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陈霸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陈霸先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拿自己姓氏当国号的开国皇帝,不管他是处于何种原因,这种独一份的事例也足以让他在史册留下一笔。
陈霸先出身贫寒,为了吃饱饭,他什么都干,砍柴、打鱼、放羊等等,能养活自己就行。除了这些主业,小陈还有个学习的副业,他尤其喜欢读兵书,有空闲了还去练武,为以后的军旅生涯打下了基础。
通过自己的努力,小陈获得了村里人的一致认可,被推举为里司,也就是村官。
在村官任上,小陈明白不能再窝在村里混了,地方太小,一辈子得困死在这里,死也到大城市去,于是他找关系当上了油库管理员,上班地点在当时的特大城市首都建康(今南京)。
俗话说,有机会才能抓住机会,在京城扎下根来的小陈终于攀上了大人物,那就是梁武帝的侄子新喻侯萧映。萧映和小陈谈了几次话,感觉这个人很不一般,夸赞道:“此人方将远大,必胜于我。”从此,小陈就跟着萧老板混了。
此时梁武帝已经在位三十余年,早年为了称帝建国的他杀人不眨眼,现在却早已皈依佛门,天天关起门来敲木鱼,还从佛法中悟出佛教徒不准吃荤这一条,从此和尚尼姑们彻底跟肉说再见(北朝佛教徒还有几十年的幸福时光)。
梁武帝信佛,不仅大修寺庙,还经常假装出家,逼大臣掏钱去赎他,钱自然进了寺庙的腰包,梁武帝觉得这是自己给佛祖的诚心,佛祖肯定会保佑自己,自己的王朝将兴盛万年,自己的军队将战无不胜,如果没胜,那肯定就是主将通敌了。
正巧,交州(在今越南)土豪李贲反叛,梁朝出兵镇压。前线战事不利,梁武帝认定是主将卢子雄和孙冏通敌,下令将二人诛杀。
老大辛辛苦苦作战还被杀,两人的部下不干了,直接调转枪头包围了广州城。
时任广州刺史正是萧老板,他在叛乱前一年被调往广州当刺史,陈霸先也一同随行,先当了个广州府中直兵参军过渡过渡,随即被派出去当高要太守。
萧映一看哗变军队人多势众,自己不是对手,赶紧给陈霸先发求救信:大哥有难,兄弟快来!
危机是庸人的危机,却是强人的时机。陈霸先把握住了这个时机,他亲率三千精兵,日夜兼程赶往广州,一战就大败哗变军队,不仅解了围,还活捉策动哗变的首领,梁武帝亲自下令,给他升官封爵。
这一战让陈霸先在皇帝面前露了脸,他有了萧映之外的第二个贵人,萧映也像完成自己使命似的,没两年就去世了。
萧映的去世了让陈霸先颇为伤心,毕竟是自己的引路人,没有他照顾,自己还在管油仓呢。伤心的陈霸先护送萧映的灵柩返回建康,半路上收到了更不开心的皇帝发来的任命书。
梁武帝不开心倒不是因为侄子死了,而是因为李贲还在耀武扬威,这家伙胆大包天,有块地盘就敢称帝,气得梁武帝素也不吃了,任命陈霸先为交州司马,率兵进攻李贲。
历经三年血战,陈霸先灭了李贲的小朝廷,以功督七郡诸军事,成为南梁军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就在陈霸先志得意满之际,仕途的上升通道再次打开。
念经吃斋的梁武帝引狼入室,救了北朝将领侯景,又想拿侯景跟北朝交易,侯景直接扯旗造反,杀向建康,最终攻破宫城,活活饿死了梁武帝。
侯景扶太子萧纲为皇帝,但谁都知道这只是一个过渡,很快侯景就会自己上位,那时候萧纲的合法性就荡然无存。梁朝地方上的诸王一看好机会,招兵的招兵,买马的买马,积极准备争夺皇位。
陈霸先也很积极,他奉梁武帝的第七子湘东王萧绎为主,带着部队开向建康,开始了镇压侯景的征程。
经过一年多的战斗,侯景势力被削,从攻势转为守势。为了过把皇帝瘾,他着急忙慌地玩了两手废立大戏,自己坐上了皇帝宝座。可还没坐满半年,陈霸先和另一大将王僧辩就率领梁朝军队杀进了建康,侯景被杀,侯景之乱结束。
平定侯景之乱后,萧绎在江陵称帝,陈霸先率军镇守京口(今镇江),王僧辩率军镇守建康,两人成为梁朝最大的实力派,咳嗽一声就能引发梁朝大地震。
可权力这东西,怎么可能共享?陈、王二人迟早要分胜负的。很快,二人决裂的引子就来了。
此前为了获得国际援助,萧绎曾向西魏称臣,称帝后就废了这条,还要求西魏归还所侵占的梁朝土地,西魏当然不答应,二话不说就发兵南下,袭击江陵,擒杀了萧绎。
对于陈、王二人来说,老板死了不要紧,再立一个就是,关键是,立谁呢?在这一点上,两人分歧很大。
这世上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为了炙热的权利,陈霸先一巴掌拍死了王僧辩。
到这里,陈霸先面临的局面跟当年的侯景差不多,皇帝只是个摆设,说话加个电头就好,中央完全是自己的,但全国多地都有反对者,陈霸先要铲除他们,才能够永远享受这种至高无上的感觉。
首先要处理的是王僧辩的旧部,由于王僧辩是被突袭擒获的,他的旧部还挺多。陈霸先丝毫不带怕的,打到他们跪地求饶为止,顺手还揍了来捡便宜的北齐大军。
接着镇守广州的曲江侯萧勃造反了,陈霸先怎么能够容忍他在自己的“龙兴之地”耀武扬威,一个月就打的叛军分不清东南西北,萧勃也被部下杀了。
最后就只剩下夹缝之中求生存的王琳了,陈霸先派大将侯安都率军出征,可大军走到一半,陈霸先等不及了。
奋斗半生,还要给别人打工?陈霸先当然是选择给自己打工,于是梁朝皇帝退位,老陈自己上马,建立陈朝。
陈霸先是爽快了,却难倒了侯安都,大哥你称帝倒是先告诉我一声啊,半路上梁军变陈军,军旗都得重做。因为这事,陈军士气低落,被王琳打了个反杀,陈朝再次进攻才将王琳逼退。
就是这么一个从底层崛起、霸气侧漏的皇帝,最终结局却是被挫骨扬灰,原因就是他杀了王僧辩。
王僧辩有三个儿子,全都留在了江陵,江陵被西魏攻破后,长子王顗随王琳投奔北齐,在王琳死后不久就挂了。次子王颁及三子王頍都随魏军进入关中,并见证着西魏到北周再到隋朝的变化。
王僧辩被陈霸先所杀的消息传入关中时,王颁嚎哭不已,发誓为父报仇。到北周明帝时期,他被征召进入官场,隋代北周后,又因战功获得隋文帝赏识。
隋朝灭陈之时,王颁自请从军。攻陷建康后,他下令邀请那些曾为王僧辩复仇的旧部,三十余年过去,仍有千余人尚在。
这伙人聚在一起,不可能不谈王僧辩,一谈王僧辩,陈霸先也顺道谈上了。酒一喝,仇恨之火越烧越旺,一帮人干脆连夜带着家伙挖开了陈霸先的皇陵,把骨骸烧成灰,混水喝进肚中。
一代帝王,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只能说是子孙无能吧。
是的,这个人叫陈霸先,因为他是开国皇帝,众所周知皇帝的权力非常的大,所以他敢用自己的姓氏,做自己国家的国号。
中国历朝历代,基本上所有的朝代以及国家都没有人敢用自己的姓氏作为自己国家的国号,你看秦始皇,人称千古一帝,史上第一个称为皇帝的男人,他建立大一统的帝国的时候,用的就是秦,这个秦字说来就有渊源,在周朝的时候秦始皇的祖先,就是生活在秦地,所以他把国号弄成秦,这也意味着着天下不仅仅是我嬴政的,而是我祖先的,何等的霸气。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个人,他很牛而且他亲手建立的国家,就用自己的姓氏来命名的,这个人就是陈朝的开国帝王,姓陈命霸先,他本人并没有显赫的出身,但是天生就有鸿鹄之志,打小就特别喜欢读书,每天晚上读书,都要读到半宿,很快他也意识到,在这个时代只是读书是没有用的,所以他要习武,无论干啥事儿都得有个好身体。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陈霸先要文化有文化,要武力值有武力值,就这么的被当地太守萧暎给看重了,这个太守就非常的喜欢陈霸先,干点啥事儿就喜欢把陈霸先带在身边,就好比现在拿个快递的事儿,他也吩咐陈霸先,一天不叫他这个太守心里就难受,后来萧暎的官儿越做越大,陈霸先也跟着萧暎南征北战。
陈霸先就这么进入官场了,随着军事实力的强大,到最后就让梁朝的皇帝把王位传给自己,也就这么的,建立陈朝,立国号为陈。
陈霸先是先凭靠军功一步步积累权力,而后抓住时机称帝,至于最后他是被曾经的政敌之子扒开坟墓、挫骨扬灰的。陈霸先的一生就如同他的名字一般,充满了霸气。陈霸先出身贫寒,受到赏识后才开始步入仕途,这一点倒是和后来的朱元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陈霸先是梁武帝时期的人,梁武帝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和尚皇帝,经常把自己卖到寺庙里,需要大臣把他赎回。梁武帝晚年不理朝政,反而专心于研究佛法研究佛理,还大兴土木建造了南朝四百八十寺,于是就有人趁机发动叛乱,例如大同七年的李贲叛乱。
梁武帝派卢子雄前去镇压,但是不幸失败了,梁武帝认为卢子雄通敌,将他处死。而此时的陈霸先受到了萧映赏识,他带领三千精兵冲破围城的叛军,活捉叛将。梁武帝对他大为赞赏,到后来,萧映病重身亡,陈霸先护送他的灵柩返回建康途中,被梁武帝任命继续去镇压叛军。
后来,梁武帝的政权被侯景颠覆,梁武帝被囚禁最终饿死。陈霸先带领军队杀了侯景,而后在立谁为帝的问题上与王僧辩发生了分歧,从而变成了政敌。最后王僧辩被迫立萧方智为帝,但是依旧被陈霸先害死,到了太平二年,萧方智禅位于陈霸先,陈国建立。后来陈国灭亡,王僧辩的儿子将陈霸先的坟刨开,将陈霸先尸身焚毁并撒入池塘中,逼迫大家喝下。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一个特殊的朝代,他的朝代名就是皇帝的姓,这个朝代仅仅存活了33年,历经了三代五帝,因为这个朝代开国皇帝姓陈,所以被称为陈朝。
作为陈朝的开国皇后,章要儿在历史上是个低调的奇女子。自陈武帝登基,章要儿先后匡扶了三代帝王,她辅佐了丈夫,拥立了侄子、小叔子先后登上帝位,却唯独没有机会拥立自己的儿子登上帝位。她低调的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在历史上只留下了寥寥数笔。
章要儿出身一个官宦世家,父亲曾是梁朝的官员。章要儿很聪明,能写会算,而且长的也很俊俏,是远近闻名的美女。章要儿的父亲与陈霸先同朝为官,陈霸先的原配妻子钱氏病逝后,续弦娶了章要儿为妻。陈霸先与章要儿婚后夫妻感情很好,生有一子陈昌。
陈霸先幼时家境贫寒,但他却胸怀大志,好读兵书,武艺高强,办事果敢,为时人所推崇。当时南梁宗室的新喻侯萧暎很对他很是赏识,将他收为己用,陈霸先由此登上政治和军事舞台。
南梁末年,各地叛乱四起,陈霸先先后参与了交州平叛和侯景平叛。陈霸先东讨侯景时,章要儿和儿子陈昌都被侯景囚禁。侯景之乱被平定后,章要儿和陈昌才被解救出来。梁元帝为表彰陈霸先讨伐侯景之乱的战功,特意封他为长城县公,策命章要儿为夫人,封当时年仅十六的陈昌为长城国世子。
侯景之乱以后,陈霸先开始逐渐掌控了南梁的政治大权。公元557年,南梁皇帝萧方智禅位于陈霸先,南梁灭亡。陈霸先称帝,是为陈武帝。史称南梁陈。陈武帝登基后,册封章要儿为皇后。
在南朝这个动荡的历史篇幅中,陈霸先算是南朝难得的英主。他从一个村官成长为将军,又由将军黄袍加身,承担下了一片支离破碎的江山。可以说他和他所建立起来的陈朝虽然短暂却非常重要,而陈霸先本人堪称南朝的第一英主。
可惜这个英主当皇帝的时间太短了,陈霸先的皇位仅仅坐了两年,就病逝了。
陈霸先死的太不是时候了,刚刚建立起来的陈朝根基未稳,关键是他还没有册立太子。
陈霸先生有四个儿子,前三个都早夭,只有陈昌还在世。但陈昌此时还扣押在北周做人质。早年间,陈昌因为父亲军功的原因,当时的梁朝皇帝封他为荆州员外散骑常侍,后来荆州陷落,陈昌被俘,一直扣押在北周。陈霸先登基后,多次派遣使者去北周谈判,想迎回儿子,但北周都没放人。所以,陈霸先死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个儿子。
陈朝当时的情形是,外有强敌压境,内无重臣辅佐,虎视眈眈的南梁残余势力和周边敌国都在伺机而动。
此时陈霸先的驾崩,无疑是对新生政权的巨大考验,如果没有人及时出来稳定这个局面,很可能刚刚建立的陈朝政权就要夭折了。
章要儿十分清楚当时的形势,她表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手腕。章要儿一方面与朝中大臣商量先帝后事,另一方面又与中书舍人蔡景历等人商议,决定密不发丧,免得引起动乱。第三,急速征召陈武帝的侄子临川王陈蒨入宫继位,稳定大局。在章要儿的运筹帷幄下,陈朝平稳渡过了这次皇权交替危机。
陈蒨是陈霸先哥哥的长子,早年深受叔父陈霸先的赏识与栽培。他无疑是最佳的皇帝候选人。陈蒨登基,是为陈文帝,新帝对章要儿也非常尊敬,尊称章要儿为皇太后。
陈文帝是在位时期,励精图治,整顿吏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使江南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当时陈朝政治清明,百姓富裕,国势比较强盛。陈文帝是南朝历代皇帝中难得一见的有为之君。可见章要儿识人的眼光还是不错的。
陈文帝在位七年,死后将皇位传给太子陈伯宗。陈伯宗是陈文帝的嫡长子,登基为帝的时候年仅十二岁,陈伯宗登基后,尊章要儿为太皇太后。
陈伯宗年幼,无法亲政,一直由皇叔安成王陈顼辅政。随着陈伯宗渐渐长大,他开始对叔父把持朝政的做法感到不满,多次散播安成王将要废立的恶言。
这个安成王陈顼也是个政治场上的老手,又是陈朝宗室,他早在文帝时期就开始独揽大权,打击异己,经过多年的积累培育,到了陈伯宗登基的时候,陈顼的实际情况已经是个无冕皇帝了。章要儿眼见朝局的发展,已知大势无法扭转,只能默默接受眼前的一切。
陈顼忍了两年,最后还是按奈不住皇权的欲望,把侄子给废了,自己称帝,史称陈宣帝。因为陈宣帝是章要儿的侄辈,因此尊章要儿为皇太后。
陈宣帝登基的第二年,章要儿在紫极殿去世,走完了坎坷动荡的一生,时年六十五岁。
章要儿临终下令丧事所需物品,都尽量俭约,所有祭奠品,不许用牲畜。死后与陈霸先合葬于万安陵。
章要儿死后第十九年,隋朝晋王杨广率领大军攻陷建康,南朝陈灭亡。当时隋军中有一位将领名叫王颁,其父王僧辩是被陈霸先所杀,王颁一直怀恨在心。攻破南朝陈以后,王颁跑到万安陵挖坟鞭尸,将陈霸先挫骨扬灰,同葬的皇后章要儿自然也无法幸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36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