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清明节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1100多年前,杜牧写出了那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如今时过境迁,诗人早已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这一幕,却如同复制一般,在重复了上千次。
不仅如此,和现在清明小长假一样,杜牧那时候也放假,而且他还放6天假,比现在人都多。因为古人很重视寒食节,而寒食节和清明节相距很近,在清明节前1-2天,寒食节3天,清明节3天。
说杜牧放假六天,大部分人都得羡慕。甚至有些连人家放六天假干什么都想好了,肯定是喝酒,喝酒,喝酒啊,兼职写诗!于是咱们就想到诗的下半段:“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感情这杜牧老师放长假先天天找地方喝酒?
错了,古人清明节干的事情多着呢!一起来领略一下古人的清明长假把!
(附:清明节一般是指春分后第15日,现在一般是每年的4月五日。寒食节是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1-2日)
扫墓祭祖(必须做的)
中国从古至今,清明祭祀先人,与其说是一种习俗,不如说早已成为一种习惯。烧一叠纸钱,献一束鲜花,理一理坟头的杂草,以表达在繁忙生活中仍不忘先人的无限缅怀之情。不过在晴天扫墓一定要记得防火,今天这种下雨天的话,需要注意防滑,小心跌倒。
清明节将至,农村扫墓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踏青
清明前后,是大地回春的时节,春暖花开,太阳逐渐往北回归线便宜,阳气渐盛,万物复苏。时至今日,清明踏春也是人们必须要做的事情,看到外面草长莺飞,百花争艳,让我宅在家里写文章?不存在的。
插柳
古人说柳枝能辟邪,还说“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虽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是这句话我却不喜欢,我更欣赏将“红颜成皓首”作后半句。人们普遍理解的意思是,清明节不戴柳树条,黑发人会变为白发老人,但我觉得,清明不插柳,恐怕单身是迟早的事,因为不会制造浪漫啊。所以大家清明节出去和爱人游玩,一定要记得折一条柳枝,做一个帽子给她。(当然,不能给男的哦)
牵钩
“牵钩”就是咱们说的的拔河。熬过了寒冷的冬天,身体机能都开始复苏,需要适量的运动,出一些力气,拉一拉韧带。拔河的习惯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形成风俗。
放风筝
想必在电线杆横行乡里的时代,想要放一次风筝也难找一块“净土”,许多人从小到大都没放过风筝。但是古人清明节放风筝和平时不同,他们会将自己遇到的不好的事情或者烦恼、病痛写在风筝上,放飞之后,将线剪断。据古人说,这样能将烦恼和病痛一并带走。
原来我烦恼特别多,是因为放风筝没有把线剪断?(玩笑)
荡秋千
荡秋千这项活动,可谓历史悠久,可追溯年代大概有几十年以上。那时候我们的祖先还是猿猴呢,他们攀爬本领高强,摘野果子的时候不免会扯着藤条,跨越于树冠之间,游荡于群山之上。这就是最早的秋千。
但是经过漫长的演变两根绳子挂树上,然后下面穿一个木板,自汉魏以来,成为端午节、寒食节的游戏。秋千,古代叫做千秋,据说皇宫里的娘娘们都爱玩这个呢,绝非现在的“小孩子游戏”。所以,看到秋千就去荡两下吧!
射柳
这项活动目前很难玩到。据明朝相关资料记载,射柳是将鸽子放在葫芦中,然后挂在柳树上用弓箭射,射中后鸽子会飞出,以鸽子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求鸽子的心理影影面积)
蹴鞠
蹴鞠是一项多人运动,可以增进大家之间的协调能力,也是足球的前身。中国自从商代就开始踢蹴鞠,到北宋高俅时期发扬光大,赵匡胤踢足球就还留过一幅画-《宋太祖蹴鞠图》
据说唐宋时期的蹴鞠非常兴盛,演变出许多规则和玩法,玩的人特别多,甚至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况,可惜现在少有文字记载蹴鞠的玩法。
斗鸡
古人看斗鸡的乐趣不亚于现在看打擂台,每年的斗鸡游戏都是从清明开始,一直到夏至,唐玄宗就特别喜欢斗鸡。
蚕花会
清明期间,蚕乡的一种民俗文化活动,类似于现在说的庙会,被誉为“庙中之王”。蚕花会期间,人特别多,有十几个活动项目。(近几年还有乌镇蚕花会)
是不是感觉除了踏青、扫墓、荡秋千,其他的都没干过?不要低估古代人,古人的乐趣可一点不比现代人少,只是很多东西现代人不知道怎么玩了而已。灯红酒绿的都市,喧嚣繁闹的街道,是时候回归一下自然了,或许可以找回一个不同的你。
1.吃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
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2.吃馓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
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3.吃清明螺
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若食法得当,真可称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了。
4.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5.放风筝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中国文明网-清明时节的饮食习俗
中国网-清明节习俗
你好,在古代,清明节是个具有浓郁色彩情调的大节日,和我们今天对它的观念完全不一样。家人团聚,游玩观赏,上坟扫墓,是这个节日里主要的礼节风俗。
当然,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公子王孙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
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为什么诗人在这当口儿要写“断魂”两个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且看杜牧(唐代)所作的《清明》: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
也许清明是一个普通的日子,然而漂泊在外的游子此刻的心中却贮着一片愁楚。一开篇,全诗就置入了青灰的愁绪中,奠定了抒情状物的基调。清明节,唐人有游春访胜、踏青戴柳、祭祀祖先的风俗,往往倾城而出。孟浩然(唐代)《清明即事》大概说的就是如此了:
初赐清明火:一种古代风俗,寒食禁火,把冬季保留下来的火种熄灭了。到了清明,又要重新钻木取火。唐代的皇帝于此日要举行隆重的“清明赐火”典礼,把新的火种赐给群臣,以表示对臣民的宠爱。唐代的韦庄《长安清明》一诗中做了记录: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但它带有节日的氛围。清明扫墓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一般在清明前七天至清明后三天之内。由于这期间又有寒食节,故两个节日的活动就同时进行。宋吕希哲《岁时杂记》云:“清明节在寒食第二日,故节物乐事,皆为寒食所包。”
温庭筠这首《清明日》就是写人们在清明那天外出踏青的喜悦心情。短短四十个字,充满了诗情画意,其画面之丰富多彩,在历代一百余首清明诗中,没有一首能够超过它。
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节再起火,称为“新火”。宋代的王禹偁在《清明》中就是引用了这个意思。
清明节的习俗丰富有趣,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对于所有中国人来说,清明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每到这一天,不论你在哪里。中国人都会千里迢迢赶回家,给祖先上坟进行祭祀,以示不忘。清明节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那么你又了解哪些习俗呢?
1、扫墓祭祖
清明节作为传统祭祀节日之一,最主要的形式就是祭祖扫墓。古往今来,我们中国人都有在清明节扫墓的习惯,身在异国他乡的游子总会赶在清明节前回到家乡故土,为祖宗先人扫墓祭祀。在祭祀扫墓时,一般都是先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一些新土,然后摆上供品,燃香祭奠,或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比如磕头、作揖等等,向祖宗先人说一说这一年来家里发生的大事小情,后来又是如何妥善处理的,让先人不必惦念牵挂等等,表示对先人的关心和忆念。
2、踏青
清明期间是春意盎然的时节,万物萌动之时,迎春郊游于野外早就已成为风俗。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
3、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4、蹴鞠
蹴鞠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活动,起源于战国时代,蹴鞠就是指一种古老的皮球,球面是用皮革做成,里面用羽毛填充。蹴鞠运动是古代清明节时期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游戏。到了汉代,蹴鞠就已经成为一项非常专业化的运动。到了唐宋,蹴鞠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成为一种大型活动,在宫廷内,经常有数百人参加。《水浒传》里的高俅就是一位蹴鞠高手,正因为他球技高超,才深得宋徽宗赏识,一路平步青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36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