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里学习历史时,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诸葛瑾说自己的儿子诸葛恪会给家族带来灾祸,是出于什么心理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
诸葛恪是三国时期吴国的重要人物,他备受吴国君主孙权赏识和重用。甚至在他父亲诸葛瑾未亡的时候,孙权就已经封他为侯爵。后来,孙权病重时,还任命他为托孤大臣之首。虽然孙权对诸葛恪十分满意,但从诸葛恪所做的事情来看,他父亲和身边的人对他的评价并不太好。
有一次蜀国的使臣来到吴国朝廷,各位重臣都前来会见。孙权对来访的使节说:“我的爱卿诸葛恪很喜欢骑马,你们回去后告诉你们的丞相,挑选一匹好马送给他。”诸葛恪听到后,立刻下跪谢恩。孙权感到疑惑,问道:“马还没送到,你为什么这么着急地谢恩呢?”诸葛恪回答道:“蜀国是陛下在外的马房,今天陛下发话了,那这匹马一定会送来的,我又怎么敢不感恩呢?”
这个故事表达了诸葛恪的感恩之心和对君主的忠诚。他并不是对孙权的赏赐不以为然,而是深感荣幸并及时向君主表达感谢之情。他明白,作为忠臣,对君主的感恩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诸葛恪之所以备受赏识和重用,不仅仅是因为他武艺高强,更重要的是他的忠诚和爱国之心。他时刻怀着一颗报效国家、尽忠职守的心,始终时刻为国家和君主着想。这样的品质使他成为了孙权的得力助手和亲信之一。
诸葛恪的家族背景也为他在政治上获得了许多机会。他的父亲诸葛瑾是吴国重臣,享有很高的声望。然而,正是因为他父亲的声望和地位,诸葛恪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期望。这也让他不得不更加努力,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才能和忠诚。
尽管孙权对诸葛恪很满意,但诸葛恪在父亲和身边人的眼中却不尽如人意。这也说明,一个人的表现并不仅仅取决于君主的称赞,还包括身边人和家族的评价。诸葛恪深知这一点,因此他不仅要为君主做出成绩,更要注意维护自己的形象和声誉。
诸葛恪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质和为人处事的态度对于在政治舞台上取得成功和得到赏识是至关重要的。诸葛恪的忠诚和感恩之心赢得了孙权的赏识,也为他在政治上赢得了更多的机会。同时,他也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让我们明白,只有真诚地以感恩之心对待君主和身边的人,才能获得更多的赏识和机会,也才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大臣。
孙权疑惑道:“这马还没有送到,你就着急着谢什么恩呢?”诸葛恪回答道:“蜀国是陛下在外的马房,今天陛下您发了话,那这马就一定会送到的,我又怎么敢不谢恩呢?”
从这件事来看,诸葛恪是一个很会奉承、耍嘴皮子的人。孙权身为一国之君,听见这种话当然开心了,所以这就是孙权喜欢诸葛恪的原因之一。
在当时,因为丹杨郡很偏僻,时局又动乱,所以经常有盗贼出没。在当地为非作歹,侵犯骚扰百姓,不得安宁。可是因为当地不仅地势险峻,而且民风彪悍,所以东吴一直对这片地区束手无策,没有进行过有效的治理。诸葛恪知道了,就想去丹杨郡做太守,并且夸下海口说:“三年之内就可以征到四万武士。”一向小心谨慎的诸葛瑾也认为自己的儿子在吹牛,这也就难怪他说:“诸葛恪不可能使我家兴旺,而是要为我家带来灭族之祸啊。”
在东兴之战中,由于敌方司马昭战略指挥的失败,让诸葛恪小胜了一次,他就非常之骄傲,主动发起了合肥新城之战。但是这次战争敌方可没有失误,硬是带领四千人守了三个月。这三个月中,诸葛恪带领着十万大军,愣是没有攻破新城。天气渐渐炎热,爆发了瘟疫,将士们死伤惨重。
面对这种局面,诸葛恪不但没有听谋士的撤军之计,反而将与自己意见不和的将士都杀害了。不久,他又重新整顿军队,又一次讨伐魏国,希望能通过建立新的战功来掩饰自己的错误。最终这种行为不仅让将士们对自己非常不满,还招来了东吴众臣的反对。
因为“知子莫若父”啊,诸葛瑾太了解自己的儿子了。他就是个擅长耍耍小聪明,玩玩文字游戏的货色,没有什么大智慧。
关于诸葛瑾说自己的儿子诸葛恪会给家族带来灾祸,是出于什么心理的内容就是这些了,致力于为读者提供高质量、全面的历史资讯和故事。我们的内容不限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喜欢的话就请关注我们吧。
诸葛恪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孩子。
诸葛瑾(诸葛恪之父)脸很长,有一天孙权宴会时,喝醉了酒,命下人牵来一头驴,在驴脸上写上诸葛瑾的名字,借此嘲笑他脸长像驴,孙权和群臣都哈哈大笑,弄得诸葛瑾很难堪,这时,小诸葛恪出现了,他拿起笔,在诸葛瑾的名字后面添了两个字“之驴”,意思是诸葛瑾的驴。
就这样,诸葛恪机智地帮父亲化解了尴尬,使父亲不至于颜面扫地,而从此人们也记住了诸葛瑾有个聪明的儿子,未来的大将军诸葛恪。
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看出诸葛恪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孩子。
诸葛恪简介:
诸葛恪(203年—253年),字元逊,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权臣,大将军诸葛瑾长子。
诸葛恪体格肥胖,聪明伶俐。成人之后拜骑都尉,孙权长子孙登为太子时担任左辅都尉,作为东宫幕僚领袖辅佐太子理政。之后历任丹阳太守、威北将军等职,平定山越。赤乌八年(245年)丞相陆逊病逝,诸葛恪升任大将军并代领其兵。
神凤元年(252年)孙权病危时,在孙峻的力荐下,将诸葛恪任命为托孤大臣之首。孙亮即位后受封太傅。开始掌握吴国军政大权。执政初期革新政治,率军抗击魏国,在东兴之战中取得大捷,名闻海内,天下震动。并因功加封丞相、进爵阳都侯。?此战之后产生轻敌之心,开始大举出兵伐魏,惨遭新城之败。回朝之后为掩饰过错,更加独断专权。
建兴二年(253年)十月,同为托孤大臣的孙峻暗中联合吴主孙亮,将诸葛恪及其死党以赴宴为名诱入宫中,在宴会上将诸葛恪杀害,时年五十一岁。孙休即位除掉权臣孙綝之后,下诏为诸葛恪平反。
三国中我觉得最大的家族就是诸葛一家了,在三国的均有大官,诸葛亮虽然于哥哥诸葛瑾的关系不错,但是却对诸葛恪却有些看不起。甚至于诸葛瑾自己都有些看不起自己的这个儿子诸葛恪。
首先这个诸葛恪从小就被大家看好,可以说就是一个神童,小时候,孙权带了一匹驴,然后牌子上写了诸葛瑾的名字,这不就是说诸葛瑾就是驴吗?诸葛恪一看就在牌子上加了“之驴”儿子。孙权一看,就觉得他很聪明嘛。
长大后的诸葛恪是一个很自傲的人,虽然有些才华,但是有着年轻人都有的轻浮。虽然当时的大多江东大臣都很欣赏他,说他的才智也就超过了他的父亲诸葛瑾,甚至已经超过了诸葛亮。但是诸葛亮却说,如果不将他好好引导,将会引来灭门之灾。
诸葛亮为什么这么说?最重要的就是他太自傲了,十分的自负,从来不将他人放在眼里,对诸葛亮这个叔父也是不屑一顾。自己也觉得他人说的对,自己要比诸葛亮厉害。
孙权因为从小和诸葛恪接触,认为他是一个不世之才,让他去管理粮草,诸葛恪却认为自己大材小用,还生了好几天的气。
当然诸葛恪也确实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也帮助过吴国建立了很多的战功被封为了王侯。最后孙权临死时也将儿子托孤给了诸葛恪。这时的诸葛恪却大肆的屠杀反对自己的将领,更是去攻打魏国,落得惨败,最终引得吴主的不满,设计将他诛杀,最后被灭了三族。
所以,诸葛恪这个人虽然有才能,但是他太自负了,诸葛亮也是因为这个才看不起他的。
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琅邪阳都人。诸葛氏的祖先是琅邪各县的葛氏,后来迁徙到阳都居住。阳都原先有姓葛的,当时的人们称他们为诸葛,因此就改为诸葛氏。诸葛瑾年少时到京师游学,学习《诗经》《尚书》《左氏春秋》。诸葛瑾的生母去世很早,他对待继母十分恭谨,很得人子之道。
东汉末年,诸葛瑾到江东躲避战乱。这时正值孙策去世,孙权的姐夫、曲阿人弘咨认识诸葛瑾后,竭力向孙权推荐。诸葛瑾和鲁肃一起去见孙权,被孙权待若上宾,后来诸葛瑾担任孙权的长史,又转任中司马。
215年,孙权派诸葛瑾作为使者到成都交好刘备,在此期间和他的弟弟诸葛亮都是公事公办,从不在私下里联络。
孙权平时很讲究工作方式方法,劝阻或者向孙权提出建议意见时,都是大体上说出个人见解,点到为止。遇到和孙权心意不合时,马上转向其他话题,所以每次都没有惹孙权不高兴。
吴郡太守朱治在当初推荐孙权为将,孙权对他十分尊敬,但是因为有些事情孙权想要责备朱治,却碍于情面张不上口。诸葛瑾揣摩到这个事情后,也不当面讲明,而是私下里写信给孙权,仔细琢磨用词,最后把信呈给孙权。孙权看完后大喜笑道:“诸葛先生打开了我的心结。颜氏之德,使人加亲,说的就是诸葛先生吧?”
有次孙权又责怪校尉殷模,所定的罪名却不上了台面。群臣都来求情劝阻,孙权却更恼怒,这时只有诸葛瑾一声不吭。孙权奇怪地问诸葛谨:“子瑜为什么不说话?”诸葛离开座位向前说道:“我本来和殷模等人遭遇本州倾覆,生类死亡殄尽。我们舍弃祖宗坟墓,扶老携弱,来投奔主公。我们的所作所为,不能报答主公万分之一大恩。现在殷模辜负主公厚恩,自陷罪责。臣认为我自己牵连其中有罪,所以不敢说话。”孙权听完后很是感动,说道:“我就为你这句话,现在特地赦免他的罪过。”
后来诸葛瑾跟随吕蒙征讨关羽,被封为宣城侯,以绥南将军的身份接替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刘备伐吴时,孙权向刘备求和,诸葛瑾给刘备写信陈明利害,并且亲赴蜀国进行劝谏,这时有人说诸葛瑾会趁机投奔刘备。孙权说道:“我和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不会负我,就像我不会负子瑜一样。”诸葛瑾果然很快返回,由此留下一句成语“生死不易”。
222年,诸葛瑾升任将军,都督公安,假节,封宛陵侯。虞翻因为狂妄直率被孙权流放,只有诸葛瑾多次为他说情,虞翻很是感动,专门写信给孙权说明此事。
诸葛瑾为人雍容大度,当时的人们都佩服其宽宏雅量。孙权很是器重他,凡有大事必定咨询。孙权称帝后,拜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在吕壹等人被诛杀后,孙权又找来诸葛瑾一起商量善后事宜。诸葛瑾每次和孙权商量事情时,都辞顺理正。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名盛当世,孙权很是器重,只有诸葛瑾说他不是保家之子,每次说起来都很担忧,后来诸葛恪果然招致家族灭门之祸。
241年诸葛瑾去世,享年六十七岁,遗命以素棺时服入殓,一切节约从俭。这时诸葛恪已经封侯,所以由诸葛恪的弟弟诸葛融承袭其爵位,领兵驻守公安。在诸葛恪被诛杀后,无难都督施宽率领将军施绩、孙壹、全熙等人攻取诸葛融。诸葛融服药而死,他的三个儿子也被杀害。
黄其军
? ? ? 作于2019年8月27日(古历七月廿七)
“金口难开”的顾雍故事
江东重臣张昭故事(二)
江东重臣张昭故事(一)
孙权弟弟的子孙故事
孙坚兄长的子孙故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368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