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宋太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武庙全称武成王庙,前身是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设立的太公尚父庙,主祭周朝吕尚,即姜子牙。在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唐肃宗尊吕尚为“武成王”,武庙正式出现。
武庙与文庙的规格是对应的,在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唐玄宗追封孔子为“文宣王”后,确立了种种祭祀礼仪,唐肃宗追封“武成王”后就直接将之对等。
文庙有亚圣、十哲、七十二子等,武庙也有副祀、武庙十哲、六十四良将,白起就是武庙十哲之一,居左列第一位。
宋朝建立后,也学着唐朝建了武庙。某天宋太祖赵匡胤来了兴致,跑去武庙“膜拜”一下历史上的同行,结果看到了白起的画像。
初,上幸武成王庙,历观两廊所画名将,以杖指白起曰:“起杀已降,不武之甚,胡为受飨於此?”命去之。——《续资治通鉴长编》
赵匡胤本人就是武将出身,他知道杀俘不祥,也深以为耻,认为不武,直接命人把白起踢出了武庙十哲之列。
单从战绩上来看,白起是绝对当得上武庙十哲之一的,杀降是他的品德问题,尽管他自己自杀前也感慨:“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
唐朝议定武庙人选的时候,并不注重品德,但到了赵匡胤这之后,武庙里的武将都是要功业无暇的,比如王僧辩这种遭袭惨死的,一并踢出武庙。
可人无完人,真正完美的人是找不到的,有心人随便找个由头,其实就能把武庙所有人都踢出去,秘书郎梁周翰就上书反对这个政策:“凡名将悉皆人雄,苟欲指瑕,谁当无累!一旦除去神位,吹毛求异代之非,投袂忿古人之恶,似非允当。臣心惑焉。”
当然,反对无效,白起还是被踢出武庙十哲之列。
白起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名将,他从一个底层的士兵慢慢走到了武安君的位置上,为大秦奉献了一生,不曾有败绩,说他是战神一点也不夸张。不过他也有大家吐槽的点,就是他杀的人也太多了,几万,几十万的,令人瞠目结舌。难道这位战神也是死神?他只是一个嗜杀如命的人吗?
其实没有人是愿意杀人的,白起杀人跟他的出身有很大的关系。商鞅变法以后,秦朝的制度大改革,主要是推行军功爵制,要想当官,就必须要杀敌立功,秦国是按照对方首级算奖赏的。
白起时从基层军官开始的,每一次的升官,都是靠着他杀的人头,因此养成了对于人头的渴望。在他眼里,对方士兵就只是一颗颗人头,他和士兵都需要吃饭过日子,需要秦王来发钱,所以他只好下令屠杀。白起封神是秦赵之战的时候,名叫长平之战,这场战争持续了三年,最后秦国胜利,杀了赵国45万人,奠定了秦国在全国的地位,从此赵国就是手下败将。
其实白起在这场战争中杀了那么多人,也是无奈之举。三年,拼的就是意志力,双方粮食都所剩无几,秦国虽然赢了战争,但是损失也比较惨重。当时秦国收了对方45万俘虏,实在没有能力收编,人数太多,如果出现叛变,后果不堪设想,但是也不能放回赵国,无奈之下只好都杀死了,顺便还能振奋士兵的士气。
武庙是为了纪念姜太公,在唐玄宗时期修建的,但是里面只有一个人太孤独了,于是就安排了很多有名的战神去陪伴,白起就是其中一个。
到了宋朝,赵匡胤去武庙摆放,发现其中有白起,就非常的生气,于是就把白起跟吴起一起踢出了武庙。但白起毕竟是战国时期的人物,赵匡胤为什么非要跟他置气呢?
他主要就是想昭告天下,他是个很仁义的人,希望大家都来归降他,他绝不会杀死来投奔他的人,他甚至还把后周柴氏一族,保证会给他们荣华富贵。不过,不管他是真心的还是作秀,能这样对待前任帝王的,他也是有一个了。
就连他上位的时候也仿佛是演了一场大戏,在陈桥驿,就好像他是被逼上位,而不是篡位。他一生都是走的柔怀路线,一个是跟他的性格有关系,还有一个其实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没什么实力,难以驾驭众人。
在五代十国的时候,英勇的战士非常多,他欺负孤儿寡母的柴家,抢了他们的江山,本来就是他的不对。如果对各地势力还是凶神恶煞,那么大宋的统一估计就再也无法实现了。而怀柔的策略就比较好使了,于是他就靠着自己的?演技?开始表达自己的态度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35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唐朝第一位状元郎,孙伏伽是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