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学习历史,但其实历史的领域非常广阔,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外,还有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等待我们去发掘。今天我为大家整理的是关于将不过李这句话中的中李指的是谁这一历史内容的详细介绍。
李存孝的本名是安敬思,幼年时在兵乱之中被晋王李克用收为义子。由于他排行第十三,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十三太保”。李存孝天生神力,是李克用麾下一员骁将。他身穿铁甲,手持铁马鞭,腰上佩挂弓箭和长矛,每次冲锋陷阵都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勇猛,使得敌军闻风丧胆。
民间流传着“王不过项,将不过李”的说法,其中“王不过项”指的是西楚霸王项羽。项羽目生重瞳,力能杠鼎,只需一瞪眼,就能吓得敌人人马惧怕,甚至不战而溃退。而“将不过李”则指的是唐朝末年的大将李存孝。李存孝是一个相当传奇、也相当彪悍的人物。
李存孝生性豪爽,战功赫赫。他身经百战,无论面对多么艰难险阻的敌军,始终保持着冷静和勇气。他不仅在战斗中展现出举世无敌的勇武,而且也是一个领导者,在军中备受敬仰。
李存孝的勇将之名源远流长,他的事迹深深烙印在人们的记忆中。他的英勇无比,让人们为之惊叹。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王不过项,将不过李”的说法。
李存孝是一个真正的战士,他拥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他用自己的力量捍卫着国家的利益,保卫了人民的安宁。他的故事激励着后来的人们勇敢面对困难,不畏艰难险阻。
李存孝将军英勇无畏的精神将永远被传颂下去。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燃烧热血的英雄,他的故事将继续激励着人们追求理想,勇往直前。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李存孝都将是一个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和传颂的伟大将领。
在民间传说中,有“王不过项,将不过李”的说法,其中王不过项,说的是西楚霸王项羽,这个人目生重瞳,力能杠鼎,张目一叱,便可以吓得敌人人马惧惊,避易数里。而这个将,说的是唐朝末年的大将李存孝。这是一个相当传奇,也相当彪悍的人物。
1、王不过霸:王者成就、名声、影响没有超过楚霸王项羽者。霸王举鼎威震天下,为推翻暴秦劳心劳力,鸿门宴对刘邦之屑小不屑一顾,对爱人之情可表天地,更以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平生所为尽显王者之气。古今敢称霸王者仅此一人。
2、将不过李:唐代末年,天才名将李存孝,这里的李,指的是李存孝。李存孝最为有名的是手下5百人的飞虎军,多次同他并肩作战,取得了战无不胜的辉煌战绩,令对手闻风丧胆,名扬天下。
武艺非凡,勇猛过人,成为晋王李克用麾下骁将、义子,人称“十三太保”。随着李克用南征北战,平定黄巢起义,收复潞州,讨伐幽州,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历任汾邠邢三州刺史。 [1] 带兵攻打赵王王镕,受到李存信诬陷,投降唐昭宗,出任邢洺磁节度使。
泽州城下,梁军对李罕之喊话道:“您常依仗太原的势力(即李克用军),如今潞州已归唐(此时的唐朝实际上在朱温控制下),唐军已包围太原,沙陀族(指李克用)将找不到巢穴躲藏,您还有谁可以依靠而不降?”李存孝听后不以为然,率精骑5百围绕梁军营寨大呼道:“我们沙陀族之所以找巢穴,是为了用你们的肉来给将士们吃,快找个胖的来和我一战!”梁骁将邓季筠率军出战,李存孝舞槊迎战,将他生擒。
根据传于陕西省宝鸡地区秦岭山下的民间故事,五代时期少年勇士李存孝,在十几岁时为救父亲,把恶虎打死,他的英勇行为传颂至今。人们将其剪成窗花贴在窗户上,以崇尚勇敢,战胜凶恶,镇宅祛邪,鼓励青少年英勇果敢,有胆有谋。
以上就是关于将不过李这句话中的中李指的是谁的全部内容了,小伙伴如果觉得不错,还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历史类的相关的小知识、小趣闻和人物故事的话,欢迎大家关注我们。
“将不过李”的李存孝,是十三太保里最有名的。据记载,他的勇猛过人,堪比李元霸,英勇善战,可与项羽齐名。
甚至有人开玩笑说,他们仨要同时出现,指不定能把天拉下来,地提起来。
这个玩笑当然是夸张过度了,可在如今陕西境内流传的关于李存孝小时候为救父亲打死恶虎的传说,倒是有几分可信度。
因为,李存孝其人确实是个奇才。被李克用收为义子后,他几乎终身伴随李克用身边,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
李存孝是史上难得一见的将才,他武技非凡,又天生神力,每次充当先锋杀敌,敌人都是闻风丧胆,不战而逃。
甚至还有猛将一看对方是李存孝带兵,就死守城中,不愿迎战的。李存孝攻城,很多时候都不用浪费一兵一卒,其勇猛程度可见一斑。
然而,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李存孝的身体再刚硬,仍是躲不过小人的中伤。后来,李存孝被义兄李存信挑唆,起了反叛之心,失败后被判了五马分尸之刑。
奇怪的是,五匹马不但没办法将李存孝撕成肉块,反倒被他拉得紧紧靠在了一起。
监斩官大惊,但却无可奈何,事情陷入僵局。李存孝风云一生,深知这次无论如何自己都是免不了一死了,便主动提议让人挑断了他的手筋脚筋,然后才顺利行刑。至此,一代猛将含恨而亡。
好在,历史终究还是留下了李存孝最风光最辉煌的痕迹,一句“将不过李”,足以安慰亡魂。
说起中国古代的四大名将和四大谋士,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且数量只多不少;但要是说起古代四大高手,估计就没几个人说得出来了,不是说不出来,而是不好说,但关于这个问题,古人已经给出了答案,那就是“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这分别是四个人物,来看看都是谁吧。
首先是“王不过项”,这个应该都知道,就是西楚霸王项羽嘛;项羽天生神力,力能扛鼎,关键是项羽每战皆身先士卒,据记载,项羽一生七十余战,除了最后一战外,无一败绩;就算是在最后一战时,刘邦军数千人追击项羽军数十人,于乌江河畔,无人能奈何项羽,结果还是以项羽自刎而告终。
其次是“力不过霸”,这个指的就是虚拟人物李元霸,李元霸是隋唐第一猛将,十八好汉之首,在四明山一战时,一人击败十八路反王230万大军。紫金山一战,杀死宇文成都,匹马双锤面对185万军队,两柄铁锤如拍苍蝇般,只打得尸山血海,将185万军队杀得只剩65万。
这两位是众所周知的,那另外两位呢?可能知道的人就不是那么多了,先来说说这“将不过李”,其实说的就是唐末时期的猛将李存孝,李存孝天生神力,被晋王李克用看中,收为义子,因排行十三,故称为“十三太保”,而且也是十三太保中最出名的。
李存孝常伴于李克用身边,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李存孝身穿铁甲,手拿铁马鞭,腰上挎着弓箭与长矛,每每冲锋陷阵,其勇猛势不可挡,敌军听闻其名声就闻风丧胆。就连武功天下第二的“铁枪”王彦章,也在李存孝手下走不了两回合。
可惜“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李存孝被李克用格外宠爱,自会被人嫉妒。在这中,表现最为强烈的当属李克用的四子李存信。李存信也是李克用的养子,先前也倍受李克用宠爱。然而,随着李存孝的到来,原先受宠的李存信发现自己失宠了。
论能力,他显然不是李存孝的对手。他想要回自己的位置,这种欲望逐渐强烈,他知道李存孝虽英勇无敌,但却全无心机。于是后来不断设计陷害李存孝,最终,李存孝谋反,李克用率兵平反,李存孝不忍与旧部作战,故而投降。后被判五马分尸之刑,怎知,李存孝身体本能就能将五匹马倒拉回来;结果还是因李存孝万念俱灰,告诉李存信,将自己的手筋和脚筋隔断,才使得李存信顺利完成任务。
最后就是“拳不过金”了,想来几乎没什么人知道,其实这人就是金台了;这金台是北宋时期的传奇豪侠,号称武功古今天下第一。金台自幼脾气倔强,喜欢练武,十岁那年,父母双亡。十二岁时离家出走,浪迹江湖,在河北一次遇险时被一名叫田七的武侠救助,并与他结为兄弟,向他学习异功绝招。
后来从军并成为一名赫赫有名的战将,他性格豪爽,喜欢广交天下武林好友,曾偕同结义兄弟,力挫七十二座擂台,打遍天下无敌手,获得“天下拳王”的美称。在王安石变法期间,宋神宗遣金台为王安石护身保镖10多年之久;而且他还曾传授过蔡京内功。
关键是这金台还是周侗的师傅,周侗又是岳飞的师傅,所以这么数下来,金台还是岳飞的师公了,也难怪岳飞的武艺也这么厉害了。如此说下来,“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的四位中,仅有李元霸是虚构人物,其实李元霸也不完全算是虚构人物,他的原型是李玄霸,只不过远远没这么厉害而已。
?王不过项?指秦末项羽,?力不过霸?指唐初李元霸,?将不过李?是指唐末五代名将李存孝,?拳不过金?是指北宋豪侠金台。其实更主流的说法是?王不过项,将不过李,拳不过金?,因为毕竟?力不过霸?的李元霸常指的是文学作品中的虚拟、夸张之后的李元霸。接下来详细说说。
01、王不过项
项羽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孙子,人称西楚霸王,力能扛鼎,有万夫不当之勇。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从很早就记载着项羽的王者思维:?剑一人学,不足学,学万人敌。?巨鹿之战,项羽率领诸侯联军,大破秦军40万,一战成名;彭城之战,项羽率3万骑兵,击破刘邦大军50余万。在我看来,尤其能表现?王不过项?的是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因为真正的王者或许真的就如同项羽认为的那样,不屑于阴谋诡计,而是真刀真枪的较量。
02、力不过霸
李元霸是《说唐》、《兴唐传》,以及单田芳先生《隋唐演义》等作品中的?天下第一条好汉?。李元霸掌中一对擂鼓瓮金锤,仅单只就重达400斤,一对共重达800斤。他的力量举世无双,而且更邪乎的是,他的力气似乎永远没有用竭的时候。四明山之战,李元霸一人单挑十八路反王230万大军;紫金山一战,李元霸斩杀天下第二的宇文成都,一人将对方180万大军,砍瓜切菜般砸死了125万。面对这样的战绩和数据,谁又能轻易就?过?呢。
03、将不过李
很多人认为?将不过李?指的是战国时的名将李牧,以及汉朝将李广等人,当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更多的说法是指李存孝。他是唐末至五代时的猛将,为大唐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养子,人称为"十三太保" ,常跟随李克用南征北战,立下战功无数,?每战无不克捷" 。在《残唐五代史演义》等作品中,他和李元霸一样,能力都被加持了,比如善用8百斤的禹王槊的李存孝人称飞虎将军,曾取得过率18人轻取百万大兵把守的洛阳城的骄人战绩。
04、拳不过金
金台,北宋武学奇才,但有关他的记载在正史当中并不多,主要是在民间流传的广,据传他是北宋名武师周侗的师父,比如在《说岳传》 中就有说到,而众所周知,周侗又曾是岳飞、林冲等的师父,和《水浒传》又有一定程度的交叉。我觉得这是金台?拳不过金?这个说法重要来源,因为徒弟都无人能出其右,更何况师父的师父呢。相传他曾力挫七十二座擂台,打遍天下无敌手,因而获得了?天下拳王?的美称。
所以总体看来下,这4句话中就?王不过项?相对来说正史资料更多一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368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司马炎军事方面的成就有哪些,
下一篇: 张献忠人物一生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