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道成被称为鱼鳞子的原因是最新上映的热门电视剧中重要剧情桥段,这部剧在吸引了大批观众的关注同时也在剧情和演员表现方面取得了相当成功,堪称一部成功的佳作。萧道成被称为鱼鳞子的原因是最近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就这个话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曾担任过宋雍州刺史萧思话的左军中兵参军。在明帝统治末年,他逐渐晋升到散骑常侍和太子左卫率的职位。在明帝元徽二年(474年),桂阳王刘休范叛乱,萧道成请缨前往南京的新亭驻守,以抵御敌军的进攻。他的英勇行为得到了认可,并因此升任中领军,并获得爵位公。与袁粲、褚渊、刘秉合称"四贵",被重用以决策机要。随后,他在五年的时间里,成功杀死了后废帝,并立下顺帝为新的皇帝。他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成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后来荆州刺史沈攸之在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发动叛乱,司徒袁粲和尚书令刘秉叛变于石头(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领军刘韫和直閤卜伯兴叛变于宫廷,但萧道成成功地平定了叛乱。他的功绩使他晋升为齐王。在升明三年(479年)四月,他迫使顺帝退位,自立为帝,并定年号为建元。
萧道成不仅博学多才,而且工艺精湛,尤其擅长草书和隶书,他的棋艺也是第二流的。他从不喜欢奢侈品,常常说:“如果我统治天下十年,我将使黄金和泥土的价值相同。”他曾命东观学士撰写《史林》三十篇。他去世后被谥号为高帝,并被尊奉为太祖。
升明三年(479)四月,迫顺帝禅位,年号建元。博学有文采,工草、隶,弈棋第二品。身不御精细之物,每谓:使我临天下十年,当使黄金与土同价。尝诏东观学士撰《史林》三十篇。卒谥高帝,庙号太祖。
史书在记载齐高帝萧道成的事迹时,称呼萧道成为“鱼鳞子”,记载到:“少有大志,喜怒不形于色,胸有四海之心;长得仪表英异,宽额方脸,声如洪钟,身高七尺五寸,遍体有鱼鳞纹。”
主要是因为萧道成称帝得了一种皮肤病,这种病的症状,就是皮肤会长像鱼鳞一样的斑块,后面史书记载便毫无忌言的称之为“鱼鳞子”,这就是其绰号的来源。
公元443年(元嘉二十年),“鱼鳞子”萧道成的军旅生涯正式起步。说到萧道成能够到军中做事,还与南朝宋国开国皇帝刘裕有关。刘裕在没有发迹之前,萧家的一位姑娘做了刘裕的继母。
从刘裕当上宋代皇帝的那一天起,与皇族本来毫无渊缘关系的萧家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刘皇帝家的亲戚。借着刘裕继母远房宗亲这点关系,萧道成入职之初,就在雍州刺史萧思话的手下当着一员小将,自不在话下。
在本文中,我们已经详细阐述了有关萧道成被称为鱼鳞子的原因的全部内容。如果你对历史相关事件充满了好奇心,并且想要深入了解更多内容,我们极力推荐你浏览我们的,我们会定期推出各种历史类文章,涵盖了不同领域。
1: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听说过吧、、三千越甲打败了夫差、、我认为是应为他肯忍辱负重、的才能采油的作为、、
2:晋文公:在异国忍受多年终于回国重用能臣、、不记仇恨、、知恩图报、、退避三舍皆出自于他、、
3:秦始皇 嬴政、、中国历史上新纪元的开拓者、、因雄图而擅任而有作为、、文臣用李斯、、武将有王翦等将、、、终于完成大业
4:汉武帝刘邦:他虽然无小菜才,但有大才、、正如韩信所说他不能将兵、、但可以将将、、呵呵重用韩信、、张良、、萧何、、三人、、萧何管理后方、、张良主朝事、、韩信主征战、、、正所谓人心所向、、当然打败项羽、、、
5:符坚、、虽然是一个少数民族但他凭借今人的智慧和武艺令大汉闻风丧胆、、、虽然最后他失败了、、但不得不说是一个有志之君、、
6: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不得不是但时至壮举、、他重用开唐二十四臣、、使大唐响名中外
7;武则天、、中国的第一个女皇、、她的狠毒、、她的心机和心计都无人可比、、试问中国有几个女人可以从一个秀女成为一代君王、、
8:成吉思汗:马鞭指向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土地、、那时的中国横跨亚欧大陆、、是最大版图的中国、、无疑是一位杰出的军王、、
9:名高祖朱元璋:一个乞丐、、一个和尚、、最后成立了大明王朝、、他不仅仅有过人的毅力、、也有着旷世的鬼才、、、重用刘伯温、、徐达、、等人、、足以证明奇才、、最后一个称王的君王却真正当上了君王、、、
10:康熙大帝、、八岁登基、、16岁执政、、杀鳌拜(虽然那是一个错误)、平三藩、、三战葛尔丹、、收台湾、、战沙皇、、、一代君王、、、他就是康熙
(1661—1722) 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代皇帝即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
俗称清圣祖为康熙皇帝、康熙帝。因为明清之帝王时多只有一个年号,因为往往以年号代称帝王。
清圣祖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清朝皇帝,康熙的称谓来自其年号。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佟妃之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卒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在位61年(1661年-172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继位时只有八岁,是顺治的第三子。顺治接受汤若望的意见因其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而把他选为继承人。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在太和殿举行亲政仪式。在其祖母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的帮助下,在康熙九年赢得了与顾命大臣鳌拜的斗争,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康熙执政期间,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73年),统一台湾(1684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1688年-1697年),并抵抗了当时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签定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中国东北边界。他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庄,作为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的基地。
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考察,康熙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积极鼓励垦荒,废止圈地令,实施更名田;整修黄河、淮河、运河的水利工程。尤其是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决定“永不加赋”,取消新增人口的人头税,并最终演变成“摊丁入亩”制度。并大蠲赋税。最终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表现为耕地面积的迅速扩大与粮食产量的提高、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奠定了所谓“康乾盛世”的基础。
康熙帝重视对汉族知识分子的优遇。他曾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并亲临曲阜拜谒孔庙。康熙帝还组织编辑与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图书、历法和地图。同时他对西学也有浓厚的造诣,在天文学、数学(特别是几何学)、物理学、化学、药学(曾在宫中推行可治疗疟疾的金鸡纳霜)、医学(曾在自己的子女身上种痘,以预防天花)等方面都毕生的学习。
康熙也有保守的一面。他在统一台湾后开放了海禁,但是由于担心米谷出境而明令禁止南洋贸易。他崇尚儒学,尤其是朱熹理学。此外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还发生过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狱事件。
康熙十三年,康熙帝立皇后所生的一岁的皇次子胤礽为太子,但数十年后由于太子本身的素质问题及其在朝中结党而废太子。废太子后众皇子觊觎皇位,矛盾更加尖锐,故太子废而复立,但康熙仍无法容忍其结党,三年后再废太子。最终在康熙六十一年临终时传位于皇四子胤禛。传位给胤禛的理由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康熙是希望精明干练的胤禛能大力改革康熙末年的宽纵积弊,也有人认为康熙是因为钟爱胤禛之四子弘历(未来的乾隆帝)而传位于他,还有传说是顾命大臣隆科多和胤禛矫篡遗诏。无论如何,此一传位争议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奇案之一。
案语:康熙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他在位之初,国家外有重患,内有沉疴;他离位之时,已入康乾盛世,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强盛的国家之一。可惜的是,他未将个人对西学的爱好转化为一种国家政策,他的子孙不失勤勉但一个比一个平庸,中国在一片歌舞升平中走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1、 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在位37年,灭六国,统一华夏,建立中央集权,全国实行郡县,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
2、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公元649年),在位23年,对于唐王朝的建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即位后,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
3、 清圣祖康熙爱新觉罗玄烨(公元1654年——公元1722年),在位61年,除鏊拜,削三藩,收复台湾,抗击沙俄,平定噶尔丹等,开创“康乾盛世”的局面。
4、 汉高祖刘邦(前256年——前195年),在位11年,建立汉朝,史称“西汉”。
5、 汉武帝刘彻(前157年——前87年),在位54年,大破匈奴,加强中央集权,使西汉空前强盛。
6、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在位15年,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政绩卓著。
7、 明太祖朱元璋(公元1328年——公元1398年),在位30年,建立明王朝。
8、 光武帝刘秀(前6年——公元57年),在位32年,结束分裂,建立“东汉”王朝,史称“光武中兴”。
9、 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27年——公元976年),在位16年,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10、元世祖忽必烈(公元1215年——公元1294年),在位34年,灭南宋,定都大都。改国号“元”。
11、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在位23年,削弱诸侯,减轻赋税,重视生产,开创“文景之治”。
12、隋文帝杨坚(公元541年——公元604年),在位23年,结束了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使中国又成大一统局面。
13、汉景帝刘启(前188年——前141年),在位16年,平定七国之乱,继续与民休息。发展了“文景之治”。
14、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年——公元761年),在位44年,开创了“开元盛世”。但后期昏庸,“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
15、晋武帝司马炎(公元236年——公元290年),在位25年,继秦始皇之后,第二次统一中国。
16、唐高祖李渊(公元566年——公元635年),在位8年,唐朝的建立者。
17、清高宗乾隆爱新觉罗弘历(公元1711年——公元1799年),在位60年,把“康乾盛世”的局面推向高潮。
18、明成祖朱棣(公元1360年——公元1424年),在位22年,发动“靖难之役”,夺取明政权,迁都北京,下令编纂《永乐大典》,派遣郑和下西洋。
19、宋太宗赵光义(公元939年——公元997年),在位21年,完成宋王朝的统一大业。
20、汉宣帝刘病己(前91年——前49年),在位25年,进一步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多次下令减轻人民负担。史称“宣帝中兴”。
1.秦始皇(赢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2.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
3.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
4.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的帝王
5.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
6.汉哀帝(刘欣)——“同志”皇帝
7.汉新帝(王莽)——夺权容易,守权难
8.汉光武帝(刘秀)——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9.汉明帝(刘庄)——东汉时期小有作为的皇帝
10.汉章帝(刘炬)——“章草”皇帝
11.汉桓帝(刘志)——碌碌无为的皇帝
12.汉献帝(刘协)——东汉最后一个皇帝
13.三国魏武帝(曹操)——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14.三国魏文帝(曹丕)——政坛、文坛双峰并峙的皇帝
15.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智慧与魅力并存的皇帝
16.三国吴大帝(孙权)——智勇兼备的英雄
17.西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开国皇帝
18.西晋惠帝(司马衷)——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亡国之君
19.东晋元帝(司马睿)——东晋的第一代皇帝
20.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中国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皇帝
21.十六国汉光文帝(刘渊)——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国开国皇帝
22.十六国昭武帝(刘聪)——匈奴汉国第二代国君
23.十六国前赵皇帝(刘曜)——神射手
24.十六国后赵高祖(石勒)——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少数民族皇帝
25.十六国后赵国太祖(石虎)——残暴、偏激、猜疑
26.十六国前秦宣昭帝(苻坚)——古代三位最杰出的皇帝之一
27.南北朝宋武帝(刘裕)——南朝宋王朝建立者
28.南北朝宋文帝(刘义隆)——有着雄图大略的皇帝
29.南北朝南齐高帝(萧道成)——“鱼鳞子”
30.南北朝齐废帝(萧宝卷)——历史上最为昏庸、荒淫的皇帝
31.南北朝梁武帝(萧衍)——南朝皇帝中在位最久的皇帝
32.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鲜卑骄子
33.南北朝北齐文宣帝(高洋)——历史上最癫狂的皇帝
34.隋文帝(杨坚)——历史上有名的“惧内”皇帝
35.隋炀帝(杨广)——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
36.唐高祖(李渊)——大唐帝国的奠基人
37.唐太宗(李世民)一一明君的典范
38.唐高宗(李治)——懦弱的皇帝
39.唐中宗(李显)——被3个女人左右的皇帝
40.唐睿宗(李旦)——两次即位继承大统的皇帝
41.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42.唐玄宗(李隆基)——音乐皇帝
43.唐肃宗(李亨)——两耳不闻窗外事
44.唐代宗(李豫)——唐朝历史上第一个以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
45.唐德宗(李适)——饱尝战火的洗礼和考验
46.唐顺宗(李诵)——进入太上皇角色最快的皇帝
47.唐宪宗(李纯)——中兴之主
48.唐穆宗(李恒)——纵情享乐终其一生
49.五代十国后梁太祖(朱晃)——五代时期的第一个皇帝
50.五代十国后唐庄宗(李存勖)——喜欢唱戏的皇帝
51.五代十国后晋高祖(石敬瑭)——五代时后晋王朝的建立者
52.五代十国后晋出帝(石重贵)——善始未能善终
53.五代十国后汉高祖(刘禺)——后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54.五代十国后周太祖(郭威)——五代时期后周的建立者
55.五代十国后周世宗(柴荣)——五代十国时期最有作为的帝王
56.五代十国吴武帝(杨行密)——五代十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
57.五代十国南唐烈祖(李界)——后废吴主自立,建立南唐
58.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亡国之后成词宗
59.五代十国吴越武肃王(钱镏)——“海龙王”
60.五代十国前蜀高祖(王建)——前蜀国的建立者
61.宋太祖(赵匡胤)——北宋王朝的建立者
62.宋真宗(赵恒)——信小人、远贤臣
63.宋仁宗(赵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64.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契丹民族的英雄
65.辽太宗(耶律德光)——使契丹走向强盛的人
66.辽穆宗(耶律琛)——“睡王”皇帝
67.辽景宗(耶律贤)——辽朝皇帝中比较有作为的皇帝
68.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女真族的民族英雄
69.西夏景宗(李元吴)——中国西夏第一位皇帝
70.元太祖(铁木真)——一代天骄
71.元太宗(窝阔台)——蒙古帝国第二任可汗
72.元世祖(忽必烈)——大元帝国的缔造者
73.元成宗(铁穆耳)——守成之君
74.明太祖(朱元璋)——布衣天子
75.明惠帝(朱允坟)——帝王之旅四年告终
76.明成祖(朱棣)——马上天子
77.明仁宗(朱高炽)——一个平庸老实人
78.明宣宗(朱瞻基)——蟋蟀天子
79.明英宗(朱祁镇)——玩童皇帝
80.明代宗(朱祁钰)——“代替他人当皇帝”
81.明宪宗(朱见深)——糊涂皇帝
82.明武宗(朱厚照)——顽童皇帝
83.明世宗(朱厚熄)——近支即位,承大统
84.明穆宗(朱载重)——平平淡淡才是真
85.明神宗(朱翊钧)——一代英主却背负千古骂名
86.明光宗(朱常洛)——赋予传奇色彩的皇帝
87.明熹宗(朱由校)——木匠皇帝
88.明思宗(朱由检)——历史剧中的悲剧人物
89.清太祖(努尔哈赤)——开疆扩土、骁勇善战的英雄
90.清太宗(皇太极)——血腥人生
91.清世祖(顺治)——清人关后的第一位皇帝
92.清圣祖(康熙)——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93.清世宗(雍正)——一位扑朔迷离的皇帝
94.清高宗(乾隆)——历史上有名的风流天子
95.清仁宗(嘉庆)——励精图治却未能扭转历史
96.清宣宗(道光)——满清唯一的以嫡长子身份即位的帝王
97.清文宗(咸丰)——有重整江山之心,却无回天之力
一、中国皇帝在位时间排行
自公元221年秦始皇灭六国首称皇帝以来,中国历史上共历408帝(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胡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国55位,宋朝18位,金辽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南明、北元加上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父子、袁世凯共408位,若把秦始皇以前历时840年的东、西周和春秋、战国时代121位君主,商朝、夏朝60位帝王也算进去,中国皇帝应该有589位),在这些皇帝中,在位时间长短不一,其中以清圣祖康熙在位最长,历时61年,具体排行如下:
1、清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1162—1723 61年
2、清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1736—1796 60年
3、汉武帝 刘彻前140—前86 54年
4、明神宗朱翊(yi)1573—162048年
5、明世宗朱厚熜1522—156745年
6、唐玄宗 李隆基 712—756 44年
7、宋仁宗赵祯 1023—104641年
8、宋理宗赵昀 1225—126540年
9、宋高宗赵构 1127—1163 36年
10、元顺帝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1133—136835年
11、清德宗载湉 1875—1909 34年
12、光武帝刘秀 25—5833年
13、唐高宗李治 650—68333年
以上皇帝是公认的,可以说是正统,但是在秦灭六国统一中原之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先秦时期也有很多在位比较长的皇帝,秦大一统以后,在中央政权之下,也还有比较多的附属国国君在位也很长,具体如下:
1、周赧王姬延 314—256 58年
2、秦昭襄王 嬴则 306—250 56年
3、夏仁宗李仁孝1139 -119355年
4、夏崇宗李乾顺1086 -113954年
5、周穆王姬满 976—922 53年
6、周平王姬宜臼770—719 51年
7、辽圣宗耶律隆绪982—1031 49年
8、梁武帝萧衍 502 -549 48年
9、周显王姬扁 368—32048年
10、辽道宗耶律洪基1055—1101 47年
11、周宣王姬静 827—78146年
12、汉后主刘禅 223 -263 40年
二、按中国朝代长短排序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共历18朝(必须入主中原,为当代历史学家公认),各朝存续时间也大不一样,最长的长达500多年,短的仅有十余年,具体排行如下:
1、商朝:555年(前1600—前1046)
2、东周:515年(前770—前256)
3、夏朝:470年(前2070—1600)
4、唐朝:289年(618—907)
5、明朝:277年(1368—1644)
6、西周:275年(前1046—771)
7、清朝:268年(1644—1912)
8、西汉:214年(前206—8)
9、东汉:196年(25—220)
10、北宋:168年(960—1127)
11、南宋:153年(1127—1279)
12、东晋:104年(317—420)
13、元朝:98年(1279—1368)
14、西晋:51年(265—317)
15、隋朝:38年(581—618)
16、民国:37年(1912—1949)
17、新朝:17年(8—25)
18、秦朝:16年(前221—前206)
南北朝:169年南朝(420—589)北朝(439—581)
三国: 60年(220—280)
五代:53年(907—960)
请采纳~
秦始皇。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始于始皇帝赢政,终于子婴,共3帝。秦朝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帝国,虽然时间不长,但其地位极其重要。战国后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已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为兼并六国创造了物质条件。秦王政从即位(前247)到称始皇帝的二十六年间,相继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大臣只有参政议事权,无决策权;中央主要有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称为三公,分掌行政、监察、军事;地方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全国修建驰道、直道,兴建水利,筑灵渠;迁万姓充屯边地,谪判罪犯戍守边防;在战国诸国所建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万里长城,以防匈奴入侵。与此同时,秦始皇又施行残暴统治,大量征发劳役,大建宫室园林和陵墓,坑杀儒生,烧毁书籍。始皇末年,全国人民已在普遍怨恨和不满声中。始皇死后,二世昏庸,在赵高的操纵下,其暴政比始皇时有过之无不及。二世元年(前209)七月,终于爆发了以戍卒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起义烽火迅速蔓延。反秦斗争遂由六国旧贵族之后项羽与原秦下级官吏刘邦分别领导,西入关攻秦。这时赵高已杀丞相李斯,又杀二世,立始皇孙子婴为秦王。公元前207年,项羽大破秦军,巨鹿一战,秦军被歼殆尽。公元前206年刘邦入关,子婴出城降,秦亡。历史进入了以项羽为首的「楚王」和以刘邦为首的「汉王」的「楚汉战争」阶段。前202年,项羽败死,刘邦即汉朝皇帝位。秦朝在历史上虽然为时很短,但它对后世的影响却极其深远。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大陆,除西部、西南部和东北部的边疆地区尚未开发外,其版图基本沿用至今;始皇时建立的一套中央集权制度,也基本上为后世历代王朝所继承;秦代修建的万里长城,至今仍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但秦始皇的统治却是历史上少见的残暴统治,因此它很快又被人民起来推翻,成为短命王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367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理查一世被称作狮心王是为什么,
下一篇: 宋慈的老婆最终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