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在三国正史中斩杀过大将记录有哪些?是最新上映的热门电视剧中重要剧情桥段,这部剧在吸引了大批观众的关注同时也在剧情和演员表现方面取得了相当成功,堪称一部成功的佳作。刘备在三国正史中斩杀过大将记录有哪些?是最近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就这个话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在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刘备被描述为一个宅心仁厚、善良温和、爱哭的人,给人一种仁君的感觉。与之相对应的是曹操,他则被描绘为杀伐果断的形象,与刘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实际上,《三国志》等正史中的刘备同样具备杀伐果断的一面。
刘备出生在东汉末年,尽管是汉室后裔,但他的家境却已经十分贫困。因此,可以说他是白手起家的。在那个群雄逐鹿、战乱频仍的时代,刘备不仅需要谋划自己的未来,更需要亲自带领士卒上阵。正史中的刘备被称为文武双全的人物。
刘备之所以被描述为宅心仁厚、喜欢哭鼻子,是因为他注重仁义之道,善待百姓,有同情心,容易被感动。他不愿意伤害无辜,对待敌人也追求仁爱之心,试图用邪不压正的方法与曹操进行较量。这种形象的建构是出于文学作品的需要,希望能够打动读者的情感。
然而在现实中,刘备也展现出了杀伐果断的一面。他为了夺取天下,不惜使用计谋、政治手段,并决心与董卓、孙坚等势力合作,共同对抗曹操。他明白在乱世之中,只有强大的武力和果断的行动才能生存下去。
刘备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和政治成就。他建立了蜀汉政权,是一个有远见、善于策划的统治者。他重用了诸葛亮等人才,使蜀汉在困境中能够持续发展。他在战乱中保护百姓,推行一系列有利于民生的政策。他致力于团结各方力量,以期达到统一天下的目标。
因此刘备并不仅仅是一个宅心仁厚、喜欢哭鼻子的形象。他在实际历史中展现出了杀伐果断、决策果敢的一面。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只是为了突出他的仁义之心,而历史中真实的刘备是一个兼具仁爱与果断的伟大人物。
因此,对于刘备来说,可以说是白手起家。在此基础上,在群雄逐鹿,战事不断的东汉末年,刘备不仅需要谋划将来,更需要身先士卒,也即正史上的刘备,可谓文武双全之辈。
对此,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在汉末三国时期,刘备还斩杀了不少大将,也即刘备如果不是一位君主的话,那么,他在历史上至少也能够称之为一位名将了。就以下五位大将来说,都死于刘备之手。那么,问题来了,这5个大将分别是谁呢?
杨奉(?-公元197年),东汉末年将领。初为黄巾起义军余部白波军将领,后跟随凉州诸侯李傕。李傕与郭汜相争,杨奉先是帮助李傕对抗郭汜,不久后即自立门户,并护送汉献帝刘协从长安东归洛阳,因此功受任车骑将军。公元196年(建安元年),汉献帝为曹操接向许县,杨奉失势投奔袁术。
《后汉书·卷七十二·董卓列传第六十二》中记载:奉、暹奔袁术,遂纵暴杨、徐间。明年,左将军刘备诱奉斩之。
在离开袁术,投奔吕布后,杨奉伙同韩暹在徐州、扬州一带落草为寇,并在吕布授意下前往抢掠刘备大军的物资,最终被刘备斩杀。
建安四年(199年),车骑将军董承受汉献帝衣带诏,刘备起初未敢加入。后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曹操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就是你跟我。”刘备心惊,筷子掉落,知道曹操难容自己,遂与董承等人同谋。恰逢当时曹操派刘备与朱灵一起攻击袁术,袁术于途中病死,其后刘备进军下邳,杀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行使太守的职责,自己回到小沛。东海昌豨以及诸郡县多从刘备,刘备有了数万兵马,于是北连袁绍抗击曹操。由此,对于刘备斩杀的车胄来说,作为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显然不是无名之辈,而是可以称之为一员大将了。
《三国志·先主传》中记载:(袁)绍遣先主将本兵复至汝南,与贼龚都等合,众数千人。曹公遣蔡阳击之,为先主所杀。
蔡阳(?-201年),又作蔡扬,东汉丞相曹操部下武将,汝南太守。于建安六年(201)奉曹操之命攻击与刘备联合的汝南贼龚都等人,兵败被刘备所杀。值得注意的是,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蔡阳作为曹操部将。素来不服关羽,后因其外甥秦琪被关羽所杀而率兵追袭关羽至古城,彼时张飞怀疑关羽有背刘投曹之意,关羽因此三通鼓内斩蔡阳,以表明自己没有背叛刘备。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正史中,蔡阳明明是刘备斩杀的,却被罗贯中移花接木,变成了关羽的战绩了。当然,在《三国演义》中,类似的情况还是不少,比如华雄明明是孙权之父孙坚斩杀,却变成了关羽温酒斩华雄了。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中记载:张松书与先主及法正曰:“今大事垂可立,如何释此去乎!”松兄广汉太守肃,惧祸逮己,白璋发其谋。於是璋收斩松,嫌隙始构矣。璋敕关戍诸将文书勿复关通先主。先主大怒,召璋白水军督杨怀,责以无礼,斩之。乃使黄忠、卓膺勒兵向璋。先主径至关中,质诸将并士卒妻子,引兵与忠、膺等进到涪,据其城。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璋听从张松建议,派法正邀请刘备入川襄助自己对付张鲁,法正、庞统在此时劝刘备图取益州。刘备遂留诸葛亮、关羽等守荆州,自将数万步卒入蜀,与刘璋会于涪。期间张松、法正、庞统皆劝刘备袭杀刘璋,刘备以初来到蜀地,人心尚未信服,不宜轻举妄动为由拒绝。刘璋上表推荐刘备代理大司马,兼领司隶校尉,配给刘备士兵,督白水军,令他攻击张鲁。刘备北至葭萌,驻军不前,厚树恩德以收众心。到了建安十七年(212年),张松事情败露被杀,刘备于是与刘璋反目。
而这,无疑有助于削弱刘璋一方的势力,也体现出刘备杀伐果断的一面。在此基础上,刘备正式和益州牧刘璋决裂,派黄忠、卓膺率军南下进攻刘璋,占领涪城。经过数年的较量,刘备终于击败了刘璋,拥有了益州之地。
到了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之战中击败了曹操,得以占据了汉中之地,并进位汉中王。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章武三年(223年)三月,刘备托孤于诸葛亮,夏四月二十四日(6月10日),刘备病逝,享年六十三岁。
在本文中,我们已经详细阐述了有关刘备在三国正史中斩杀过大将记录有哪些?的全部内容。如果你对历史相关事件充满了好奇心,并且想要深入了解更多内容,我们极力推荐你浏览我们的,我们会定期推出各种历史类文章,涵盖了不同领域。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
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其临死前举国托付给诸葛亮的行为被陈寿赞为古今之盛轨,后世众多文艺作品也多以刘备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之纪念。
扩展资料:
由于《三国演义》在民间的广泛流传及其巨大影响,一些历史人物真实形象被文学作品颠覆了,刘备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三国演义》的作者将历史上颇能体现刘备血性及神勇的几件事移花接木给了张飞、关羽,并将刘备亲自指挥的两次全胜曹操集团的漂亮战役记在了诸葛亮名下,刘备被塑造成一个爱哭、大小事依附于人、性格仁柔有余而阳刚不足的忠厚长者的形象。
人们对刘备的真实形象产生了很大的误会。我们透过陈寿的《三国志》来看,历史上真实的刘备是一个很有人格魅力和血性并富于军事韬略的英雄人物。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刘备虽有皇家的血脉,但却经历了家道中落、幼年丧父的人生悲剧,儿时为生活所迫便随母“贩履织席为业”,始尝人生的艰辛。这段为生活所迫的人生逆境磨砺了刘备的心志,也铸就了他与人为善的品格。
刘备母亲是一个很有见识的人,尽管穷,也要送刘备读书。在刘备十五岁时,他与公孙瓒、刘德然师从著名学者九江太守卢植,少年刘备在为人处事及社会见识方面的不同凡响,令他的同宗刘德然的父亲大为赞赏。
当时刘德然的父亲每次给儿子学习费用时都要给刘备一份,俩人待遇相同,以至于德然之母少不了有些怨言,德然之父却说“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看来这位蜀汉先主在少年时代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气质便有过人之处。
卢植是一位文武双全很有学问的儒学学者,刘备投在他的门下自然长了不少见识。师从卢植读完书后,刘备有过一段失业的时光,他的家乡河北涿郡是一个四通八达、流动人口很多的地方,在这段时光里,青年刘备喜欢交游。
由于刘备得到过著名学者卢植的亲传亲授,获得了不少知识包括对当时天下形势的把握,加之他喜欢结交天下豪杰、平易近人的精神气质,使得他的人缘极佳,许多青年人常围绕在他的周围。
这些青年人当中有怒诛地方恶霸而逃亡在外的关羽,有为人豪爽、以屠宰为业而颇有资财的张飞,有为人幽默滑稽、善于辩论、性格耿直的简雍。
中山的两位大商人张世平、苏双,常年做贩马的营生,资财已达千金,常往来于涿郡。二人初见刘备便觉得他有些与众不同,手很长,双手下垂能过膝盖,耳朵很大,言语不多,说话时语气平缓,并不容置疑地说出自己是汉景帝玄孙、中山靖王之后,再一深谈,更感觉他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二人“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
由此可见,刘备的内在精神气质和人格力量让饱见世面的两位富商折服,所以毫不吝惜地给了刘备很多钱,以资助其图大事。从一些史料看,刘备就是用这两位富商的赞助建立起自己的第一支私人武装,这支部队后来讨黄巾、南征北伐,成了刘备事业做大做强的原始力量。
人民网——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富有魅力 富于韬略
——刘备
三国时有史书明确记载,做到亲手斩杀敌将的人并不多,我们可以看一下到底有哪几位:关羽关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人物,刘备徐州战败后,他不得不暂时归顺了曹操。在白马之战时,关羽和张辽作为先锋突击袁绍大军。在看到颜良麾盖以后,他单枪匹马冲入敌阵,袁军众将“莫能当者”,关羽将颜良刺杀,斩首而回,袁军溃散。这是三国正史记载里少数以敌方大将为目标发起斩首行动,而且还取得成功的战例。也难怪郭嘉、程昱等人都把关羽称为“万人敌”,关羽的武勇确实很少有人能够匹敌。
庞德三国时期另一个斩杀对方大将的武将,正好是关羽的死对头庞德。在曹操平定河北之战时,袁谭命高干、郭援率军攻击河东。钟繇带着关中联军前来迎击,马超率庞德参战,在混战中庞德亲手斩杀敌将郭援。不过他并不知道斩杀了对方主将,直到回来以后,郭援是钟繇的外甥,经钟繇确认,才知道杀了对方的主将。
张辽张辽在白马之战时曾经和关羽一起作为先锋出击,虽然最后表现不如关羽,但是也是一员猛将。在孙权率十万大军进攻合肥时,张辽率八百骑兵主动出击,冲击吴军。此战张辽身披重甲,率先冲阵,“杀数十人,斩二将”,不过在攻击孙权时被吴军击退,最后率军突围而去。这一战张辽虽然没能杀了孙权,不过杀的吴军胆寒,还亲手斩杀敌将两人,表现也是非常出色。
丁奉丁奉可能大多数人会比较意外,其实丁奉在吴军中也是一员勇将,经常作为先锋出战。史书上没有明确说他斩杀过谁或是斩杀了多少,不过提到他多次“斩将搴旗”,可见丁奉斩杀的敌将还是不少的。
董袭董袭在山阴大盗黄龙罗、周勃聚众数千造反,孙策率军去平叛。董袭身先士卒,斩杀黄龙罗、周勃两人。虽然这两个不过是贼首,不过也勉强可以算将。甘宁甘宁在黄祖手下时,孙权率军来攻,黄祖战败,甘宁率军断后,射杀了吴军校尉凌操,才逼退了吴军。不过这个是射杀,不是斩杀,所以列在最后。
除了这些明确写明亲手斩杀敌将的记录外,其他黄忠斩夏侯渊、乐进斩淳于琼、淳于琼等都未写明是亲手斩杀,因此也有可能是两军混战中死于乱军之中,因此都不在此列。仓促写成,难免有所疏漏,如果大家有什么人选,可以在评论里补上,谢谢。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368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