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刘备的昏招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吴蜀魏三国蜀汉显然是实力最弱的,刘备称帝之时天下十三州之中他只占有益州一州之地,不如孙权的两个半州(扬州、交州和半个荆州),更是远不如坐拥九个半州的曹魏,不过以继承汉室大统自居的刘备并非全无壮大的机会,甚至还一度有一统天下的曙光,可是这一切都因为刘备一个错误之举而荡然无存。
三分天下有其一,刘备这一切来之不易,前期颠沛流离的刘备一直到201年投靠荆州牧刘表之后才算是稳定了下来,但也仅此而已;208年的赤壁之战给了他莫大的机会,刘备趁曹操大败和孙权分心于南郡和合肥的战事无暇分身之际,以刘表之子刘琦的名义拿下了荆南四郡,从此拥有了一块稳定的地盘,其后入川拿下益州和汉中以及东三郡,一时之间刘备的实力达到了顶峰。
不过刘备的辉煌没能持续多久,先是襄樊之战关羽败亡丢失了荆州,然后夷陵之战大败一下子被打回了原形,蜀汉实力一落千丈。
或许有人会把责任怪在关羽头上,认为他一不应该发动襄樊之战,二因为自己的骄傲和小觑江东诸将导致荆州落入东吴之手,从表面来看确实如此,因为如果不是关羽战败导致荆州丢失,后面东三郡得而复失、刘备伐吴大败而归损兵折将无数的灾难性后果也就不会发生,事实上这个锅不应该关羽来背,那么谁才是蜀汉由盛而衰的罪魁祸首?不是关羽,恰恰是刘备自己,因为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刘备刚刚拿下汉中就自立为汉中王,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就此分析一下。
219年5月刘备拿下汉中,7月就自立为汉中王,此举至少有三大弊端:
第一,两汉以来臣子罕有公爵和王爵,曹操进爵魏公都惹来很多非议,连荀彧都明确反对,一旦臣子晋封为公爵或王爵,其实就是僭越之举,刘备之前打的旗号一直是匡扶汉室,汉献帝尚在刘备却突然称王,至少在天下人心目中是大大的失分。
第二,动摇了孙刘结盟共抗曹操的基础:孙权和刘备结盟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两人地位平等,而他们的共同敌人曹操则是乱臣贼子,现在刘备突然不声不响称王了,曹操是魏王、刘备是汉中王,唯独孙权和他们地位不对等,这为孙刘双方结盟蒙上了一层阴影,或许襄樊之战孙权向曹操称臣就有这个原因在内。
第三,前两个不利后果还好,最要命的是这第三个弊端,那就是正因为刘备的称王才导致襄樊之战提前爆发,为什么这么说?
刘备称王之前是东汉朝廷册封的左将军,称王之后封了关羽、马超、张飞、黄忠四人为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和后将军,前左右后属于四方将军,也只有刘备称王之后才有资格分封,不仅如此刘备还授予了关羽假节钺的特权。
有些观点认为襄樊之战是关羽擅自发动的,这种可能性其实不大,如此大规模的一场战役不是关羽一个人所能决定的,即使他有假节钺也不行,最大的可能是刘备进位汉中王之后,想要再接再厉用另外一场大胜来为自己称王增添光环,环顾周边,孙权是盟友,曹操主力刚刚遭遇汉中之败,滞留关中未归,只有关羽提兵北上攻取襄樊才最现实。
诸葛亮《隆中对》提出:“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兵分两路北伐中原是蜀汉的既定国策,所以襄樊之战迟早要打,但绝不是这边汉中之战刚刚结束就马上发动,因为益州兵团刚刚经历近两年的恶战,士卒疲惫正是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无法有效的策应关羽的军事行动,兵分两路成了关羽的单兵军事行动,如果不是刘备急于称王,襄樊之战不可能就这么仓促之间发动。
刘备称王和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息息相关,不过历史却和他开了一个玩笑,刘备称王七八个月之后,他一生的劲敌曹操病逝于洛阳,如果当初刘备不急于称王,而是一边休养生息,一边为北伐做准备,等到曹操病逝这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到来后再称王,这个时候派出人员和兵马加强关羽荆州兵团的实力,同时派出得力大将前往东三郡统领刘封和孟达然后兵分三路:一路由关羽北上襄樊,一路兵马出东三郡东入曹魏的襄阳郡和南乡郡配合关羽作战,一路则由刘备亲率益州主力兵团出汉中攻陇右或关中。
襄樊之战前,刘备拥有一个半州十余万兵马,麾下兵强马壮正是其一生实力最巅峰之时,诸葛亮《隆中对》的核心就是益州和荆州同时出兵北伐,其先提条件是“天下有变”,曹操之死为“天下有变”提供了契机,曹操病逝之际,蜀汉一方黄忠和法正仍在,五虎上将加上魏延、孟达、刘封等人以及荆州兵团阵容堪称豪华,反观曹魏一方,曹操刚死正是其动荡和衰弱之时,此消彼长之下刘备三路出兵很可能会打曹丕一个措手不及。
乐观的估计包括襄阳郡、南乡郡和南阳郡在内的荆州北部将落入关羽之手,甚至凉州和关中之地也有可能被刘备拿下。
如此一来,刘备将拥有益州、凉州、大半个荆州、包括关中在内的部分司隶州之地,真正拥有了角逐天下的实力和统一天下的机会,《隆中对》的最终目的:“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也将有实现的可能。
七八个月的时间差使得刘备错失了统一天下最好也是唯一的机会,迫不及待的称王使得襄樊之战提前发生,从而导致了关羽战败被杀,不仅害死了关羽也使得荆州落入东吴之手,从此局势一发而不可收拾,蜀汉再也没有机会雄起了。
古代有一句话叫做仁者无敌,其实我觉得这句话是有点问题的,因为接下来我说的这个人就是一个仁义之人,但是他却没人获得这个天下,反而却因为他的仁义而失败,者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讽刺吧。这个人就是刘备,刘玄德!
说到刘备的仁义,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要从桃园三结义开始。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东汉王朝危若累卵,朝廷在全国各地招募军队,镇压起义军。刘备本是织席贩履的一届草民,偶然在涿州城遇到关羽、张飞两人,因缘巧合之下,在桃园结义,共图富贵!再接下来的镇压黄巾军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刘关张三兄弟初露头角。
虽然在社会上有点小名气,却没有真正的地盘发展势力,三兄弟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先是在陶谦活着时几次三番将徐州托付于刘备,可刘备宁死不从。在陶谦死后暂管徐州,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诚挚贪官污吏,发展生产,让徐州六郡的百姓过上安宁的生活。因此,深受徐州百姓爱戴,在曹操首次攻打徐州后,徐州乡绅代表给曹操的万民书中可见一斑。证明刘备确实是仁义之君,治理地方很有一套。
可惜好景不长,曹操第二次攻下徐州,刘备之身逃到袁绍大营,此后出现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相会等经典片段,又在袁绍兵败后投靠荆州刘表,驻军新野。刘表病重时,也将荆州托付刘备,刘备同样以仁义之名婉拒了。在曹操南下赤壁之前,准备先把刘备灭了,结果刘备听到消息,提前逃走了,问题是,新野的百姓也情愿跟着刘备逃走,就出现了“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这一段故事。刘备可以连妻儿都不要,也要带着百姓一起逃离,也算得上仁义了。
在当时群雄割据时期,刘备靠其强大的感召力使得部下死心塌地为其打江山,也只有刘备集团军能传出“大战长坂坡,千里走单骑,古城会”等佳话,而相比其他阵营,或多或少都有不少叛将,最为诧异的身为“大魏五子良将”的于禁最终竟然也背离了曹操,作者由衷地感叹一直处于弱势的刘备竟能依靠他个人魅力始终牢牢地抓住了部将的心其内心强大可见一斑。同时,也是靠个人的魅力,赢得益州张松、法正等人的辅助,夺得益州,成为格局天下的三大势力之一。
因为仁义,身死异乡
水镜先生云: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可刘备为什么没有得天下呢?因为刘备在几个最关键的地方都没有听从二人的建议:
刘玄德携民渡江之时,刘表新忘,刘琮不战而降。诸葛亮建议刘备攻打襄阳,可是刘备不忍百姓涂炭,放弃了这个大好的机会。刘备刚刚进川,刘璋前来劳军,庞统建议‘刘备在营中当场把刘璋拿下,刘备不听。庞士元献上中下三策的时候,刘备为了所谓的仁义,不取上策,取了中策,给后来庞统之死埋下了祸根。关羽死后,刘备又为了仁义,不顾诸葛亮和赵云等人的苦苦劝谏,举倾国之兵罚吴,结果大败而回,使刚刚建立的蜀国大伤元气。后来刘备死后,诸葛六出祁山不过是尽人事而已,已经无力回天了。 纵观刘备一生,可谓成也仁义,败也仁义。
第一:荆州之争
荆州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赤壁之战之前,由于刘备一直没有自己的根据地,寄居在荆州刘表帐下,当时刘表病危,有一次,刘表召刘备议事,临行前,诸葛亮劝谏刘备,若刘表欲将荆州托付于他,则不要拒绝,在诸葛亮看来,这是天赐良机,只要荆州可得,立足于此,北抗曹操、东防孙吴、西征益州则有了资本。议事之时,刘表果然欲将荆州托付刘备,但刘备认为刘表待他如兄弟,夺兄长之地为不仁不义,则拒绝了,诸葛亮只能摇头叹息。
当然,历史上刘表是否真的在病危之时托荆州于刘备还有待商榷,毕竟这只是演义里的段子。但是刘备第二次错失荆州则是历史上实实在在存在的,在火烧博望坡和新野、退走樊城时,刘备携十万军民辎重路过荆州,诸葛亮再次劝谏刘备攻打刘琮,则荆州可有,此时刘表已死,年幼的次子刘琮为主、蔡氏专权,内部人心浮动,外部曹操大兵压境,加上荆州不少武将谋士与刘备有旧,只要攻打,荆州唾手可得,但刘备又是一句“吾不忍也”再次拒绝。
这次错失荆州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数万人众辎重为曹军获得,刘备丢妻弃子,带着众人轻装逃往夏口安顿,直至赤壁之战之后,在诸葛亮一系列谋略运作之下,从曹操和孙吴手中取南郡、“借”荆州。自此以后,荆州就成了蜀国和吴国之间的焦点,孙权遣使数次讨荆州不得,有了后来的吕蒙计杀关羽,夺回荆州,孙刘联盟终反目成仇,刘备的蜀国只能退居西南一角。所以说,如果刘备在赤壁之战之前若听信诸葛亮劝谏,早早取得荆州,则不至于在三国之势、和孙刘联盟中如此被动,因此笔者认为,赤壁之战未能取得荆州,实为刘备战略上的重大失误。
第二:益州之争
赤壁之战后,孙刘两家的矛盾就激化了。刘备决定暂借荆州养精蓄锐,鲁肃觉的东吴不应该和刘备结仇,就决定把荆州借给了刘备,这样也可以让他抵挡一下曹操北方的部队,东吴也可以程这个机会整顿一下军马,为以后的发展打基础,这样也可以安慰一下刘备,孙权同意了。
刘备借用人家的地方当然不是一个长期的事情,所以决定向益州发展,但是当时的益州实在刘璋的手里,正好这个时候益州的刘璋派人让刘备来益州,后来才知道,这是刘璋手底下的两个谋士建议的,一个是法正,一个是张松,这两个谋士早就看刘璋好日子不长了,所以私下里决定找个可靠的主子来管理益州。法正来到了荆州之后,刘备好酒好肉的热情招待,和他一起讨论了一番自己对天下的规划,俩个人谈得特别的融洽。法正回到了益州之后,就和张松秘密的在私底下商议一番,决定把益州送给刘备。
刘备刚刚进川,刘璋前来劳军,庞统建议‘刘备在营中当场把刘璋拿下,刘备不听。庞士元献上中下三策的时候,刘备为了所谓的仁义,不取上策,取了中策,给后来庞统之死埋下了祸根。
第三:夷陵之战
这是三国中一场著名的战役,也是刘备一生最大的败笔!交战双方就是蜀国和吴国,象征着孙刘联盟彻底破裂。当时吴国杀了关羽夺回荆州之后,刘备预征东吴为二弟报仇并讨回荆州,举国之力征讨东吴,诸葛亮等群臣苦苦劝谏此时非征讨东吴之机,但刘备一意孤行,加上张飞也在此时被部下所杀投吴,更是坚定了刘备立即征讨东吴的决心。
这场战役的结果也是众所周知,刘备大败,重重的伤了蜀国的元气,自此之后一蹶不振,直至蜀国灭国都只能偏安于西南一角,蜀国也失去了争夺天下的资本。刘备此战之后,一直都没能回成都,在永安病死,也许他自觉未听群臣谏言无脸回成都吧。蜀国的国力经此一战重挫之后,诸葛亮后来数次北伐欲拓展根据地也终生未果,所以说,夷陵之战对蜀国历史的影响是巨大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荆州之争、益州之争和夷陵之战,三次刘备错失良机,不听诸葛亮及群臣谏言,实为刘备一生所犯的两次重大的战略性错误,致使他一生都未能完成匡扶汉室的愿望。而三次错失良机,均为刘备一生所标榜的仁义口号,正所谓成也仁义、败也仁义!
揭秘:为何说“夷陵之战”是刘备一生中最大的败笔?
先说一下这场战役的大背景,当时由于孙权用武力夺取了荆州,还处死了与刘备交情深厚的关羽,这对刘备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衅。刘备为夺取本该属于自己的南郡,就算不济也要拿下西陵,举重兵发起了夷陵之战。这场夷陵之战刘备不仅出动了大量精锐(兵力达到三万,结合后期沙摩柯等夷人的加入总兵力可能达到五万,也有说法是八万,但这个数据似乎来自孙权一方的宣称)还有一批人才,诸如马良、冯习、张南等人(不要以为冯习、张南这些不出名就不重要了,他们能被刘备重用作为蜀汉后备人才的培养,可见他们还是有才能的,要知道当时蜀汉第一梯队的人才已经处于凋零状态)。
但是马良、张南、冯习还有傅肜、胡玉、王甫、沙摩柯等人的陨落、杜路、刘宁等人的降吴。让蜀汉损失了一批后备人才。另外还有庞林、黄权的降魏,特别是黄权在夷陵之战中转而投奔魏国的举动也很可惜,作为铁杆的益州派,又受到刘备的重用,是当时平衡蜀汉内部派系的重要人物,而蜀汉唯一的一支水军也葬送了。许多人才就这样被刘备送了。
对于蜀汉而言,这无疑是自关羽失荆州以来最惨的军事挫折,蜀汉数万精兵的损耗、一批一线和后备人才的丧失、蜀汉的灵魂级别的人物刘备郁郁而终(其实刘备之前各种挫折都经历了,只要刘备能看得开,兴许蜀汉还能有恢复的可能,当然也不一定,但是打着中心汉室、宣称自己是汉室后裔的刘备郁郁而终让蜀汉在之后缺乏了强大的号召力,再也无法像从前那样聚拢天下人才了,这种吸粉能力是诸葛亮都无法做到的)直接让蜀汉直接进入暮年。这种挫折是之后蜀汉各大佬无论怎么休养生息也无法恢复元气的。
受夷陵之战影响,蜀国南部叛乱四起,蜀汉的实际控制区一度只有成都附近的四个郡和人烟稀少的西汉中地区。而财力上可以说十分糟糕。与此同时北方的魏国似有趁虚而入的架势。蜀汉进入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面对这种局势诸葛亮花了五年才慢慢稳住。至于光复汉室,那是做梦。或许损失的精锐还可以通过一段时间来慢慢训练培养,但是损失的这些人才是蜀汉不能恢复的。
除了上述的使蜀汉蒙受巨大损失外,还有就是刘备在此之前由于已经按照诸葛亮的构想做到了与曹魏、孙吴三分天下,加之荆州的丢失,可能也导致刘备失去了下一个阶段性的明确目标。因为诸葛亮当时在隆中对在三分天下后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北上中原,而荆州又是一个很好的据点,现在荆州丢了不可能只靠益州去北伐吧,而且能够独当一面关羽和他手上的三万精锐也陨落了,可能让刘备又怒又慌。
另外当时的荆州虽然战略地位重要,但也正是战略地位重要导致荆州长期受战火蹂躏,其状况在210年后已经逊于益州。比如人口、农业等方面。荆州对于蜀汉而言如果能拥有那是再好不过,但是如果丢失则也不必太过于纠结,特别还不到需要用举国之兵来夺取的地步。(当时的情况,即便是收复了,又能再维持多久?搞不好魏国与孙权再次联手)而益州对于蜀汉而言是不容有失的,毕竟那里是蜀汉的老巢。换句话来讲,荆州只是蜀汉先稳住益州的情况后再进一步找机会夺取成为蜀汉统一天下的重要跳板。
或许在刘备看来发动夷陵之战夺取荆州的努力似乎也没错,因为孙权一方动手在先,当时蜀汉内部虽然一部分人不同意伐吴,但有很多人还是想报仇夺回荆州,部众战意高昂,出师有名,此时伐吴或许可以夺回荆州,还可以警告孙权老实一点,如果顺利的话趁势灭吴也不错,到时候就可以为北伐统一天下打下新的有利条件。但是正像我在上面所述即使夺回荆州又如何?很有可能孙权看情况不妙和魏国联手(在魏国看来即使荆州不在自己手上至少也不能让蜀汉控制,毕竟蜀汉打的可是光复汉室的旗号时刻准备伐魏,蜀汉获取荆州对魏的威胁太大了),除非刘备能顺利的灭了吴国,但这又不现实。而夷陵之战最终又在刘备的各种失算下成为自己一生中最大的败笔。
关羽大意失荆州,被东吴所杀,刘备勃然大怒,率领七十万大军浩浩荡荡讨伐东吴,结果被名将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一败涂地,七十万大军损失殆尽,使得蜀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刘备出征前,诸葛亮曾苦口婆心劝说,希望刘备暂忍兄弟之仇,不要轻易对盟友用兵,可惜被仇恨之火烧伤理智刘备根本无心听从。那么,假使刘备听从了诸葛亮的劝阻,没有出兵伐吴,结果又会如何?
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刘备不会遭遇夷陵之败,蜀国不会因此元气大伤。刘备也不会因战败忧愤,一病不起,可能会活得更长。诸葛亮接手蜀国时,也必然不是接手一个烂摊子,而是一个蒸蒸日上的政权。
若是如此,蜀国能统一天下吗?相信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我的答案是,即使刘备没有出兵东吴,没有遭遇夷陵之败,蜀国也不可能统一天下。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北伐之所以失败,缺的不是兵,也不是粮,而是天时。火烧上方谷,眼看着司马懿便要葬身火海,明明万里无云的天气,却突然降临一场大雨,拯救了司马懿一命,还把诸葛亮气得一病不起。
这岂非天意助曹不助刘?
那么,《三国演义》中,天意为何助曹不助刘?
原因很简单,作者罗贯中就是这样设定的。而罗贯中之所以如此设定,是因为《三国演义》毕竟是一本历史演义,他不可能改变历史的结局。
所以,谈论演义没有多大意义,即使罗贯中杜撰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说下,放弃出兵东吴这一情节,他还是会以蜀汉被曹魏吞并的结局收尾。
不如讨论历史。那么,历史上,如果刘备听从诸葛亮的劝说,结果会怎样?
很遗憾,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存在,因为历史上的诸葛亮,并没有劝阻刘备出兵。
那么,我们假使诸葛亮劝阻过刘备,刘备也听从了诸葛亮的劝阻,结果会怎样?
我的答案是,蜀汉仍然不可能统一天下,仍然很可能会被曹魏吞并。主要原因有如下三点:
其一,刘备夷陵之败,并未使蜀国元气大伤,对北伐影响不大。
刘备出兵伐吴,并没有损失七十万大军。据史料记载,蜀国全国人口也不过百万左右(应该是指登记在册的人口,实际人口应该不止百万),刘备怎么可能调集七十万大军伐吴?
史料上虽未明确记载刘备伐吴的军队数量,但保守估计,蜀军人数不会超过10万,有学者认为是五六万。这一战,刘备几乎全军覆没,这对本就人口稀少的蜀国而言,确实是不小的损失,但谈不上元气大伤。
所以,诸葛亮北伐失败,与刘备关系不大,至少从军队规模上说,刘备的夷陵之败,并没有对后来诸葛亮北伐造成多大影响。这也就意味着,即使没有夷陵之败,诸葛亮北伐的资本也不会富余多少。
其二,诸葛亮北伐失败的主要原因,不是缺少兵和粮。
诚然,如果没有夷陵之败,诸葛亮将来北伐,能调动的军队肯定更多,蜀军的军事实力肯定有所增强。然而,诸葛亮北伐失败的主要原因,不是缺少兵,甚至也不是缺少粮,而是缺少一条畅通的粮道。
关羽丢失荆州后,蜀汉失去了从荆州北伐的机会,只能从蜀地发兵。蜀道艰难险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然而,别人难以攻进来,自己也难以杀出去,诸葛亮五次北伐,至少有两次是因粮草不继而退兵。而粮草不继的原因,不是缺少粮食,正是缺少畅通的粮道,导致粮食无法及时运送到前线。
其三,诸葛亮性格持重,难以出奇制胜,劣势逆袭。
第一次北伐期间,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计,建议由他率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突袭长安。然后诸葛亮大军可趁机“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便可一举平定长安以西。然而,诸葛亮认为魏延的计划过于冒险,并未接受。
我们且不说诸葛亮以魏延的计划行事,能否取得胜利,但从诸葛亮断然拒绝魏延的奇谋,可知他性格谨慎,不喜欢出奇制胜,喜欢步步为营,稳打稳扎,有备无患地层层推进,所以他决定,“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
稳打稳扎的战术不能说一定存在问题,尤其是当自身硬实力足以与敌军抗衡时,这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战术。然而,蜀军的整体实力并不如魏军,如果想取得北伐的胜利,就非得出奇制胜不可。稳打稳扎,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和魏军打消耗战、拼国力,蜀国能拼得过魏国吗?
其实,自关羽丢失荆州,使得蜀汉国力削弱,又失去北伐的通道,无异于被困在道路崎岖的蜀地,便基本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所以,蜀汉未能一统天下,与刘备夷陵之败的关系不大,甚至与诸葛亮的关系也不大。换一位比诸葛亮更出色的全能型人才接手蜀国,恐怕也难以摆脱国力弱小、蜀道艰难的劣势而逆袭,除非蜀汉拥有萧何那样的后勤天才和韩信那样的军事奇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31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