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禅和诸葛亮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纵观三国,在那一个乱世,涌现出了很多杰出的人物。不过还有一个人,并不是聪明绝顶、能征善战的人,但他也非常出名。那就是刘禅,他的那个“乐不思蜀”典故,至今还被人们所津津乐道,那么他真的就那么的软弱,扶不起来吗?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在历史上的刘禅,并非像《三国演义》里写的那样,软弱无能,而是非常有才华的一个人。之所以会说他扶不起来,还是因为“乐不思蜀”那个典故,但是我们要知道他在说这句话时的背景。
当时的司马昭,虽然没有他父亲那种智慧,但是也是一个狠人。如果刘禅不装作昏庸的样子,又怎么能保全蜀国呢?要知道当时的蜀国,可以说是内忧外患之中,而魏国又那么的强大。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司马昭才没有对蜀国直接开火。而且还有一件事也能证明,就是在诸葛亮死前,刘禅问诸葛亮:丞相百年之后,子孙当如何自处?这是一个暗藏玄机的话语。
而诸葛亮听过之后,也是恍然大悟,知道他以前一直在装,连忙回答达:不劳陛下费心,臣家中尚有八百桑树,可以养活他。诸葛亮的回答,也从侧面向刘禅表明,自己的子孙不会参与朝政之事,也就避免了争夺皇权的事情。
而在诸葛亮死后,刘禅撤销了丞相的官位,自己把持朝政,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诸葛亮的儿子来拉拢人心,从这一系列的操作,可以看出,刘禅并不是《三国演义》中写的那么无能,很多人都被《三国演义》骗了。
众所周知,三国里的蜀国之所以走向覆灭,关键还是因为刘禅的庸碌无为。虽然诸葛亮为他撑起了一片天,但其去世后,刘禅却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最后导致曾经三国里最强的蜀国却成了第一个灭亡的。从此,后人也用“扶不起的阿斗”来形容那些毫无作为的皇帝。
不过,刘禅果然就如后人所说,是一个一点上进心都没有的皇帝吗?其实不然,诸葛亮曾在弥留之际问过刘禅一个问题,即“丞相百年之后,子孙应如何自处之。”什么意思呢?表面上看起来像是关心诸葛亮的后人应该如何安置,其实也包含了对其后人是否会篡位的担忧。
也是因为这个问题,诸葛亮明白刘禅原来一直不傻,只是平日里隐藏锋芒罢了。况且,虽然蜀国最终亡在了刘禅手里,但主要原因还是诸葛亮死后,无人能挑起大梁所致,并不能归因于刘禅的昏庸。此外,诸葛亮去世后,刘禅还给了蜀国百姓长达30年的安稳生活,怎么看也不像没有一点策略的人。
当然,除了治国,刘禅在保命这一块也很有造诣。众所周知,蜀国灭亡后,刘禅被司马昭封为了安乐公,从此定居洛阳。为了防止司马昭怀疑自己有东山再起的野心,刘禅可谓是装足了孙子。
成语“乐不思蜀”的典故便出自刘禅,讲得是司马昭为试探刘禅,问久居洛阳的刘禅还思不思念蜀国。结果刘禅来了句“此间乐,不思蜀”,让司马昭哭笑不得。当然,这句“不思蜀”是出自刘禅内心,还是他为了麻痹司马昭刻意这么说,后人就不得而知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时环境下,说不思蜀保命的概率要大得多。
不过,对于司马昭这样疑心病极重的人,也不可能因为这一句话就放下对刘禅的戒心。他依然派人时刻监视着刘禅,刘禅也是深知这点,后来故意在洛阳的府宅门前立了块牌匾,写上了“中山寨”三个大字。
当时探子立马向司马昭汇报此事,不明真相的司马昭以为刘禅终于要有所动作,马上率兵前往刘禅的住处。结果看到匾额上的三个字,司马昭哈哈大笑,马上放下了杀心。
而与之随行的手下将士纷纷表示不解,司马昭直言“将这3个字反过来念便明白了。”原来,“中山寨”反过来谐音“在山中”,意思是刘禅表示自己想要归隐山中,完全没有出世复国的想法,司马昭才得以感到安心。
这之后,司马昭再也没找过刘禅的麻烦。刘禅在洛阳也算是安生下来,其家族也逐渐慢慢壮大。不得不说,连司马昭这样疑心病爆棚的人也能放下戒心,刘禅在安抚人心这一块上还是相当厉害的。也难怪当年诸葛亮如此评价他“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无不指的是刘禅在笼络人心上很有一手。
话说回来,古代一个合格君王的品质不正是要笼络人心吗?刘禅的情商无疑是足够的,但他也知道,蜀国复国已再无任何希望。因此选择了一条最安全的道路来保全自己,今天来看,无外乎也是一种大智慧的体现。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出师表》。
公元207年,官渡大战后,刘备战败,只能投奔刘表,当时刘备身边有一谋士,叫徐庶,他告诉刘备邓县隆中有一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够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光复汉室,刘备听后心动不已,当即就带着关羽和张飞前往南阳隆中拜访诸葛亮,结果第一次遇上诸葛亮外出了,几人扑了个空。
第二次,当刘备带着关羽和张飞冒着大雪来到诸葛亮家时,只见一个青年,正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不再家,刘备又落了个空,临走时,刘备留下一封书信,但遗憾的是,他走后,并没有得到诸葛亮的回信,于是准备第三次在拜访诸葛亮,当他再一次来到诸葛亮家时,刚好诸葛亮在。
于是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并表达了自己想要光复汉室的想法,诸葛亮犹豫再三,还是被刘备的诚意打动,定出山帮助刘备完成大业,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刘备举兵攻向汉中,成功占领阳平关,第二年,刘备大败曹军,占据汉中,并自封为“汉中王”,不过在刘备占领汉中不久,手下两员大将,关羽,张飞先后被斩杀,这时候,刘备的得力谋士就只剩下诸葛亮了。
公元221年,刘备正式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在之后刘备的征战中,诸葛亮出了很大的力,而在刘备众多部下中,诸葛亮是唯一一个真心想要光复汉室的人,在刘备死后,诸葛亮尽心辅佐刘备的儿子刘禅,他是刘备的嫡长子,在他前面,刘备还有个养子,叫刘封,不过这个养子最后还是被刘备给杀了。
根据历史记载,刘备其实对儿子们一点都不亲,建安十三年,曹军在长坂坡大败刘备,当时刘备带着张飞赵云等人丢下妻子儿子逃亡,要不是赵云后又返回救了刘禅一命,估计在那时,刘禅就要夭折了,少时,刘备四处征战,根本顾不上儿女的教育,反而让在战乱中长大的刘禅生性懦弱,根本就不像个帝王。
公元223年,刘禅继位,遵照刘备的遗嘱,十分信任诸葛亮,只要他说怎么打,刘禅就毫不犹豫的出兵,从建兴三年开始,诸葛亮就一直平定南方四郡,后在北伐时,多次与曹魏交战,但都没多大收获,因为他本就是一介书生,在张飞关羽,以及刘备死后,诸葛亮也逐渐跌下了神坛。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重,刘禅得知后很是关心,主动派人前往渭滨问候,同时命人带来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诸葛亮死后,谁可以接替他的位置?诸葛亮自然答能者居之,第二个是问诸葛家后世子孙要如何自处?其实在古代来说,大多数都是子承父业,而诸葛亮死后,理应由他儿子继承父亲的位置继续辅佐他,但诸葛亮的儿子并没有大才,而当时诸葛亮的权势已经权倾朝野。
刘禅担心诸葛亮的儿子如果接替了他的位置后,威胁到自己的皇位,所以才故意这样询问诸葛亮,没想到诸葛亮又答,我家有土地,子孙们能够自给自足,不需要陛下操心,刘禅这才放心,而从这两个问题,诸葛亮才发现刘禅其实并不傻,只是他平日里的不动声色都是深藏不露而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36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