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备和诸葛亮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精彩的动荡时期。之所以说起精彩,不光是因为那个时代的风流人物,而且也因为那个时代的纷繁往事。例如托孤一事。三国时期,比较著名的托孤事情还是很多的,例如司马懿和曹爽就是魏明帝曹睿选中的托孤重臣。不过魏国在经历了曹爽专权之后,最终仍是被司马取代了魏氏的朝堂。
而在东吴,诸葛恪被孙权选定为托孤大臣虽然没有专权,但是其后也成为了东吴的第一权臣。
除了魏国与东吴之外,刘备的蜀国当然也不例外。诸葛亮的智慧人尽皆知,虽然刘备爱惜诸葛亮的才华,但是在面对刘氏江山的时候,刘备仍然不会将费尽周折得来的江山轻易让给诸葛亮。所以即使在知道自己的儿子是扶不起的阿斗的时候,刘备仍然将自己的江山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同时为了防备诸葛亮,刘备在临死前还为自己的儿子做出了这样的安排。
那就是让诸葛亮主持内政,把兵权却交给了李严以牵制诸葛亮。在刘备走后,诸葛亮的北伐计划果然历次受到了李严的反对。因此为了保证自己的北伐可以毫无阻碍的进行。诸葛亮用了八年的时间用尽了各种计策才最终将李严架空。
而掌握了兵权之后,诸葛亮才放心了开始了北伐的大业。虽然北伐并没有取得最终的成功,并且让蜀国的国力也受到了影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战略意义上,诸葛亮的决策无疑是正确的。而且,在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一直忠心不二,不得不说,当初刘备的这一安排,确实有小人之心了。
公元223年,一代雄主刘备即将走到生命尽头了,此刻他创建的蜀汉江山,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就在诸葛亮自成都启程赶往白帝城不久,汉嘉太守黄元由于跟诸葛亮有矛盾,生怕刘备死后诸葛亮找自己算账。
于是黄元便趁如今成都空虚,起兵谋反要直取成都。亏得此刻杨洪找到太子刘禅分析当前形势,刘禅毅然决定,派出自己的太子亲兵,算是平息了黄元反叛,让蜀汉避免了灭顶之灾。
但此刻的刘备和诸葛亮却根本不知此事,刘备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白帝城托孤”。但哪料君臣说完此事后,刘备却突然在生命垂危之时,告知诸葛亮:马谡其人,言过其实,不可重用。
诸葛亮当时虽答应了,但可惜却在第一次北伐时,不顾刘备临终劝告,启用马谡守街亭,而导致了满盘皆输。须知,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是他准备得最充分的一次,且打了曹魏一个措手不及,使曹魏政权发生了大地震。
因为诸葛亮的攻势太过凌厉,曹叡不得不亲征来到了长安。哪料却很快就传出了曹叡兵败被杀的谣言,致使当时的郭皇后和群臣都准备拥护曹植登基了——这是曹植一生中,离皇位最近的一次。从此曹植也便被曹叡忌惮,再无机会。
从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来看,显然马谡成为了蜀汉最大的罪人。他一个失街亭,不但导致了此次北伐失败,也让诸葛亮此后的北伐之战都陷入了一种苦战,苦熬地步,最终星落五丈原。因为自此后,曹操便加强了对蜀汉的防卫。也就是说,诸葛亮北伐自此就失去了时机了!
由此,我们不得不追问,刘备到底发现了什么?以至于临死前还不忘提醒诸葛亮,小心马谡,此人不可重用?
其一:刘备的用人特点导致
刘备用人有个特点,喜欢用有个性的人,哪怕有明显缺点。比如关羽、张飞、魏延、庞统、法正,其实连诸葛亮都是个性鲜明之人(诸葛亮在隆中,自比管仲和乐毅,敢三次甩脸刘备)。
相反,刘备却对于所谓的“名士”非常看不上,如对许靖的态度。这位堪称三国时顶级名士,哪料却在刘备眼里是一文不值。
以至于若非法正求情道:“今主公始创大业,天下之人不可户说,靖之浮称,播流四海,若其不礼,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许靖真就会被刘备弃之不理了。
因为刘备非常讨厌这些名士“夸夸其谈”。反观马谡,其实正是这类善于夸夸其谈的人才。也就是说,动嘴能力远远强于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是刘备对马谡不放心的第一个理由。
其二:刘备兵败夷陵导致
刘备这次发动的夷陵之战,即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战,同时也是关系到能否拿回荆州,蜀汉还能否保留争夺天下权利的关键一战,可谓是志在必得。
诸葛亮由于要坐镇成都处理朝政,并负责调配粮草不能跟随,那么谁是刘备的“谋士”,便是马良!
刘备这一辈子有三大谋士,其一诸葛亮,他更关注战略层次,并在初期奠定了刘备在荆州的势力根基。其二庞统,帮着刘备一举拿下西川。其三法正,助刘备从曹操手中夺走了汉中。
这三大谋士都建立了奇功!如今带着马良东征,结果最终却是惨败!可以肯定的是,在夷陵之战中,刘备必是经常跟马良一起研究战略战术等问题,当然还必会有其他交流,比如马谡!因为马谡便是马良的弟弟
从夷陵之战惨败中,可以推测刘备,马良的谋士之能,必没有得到刘备认可,因为刘备战败后根本就没提过马良,相反却提到了黄权。
所谓“马氏五常,白眉最良”,马良是其中最牛的人物,都没得到刘备认可,再加上从马良嘴里得到的马谡其他信息,自然就会让刘备对马谡的才能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因此刘备便否认了马谡。
其三:诸葛亮的态度
夷陵兵败后,刘备已经得出了一个结论:诸葛亮在,蜀汉便在!故而,他才“举国托孤”,显然诸葛亮虽是臣子,其作用却如君主一样了。从刘备突然提起马谡来分析,显然这次诸葛亮来白帝城,必是带着马谡一起来的,甚至不排除诸葛亮替马谡说好话等。
因此这才引起了刘备的警觉。既然他已经看出来了马谡不堪重用,又举国托孤诸葛亮,而诸葛亮又非常欣赏马谡,显然谁都能懂,一旦诸葛亮主政后,马谡会是什么地位或作用。
于是这才导致了刘备临死前,还不忘提醒诸葛亮,小心马谡!生怕一旦马谡重用,给蜀汉再造成重大打击!结果,却依然未能避免!
从对马谡的判断上来言,显然刘备在识人方面很是厉害的,这也是他为何能成为开国帝王的一大因素!
刘备临死前真的是在试探诸葛亮吗?
当刘备临死前试探诸葛亮时,诸葛亮表现出的忠诚和坚定让刘备相信他是值得信任的人,而且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也忠诚地执行了他的遗命,成功维护了蜀汉政权并让它保持了繁荣稳定的局面。诸葛亮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有卓越的才能,他的智谋和决策也为蜀汉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即使刘备有试探诸葛亮的想法,他也没有必要冒险去杀死诸葛亮。因为一旦诸葛亮死了,蜀汉的政权就会动荡不安,而且面临着被其他势力侵略的风险。此外,刘备为人仁慈,他不会轻易去杀掉自己的忠诚臣子。
综上所述,刘备并没有试探诸葛亮的想法,因为他信任诸葛亮并认为他是能够维护蜀汉政权的唯一人选。同时,诸葛亮也表现出了自己的忠诚和能力,让刘备放心将江山托付给他。
所以,刘备临死前并没有试探诸葛亮,因为他深知诸葛亮的忠诚和能力,也清楚如果自己试图对诸葛亮不利,会对蜀汉政权造成致命的打击。刘备选择信任诸葛亮,把大业托付给他,是因为他相信诸葛亮能够继承自己的遗志,维护蜀汉的稳定和繁荣。
诸葛亮接受了刘备的遗命,并在其去世后忠诚地维护蜀汉政权。他先后制定了七擒七纵、南征北战等一系列军事策略,保障了蜀汉的安全和稳定。他还提出了“军民一家”、“以民为本”等一系列民生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
尽管诸葛亮在战争和政治上有所成就,但他也遭遇了一些挫折。他多次北伐中原,但未能成功统一全国。他在位期间还遭遇了荒年、瘟疫等天灾人祸,使得蜀汉社会经济受到了严重破坏。此外,他对继承人的培养也存在缺陷,导致蜀汉政权在他去世后迅速衰落。
总的来说,刘备临死前选择相信诸葛亮,是因为他深知诸葛亮的能力和忠诚,也因为他希望把大业托付给一个能够继承自己的遗志,保障蜀汉政权稳定和繁荣的人。诸葛亮在接任后尽职尽责,但也遭遇了一些挫折和失败。
一
具体来说,根据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记载,刘备临终托孤的时候,对诸葛亮表示:“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定国,终成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对此,在笔者看来,不管诸葛亮有没有篡夺蜀汉江山的想法,刘备这句话都是在迫使诸葛亮表态,特别是表忠心。举例来说,假设你在一个家族企业上班,总经理快要退休的时候,跟你说你可以取代他的儿子,成为总经理。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回答呢?肯定是谦让,并表示要辅佐总经理的儿子。
二
由此,对于这一刘备的这席话,看似非常诚恳,但是诸葛亮显然不会表示自己答应你,等以后刘禅不堪大用,自己就取代他。这样一说,诸葛亮在蜀汉显然无法立足了。也即其只能痛哭流涕,表态自己一生都为蜀汉尽忠的态度。当然,对于刘备、诸葛亮这对君臣之间,并非毫无信任可言,但是,自古以来,君王都会防止大臣独掌大权,在法正、庞统、关羽、张飞等文臣武将去世后,蜀汉几乎无人是诸葛亮的对手。所以,为了刘禅可以坐稳江山,刘备必须要诸葛亮表忠心。
三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刘备临死前还不信任诸葛亮,为什么诸葛亮还要对蜀汉和刘禅继续忠心呢?对此,在笔者看来,诸葛亮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儒生,并且对奉汉室为正统。即便刘备对自己并不完全信任,但是,相对于曹操和孙权,刘备是汉朝皇室后裔,可以说是正统的存在。而这,也是诸葛亮甘愿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对于诸葛亮来说,之所以还对刘备的蜀汉忠心不二,也是为了报答其知遇之恩。
四
最后,在上书给后主刘禅的《出师表》中,诸葛亮表示: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对于诸葛亮来说,如果不是刘备的挖掘,也不会拥有一个大展平生所学的舞台。正是因为这份初期的知遇之恩,即便刘备后期有所不信任,诸葛亮依然选择忠心。
刘备白帝城托孤,其中把兵权给了李严,很多人认为是为了制衡诸葛亮,那么这种猜测是真的吗?
这个问题,前几天的文章已经涉及到了,今天我就再来好好分析一下,刘备为什么临终之前要提拔一下李严?
有很多人都认为刘备这是给自己的儿子铺路,玩一手的平衡术。让那些权位高的大臣相互制衡,相互牵制,从而给刘禅一个相对安全的政治环境。更有甚者甚至说赵云身负密诏,如果诸葛亮有谋反之心,赵云随时可以就地除掉他。
咱们不妨想一想,刘备怎么说也是一国之君了,可是他死前,他这个蜀国到底到什么境地了?
荆州被关羽搞丢了,益州大大小小多处地方起兵谋反,魏蜀本来就是不共戴天,蜀吴交恶,一场夷陵之战打下来,还把国力打没了。
蜀国山河动荡,朝不保夕,刘备还有心思去琢磨怎么挤兑诸葛亮?还有余力去寻思怎么让李严和诸葛亮互掐?他都欠了一屁股债了,还有心思立遗嘱怎么给孩子分房产?
刘备这心得多大啊,他要是心这么大,他就不至于在白帝城活活恼(病)死了。
刘备想保刘禅那是肯定的啊,毕竟就这么一个能继承衣钵的,但是前提那也得有基业吧,国都没了还谈什么下一代啊?所以刘备死之前没有我们想的那么腹黑,他的决定,做的事,说的话,第一目标绝对是先保住蜀国。是怎么让这个摇摇欲坠的国家再转起来,这之后才能考虑怎么让刘禅坐稳了位置,说实话这个位置刘备自己都还坐不稳呢。
什么君臣平衡术,什么飞鸟尽良弓藏,什么兔死狗烹,那都是刘邦、朱元璋人家一统天下以后考虑的事,现在刘备这还喝着珍珠翡翠白玉汤呢。
当然刘备也知道刘禅不太行,自己的儿子他能不知道吗?和隔壁曹丕还有孙权比起来,刘禅城府不足,根基太浅,身边能信任能用的人又少。好不容易有个诸葛亮的大腿可以抱,刘备为什么要选李严来治诸葛亮呢?
而且李严这是能治诸葛亮的主吗?刘备走后,诸葛亮哪哪不是力压李严一头?
刘备提拔李严上来那绝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咱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知道蜀国内部各个集团之间矛盾是很深,刘备是外来统治者。李严这一拨人是背叛了前一任主子,投靠刘备帮刘备治理益州的。你说刘备死了之后,他能保证这些旧臣不像背叛刘璋那样背叛他吗?那他是不是得安抚这些人的情绪,照顾这些人的利益,给他们点权力,稳住他们。
再一个,蜀国真的是不知道还有什么人可以用,到刘备将死之时,刘备那荆州集团的亲信还有几个能堪大用的啊?关羽、张飞、庞统等人都死了,赵云也是廉颇老矣。刘备不拉拢以李严为代表亲蜀派的人,他靠什么和蜀中那些反抗派做斗争?什么谯周,什么周舒,什么彭漾,这都眼巴眼望的盼着蜀国大乱呢。因为李严的确有能力是一个军政全才,要不然刘备也不会提拔他来应付蜀国的不安分因素。
我们都知道,刘备赋予李严兵权,赋予诸葛亮政权,都说这枪杆子里出政权,怎么反而诸葛亮还把李严摁住了?你看啊,诸葛亮这算是开国元老,跟着刘备这么多年,刘备肯定也了解诸葛亮的能力。
刘备不把枪杆子给自己荆州集团本家人诸葛亮,反而给背叛刘璋的东洲集团的李严,你琢磨琢磨这个合理吗?是不是有点不符合逻辑?你觉得诸葛亮和李严谁更可能反?
你再看看结果,诸葛亮把李严摁住了,什么时候摁住的?蜀国不那么乱了,国力恢复了,诸葛亮把反叛情绪控制住了,开始北伐了,然后李严被撤职了,放你回家种田去了。
实际上,李严被授予军权之时,刘备还给上了一道紧箍咒:
?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关键词,留镇永安,永安在益州和荆州交界处,刘备临死之前就已经跟东吴和好了,那么留在这里干嘛?
而且在边界的将领统帅全国的军队,可能吗?
实际上兵权仍然掌握在,已经回了蜀国国都成都的诸葛亮手中,只有坐镇国都,才能掌控全国兵马。
所以,托孤两位大臣这就是刘备和诸葛亮演的一台戏,演给蜀中这些人看的。你们不用抢我的枪杆子,我愣是把枪杆子给你,还让你打出的子弹永远射不到我身上。
李严军政全才,多次镇压叛乱厉害吧,诸葛亮隆中对三分天下也挺厉害吧?但凡是名留史册的人没有不厉害的,为什么诸葛亮比李严名气大啊,为什么人们拜诸葛不拜李严?
就是因为李严充其量是诸葛亮手中的棋,你看完一盘好棋,对你印象深刻的不是棋子,而是下棋的人!谁会注意那个棋子吃了多少子啊,这个棋子之所以被人记住,是不是因为他沾了下棋人的光呢?
哎呦,这个老头真厉害,他手里这个卒子用的太好了。老头有名字,你下次不和他下棋了,因为你知道下不过,但是每盘棋里都有一个卒子,你能看见卒子就不敢下了吗?
大家仔细琢磨琢磨是不是这个道理,刘备还指望诸葛亮辅佐刘禅,发展蜀国呢,叫一个李严过来挤兑他?怎么可能呢,这不是越搅合越乱吗,蜀国都快亡了,还加强内斗,并且事实证明诸葛亮到死都没有起过反心。这说明托孤大臣李严,这就是刘备给诸葛亮物色好的一枚好用的棋子,一枚能保住蜀国,可以利用的棋子。
所以说刘备把李严拿上来,这是面对千疮百孔的蜀国,不得不做的一个决定,这是给诸葛亮一个喘息的机会,一个能够扭转蜀国的颓势的机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30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