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害死于谦发动政变,揭秘历史上真正的徐有贞

以史为鉴 2023-06-14 21:23:12

害死于谦发动政变,揭秘历史上真正的徐有贞

对徐有贞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此人就是明朝历史上备受争议的徐有贞!徐有贞是苏州人,本名徐珵,26岁时考中进士。别看徐有贞长得貌不惊人,“为人短小精悍”,但很有智谋,且博学多才,“凡天官、地理、兵法、水利、阴阳方术之书,无不谙究”,而且他还每日练习武艺,“常以铁鞭自随,数起舞”。

土木堡之变后,朝野人心惶惶之际,徐有贞提出迁都,结果遭到于谦的反对,于谦甚至说:“言南迁者,可斩也!”后来徐有贞因为提议迁都这件事,一直得不到提升,且被朝臣讥笑。后来徐有贞想谋取国子祭酒的职务,于是他通过于谦的门生,向于谦请求推荐。当于谦向景帝推荐时,遭到景帝的拒绝。

徐有贞以为是于谦没有推荐自己,于是怀恨在心,于是改名有贞。在景泰年间,黄河已经决口七年,但“前后治者皆无功”,徐有贞奉命治河,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最终圆满完成任务。在当时,徐有贞是著名“水利专家”,多次奉命治理河道,也因此得以步步高升。

景泰八年正月的一个夜间,徐有贞家来了三位客人,分别是武清侯石亨、都督张軏、太常寺卿许彬,他们此行的目的是搞一场宫廷政变,将太上皇朱祁镇重新拥立为皇帝。徐有贞得知几人的来意后,非常高兴,当即进行谋划。在徐有贞的策划下,正月十六日夜,石亨等人发动政变,在十七日清晨,拥立明英宗复辟。

明英宗复辟当日,对政变有关功臣进行嘉奖,其中徐有贞“兼学士,入内阁,参预机务,明日加兵部尚书”,成为明朝的内阁首辅。与此同时,于谦等人被捕下狱。在是否杀掉于谦的问题上,明英宗很犹豫,他认为于谦是有功的,但徐有贞却说:“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于是明英宗下定决心,处死于谦。

之后徐有贞又被加官进爵,以文臣身份被封为武功伯,“禄千一百石,世锦衣指挥使,给诰券”。没过多久,文臣出身的徐有贞与一起发动政变的武将石亨、宦官曹吉祥产生矛盾,最终败给了石亨等人。此后徐有贞连遭贬谪,最后被“徙金齿为民”。石亨集团溃败后,明英宗才说:“徐有贞何大罪?为石亨辈所陷耳。其释归田里。”

此后徐有贞“放浪山水之间”,直到明朝成化年间才病死。徐有贞死后,关于他的评价出现两极化,江南一带的文人将其视为偶像,钱谦益曾说“至今吴下推风流儒雅,亦必以武功(徐有贞)为领袖云。”但也有人说徐有贞是一介小人而已。

历史上,明英宗为什么要杀死于谦呢?

明英宗朱祁镇杀死救时名臣于谦,原因其实就一个字:蠢。

?明英宗朱祁镇是个很蠢的皇帝?

当年明月在写《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曾经用了很重的笔墨篇幅写了朱祁镇,尤其是夸赞朱祁镇有一种独特的个人魅力,能够让周围人为之倾倒,佩服。

很多读者听完朱祁镇的故事之后,都觉得此人真是一个好人,只不过很倒霉罢了。然而,纵观整个明朝历史,明英宗可完全谈不上?英?这个词,他不配。

就看诛杀于谦这件事吧。当时于谦的个人威望是没得说的,北京保卫战一战成名,挽救大明江山于水火,可于谦这人,非常廉洁,性格清高,绝不愿意与官场同流合污,他不贪财,不图利,也不求虚名,就是想给国家和老百姓干点事实。

?于谦完全可以跻身中华文明历史上最顶尖最优秀的人物行列?

也正因此,在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大明王朝没人掌舵的危难之际,于谦果断支持并且说服郕王朱祁钰登基,安定天下之心。同时,于谦朝堂上强烈主战,声称:?主张南迁的人,应该斩首!京师乃天下之根本,一旦迁都,就会变成第二个南宋了?

他义正言辞,说服了当时监国的郕王朱祁钰,但也因此得罪了一大批投降派官僚。

比如著名的投降派徐有贞,在朝堂上声称夜观星象,天命已去,只有南迁才能避祸,弄得群臣人心惶惶,于谦上面那句话,直接打脸徐有贞,从此徐有贞成为被大家嘲笑的对象,是胆小鬼,是投降派的代表。

尤其是北京保卫战成功之后,徐有贞更是断了前途。

?徐有贞是害死于谦的直接凶手?

但小人的最大特点就是能折腾,脸皮厚,徐有贞通过讨好大学士陈循(此人也是主战派,但明显不是于谦那种清廉之人),得以升迁。徐有贞还特意拉拢于谦门人,于谦不知内情,但他还是替徐有贞说话了,奏请景帝朱祁钰让徐有贞担任国子监祭酒。

于谦之所以这么做,绝不是因为他接受了徐有贞的贿赂,而是他打心眼里就不认为徐有贞有多坏,尽管徐有贞提议迁都逃命,但当时情况危急,有这种想法也是人之常情。

可朱祁钰不干了,他对徐有贞印象深刻,反问于谦:?这家伙就是提议南迁的那个徐有贞吧,不是什么好人!? 朱祁钰的判断是对的,徐有贞真的不是什么好人。

?朱祁钰一直信任于谦,和于谦的君臣关系相处融洽?

景泰八年,景帝朱祁钰病重,当时太子已死,而朱祁钰无后,身后事成为最敏感的话题,徐有贞和石亨等人搞了一次政治投机,策划了夺门之变。

那么,于谦呢?夺门之变这一晚,于谦在干什么? 实际上,于谦几乎是第一批得知此事的大臣,当时于谦的儿子于冕跑来告诉于谦明英宗复辟时,于冕吓得语无伦次,于谦并没有做出任何实际行动,而是严厉警告儿子:?小子何知国家大事?自有天命,汝第去!?

明英宗朱祁镇不知道的是,于谦在朱祁钰病重期间,不断游说让朱祁钰复立沂王朱见深,也就是朱祁镇的儿子,曾经的太子。

毫无疑问,于谦绝不是什么景帝死党,他心里装的只有国家社稷,只有苍生祸福。 所以夺门之变后,于谦就当什么事没发生,他其实已经预料到,因为他当初在支持朱祁钰称帝时出了大力,如果朱祁镇心眼小,怪罪于他,他迟早会获罪甚至死亡。


?明英宗朱祁镇比较重感情,但绝不是好皇帝?

果然,就在第五天,明英宗朱祁镇就要杀了于谦。然而明英宗朱祁镇对于谦印象并不差,大明江山毕竟是于谦保下来的啊,可徐有贞却一定要于谦死,于是在朱祁镇犹豫表示:?于谦毕竟对国家有功啊?,可徐有贞回复了一句:?不杀于谦,此举无名?。

徐有贞的逻辑陷阱是:于谦意欲谋反,谋谁的反呢?当然是阻止朱祁镇继位,谋朱祁镇的反。可是这个逻辑的致命点在于,于谦谋反是为谁呢?为他自己吗?当然不是!因为当时朱祁钰还活着而且宠信于谦,那么于谦想在朱祁钰死后自立为帝?这在明朝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其实,徐有贞通过这个逻辑陷阱是想暗示:朱祁钰继位不合法统,而明英宗朱祁镇夺门有理。 朱祁镇夺门有理,徐有贞们当然就有天大的拥立之功了。 如此矛盾漏洞百出的逻辑,竟然把明英宗朱祁镇绕晕了,直到很久以后,李贤找机会向朱祁镇指出:?您被徐有贞骗了!?

?明英宗发现自己成为徐有贞们眼里的傻子后,再也不提夺门之事了?

明英宗还听不明白。 李贤不得不把话说得更清楚些;?景帝朱祁钰病重不治,又没有儿子,帝位空悬,那么唯一具备太子资格的,当然就是太上皇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朱见深当时才十岁,他如果继位,不就相当于让朱祁镇继位吗?何况还有孙太后可以主持大局啊!!皇位还能旁落吗??

李贤继续打脸明英宗朱祁镇:?相反,夺门之变不但不必要,反而是最具风险的路,那晚要是出任何意外,太上皇您轻则被废黜皇室身份,重则当场暴毙,还会连累子孙!?

李贤没有进一步说出的是,当时于谦掌管兵部,兼总督军务,牢牢控制京城兵权,于冕跑来告诉于谦夺门之变的时候,以于谦的能力和权力,完全能够扑灭叛乱,还能把朱祁镇徐有贞等人肉体消灭,因为朱祁钰当时可是活着的,是正宗的事实上的皇帝,朱祁镇凭什么去反?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了,却是民族脊梁?

可是于谦什么都没做,当做没事似的,显示出高超的政治智慧,以及不顾个人安危的高尚品格。于谦默认了既定事实,因为他扶立朱见深的目的就是让朱祁镇复位啊,他不是为了朱祁镇,不是为了朱祁钰,他更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国家社稷。

可惜,明英宗朱祁镇太蠢,真的太蠢,被徐有贞忽悠的很惨,最终害死了一代名臣良相于谦。

徐有贞坏,朱祁镇蠢,最终公正不阿,清廉克己的于谦却被残酷杀害,但历史最终是公正的,于谦永垂青史!杏卷不朽!

明朝的夺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后,徐有贞和石享的结局如何?

石亨以拥戴之功自傲,身破名裂 ,徐有贞改名、杀于谦留下恶名 。

也就是说,朱启玉没有做皇帝的能力。

要想成为皇帝,就必须有执行力、决断力和过硬的尺度。意思是皇帝应该是残忍的,有毒的,虚伪的。

俗话说,小量不是君子,没有毒药,没有丈夫。

然而,朱启宇不仅不残忍、不有毒、不虚伪,也不是一种诚实善良的绅士;严格地说,他是一种很小、很慷慨、心胸狭窄的人。

夺门变故后,明朝英宗朱启真复辟。许友珍和施恒的结局如何?

朱启宇的性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来。

1、 这还不够仁慈。

在文堡的更迭中,英王朱启玉因是代皇帝或过渡皇帝而被称为代宗。因为太后跟你说好了,太子是英宗朱岐镇的儿子朱建慎。但朱启宇一上台,就违背了废除太子的诺言,让儿子当了太子。

英宗回国后,朱启玉被软禁。如果你信守诺言,你就会放弃政权。如果你贪图王位,你应该清除异见人士,让英宗消失或病逝。

然而,朱启宇却选择不依靠二人,虐待英宗,继续任命前大臣。这是怎么一回事?

夺门变故后,明朝英宗朱启真复辟。许友珍和施恒的结局如何?

2、 没有轴承。

徐友珍曾任英宗大臣。如果你愿意,你可以任命他,如果你不喜欢,可以解雇他。但朱启玉很娘,既任人唯亲,又厌恶,不自找麻烦?

徐友珍是一个有能力的官员,但在图木保事变后,他却因为提议迁都而遭到戴宗朱启宇的鄙视。事发几年后,他仍然很担心。

当时,于谦的部下向代宗推荐徐友珍,代宗一听到这个名字就拒绝任命他,因为有人建议他迁都。

人们习惯称主要的战争派英雄和和平派叛徒。然而,明末崇祯不主张张千度,却被称为浑君,说如果迁都,明朝政权可能会枯竭。

说白了,迁都的想法只是为了倡导不同的政见,所以没有必要贴上道德标签。不,用意是好的,但朱启玉没有这样的心思。

夺门变故后,明朝英宗朱启真复辟。许友珍和施恒的结局如何?

后来,徐震不得不改名为徐友珍,他被任命了。

景泰三年(1452年)1452年,黄河在沙湾决口七年。没人能办好。徐友珍自愿去那里,但他管理得很好,把水灾消灭了。那是什么意思?徐友珍显然是个能干的人。戴宗皇帝朱启玉不仅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而且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喜好。这样的人能成为好皇帝吗?

说这么多,就意味着人是多方面的、复杂的,而不是面部表情,不忠就是通奸。

史衡是政变的发起者。当时是三等官员的徐友珍觉得自己受到了于谦的排斥,资历过高。他总是不满意,所以参加了政变。

政变成功后,徐友珍被提拔为兵部书记、华盖堂学士(宰相)。他很成功,很满意。

徐友珍和于谦原本是政敌。政变发生后,徐友珍利用英宗的手除掉了于谦。因为于谦在那里,徐友珍永远不会当领导;于谦在那里,徐友珍没有安全感。但徐友珍却忘记了政治是肮脏的,是生死攸关的。只要当地的力量斗争就会永无止境。

夺门变故后,明朝英宗朱启真复辟。许友珍和施恒的结局如何?

徐友珍一人掌权后,便开始与史衡、曹继祥等争夺权力和利益。最终,施恒和许友珍失宠,被英宗打消了士气。他回到家乡,死于抑郁症。他65岁了。

我们来谈谈世恒吧。

石衡是一位战斗力很强、在抗击瓦拉方面成绩突出的军事将领。因为于谦是被皇帝利用的,石衡和徐友珍一样,觉得自己被打倒了,资历过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314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