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唐玄宗妃子中有哪些妃子得宠

说历史 2023-06-06 20:48:52

唐玄宗妃子中有哪些妃子得宠

唐玄宗的妃子中,有哪些妃子得圣宠?

这里就会有三大宠妃,一个是武惠妃,还有一个是江彩萍,最后一个是杨贵妃,杨贵妃可以说是人尽皆知,大家都会知道。

武惠妃

这是唐玄宗第1个比较宠爱的女人,为了能够显示出对于这个妃子的宠爱,因此才会有了这一个尊号。虽然这个女子并没有办法成为皇后,从唐玄宗的这个举动就可以看出这已经是给予了如同皇后一样的待遇,很多人都会觉得这可能就是当时的皇后,由此可见,这真的是非常受宠的,只是很可惜,根本就没有办法维持太长的时间。

江采萍

武惠妃在离开人世之后,有一个女人就走进了唐玄宗的视线,这个女子很喜欢梅花,因此唐玄宗就在皇宫中的每一个角落都种上一些梅花,在花儿盛开的时候,还会带着美人一起来到这里观赏。但是这个女子身性比较古怪,在杨玉环进宫之后喜新厌旧的唐玄宗自然就已经忘记了这个美人,很快就把这个美人打入到冷宫中。

杨贵妃

杨贵妃人尽皆知,来自于官宦世家,在这样的家庭出身必然就会知书达理,接受良好的教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杨贵妃的舞蹈真是美妙至极,一开始就认识了寿王,然后成为寿王妃。后来又遇到了自己的公公,要知道两人之间的关系真的是外人所没有办法理解的,可是皇上对她还是一见钟情,根本就不管这个女子到底是何方神圣,即便是自己的儿媳妇也同样让对方进入皇宫陪伴自己。两人之间确实恩爱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这一段爱情故事照样也会流传千古,只是到最终还是选择放弃杨贵妃的性命,从这里也可以看到,唐玄宗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冷漠的人。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唐玄宗妃子中有哪些妃子得宠

唐太宗最喜欢的妃子是谁?

唐太宗的后宫四妃包括生前册封与死后追赠的共有如下几位:韦贵妃、杨贵妃、阴妃、燕德妃、郑贤妃、杨妃、徐惠。但史书对这几位妃嫔除了因为生子而记载了一笔外,再无更多着墨。不过除了史书,我们还可以通过昭陵现今已发掘的墓葬以及出土的墓志铭,以辅助对唐太宗四妃的了解。

唐因隋制,正一品四夫人的封号以贵淑德贤为序,先看韦贵妃,根据出土墓志的记载,韦氏于武德年间以良家入选秦王府,贞观元年四月一日册拜贵妃。不过墓志铭上虽然称韦氏是以良家的身份入选秦王府,然而事实上韦氏并不是首嫁,她的第一任丈夫是隋代大将军、户部尚书李子雄之子李珉。

隋末李子雄随杨玄感起兵谋反,兵败后父子均被杀,而韦氏因是罪犯家属,按律被充入宫中为宫婢。李渊在长安即位后李世民进封秦王,韦氏作为宫婢被分配到秦王府侍奉是顺理成章的事。何况李渊登基后虽然曾大赦天下,但大赦赦免的是罪犯,与释放掖庭宫人是两回事,韦氏根本不可能在武德年间被放出宫回到家中,所以墓志上说韦氏是以良家受选,很明显就是粉饰之语。至于某些网文里广为流传的,秦王李世民在路边对韦氏一见钟情的这种毫无史实根据的说法,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更有一些不靠谱的网文信口开河,认为在长孙皇后过世后,唐太宗的后宫是由韦贵妃一手掌管的。然而事实上是,即使身为贵妃,若没有皇帝的授意同样没有权利掌管后宫。例如唐高祖的万贵妃,《旧唐书·李智云列传》中有明确记载:“母曰万贵妃,性恭顺,特蒙高祖亲礼。宫中之事,皆谘禀之,诸王妃主,莫不推敬。”表明万贵妃能够对后宫诸事有“谘禀”的资格,是“特蒙高祖亲礼”的,若没有唐高祖的特许,万氏即使身为贵妃也没有权利掌管后宫。再看唐宪宗的郭贵妃,“群臣三请立郭贵妃为皇后,唐宪宗以岁子午忌,又是时后廷多嬖艳,恐后得尊位,钳掣不得肆,故章报闻罢。”郭氏虽然只封了个贵妃,但却是唐宪宗未登基前娶的结发妻子,只因唐宪宗怕自己的风流猎艳被限制,从而不肯将其立为皇后。若身为贵妃便能理所应当地掌管后宫,那唐宪宗又何必再多此一举。

何况能够执掌后宫对于宫妃来说是莫大的荣誉,史书不可能不记载,陈后主的张贵妃执掌后宫,隋文帝宣华夫人、容华夫人代掌后宫的事情在史书中记载得清清楚楚,刘浚的列传也特意花了一番笔墨记载着其母潘淑妃(刘宋时淑妃仅为正二品九嫔,而非正一品的三夫人)掌管后宫一事。不仅史书上会记上一笔,就连墓志铭这种没事也要夸两句有事更要夸了再夸的东西上,也绝对会大书特书一番,如朱元璋的宠妃孙贵妃只不过是辅佐马皇后治理后宫,此事不仅见载于《明太祖实录》,野史《胜朝彤史拾遗记》中亦有记载,宋濂在撰写孙贵妃的墓志时更没有放过这一莫大荣耀:“成穆贵妃孙氏……佐皇后以理,内治宫壼肃雍,上下咸无怨者。”

甚至哪怕韦贵妃并没有代管后宫这么大的权限,只是有些参与权,她的墓志上也不可能只字不提。比如唐德宗的韦贤妃,史书中只说了她受到皇帝的敬重,并未提及她能管理后宫,但她的墓志就贴金成了“长秋虚位,凡六十九御之政,多听於妃”。而韦贵妃的墓志早已出土,志文中对她多有浮夸溢美之词,但对所谓的代管后宫一事却绝口不提,可见韦贵妃代掌后宫一事,实属现代人的想当然耳。

至于韦贵妃的三个儿女,其中长女定襄县主是韦贵妃与前夫李珉的女儿,墓志上称其是因为“椒庭藉宠”得封定襄县主的,然而这个“县主”却是好巧不巧的封在贞观四年突厥归降后,正好来了一批王孙贵族需要安抚和亲,于是李氏便被嫁给了阿史那忠。结果阿史那忠的墓志中是明明白白地写道:“夫人,渤海李氏。隋户部尚书雄之孙,齐王友珉之女。”可见人家很清楚定襄所谓的“宗室女”,不过是贴金而已。

还有人因此认定李氏得封定襄县主是唐太宗将她认作继女的标志——然而唐太宗若真的认定襄为继女,那么定襄就应该和文成公主一样,封的不是县主而是公主。

而且算来定襄县主出嫁的时候至少18岁了——其父李珉死于大业九年,所以定襄就算是遗腹子,最迟大业九年也出生了,贞观四年的时候最少18岁。凭借其母韦贵妃的“椒庭藉宠”,居然还能拖成大龄剩女,嫁的还是当时贵族婚配末等的胡人,简直令人难以想象,唐太宗对定襄这个“继女”究竟是怎样一个“相当的疼爱”的法子。

定襄嫁给阿史那忠后,阿史那忠便被唐太宗派去出塞,塞外的生活远比中原艰苦,别说定襄一个中原人受不了,就连阿史那忠本人享受过了中原生活都不愿再忍受塞外的寒苦,所以见到使者时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请求让他回到长安——唐太宗如果真的宠爱韦贵妃,又何至于让她的女儿去遭这份罪?

韦贵妃的次女临川公主即唐太宗的第十二女。临川公主的人生完全可以说是慢半拍,因为临川所应得的荣誉总要比其他公主慢上良久。比如与临川同龄的公主早早就得到了册封,唯独临川直到18岁才被册封为公主,足足晚了13年;又比如唐高宗永徽元年,别的公主都顺利进封为了长公主,唯独临川的长公主封号比其他姐妹整整迟了19年才得到册封;再比如进封长公主后不少公主都有相应的加实封,多则三百户,少则五十户,临川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加封。

那么临川公主这些应得的荣誉为什么总要比别人慢上半拍才能得到呢?这就要从她本人的生平说起了。

根据临川公主的墓志记载,贞观初年的时候唐太宗避暑九成宫,身在长安的临川曾上表请安,唐太宗看了后颇为赞赏,并为其取字“孟姜”,还“寻封临川郡公主”,然而临川真正受封公主却是在贞观十五年。“寻”是不久的意思,但从贞观初到贞观十五年,整整过了十几年的时间。如果唐太宗对这个女儿比较看重与关心的话,又为何会事隔十几年,直到女儿已经18岁了,这才想到要给她一个封号?

而且从史书记载和出土的册封诏书来看,贞观15年正月20日临川公主正式进行册封,唐太宗却并没有留在长安参加仪式,而是早在18日的时候就已经离京驾幸850里之外的洛阳宫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临川册封的前几天,即15日,文成公主进藏。也许正是为了避免和亲的可能,贞观15年时,宗室里诸位大龄公主、县主们纷纷册封的册封,嫁人的嫁人。比如年已20的文安县主就是在正月5日受到册封的,14日便匆匆出嫁了;比如18岁左右的和静县主也是在这一年出嫁的。所以被父亲遗忘良久的临川在文成公主入藏后便得到了册封,也极有可能与之有关。

同样根据墓志的记载,贞观17年临川的实封加至350户,有人因此认为临川的350户实封是和太平公主的待遇一样,但太平公主是史书上明确记载的一早就有了实封350户,与临川这样册封后过了整整2年,直到出嫁后实封才加到350户的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何况贞观17年正是唐太宗立李治为太子之际,唐太宗欣喜之下又是大赦天下,又是赐酺三日,各级官员均得到进爵,临川的实封极有可能便是因此而加封的。作为佐证,贞观16年册封为衡山公主的新城长公主墓志上,同样记载之后有次“汤沐增赋”,可见临川的350户实封不过是当时唐太宗的女儿们都有的集体待遇罢了。

临川出嫁后,便跟随驸马离开了京城远赴任上,直到贞观23年唐太宗驾崩,临川才有机会一路旅途跋涉,匆忙赶回长安。但丧礼结束后,临川再次随着驸马远离京城远赴边地。也正因为这样长久且遥远地离开自幼成长的长安京城,临川跟着驸马周道务再次风尘仆仆地离开时,留在长安的是不舍,是思念,是无奈。

说到临川的驸马周道务,则不得不令人心生另一番感慨:临川贵为贵妃之女,所下嫁的驸马周道务,论家世,却堪称是所有尚庶出公主的驸马中垫底的。

且看与临川同样庶出的公主们:襄城下嫁萧瑀之子萧锐,南平下嫁王珪之子王敬直,遂安下嫁窦逵,豫章下嫁唐俭之子唐义识,巴陵降平阳公主之子柴令武,普安降史大奈之子史仁表,东阳降高士廉之子高履行,清河降程知节之子程怀亮,兰陵降窦怀悊,晋安降韦思安,安康降独孤谋,新兴降长孙曦,高阳降房玄龄之子房遗爱。同样是庶出,而且生母身份更加卑微,但这些公主们嫁的不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子,便是太穆窦皇后、长孙皇后的族人,又或是京兆韦氏、独孤信的后人。

而周道务的父亲周孝范在《旧唐书》中鲜有提及,《新唐书》中也不过寥寥数语,连独立的传记也没有。虽然他的儿子周道务是以功臣之子的身份在皇宫中长大,但周道务能够住进皇宫是因为“功臣子”的身份,而不是因为周孝范个人的原因。再加上贞观年间比周孝范功劳更大的功臣大有人在,所以可知周道务能够住进皇宫中,不过是各位功臣之子都有的待遇罢了。

同时,周孝范的墓志上虽然一再强调自己是功臣,并且深得皇帝的看重,然而唐人墓志一向爱好贴金已不是新闻,如果周孝范真的如此居功甚伟,史官为何不在史书上将他单独列传,周孝范又为何凭借如此显赫的功劳竟然连凌烟阁功臣都没能封上?

通观临川的墓志,特别是“驸马以克清边难,驿诏入京,公主随行,途中大渐,恩敕便令于幽州安置……薨于幽州公馆”这一段话,可以看出临川的一生虽然看似平稳,然而背后却是看不见的凄凉。

临川出嫁后就随丈夫到地方上任,直到贞观23年唐太宗驾崩才有机会回京,甚至年近60的时候,还跟着驸马在远离长安3589里的边关营州辛劳,且不能享有儿孙承欢膝下的天伦之乐。等到临川好不容易等来驸马奉诏返京随行的机会时,又病困在幽州半路,而周道务以公务为重,无法一直陪伴在公主的身边,只有庶出的长子(陇州司功)与临川嫡出的四子周季童(左千牛)能够偶尔前来看望,以慰临川病中相思之苦。3年后,临川最终客死在距离长安东北2520里的异乡。
    
也正因为长年累月地过着远离京城,苦守边疆的生活,随着年岁渐长,对长安亲人的思念,对繁华京城的渴望,这些心情渐渐吞噬着临川,再加上早在永徽元年便该得到的长公主的封号迟迟没有得到进封,唐高宗年间,临川不得不再次提笔仿效当年向唐太宗上表请安的举动,向唐高宗奉上了一篇《孝德颂》——此举虽然得到了唐高宗与武后的嘉许,但最终并未能让她从遥远的大唐边疆回到故土长安。不过至少在苦苦期盼了19年后,总章2年的时候,临川公主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受封长公主的诏书,至于实封,诏书上则明确写道“封并如故”,也就是说临川并没有因为进封长公主而被加实封。

事实上也正因为临川公主迟迟未被册封为长公主,所以墓志上在提及这件事时,也只是以“进封长公主,从朝例也”这样的话草草一笔带过,丝毫没有以此为荣耀。

综合墓志上的记载以及史书上简略之至的事迹,临川公主最终给人留下的是这样一个印象:她历经唐太宗与唐高宗两朝,她的人生并不顺遂得意,但她面对每一个皇帝都能充分利用自己能文工书的特点,抓住有利的时机撰表上颂。

而临川公主之所以会有这些看似圆滑实则无奈的举动,也完全是被现实所迫。毕竟临川公主的生母韦贵妃不得宠于唐太宗,而古代流行的便是子以母贵,如果生母不得宠,其儿女也很难得到父亲的宠爱。作为一位备受冷遇的公主,作为一位人生中处处要比其他姐妹慢半拍的公主,临川公主自然不得不善于这些经营逢迎之道。

韦贵妃的独子纪王李慎可以说是唐太宗诸子中比较有才干的一个,而且与某些空有溢美之词的皇子不同,李慎的才干可是有实打实的史料做证明的。因为在封地上干出了一番政绩,唐高宗曾特意表扬过他,当地的百姓也为这位父母官立碑纪念。

然而李慎虽然有才华,却并不得唐太宗的偏爱。根据史书的记载,李慎贞观11年去封地的时候尚不足9岁,是唐太宗诸子中之藩年纪最小的一个。而且就在李慎远赴封地上任的时候,与他差不多同龄的哥哥晋王李治不仅没去自己的封地,还得到了唐太宗亲自抚养;甚至比李慎大了近10岁的魏王李泰,也同样没去自己的封地上任,而是一直留在了父亲的身边。

所以韦氏纵然身为贵妃,但在唐太宗的后宫中究竟能算是个什么样的存在,究竟得宠与否,从她的三个子女所得到的待遇便可见一斑了。

阴嫔,据推测其封号原本应为淑妃或德妃,因其子谋反而被降为了嫔。

阴妃的生父阴世师因效忠隋朝而被李渊处死,阴世师之子阴弘智等人由于年幼而免于一死,阴氏则按律被没入掖庭为婢。也许是因为阴世师与李渊有着相当的仇怨,而阴氏又成了李世民的妃嫔,所以许多人喜欢臆想李世民与阴氏之间有着一段隔着国仇家恨的虐恋深情。然而就史实而言,这样的说法显然是毫无根据的,毕竟后宫中作为罪籍没入的女子不在少数,上官婉儿即因祖父上官仪之事被没入掖庭;而作为宫婢被主子临幸的更不在少数,章敬皇后吴氏便是在没入掖庭后得到了唐肃宗的临幸,从而生下了唐代宗。

而且若是对阴氏这个所谓的仇人之女心存芥蒂的话,李渊就不会在武德八年将阴氏之子李祐册封为宜阳郡王,一向与李世民有嫌隙的李建成等人也会借此机会大肆抨击他。所以李世民与阴氏之间所谓的隔着国仇家恨的爱情,不过纯属后人的YY罢了。更不用说阴氏在史书中只得一句“阴妃生庶人祐”后,便再无只言片语的记载,甚至单就其子李祐谋反一事来看,阴氏在李世民心中能有几分分量也是可以掂量得很清楚。

而同样是谋反,李祐的结局是被诛后追废为庶人,生母连坐遭降;太子李承乾却只被废为了庶人,保全了一条性命。这样的差距很明显可以看出阴氏与李祐是否真的得到了李世民的宠爱,若阴氏真的与李世民有过一段所谓的超越国仇家恨的轰轰烈烈的爱情,那么李祐绝不会落得个身死的下场。毕竟阴氏只有李祐这么一个儿子,处死了他,也就相当于毁掉了阴氏下半辈子的依靠,李世民若对其有情,再怎么对李祐处以重罚也好过将其处死。而阴氏一夜之间失去了唯一的儿子,即使还能留得一条性命,也是从此生不如死。

燕德妃,根据其墓志记载,于武德四年选入秦王府,贞观元年拜册贤妃,贞观十八年迁封德妃。考虑到贞观十七年李祐谋反,生母阴氏遭到连坐,四妃之位有所空缺,燕氏应该是因此晋的位。燕妃武德四年成为李世民的小妾,但直到七年后才生下第一个儿子李贞,而且在生下次子李嚣后就再没生育过一个孩子。李嚣早夭,而李贞可以说是唐太宗比较有才干的皇子之一,但唐太宗并没有因此对这个儿子有任何的偏爱之处,既没有到了年纪不让他之藩,也没有因为李贞才华出众而给予特别的关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燕氏的母亲与武则天的母亲为堂姐妹,所以武则天成为唐高宗的皇后后,燕氏为了讨好武则天,坚持抱病为武后的母亲荣国夫人奔丧,结果不幸死在了半路上,武后为此不得不好好封赏了一番。而李贞在武则天时的待遇也很一般,不过是和一群皇叔兄弟一起受到的加封,而且李贞作为唐太宗的第八子只加封为太子太傅,反而比第十子李慎的太子太师级别要低。

而武则天在唐高宗驾崩五年后开始对付李唐宗室时,第一个下手的就是这位表姐的儿子。武则天杀了越王李贞和他的长子李冲后,又下令“传首东都,枭于阙下”,李贞的另外三个儿子要么是“坐与父兄连谋伏诛”,要么是“减死流岭南,寻卒”,无一幸免于难。唐玄宗登基后,也只将李贞的嫡曾孙李温封了个沈国公,李温的儿孙更是爵位降为了郡公,继承嗣越王封号的却是夔国公李琳(许王李素节之子)这样几乎毫不相干的远房旁支。结果李琳也是个不争气的,刚过继为嗣越王,就病死了,越国干脆国除——不知道燕太妃在天之灵,会对她花了半生精力小心翼翼奉承讨好的表妹做何感想。

杨妃,吴王李恪蜀王李愔生母,《旧唐书》仅有一句“恪母,隋炀帝女也”,可见杨妃虽然名义上为隋炀帝女,看似出身高贵,然而连生母为谁、排行第几、封号为何都不知晓。杨妃没有公主封号,说明没有受过正式册封——隋炀帝登基后便去了洛阳,即使是册立太子也不过是下诏遣使回长安,更不用说还会特意记得要去册封一个留在长安的公主了。也由此可知杨妃的生母身份较低,且并不得宠,只是一名普通后宫。

而史官在史书中极为同情李恪,尽管完全列举不出李恪究竟有何才干和才华,但仍旧对李恪是各种溢美之词,所以在其传记里特别提到“恪母,隋炀帝女也”这一句,就是为了表彰李恪生母身份与众不同。但即便如此也仍只有隋炀帝女这个头衔,可见杨妃无论是在隋宫还是唐宫地位都不高——在隋宫里没有公主封号,在唐宫里嫔妃品级低到没有记载甚或是不值得记载。

同时根据岑仲勉先生的统计,杨广在位的14年里,累计下来在长安待的时间只有186天,绝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巡幸的路上就是在准备巡幸,所以想来杨公主若是受宠的话,理应同其长姐南阳公主一样,陪伴在隋炀帝身侧远离长安才是。可事实却恰恰相反,依据李恪生于武德二年的情况来看,杨公主应当是武德元年便入了宫。换言之,李渊在长安甫一登基,杨公主便就此成了秦王府后院的一员,很显然这位杨公主虽然说起来也是隋炀帝的女儿,却根本得不到父亲的重视和宠爱,所以才会被遗忘在长安,被新建立的李唐王朝顺手接收。

何况李渊与杨广的母亲都是独孤氏,还是亲姐妹,独孤皇后曾对李渊颇为照拂;李渊建立的唐朝至少在名义上是从隋恭帝手上禅让过来的,结果李渊就这样将他表弟遗忘在长安的女儿丢给了自己的儿子做妾。李渊若还算看重这位与自己多少有点血缘关系的前朝公主的话,怎么说也要将其嫁做正妻而不是小妾——无论是嫁给皇子还是大臣。而且就算是做妾,也该塞给太子李建成,而不是塞给秦王李世民。毕竟人家李建成好歹在武德9年前还是太子的身份,若无意外的话,这位杨公主作为李建成的小妾等太子登基后怎么说也能混个五品以上的嫔妃当当,而给亲王做妾,最多也就只是个五品的孺人。

更何况根据杨广死于义宁二年三月(618年),李渊于同年五月登基为帝,李恪却在第二年就出生了的情况来看,杨公主很明显是在热孝期间怀的孕——别说是为亲生父亲守满27个月的孝了,竟然连一年的热孝都没守满,由此可见这位所谓的“隋炀帝女”在李唐王朝的眼中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了,更别说还能得到怎样的礼遇。若杨公主的身份还算尊贵,又怎会如此被人随意地打发,甚至连为父亲守个孝的机会都没有。

而杨妃会被如此对待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自古成王败寇,亡国之君的地位都摆在那儿了,更别说亡国公主了。想想秦灭六国后,六国“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的凄惨模样;想想陈朝灭亡后陈后主的几个亲妹妹,乐昌公主被赏给杨素做妾,宣华夫人、弘政夫人按例没入掖庭,还有几个被赏给朝中大臣和皇子做姬妾;再想想宋徽宗的女儿柔福帝姬也是公主,在金朝过的却是什么日子,便可知这些亡国公主在新王朝眼里不过是战利品一样的存在。

再看她在后宫中的封号。唐朝贞观年间的四夫人封号以贵淑德贤为序,韦贵妃的封号是非常明确的。另有一位生育了十三皇子李福的杨贵妃,贵妃的封号是死后追封,可见其生前也是正一品的妃位,很有可能封号便是淑妃。而燕德妃是由贤妃升为德妃的,原因是阴妃之子李祐谋反被诛,阴妃也由此被降为了嫔。还有一位郑贤妃,在燕贤妃升为德妃后随之晋位的。所以杨妃生前很有可能并无妃位,不过是死后才被追封为“妃”,提升了品级。

杨妃于武德二年生吴王李恪,武德八年之后生蜀王李愔——武德年间的皇子皇孙都是按例一岁时册封,而武德八年时,李世民的儿子中只有第五子李祐受封,所以第六子李愔最早也是武德八年之后才出生。杨妃没有女儿,因为唐太宗21位公主中只要生母身份较高的,史书或墓志铭都有记载,其余15位公主的生母因出身低微而不见载。而杨妃的两子吴王李恪与蜀王李愔,虽然一直以来由于电视剧的宣传,很多人误以为李恪是唐太宗最喜欢的儿子,但就史实而言,论起唐太宗所有儿子中谁的待遇最差,李恪称第二,没人能比他更差。

李恪一生中不仅毫无得宠事迹,而且不过是犯了踩庄稼和赌博这样的小错,就连续2次被削去都督的头衔,先后削去实封共600户,只剩下200户的实封。李恪还因此遭到唐太宗的好一顿痛骂,甚至被比作了燕王刘旦(汉武帝之子,因为不能安分守己,遭到汉武帝的厌恶)。而李恪犯的这些错误与受到的惩罚无论是在史书上还是李恪本人的墓志上,均有记载,互相印证。

贞观2年5月李恪与李泰同时受封,李恪受封益州都督,封地只有8州,李泰却是扬州大都督兼越州都督,封地多达22州。而且李恪受封的不过是都督,李泰却是大都督(《唐会要》记载,益州的大都督府于贞观二年二月二十日,去“大”字,直到唐高宗龙朔2年才由都督府升级为大都督府),所以李恪与李泰虽然同时受封,但李恪不仅都督府的规模远不及李泰的大都督府,封地更是比李泰少了近三分之二。

贞观7年李恪前往自己的封地时,唐太宗对他说:“父子之情,岂不欲常相见耶?但家国事殊,须出作藩屏。”由此可见让诸王之藩是因为“家国事殊”,更是为了绝诸皇子的“觊觎之心”,但这一番冠冕堂皇的话,实际上更适合身为太子同母弟的李泰而不是庶出的李恪,毕竟作为太子同母弟,李泰对储位的威胁才是最大的。然而唐太宗在“家国事殊”面前却出于私心,不仅不让李泰之藩,甚至还想让他搬进武德殿居住;李治就更不用说了,唐太宗一直将这个儿子亲自带在身边抚养,绝口不提之藩的事,贞观16年甚至干脆直接让他上朝参政了,却偏偏将没什么威胁的李恪打发到封地上去。

唐太宗曾给李恪写了一封信,其中有“汝方违膝下,凄恋何已,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这样一句话,然而就在唐太对李恪说“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以避免李恪变得骄奢为由而不肯多给他财物时,却在一转身面对李承乾与李泰时,又是截然相反的态度。唐太宗赏赐李泰时不仅“赐泰物万段”,每个月给李泰的东西甚至“有逾于皇太子”,对李承乾更是干脆直接取消了他出用库物的限制。

而史官称李恪有文武才,但善骑射不过是身为关陇军事贵族最基本的素养,在唐朝这个连后宫才人都能陪帝王骑射的朝代里,李恪虽然善骑射,却没有丝毫的军功或突出的事迹可以证明。李恪的文才同样毫无记载,别的皇子具体到擅长哪种书法有多少部作品都有记录,唯独李恪的“文才”连李唐皇室成员中最常见的书法特长都不见踪影,而同样因为谋反被诛的汉王李元昌,却能够以书法、绘画、射猎著称于各部史书。相比之下,李恪的才华无论是在史书还是墓志铭上,都没有分毫体现。

而唐太宗虽然一度有过改立李恪为太子的想法,但这件事不仅是在立了李治为太子后又过了7个多月的时间才提出来的,而且唐太宗只对最不可能赞同的长孙无忌一个人说过,被反驳后不但再也不曾提及此事,甚至对提名未果的李恪也毫无保护措施。

还有人试图将李恪当不上皇帝的原因归结为是具有前朝血统的缘故,不过这种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毕竟李恪的两朝血统不是什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事,历史上两朝一脉的皇位继承人比比皆是。比如后赵石虎的太子石世,生母就是前赵的安定公主;比如北周闵帝宇文觉的生母就是北魏冯翊公主;就连隋炀帝杨广的太子杨昭也是两朝一脉——杨昭的生母萧皇后,即西梁孝明帝萧岿的女儿。

再说如果前朝血统真的是问题,是忌讳,那么唐太宗为何在明知李恪具有隋朝血统的情况下还想立其为太子?长孙无忌又为什么不用这样的理由来反对唐太宗立李恪?所以李恪与储位无缘,和他的生母杨妃是隋炀帝的女儿根本没有任何的关系,而是因为李恪与杨妃均不得宠于唐太宗的缘故。

至杨妃的次子李愔,虽然贞观10年就之藩了,但是直到贞观13年,李愔才得到了亲王应有的800户食邑,比其他一同之藩的皇子整整迟了3年。又因为李愔在封地上屡屡胡作非为,唐太宗曾十分厌恶地说:“就算是禽兽,只要好好驯服还能让其听命于人;就算是铁石,只要好好炼制也能做成可用之物,只有像李愔这样的人,连禽兽和铁石都不如!”当即便削去了李愔一半的封地食邑和蜀王府中的官员,又将他贬为虢州刺史,刚刚上任没几个月的蜀王师盖文达也因此被免官。

所以唐太宗贞观年间别的皇子都是都督,唯独李恪、李愔两人是刺史;别的皇子都是实封800户,唯独李恪与李愔一个被削户600一个被削户400。想来杨妃要是得宠的话,如何会在史书上仅留下7个字的记载,而她的两个儿子又如何会在李世民诸子中待遇如此之差?

唐玄宗李隆基专宠的妃子武惠妃后来怎样了?

武惠妃非常有能力。控制后宫多年,享有事实皇后待遇。

因为太子李瑛身份已定,武惠妃也一直只是皇妃未能正位,长子李瑁无法成为太子,所以武惠妃与李林甫勾结,欲废太子,但遭到大臣们的坚决反对。毕竟,唐玄宗没有晋升武惠妃为皇后就导致李瑁不能为嫡。而因为李瑛已经是太子了,所以大臣们就拼命反对武惠妃成为皇后(武则天的前车之鉴不远,何况武惠妃就是武则天的侄孙女)。

然而,太子年长,势力已涨,武惠妃就另辟蹊径。某日乘唐玄宗外出,通过伪装与太子关系好的女婿杨洄传递消息,说有贼子闯皇宫试图行凶。太子李瑛等三王不察,着甲领兵救护被武惠妃乘机诬陷谋杀,唐玄宗确认后在李林甫怂恿下逮捕及处死李瑛三王。

在这里,这个圈套的狠毒在于,李瑛哪怕识破杨洄,不救皇宫也是重罪。武惠妃临时抛出几个持械死士说是太子派来的,则可映证太子故意不救皇宫。

太子李瑛:

事后,朝野极其震惊,民间对一日杀三王而多喊冤屈,唐玄宗有所悔悟。但随后武惠妃也出了问题,也许罪恶滔天,心神不宁,经常梦见冤魂索命,请佛道做法事也不能免,当年就死了。唐玄宗追赠了皇后,但并没有允许所有皇子女服丧,可见还是略有不满。

很快,武惠妃就遭到报应。

她死了,李瑁失去成为太子的机会,所以这个追赠的皇后并非真皇后。

李瑁:

更狠的也来了。唐玄宗身边的太监(深度怀疑是高力士)竟推荐李瑁的寿王妃杨玉环伴君。显然,唐玄宗占了杨玉环就不可能再立寿王李瑁,这是对武惠妃怀有刻骨仇恨者的策划。

唐玄宗为了武惠妃废杀三子,事后追悔莫及,日渐冷落武惠妃。武惠妃自知亏心,逐卧床不起,病情日益加重,进而精神迷乱失常。后死于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第二年唐玄宗册立李亨为太子,追封武惠妃为皇后,谥号‘’贞顺皇后‘’葬于敬陵。

唐玄宗最宠爱的梅妃 为什么史书中没有记载?

很多人如果想到唐玄宗,就一定会联想到杨贵妃,作为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如果说她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很多人也一定都赞同吧。然而却有人认为,其实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并非是杨贵妃,而是梅妃。梅妃在民间流传的故事有很多,但是这些故事也只是民间流传,在史书上却并没有记载梅妃这个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梅妃如果真的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为何却不在史书中有任何的记载?究竟历史上有没有梅妃这个人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梅妃人物介绍

江采萍(710年—756年),号梅妃,闽地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唐玄宗宠妃之一。在今莆田亦称江东妃。帝王后妃八大才女之一。

江采萍自幼陪颖,父亲极赏识,自小就教她读书识字、吟诵诗文。九岁时,就能背诵《诗经》中记载周文王后妃事迹的《周南》和《召南》两部分诗。十四岁,善吟诗作赋,自比晋朝才女谢道韫,不仅长于诗赋,还精通乐器,善歌舞,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开元末,唐玄宗遣高力士出使闽越,江采萍被选入宫。唐玄宗爱如至宝,大加宠幸赐东宫正一品皇妃,号梅妃。

梅妃喜梅,气节若梅。后被杨贵妃打入东京洛阳上阳宫。公元756年(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玄宗落逃没带上阳宫中的梅妃,梅妃白绫裹身,投井自尽。

2.梅妃是怎么死的

关于唐朝的史书,公信度比较强的正史史书应该就是《新唐书》、《旧唐书》以及《资治通鉴》了。而记载梅妃故事的却只有一本《梅妃传》,这可不是什么正史,而是在宋朝时期民间流行的传奇小说。这部小说将梅妃描述得非常细致,以至于后世都觉得梅妃实有其人,但其实《新唐书》、《旧唐书》以及《资治通鉴》等正史资料中都没有关于梅妃的记载。

根据《梅妃传》的介绍,梅妃原名江采萍,是福建人,出生于书香门第。梅妃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受过良好的教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能吟诗作赋,唱歌跳舞,绝对是位才女。江采萍艳名远播,好色的唐玄宗派人在民间挑选美女入宫的时候,便听说了江采萍的大名,于是便将江采萍选入宫中。

多才多艺又长得漂亮的江采萍,很快便成为了唐玄宗的新宠。梅妃性格高洁,酷爱梅花,唐玄宗为了讨得江采萍的欢心,不仅在宫中开辟了一处梅园种植各种各样的梅花,还将江采萍封为了“梅妃”。

唐玄宗酷爱歌舞,梅妃便创作了惊鸿舞,可谓是一舞动天下。梅妃虽然受到唐玄宗的宠爱,但唐玄宗很快又移情别恋了。这次唐玄宗看中的是自己的儿媳妇杨玉环。在经过一系列的神操作之后,将杨玉环成功“洗白”,由自己的儿媳妇变成了自己的杨贵妃。

在杨贵妃得宠之后,梅妃便失宠了。梅妃看到唐玄宗整日与杨贵妃厮混在一起,荒废朝政,更是冷落了自己,黯然神伤之后便写诗讽刺二人。唐玄宗知道后大怒,就这样,昔日得宠的梅妃变成了被打入冷宫的妃子。

安史之乱爆发后,大唐军队在前线一路溃败,叛乱大军眼见着就要杀奔长安而来。唐玄宗与杨贵妃以及宗室亲贵、大臣们慌忙的收拾东西准备逃走。梅妃这位不受宠的妃子,自然是没人肯去理会的。在叛军杀入皇宫之前,梅妃便自尽身亡了。

3.历史上真的有梅妃吗

梅妃的故事虽然短暂,但是却充满着悲情色彩,相比于正史而言,她的故事的确是更适合出现在传奇小说当中。所以,后人质疑梅妃这个人物的真实性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另外,按照《梅妃传》的记载。梅妃出生于公元710年,而唐玄宗之所以选拔梅妃入宫,是因为自己宠爱的武惠妃死亡令他伤心难耐,这才在民间遍选美女。

这位武惠妃可是大大的有名,她是武则天的侄女儿,自幼便在宫中长大,很受唐玄宗的宠爱,是寿王李瑁的生母,也就是杨玉环的婆婆。武惠妃野心很大,她想做皇后,但因为朝中大臣们的反对而未能得逞。她想要将自己的儿子推上太子的宝座,但前面却有太子、鄂王、光王三座大山当道。于是武惠妃便设计陷害三人谋反,使得三人冤死。

当然,武惠妃也没落个好下场,陷害三位皇子之后,武惠妃便难以承受巨大心理压力,整日担惊受怕,最后心悸而死。但根据正史的记载,武惠妃是在公元737年去世。也就是说,即便梅妃是在武惠妃去世当年就被选入宫中,她也有27岁了。一个27岁的女孩还没有婚配,这在唐朝时期基本是不大可能的。当时的女子一般都是十几岁便婚配了,更何况像梅妃这样自小便艳名远播的千金小姐,哪里能等到27岁才被皇帝选入宫中呢?

另外梅妃与杨贵妃入宫的时间也有出入,再加上没有正史的记载,可能梅妃这个人物真的是不存在的。不过后世还是有很多关于《梅妃传》说故事,或许梅妃的原型是唐玄宗曾经宠爱的某个妃子,至于梅妃的故事,不过是后世感慨于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剧而被杜撰出来的故事而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3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