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慈禧如果将实权都交给光绪会怎么样,清朝会有是什么样的

以史为鉴 2023-06-14 22:07:35

慈禧如果将实权都交给光绪会怎么样,清朝会有是什么样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慈禧和光绪,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光绪皇帝这个人我们都很了解,是一个非常向上、在历史教科书中一度被认为是有可能成为中国版“明治天皇”的皇帝,不过因为受到慈禧太后的制约,这才一直到三十几岁都没能掌握大权,最后在郁郁不得志中被毒死了。

所以今天我们来谈谈,如果慈禧当年真的把大权放任给光绪皇帝,光绪真有能力挽狂澜挽救这破败的清政府吗?走向和日本一样的道路吗?

其实小编觉得清朝有九成九的可能会提前灭亡、崩溃,零点一把握成功的话,也会走上一条很不好的道路。

首先先说,不是又理想,有追求就能做个好皇帝“,比如崇祯皇帝:

光绪皇帝有变法之心是毫无疑问的,这说明他是一个有理想的皇帝。但是我们要清楚,理想是不能当饭吃的,最重要的还是能力。

崇祯皇帝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他是明朝众多皇帝中少有非常有理想、非常有追求的皇帝,但是他这样有理想的皇帝在杀死魏忠贤、重用东林党之后,却开始使整个国家一步步走向了崩溃,魏忠贤还掌握大权的时候,他知道该用哪些将领去抵御山海关外的女真人。

而崇祯皇帝这个人有理想是有理想,但是却不太会用人,在把一个个抗清名将杀掉、撤掉之后,为明帝国的灭亡埋下了因果,而且魏忠贤这个人名声虽然非常不好,但是他能通过各种强力手段收到维持国家运转的赋税,而崇祯皇帝却因为一句不与民争利而使得明帝国的财政最后陷入了崩溃。

从这种种的方面来说,如果把国家交给一个理想化的皇帝以及一大帮理想化的臣子,那最大的可能就是将整个国家都给覆灭掉。

慈禧的名声与魏忠贤一样都不是很好,但是我觉得慈禧是类似于魏忠贤那样的人物,她虽然很不讨人喜欢、虽然背负了很多骂名,但是她却可以说得上是满清屹立不倒的最大功臣。

当然大家要注意一点,她也仅仅只是满清的功臣,对我们整个国家的历史来说,满清灭亡才是最佳的选择。

她以一己之力支撑了清政府运转几十年而不倒,在那个各种内灾外患接连不断的年代,她的手腕在某些方面还是比较值得称道的。

如果慈禧太后把所有大权都交给光绪皇帝掌管会变成什么样呢?

我们来看看康有为和谭嗣同两人的不切实际的变法:

首先光绪皇帝基本上是没处理过什么公务的,如果在平和的年代这还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在那个混乱的年代他推行了那么大的改革、又用了康有为这些人的话,我觉得他最大的可能就是失败。

首先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康有为等人,他们就有些类似于东林党,是那种走极端路线的理想主义者。

大家知道他们是打算如何推广变法的吗?接下来我跟大家讲一下。

当有人问到康有为如何给即将到来的变法寻找到金钱支持的时候,他说出了他的方法。

他觉得如果钱不够用的话,可以把全国的矿藏开采权都租给外国人使用,这样就能获得变法的金钱了。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自认为良好的方法,那就是把边外之地卖给外国人,而当时人们认为的边外之地主要是东北、新疆、西藏等地,从这方面来看,他的想法是非常危险的。

而他的这些想法,主要记载在他自己给自己写的历史《我史》中。

还有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不知道他是受到了康有为的影响,还是康有为受到了他的影响,他也有着和康有为一样的想法。

在谈到如何获得变法金钱的时候,谭嗣同也主张卖出东北、西藏、蒙古、新疆等地给俄国和英国。

而关于他这方面的想法主要记载在《谭嗣同书简》中,这本书是谭嗣同老师的孙子通过谭嗣同与他祖父的书信联系编撰而成的,由此我们也可以了解到谭嗣同当时的想法。

他们这样的想法是很危险的,如果他们真的侥幸获得变法成功的话,或许真的会给我们国家带来很大的好处,但与此同时,也很有可能会导致我们国家丢掉大半的国土。

从这方面来说,他们最后的变法失败反倒是一件好事了。

除此之外,康有为的另一个坑国的变法:

他曾经提出过中日合邦的想法,而这个想法的主要关键之处就是让清政府认日本为宗主国、自降身份为日本的附属国,通过借助日本的先进工业技术走上强国之路。

无论从哪些方面来说,康有为等这些当时的变法中坚都是非常理想化、极端化的,如果真要把大权交到这样的人手中,想让清朝不亡国都难。可能光绪提前变成了溥仪的结局。

慈禧和光绪西逃时,如果有人趁乱夺权,大清会怎么样?

如果在慈禧和光绪逃跑当中有人趁乱夺权的话,最后大清的结局最多也是提前了几年灭亡,其他也不会有什么变化。因为在那个乱世之中,清朝的国力本来就不如西方,你在夺权以后,西方各国肯定会找你这个有话语权的人,你能够满足西方的那些野心吗?你打也打不过西方的那些列强,而又拿不出足够的东西满足他们的野心,说不定这个时候只要清朝的那些拥护者们站出来说我能拿出足够的东西满足西方各国,那西方各国肯定会和清朝的政府一同来镇压你这个夺权之人。


慈禧在逃跑之前,其实是把权力都是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在当时可能也就有一些农民起义能够被当做内患。而处在最底端的农民,就算真的把慈禧所同志的清朝政权给推翻了,他们也同样是打不过西方各国,并且还可能会受到更加严重的剥削,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参与农民起义的人也是各回各家,各自逃难。是不可能主动去夺取权力的。

而我们再看慈禧的身边人有没有可能去夺权呢?其实在这个时候,慈禧身边信任的人如果夺权的话,是很有可能成功的,但是和农民起义者遇到的问题也是一样的,你杀掉了狼,但是还有老虎在你背后虎视眈眈。并且在当时背后的老虎可不仅仅只有一只,想要同时满足老虎的胃口,可能也就只有拥有几百年积累的清朝政府才拿得出来了。权力在当时的情况来说就是一个烫手山芋,谁接手谁头疼。

就算一个人真的有大魄力来接手这个烫手山芋,有能力来满足西方列强的胃口,也只不过是将清朝灭亡的时间提前了一些年而已。当时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中国,其实已经摇摇欲坠,随时会开始新的改革,一个人真的建立了新的政府政权,也会被马上推翻,只会成为第二个清朝

如果光绪杀了慈禧,自己亲政的话,清朝还会灭亡吗?

真实的晚清历史上,光绪皇帝确实自己亲政过一段时间,或许是因为亲政时间太短,所以我们并没有看到晚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有哪些变化。众所周知,晚清的覆灭或者说大清王朝的灭亡,是历史潮流向前发展的必然,就算光绪皇帝杀掉慈禧,自己掌握军政大权于一手的话,那么晚清还是摆脱不掉覆灭的结局。

话说回来,如果光绪皇帝杀掉慈禧,那晚清覆灭的一天恐怕会迟早到来,毕竟光绪帝不具备慈禧的影响力和手腕。倘若在公车上书前后,光绪帝真的能够通过袁世凯之手杀掉慈禧,那么以他当时的能力也不足以完全的把空朝政,到头来,慈禧太后一死,满清将迎来更加混乱的局面。

01光绪亲政近十年,实在是难作为"(光绪十五年)己卯,皇太后归政"。

从《清史稿》当中我们可以找到的一句有力证据,在光绪十五年的时候,作为皇太后的慈禧才重新归入到政治当中,这也就是说,从光绪五年到光绪十五年,慈禧太后曾将政权放给了光绪帝一人,慈禧太后归到了二线政治。

光绪十五年就是公元1889年,从这里我们也能够看出,从公元1879年到公元1889年这十年间的时间,晚清朝政大权都掌握在光绪帝手里。慈禧太后把政权交到了光绪手里,一方面就是看看光绪帝的能力,另一方面,其实也在检测光绪帝是否和自己是同一战线。

而在这十年间,大概也就是洋务运动的后期,洋务运动发展的如火如荼,这当中自然少不了光绪帝的功劳,但在对外方面,这十年也就在80年代爆发过一次中法战争,光绪帝也是真正参与到了这次战争当中。

甚至爆发于公元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把握朝政大权的慈禧太后,也是按照光绪帝主战的意见来实行的,但最后的结果呢?北洋水师全军覆灭,洋务运动全面破产,还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刚刚二十出头的光绪帝,政治上的作为确实不如清朝中前期的很多皇帝,不是慈禧太后不让他亲政,而是光绪帝根本就没有那个能力,虽然比起同治皇帝,光绪帝有一颗积极进取、勇于改革图进的心,但当时的晚清政治局面,是容不得他施展身手的。

02支持公车上书,同意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在很大程度上触及到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根本利益,那是因为仅在制度上就以君主专制制度的变革触及到了封建统治的根基。康梁变法首以?君主立宪制?为基本,只要以君主立宪制代替君主专制,那么就可以挽救晚清亡局。

单从公车上书来看,光绪帝对公车上书当中描绘的那副欣欣向荣的景象很是向往,所以他想要不惜一切代价去实行这些措施,从而力挽狂澜,拯救江河日落的大清王朝。光绪帝的想法是很积极进取的,但我们如今来入手看一下当时提的措施,或许你就会发现,公车上书所描绘的一些景象,根本就是在变相的加速清王朝的覆灭。

改革科举制,废除四书五经,增加历史政治和经济等近代科目,这是科举考试上的变革内容。19世纪末期的中国,依旧是秦王朝统治下的中国,很多士人才子从小就一直梦幻着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

但如今科举制一改革,很多西方的科目代替了原始的四书五经,这让普天之下的考生该如何应对?再来看军事方面的改革,康梁支持遣散老弱残兵,并且大幅削减军费开支,看起来是对国家有利,实则是在掏空满清王朝的内脏。

如果大批次的遣散那些老弱残兵,在此基础上,继续削减军费开支的话。那么谁又会保证?这样的政令一出,不会引起清朝各地军队的哗变,到时候普天之下的所有老弱残兵都发生哗变的话,那样岂不是就在原本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之上更添一股萧瑟吗?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即便真正实现了光绪帝亲政,他所支持的戊戌变法,如果如实进行的话,同样只会加速清王朝的覆灭。因为当时的中国并不具备按照戊戌变法内容进行改革的基础和环境

03光绪不重思想,亲政也白搭虽然当时的中国已步入近代,但老百姓的思想还没有得到全方位的开放,明智初开的背景下,光绪皇帝?只重制度,而不重思想?的变革举措只能物极必反地提前拖垮晚清政府,因为当时的国内根本没有适合变革的环境和土壤。

国内老百姓都是一副封建迷信的模样,要想让他们在几年之内就全盘接受西方制度,按照西方的一切举措来生活生存的话,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终上所述,就算把清朝的朝政大权交给光绪帝,那么他也很难利用这有限的权力去挽救大清王朝,如果他有慈禧太后那样的影响力,以及有着更强的治国理政能力的话,或许他可以延缓清王朝的覆灭时间,但是绝对阻止不了清王朝的覆灭结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33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