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元吉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这就是玄武门之变时,李元吉张弓搭箭,射了李世民三箭,结果三箭全部落空,之后李建成、李元吉被杀。咱们先看看史料是怎么记载,话说武德九年六月初四这天,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奉诏入宫,两人抵达宫内的临湖殿时,发现情况不对,于是骑马想回东宫。
这时候,李世民等人骑马出来,“从而呼之”,李元吉没有答话,直接拿出弓箭,结果“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彀”是使劲拉弓的意思,也就是说李元吉多次张弓,但都没有把弓拉满,这导致射出去的箭因力道不足而落空。后世对这件事,通常解释为“盖仓皇失措也”,也就是说李元吉太紧张了。
当然也有人说,或许是因李元吉武功太差!这里咱们先说下李元吉的情况,他其实很厉害的,堪称也是一员猛将。15岁时李元吉跟随父兄参加晋阳起兵,当然毕竟太年轻,也有过并州之失,被刘武周打败过。不过他和李世民一样,也是在军旅中成长起来的。
李元吉以副帅的身份,跟随李世民征讨王世充,期间“元吉设伏击破之,斩首八百级,生擒其大将乐仁昉、甲士千余人”。此后李元吉又参与征讨刘黑闼的军事行动,也取得了赫赫战功。到唐朝统一天下的时候,李元吉成为仅次于李世民的军事统帅。
另外李元吉酷爱武艺,“元吉素骁勇”,甚至敢和尉迟敬德单挑,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李元吉仍然是一员不错的武将。对于射箭,李元吉更在行,“元吉性好畋猎,载网罟三十余两”,他甚至说:“我宁三日不食,不能一日不猎”。既然如此,李元吉的箭法应该是非常高明的。
既然李元吉久经沙场,箭术高明,什么样的场面没看到过,又怎么会因张皇失措而“再三不彀”?还有一点经常被人忽略,但却非常重要,李建成、李元吉入宫是面见父皇的,途中自然有卫队保护,他们怎么能随身携带武器进宫呢?综上所述,问题还是出在李世民身上。
李世民称帝后,一直标榜“玄武门之变”的性质是“周公诛管蔡”,并以此为借口,翻看本朝史书,授意史官进行修改,因此“玄武门之变”这段历史被改得面目全非。人们看过史书得感觉是,李世民是受害者,玄武门之变中,李元吉先射李世民三箭,之后李世民才“被迫”自卫,仅用一箭就射死李建成,接着杀死李元吉的。
然而,历史的真相是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手策划的,他收买了玄武门的禁军将领,率领精兵猛将埋伏在宫中,于半路截杀。而李建成、李元吉的卫队被阻拦在宫门之外,手无寸铁的李建成、李元吉只能任人宰杀。
熟读历史的都会知道,每个朝代都避免不了的争斗就是皇位之争了,而唐朝最有名的莫过于玄武门之变。在这一场兄弟相残的惨剧中,所牵连的人命高达数百人。而其中最关键的三个人便是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这三个人中的齐王李元吉。在这次玄武门之变中,为什么箭法高超的他对李世民连射三箭而不中呢?
李元吉是唐高祖李渊的第四个儿子,也是唐太宗李世民一母同胞的亲弟弟。按理说家里排行最小,应该是最受宠的,然而李元吉却从小就不受父母的待见,不只是因为长的不好看,更是因为他凶残又阴险狡诈,甚至还沉溺女色。他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虽然头脑简单,也没有什么谋略,但他打仗常常取胜,而且力大无穷,擅长使用各种兵器,特别是射箭,经常打猎。
李元吉在镇守并州之时,他可以三天不吃东西,却不能一天不打猎。试问一个经常打猎的人怎么会三次都没有拉开弓,射不出箭呢?有四种可能性:
1、心理原因
心理问题有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大的可能。李世民、李建成和李元吉,他们三个人数李世民的功劳最大。李建成知道自己的威信不如李世民,心里妒忌,就和弟弟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李世民。
本来以为李建成是皇位的最大竞争者,却不料李世民先下手为强,为他们设置了陷阱。面对李世民的突然反击,李建成毫无防备可言,更无招架之力,而且李建成最先被射死,所以方寸大乱,造成放空箭。
2、弓箭被人替换过
弓和箭有可能被人替换过,或者是做过手脚。古代的弓箭,不管是否官造或采买,一般都是自行维护或随从维护,不让其他人碰。但是人心是难测的,只要有心想要换掉,也不是不可能的。
3、自己拿错弓和箭
据记载唐朝的弓箭大致分为四种,拉距和所用箭应该都是有配套关系的。不同种类的弓和箭并不完全通用,所以有可能是李元吉情急之下拿错了弓和配套箭,从而导致拉不开弓。
4、弓箭质量问题
冷兵器时代,弓箭本身质量低下,长期使用容易报废,所以有可能刚好弓箭快要报废了,不能再射出一箭,当然这种可能性很小,毕竟是经常打猎的人,肯定也特别爱惜自己的武器,连快要报废了也不可能不知道。
当然,以上原因均是推测,至于具体原因并没有相关的文献记载,如果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请给小编留言!
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唐初之时,高祖李渊的三个儿子,争位内斗,太子李建成被杀,三子李元吉遭戮,二子李世民,成功胜出。
关于这次变故,史书有记载,大意是:李渊召三个儿子,进宫议事,李世民在进宫的必由之路,玄武门内,埋伏弓箭手和刀斧手,击杀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然后逼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大赦天下,开辟贞观盛世。
玄武门事变的细节,传闻大意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在前面跑,李世民在后面追,三人都骑着马。李元吉回首射了李世民三箭,没有射中,李世民射了一箭,李建成落马。李元吉慌不择路,斜刺里窜出尉迟恭,敬德把元吉杀了。
有人问,为什么李元吉三箭没射死李世民,李世民却能一箭射死李建成?历史传说,往往和事实有出入,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是事实,但是残杀的过程细节,却不一定跟传说的一样。
李世民是有预谋有准备,人多势众,建成元吉是毫无防备,随从人员很少。李世民的属下有分工,前堵后追。李世民带领一拔人,专门矛头指向建成元吉。又有一拔人,专杀建成元吉的随从。李世民身边人多,所以李建成虽然武功不弱,而李元吉又是弓马娴熟,久经沙场,他们二人,也只有逃跑的份。
李元吉回马射箭,不一定是射了三箭,而应该是把随身箭都射完了,除非他随身只带了三枝箭。李元吉射箭的目的,是阻滞追兵,他射不到李世民,是因为李世民身边,有众甲士盾牌防护,守的风雨不透。李世民箭射李建成,可能是李世民先发箭,后随有众甲士乱发箭,百箭齐发,任李建成闪躲加上马快,也身中利箭了。
玄武门之变的整个过程都是惊心动魄的,齐王李元吉以箭术了得闻名,却又为何在玄武门之变中射李世民三箭而不中,李世民却能一箭射死李建成?
齐王李元吉并非文弱之辈,他为人骁勇,猜鸷骄侈,擅长使用马槊,曾经还与另一个擅用马槊的大将尉迟敬德以马槊比武。高祖晋阳起兵之后,李元吉跟随二哥李世民从讨四方,东征洛阳、讨平刘黑闼,生擒王世充手下大将乐仁昉,屡立战功。齐王李元吉多次随二哥秦王李世民出征,在这个过程中两人关系渐趋紧张,直到最后李元吉彻底倒向大哥太子李建成这边,两人联合起来构陷排挤李世民。
突厥大将郁射设统领大军陈兵大唐边境,太子李建成酝酿出一个惊天阴谋,他借助这一次机会请求高祖由李元吉代替李世民领兵北伐突厥,并乘机调走秦王府大将程知节、秦琼、尉迟敬德、段志玄等人随军出发,还调来秦王府的士卒花名册,抽选精干将士充实齐王府。借机在高祖面前诬陷秦王府的谋士杜如晦、房玄龄,让他们回家赋闲。
而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的终极目的,是借由这一次北伐突厥,以在昆明池为李元吉出征饯行为名,预先埋伏刀斧手,将李世民杀死在帷幕后面,然后借口其暴病而死,则大事可成。可惜这样一个计划周密的行动,却被李建成的率更丞王晊知道,而王晊早就被李世民收买了,于是他很快就把这一场阴谋秘密告知给李世民。李世民与秦王府的心腹商量后,决定绝地反击发动政变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
当夜(7月1日),李世民向高祖密报弹劾李建成、李元吉与继母,高祖嫔妃尹德妃、张婕妤通奸偷情、淫乱后宫。高祖大惊,下诏李建成、李元吉次日进宫,并另召宰相裴寂、萧瑀、陈叔达进宫核实李世民密奏之事。
次日一早,李世民已经在玄武门预先埋伏,而自以为宫里都是自己人的太子李建成,虽然知道李世民已有所准备(张婕妤密告),但为了自证清白仍然携李元吉,带着少数亲兵进宫。两人骑马奔向玄武门,到达临湖殿时,觉察身边隐有杀气,感觉不对劲的两人立刻调转马头。据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记载当时情景:
世民从而呼之,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杀之。 李世民在后面呼唤他们,李元吉心虚,张弓射李世民,但一连两三次都没能把弓拉满,连射三箭都不中,李世民则从容的张弓射箭,结果一箭就射死了李建成。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的一次绝地反击,一次精心策划的政变。玄武门之变发生时,齐王李元吉的反应最快,可见他知道此去宫内会有叵测之险,所以提前随身配备了弓射,但是政变发生的时候,两人都处在退往宫外的
快马疾驰的状态。
李元吉虽擅骑射,但当时顾此失彼,精神高度紧张,又要保持骑马的平衡度,所以难以保持注意力,甚至于连弓都拉不满,才会连射三箭都没射中李世民。
李世民文武双全,骑射自然不在话下,更何况他早有准备,估计在看到两人的时候就已经拿好弓箭准备。李元吉对他连射三箭,他没有还击,而是精准的把箭射在了慌不择路的李建成身上。说明李世民当时的目标非常明确,必须要杀死太子李建成。
倒是李元吉,在被尉迟敬德率领的卫士射伤从马上跌落后,李世民的马也受惊直接把他甩到地上,李元吉迅速赶到,乘着李世民倒地不能动弹,准备用弓弦勒死他,生死存亡关头尉迟敬德骑马赶来,吓的李元吉放过李世民跑往武德殿寻求高祖庇护,结果为尉迟敬德所射死。
玄武门之变是决定唐朝政治走向的一次政变,主要是由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之间的矛盾激化造成的,李建成是李渊的长子,早在李渊还是唐王时,李建成就是唐王世子,也就是李渊的继承人,这是早就定好的继承制度,太子李建成在李渊建国的过程,也参与了平定四方,但是李建成的军功比起李世民来说,差了不少。
导致李世民与李建成之间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还是李渊处理不当,作为唐朝开国皇帝,他在确定了自己的继承人是嫡长子李建成之后,又无意中造成了李世民的独大,李世民是靠军功和能力在唐朝初年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力,李渊不仅封李世民为秦王,还让他开府治事,由于功劳太大,他封李世民史无前例的天策上将之职。
李渊最大的错误就是让李世民开府,导致秦王府招揽了一大批文武人才,比如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恭、秦琼、侯军集等人,人才一多,李世民周边就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政治集团,如果李世民仅仅是个秦王,这批人是不会有任何作为的,而李世民逐渐做大之后,在影响力都超过了太子李建成的情况下,与李建成发生政治权利之争是必然的。
所以,玄武门之变是必然的,就玄武门之变前,双方就发生过多次矛盾与交锋,比如杨文干事件,这一事件被认为是李世民诬陷李建成暗中勾结边军将领杨文干图谋造反,很明显李建成是太子,本来就是继承人,何必要谋反,这应该是李世民诬陷的,但是李建成方面也没少陷害李世民,李建成的东宫也有一帮文武大臣,形成一个政治集团,同时李建立成还拉拢宫中的嫔妃以及朝中官员。
一、玄武门之变的起因
玄武门之变显然是李世民的秦王府精心策划的一起政治事件,起源于李建成与李元吉想借攻打突厥之际征调秦王府的精锐将领与士卒,削弱秦王李世民的实力,但这一事件被李世民安插在李建成身边的间谍王晊泄露给了李世民,于是李世民与幕僚商议决定将计就计,李世民先到李渊面前告状说李建成与李元吉要杀他,求李渊作主,李渊决定第二天召李建成与李元吉进宫审理此事。
结果李世民密告李渊的事,也被人告诉了李建成,李建成与李元吉商议,决定第二天进宫向李渊施压,逼李渊表态,然后再趁机除去李世民,接下来的第二天,就发生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带着手下将领及70名骑兵先行进入玄武门,并设下埋伏。
玄武门是当时唐朝皇宫的北大门,玄武门的守将常何原本是李建成的亲信,但被李世民策反了,而李建成不知道这个关键的信息,是他被杀的主要原因,常何投靠了李世民,是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如果常何保持中立或者偏向李建成一边,那历史可能就会改写了。
二、玄武门之变的过程
李世民先进入玄武门后做好埋伏,之后李建成与李元吉也进入玄武门,他俩到了临湖殿的时候感觉不对劲,也许是察觉到人员部署不对,也许是发现气氛不对,于是两人带着随从调转马头想回东宫太子府,李世民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于是在后面率领人马追赶并呼喊两人,李元吉在慌张之下搭弓射箭,一连向李世民射了三箭,都没有射中。
李元吉射的虽然是李世民,在他没有射中之后,李世民反击,但李世民射的不是李元吉,而是太子李建成,结果李世民一箭就射死了太子李建成,之后尉迟恭率领手下骑兵赶过来,手下骑兵有人射中了李元吉,但没有射死,由于李世民先到并且射死了李建成,他的马在这个过程受了惊吓,把李世民摔在地下,人刚摔那会是不能动弹的,李元吉正好赶到,想用弓勒死李世民,但没有成功,被随后赶到的尉迟恭杀死。
李建成与李元吉一死,李世民大局已定,他一面派人到李渊身边控制局势,一面派人阻挡太子府卫队的进攻,之后就是政变成功了,李建成与李元吉的儿子及心腹亲信都被诛杀,当天,李渊宣布将军政大权交给李世民,三天后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一个月后李渊退位,称太上皇,将皇帝之位让给李世民。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在玄武门之变中,李元吉三箭射不中李世民,而李世民一箭就射死了李建成呢?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李世民是精心策划、有备而来,而李元吉与李建成是被动袭击。
整个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与手下精心策划的,有明确的目标,李世民在此之前早就想好了最后的结局,包括整个过程如何处理,甚至都有可能多次排练演习,面对突发情况也从各个方面进行演练,所以当李建成与李元吉发现情况不对时,李世民第一个出现。
李世民出现的目的只是阻止李元吉和李建成退走,而尉迟恭等人率军在后面,并没有第一时间出现,这显然是一种引诱,对于李世民来说,这是一次胸有成竹的刺杀行动,但是对于李元吉和李建成来说,还搞清楚当前的状况,只能先脱离险境,然后再想办法。
李元吉最大的目的就是先逃走,再见机行事,因为他不知道玄武门及皇宫发生了什么变故,所以逃走是最正确的,既然想逃,就不太可能射死李世民。
2、李元吉射李世民是在马上反身来射,而李世民射李建成是向前方射箭。
要注意当时的现场情况,李元吉和李建成在前面逃,李世民在后面追,李元吉想射李世民,只能在马上回过身子来射箭,当时已经有马鞍了,这一动作也没有难度,但是精准度就大大降低了,反着身子射箭操作都不方便,而且马在跑动中,所以李元吉射不中也是正常的。
但是李世民不一样,李世民是朝前追赶李元吉和李建成的,他射箭只需要对着前方的李建成就行,这与平常射箭是一样的方式,难度也不大,所以李世民可以轻易射中李建成。
3、李世民杀伐果断,而李元吉与李建成能力欠缺。
事态发展到了玄武门之变时,就能预示李世民是下了决心要杀死自己的两个兄弟的,在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就把目标明确对准了李建成,但是李元吉和李建成并未不敢杀死李世民,只是当时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玄武门之变对于李建成和李元吉来说,是一次突然发生的事变,他们显然还没有弄清楚情况。
李元吉射的是李世民,但李世民射的却是李建成,而不是回射李元吉,这说明李世民目标明确,知道自己最优先射杀的是太子李建成而不是齐王李元吉,所以李世民能射中,而李元吉很难射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29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