫廷御馔“尽供胡食”。
以上内容参考-李世民
唐朝的军事力量实际上并不是一直强悍,安史之乱之前的军事力量是相当强悍的,吊打周围的小国,尤其是唐初的时候,对外战争很少失败,唐太宗李世民还得了个天可汗的称号,当时的大唐真的是威震四夷,成为最强悍的存在,但是随着府兵制的瓦解,唐玄宗时期开始的一系列军事改革,在带来强盛的同时也埋下了衰落的因子。
大唐的建立者李渊出自关陇集团,是其中的军事贵族,其祖父李虎是西魏时期的八柱国,来自于军事重镇武川。关陇集团内部通婚,而李唐王室身上有鲜卑族的血液,生性剽悍,善战,李渊父子也都是骁勇善战之人。
他们在隋末起兵,李渊的老谋深算、李世民的骁勇善战成为他们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起兵四个月之后就攻进了长安,顺利占据最有利的地盘。在群雄割据的隋末,这几乎就是一个奇迹。大唐建国之后,李世民就开启了平定天下的过程,期间不是没有打过败仗,比如与薛举的浅水原之战,比如平定刘黑闼叛乱时的一波三折。
但是更多的还是唐军的强悍,李世民自己手中握着一支玄甲军,都是亲自上阵带领玄甲军冲锋陷阵。在平定王世充和窦建德的时候,李世民率领五万人马就把这两个巨头搞定,其中王君廓还曾有一个用十三人打败万人的事迹。可以说,大唐的军事实力是李世民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中亲自上阵打造出来的,强悍而可怕。
突厥自隋末强大起来后就一直干涉中原的战事,在唐朝建立之后更是经常骚扰边境。在最初,李渊派李靖和李绩在灵州和并州抵御突厥,成为大唐的长城,后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逼李渊下台,权力交换带来短时间的内乱,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直接带着十几万大军进攻武功,然后到了渭水便桥,基本就是兵临长安城下了。
于是就有了李世民带着高士廉、房玄龄、萧瑀等六人骑马到渭水便桥退兵的故事。李世民先是斥责了颉利可汗背信弃义,然后又和颉利可汗签订了《渭水之盟》,突厥满载而归,李世民气的心在吐血,这是一个屈辱性的盟约。李世民不得不暂时咽下去,随后,李世民在空闲的时候就亲自教士兵骑射,准备有朝一日雪耻。
三年之后机会来临,当时的突厥出现内乱,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矛盾重重,很多部落又脱离了突厥,而且暴风雪这样的天灾让突厥陷入恐慌。于是李世民发兵,派出了一支豪华阵容的军事将领,以李靖为统帅,张公谨为副,还有李绩、柴绍、薛万彻等,统兵十几万就开始了攻打突厥的战争,在第二年,李靖亲率3000人孤军深入定襄,截获了杨政道和萧皇后等人,这是第一场漂亮战,后来还有著名的阴山之战。
630年,东突厥宣告灭亡,义成公主被杀,颉利可汗成了俘虏。李世民用三年多的时间完成了漂亮的回击。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唐朝的军事力量有多强。而且唐初名将辈出,比如大唐的军神李靖、李绩、苏定方、程咬金、侯君集、薛仁贵、张士贵、刘仁轨等等,这些名将在唐初为大唐的开疆扩土立下了汗马功劳,更是大唐的保护神。
李治虽然在李世民眼中比较仁弱,但是也正是在他的时代,大唐的疆域达到了最大值,高句丽更是在李治时期最终被拿下,远征高句丽需要的不仅仅是军事实力,还有经济实力,因为远距离作战的补给线相当长,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供应,是很难打赢这一仗的。隋朝的灭亡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隋炀帝执意攻打高句丽,由此带来了的劳民伤财无法估量。而高句丽最终还是被李治拿下了。
在高句丽灭亡之前还有一仗,虽然在当时并不起眼,但是现在看来却是热血沸腾的,那就是刘仁轨以少胜多在白江口大败倭国的精锐部队,此次对倭国的军事打击几乎是致命的。
当然李治在辽东战场上耗费了太多心血,以至于吐蕃在西部强势崛起,在大非川之战中将唐军打败,由此拉开了唐蕃之间二百年之争的序幕。
吐蕃特殊的高原地理优势以及面临的超距离作战让大唐头疼不已,虽然李治和武则天时期对吐蕃的作战比较保守,但到了唐玄宗时期,即便仗着各种优势,吐蕃对唐的作战还是开始处于劣势,王忠嗣、哥舒翰等大唐名将都让吐蕃忌惮不已。
只是,随着李治后期的战事的减少,府兵制开始瓦解,均田制也遭到破坏,到了唐玄宗时期,府兵制被代之以募兵制。唐玄宗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来强大的边镇军事防御力量,设立十大节度使,统兵近50万,而中央军不过才十几万,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强大的边镇军事力量让大唐的边患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国内一派繁荣景象,盛世来临。但是这种外重内轻的军事制度最终导致内乱。
安史之乱一起,唐玄宗只能落得个逃跑的下场,安史之乱之后,藩镇开始形成,中央能控制的地区越来越少,吐蕃更是在这个时候攻进了长安,停留了半个月。之后的大唐就真的是强悍不在,但因为藩镇力量的强大,唐廷的军力不行,但是藩镇的军事实力还是很强悍的,所以这样的大唐依旧不是外族能随便进攻并取得胜利的,只能是内部瓦解。
之后的一场黄巢起义,就将帝国彻底折腾没了。各地军阀割据强势崛起,为了争夺地盘,大打出手,皇帝也成了他们争权的工具。907年,存在了289年的大唐彻底没了。
西域三十六国里 国民全部加起来才24W左右 但屯兵在敦煌的唐朝部队共有56W军队(此地乃边疆大多为20--40的青壮部队 ) 当时唯一能与我们相匹敌的就是阿拉伯帝国但也不如我们 中国自秦朝开始 960W平方公里的版图上 部队总数没有下来100W的,就连宋朝禁军+厢军都有180W之多 阿拉伯帝国也没我们强大我们人口在唐朝已经有6000W 也就是说3个人里有一个就是唐朝人敦煌部队1人3匹马 仅马屁就最少150W(这还不算北庭都护府)阿拉伯共有骑兵40W左右 但他们很适应大漠的恶劣气候从鬼方--匈奴--鲜卑 ---柔然----突厥--契丹---女真---蒙古2000年里北方的游牧民族一直没有彻底打败我们 相反他们有的西迁与消失
唐朝实行府兵制。府兵是唐初的主要军事力量。其编制的基本单位是折冲府(又称军府)。府分三等,上府一千二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军府长官为折冲都尉,副职为左右果毅都尉。府兵称卫士或侍官。军府分别隶属于十二卫和六率。十二卫各设大将军一人,直接听命于皇帝。六率各设率一人,隶属于太子。军府最多时有六百三十四个,约百分之四十分布在京师所在的关中,以便中央政府手握重兵,控制四方。府兵必须凭尚书省兵部的兵符才能调拨。战时由皇帝命将率军出征,战争结束,将领回朝,士卒归府,将无常兵,难以干预国政。
唐代府兵制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是兵农合一的制度。卫士二十一岁入军,六十岁免役。征点标准是“财均者取强,力均者取富,财力又均,先取多丁”①。府兵农忙时生产,农闲时操练。其经常性任务是轮流到京城宿卫(称为“番上”),或到边境和内地的要地戍守。战时则应征作战。卫士服役期间,免除其自身的租调,但衣装、口粮和大部分兵器都要自备。府兵制虽减轻了国家的负担,但卫士个人的负担却很沉重。在均田制破坏的过程中,此制亦随之破坏,后为募兵制所代替。
募兵(又称兵募)在唐初不是常备军,只是战时才临时招募,后来逐渐制度化,成为常备军。另外,还有北衙禁军,其主要任务是守卫皇宫。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368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关播:身为宰相却受到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