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为什么康熙末年国库空虚的那么厉害

说历史 2023-06-06 20:11:27

为什么康熙末年国库空虚的那么厉害

揭秘为什么康熙末年国库空虚的那么厉害?

首先是因为康熙一直都在打仗,而且还平定三番,针对葛尔丹去镇压。在那一个阶段河水会比较泛滥,康熙会用了很多的钱去治理河水,同时还会修建大坝,而且会有很多的贪官,这些贪官全部都没有得到处置。

每一个皇朝都会出现一些贪官,在康熙年间也会有一些巨大的贪官,其中有一个比较受到大家关注的就是徐乾学。在清朝时期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而且也是一个大学者。主要担任的就是刑部尚书,而且也是湖北巡按贪污案的一大贪污官员,康熙在知道这件事情之后,根本就没有选择进行处罚,只不过是送回了家乡。

高士奇就是另外一个贪官,虽然是草根出生,可是会拥有着出色的书法,康熙皇帝非常的喜欢,只是很可惜,始终都没有能够考上进士。在贪污案爆发之后,康熙皇帝在被迫之下就只能够选择罢免,但是在这件事情过去之后,又重新的得到重用。

噶礼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大贪官,还是满清的贵族,之前曾经和努尔哈赤一起打过仗,因此康熙皇帝还是非常喜欢的,同样也会比较重视。在江南科考案中,这就成为了这中间主要的一个贪官,这个事情在爆发之后,马上被贬回家中,之后康熙皇帝也没有做出任何的处罚。

康熙皇帝到处的征战,再加上对贪官的宽容,因此才会导致国库空虚,但是在康熙在位期间依然还是有很多的成就,比如会和战士同甘共苦,而且还编写康熙字典,能够有效促进全国的文化交流。每个皇帝都有成就和过失,只不过一些君王过失比较大,成就比较小,有一些君王的故事比较小,成就比较大。不管如何很多的人在看完康熙的故事之后,都会觉得康熙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人才。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为什么康熙末年国库空虚的那么厉害

康乾盛世时期的三位皇帝康熙、雍正、乾隆,究竟谁的成就高呢?

1:康熙


(1)康熙在位61年,号称千古帝王,在位几十年如一日,在康熙年间,民间没有发生过大的起义,而且十六岁智擒鳌拜,28岁评定三番之乱,统一台湾,后来又三次亲征葛尔丹,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所以说康熙帝战功彪炳,为国家的统一安稳定好了基础;同时康熙帝为人过于谦和,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推行鼓励垦荒,注重减免赋税。

(2)康熙在位期间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片板不得入海,禁海禁矿;康熙帝虽然战功彪炳,但吏治内政不行,康熙末年国库空虚,政治腐败,社会日下,黄河泛滥成灾。灾区粮食颗粒无收。灾名达上千万,可是国库空虚,竟拿不出赈灾粮钱,只能让老百姓自生自灭;相对于国家的统一稳定,这点是其次的,当然康熙帝是伟大的,这个是毋庸置疑的。

2:雍正


(1)雍正帝是有作为的、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贡献的君主,而雍正朝,上承康熙,下启乾隆之治,使康雍乾三朝持续发展,成为清朝的鼎盛时期。雍正立志清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数百年积弊,所实行的摊丁入亩政策,成功解决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人口税问题,是巨大创举。所实行的耗羡归公和养廉银政策,具有现代财政预算、财政管理的意义。

(2)雍正比较勤勉,雍正严酷,典型实干家工作狂;又及其善于吏治内政,但手段有些过于血腥粗暴,触犯了很多权贵利益;导致了社会动荡民心不稳,勋贵与皇家有隔阂;同时也使的朝堂吏治清涤,国库充盈;雍正帝在位仅有13年,然而他却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迅速扭转了康熙晚期积弊严重,社会发展受到阻止的局面。在此基础上,康乾盛世方能进入鼎盛时期,使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达到其最高峰。这一为期百年的历史进程中,雍正帝所具有的承先启后作用,无可或缺。统观雍正的历史地位,他应当是古代历史上的杰出帝王。

3:乾隆


(1)乾隆即位之初,实行宽猛互济的政策,务实足国,重视农桑,停止捐纳,平定叛乱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文治武功,乾隆帝向慕风雅,精于骑射,笔墨留于大江南北,并是一个有名的文物收藏家,同时主持编修《四库全书》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乾隆帝中后期就知道风花雪月,南巡赏玩,疏于内政吏治,官场贪腐成风,和珅就是典型,同时好大喜功,为人重奢靡,独裁专制到了顶峰;晚年时国库财用耗竭,以至农民起义在其晚年也已层出不穷,是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败的标志。

总结:

康熙帝贡献最大。

唐太宗固然伟大,但只在位21年;

汉武帝在位54年,但晚年为求长生之术搞得全国不安;

唐玄宗在位44年,但晚年发生了安史之乱;

就是其孙乾隆帝,在位60年,晚年也是好大喜功,国库空虚,国内动荡不安;

所以康熙帝贡献最大。有康熙帝打下的基础,才有后来的?康乾盛世?,为近代中国的国家版图定下了基础,有一个大一统的国家。

康熙后清朝国库银子各有多少

康熙死后清朝国库只有七百多万两白银,亏空十分的严重,康熙的盛世其实是一个衰败的盛世。

清理钱粮亏空,是雍正帝关注的另一重大问题。他即位不到一月,就将此事提上日程。雍正帝认为钱粮亏空的主因是上司勒索与官员自身侵贪,这一判断切中要害。

据此,他向各级官员发出警告,要求不得苛派民间,限期完结亏空,否则从重治罪。之后,雍正帝又成立了专司审查钱粮奏销的机构——会考府,由其亲信怡亲王允祥主持。同时,他还令允祥管理户部三库,以整顿财政。

在雍正死后,国库有三千多万两白银,康熙的亏空全部追回,国库充足。

扩展资料:

雍正改革手段:

火耗归公:

火耗归公清初沿袭明制,各地征收钱粮,加收“火耗”(碎银加火铸成银锭时的折耗,亦称耗羡)。实行中,官员任意加派,一两可加至数钱。因不在上交正额之内,官员从中任意侵贪,成为官场公行的陋习。

康熙帝曾说,清官也取火耗。康熙末年,各地官员以火耗为名,肆意横征中饱,已无法限止。雍正帝清理钱粮时,山西巡抚诺眠与布政使高成龄在雍正二年(1724年)奏请将该省各地加派的火耗,提解布政使司库,以二十万两补完该省亏空,除公用外,分发给地方官员,称为“养廉”。

雍正帝指出,历来火耗皆州县征收而加派横征,侵蚀国帑不下数百万。原因是各州县征收火耗分送上司,种种馈送,名目繁多,州县肆意贪污,上司曲为容隐,这是从来的积弊,应当消除。他采纳山西官员的建策,

州县养上司是公开的非法贿赂。上司拨州县便成为合法的“养廉”,即官俸的补贴。山西实行后,各省相继仿效,以火耗补完亏空的钱粮,并分拨州县养廉。

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帝又命各省督抚,就该省情形酌议具奏,着为定额。这一改革形成制度,称为“养廉银制度”,又称“耗羡归公”,即由上级官府依定额发给官员。以后火耗一分为三:一份给地方官养廉,一份弥补地方亏空,一份留地方公用。这样,既增加了财政收入,又有助于廉政。

重农轻商:

雍正帝继续执行先王发展生产的政策。他像前辈君王一样鼓励开荒,康熙六十年(1721年)至雍正十二年(1734年),全国田地从735万顷增至890万顷,疏浚了卫河、淀河、子牙河、永定河。

其他水利工程已完成的有直隶营田工程、浙江和江南海塘工程,修建了黄河、运河堤岸。雍正帝继续蠲免钱粮政策。据《清史稿·世宗本纪》,他在位13年,免了12年灾区的赋税和一些地区的漕粮。

但是,他过分重农抑商,根据这一理论制定的政策必然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他又认为:开矿"断不可行"。因为开矿将引诱人们离开农本,追求末业,而且矿工聚集一地,易于闹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3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