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朝正一品官员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管子·小匡》有语:“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后人根据此语将封建社会的“芸芸众生”划分为“士农工商”四大阶层,其中“士”,也就是为官之人的地位最高,正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很多人终其一生,埋头苦读,为的就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成为“士”就意味着鲤鱼跃龙门,意味着从此脱胎换骨,进入统治阶级,意味着可以根据不同的品级享受不同的权力,官做得越大,权力越大!当然做官不仅仅是为了权力,“工资”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毕竟“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就算一品大员也得养家糊口啊!
那么今天我们就以清朝的官员为例,来看看“正一品”的大员能够享受到什么待遇。
首先来看清朝的官吏等级制度
清朝的官吏等级从高到低可分为“九品十八级”,基本上延续了汉魏以来的等级制度,最高为一品,最低为九品,每一品又分为“正副”两个等级,分别为“正一品”和“从一品”,这里要注意一下,旧时“从”读“zong”,并不读“chong”。
从一品到九品基本就构成了清政府的“统治架构”,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的“超品”官衔,一般只有蒙古王公和非宗室被封伯爵之上的人才能享受,至于皇帝的近亲也就是宗室则有不同的品级制度,这里我们就不过多赘述了。
据《清史稿》所载:清朝的官员系统有京官和地方官,文官和武官之分。“正一品”的文职京官有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文职外官有大学士兼直省总督、“正一品”的武职京官有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武职外官有伊犁将军、绥远将军。
据《户部·俸饷》所载:清朝官员的待遇由“俸禄”和“禄米”两部分组成,严格按照官员的等级发放。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正一品”的大员能够拿到多少“工资”
据《清实录》所载:清朝“正一品”大员每年的俸银为180两 禄米为90石。清朝的“一石”大约相当于现在的28千克,一两白银按照购买力大概相当于170元人民币,那么正一品大员一年的工资就是30600元外加2520千克粮食。
这不对呀,一品大员年收入不过三万多元如何能够维持其“奢华”的生活呢?封建社会但凡为官之人,哪个不是家丁奴仆一大堆,说不定还有小妾要养,而一品大员的年薪才三万多元,这怎么可能呢?
确实不可能,因为清朝的官吏除了规定的“工资”外,还有一些“额外收入”
所谓的“额外收入”主要是指从雍正帝开始实行的“养廉银”制度,所谓“养廉银”就是“高薪养廉”,根据品级给官员发放远高于工资的“额外收入”,以此来鼓励官员清正廉洁,不贪污腐化。
“养廉银”根据官员的品级不同,一般为正常工资的10倍到100倍。
而且同一品级的京官和地方官,文官和武官的“养廉银”还有所不同,我们取一个平均值,文职一品大员每年的“养廉银”大概在16000两左右,换算成人民币就是272万,再加上之前的3万工资,每年的收入大概在275万人民币左右,还外加2520千克粮食。
武职一品大员每年的“养廉银”大概为2000两,加上工资收入,年收入大概在50万人民币左右,由此可见,同一品级武将的工资远低于文官。
之前提到王室宗亲有不同的品级计算方法,其中品级最高,在宗亲中相当于一品大员的是亲王。
那么亲王的年薪是多少呢?
亲王没有所谓的“养廉银”一说,只有“俸禄”和“禄米”,但是数额远高于一品大员,换算成人民币超过了五百万元。更为重要的是,皇室宗亲不需要担任任何职务,不需要承担任何风险,只凭自己宗亲的身份每年就能凭空拿到这么多钱!
皇室宗亲的数量虽说不多,但也绝对不少,为了养这些“蛀虫”,清政府每年需要支付巨额的银子,这也是清朝赋税严苛,国库空虚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结:
由此可见,一品大员不仅权力很大,收入待遇也很不错,一年将近三百万的收入,平均每个月的工资接近三十万元,这个水平放到现代社会绝对是大公司高管才能享受到的!正常养活一大家子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然而,就算工资待遇如此之高,清朝的贪污现象依然很严重,所谓的“高薪养廉”成了一句空话,正所谓“十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区区一个知府都如此猖狂,更不用说“位极人臣”的一品大员,贪污现象的屡禁不止,使得清朝的苛捐杂税异常繁多,国库常年空虚,最终使得清政府一步步走向了末路!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实录》《管子·小匡》
文官里面的一品官员有太傅、太师、太保这三个相当于现在的常委,这三个官职听名字就知道都和太子有关,这些官员一般都是负责教育太子的,太子的老师自然在官职上面是不能被其它官员和太子看不上的,所以说才把这三个官职放到了一品的地位,但是这三个官职是几乎没有实权的,基本上就只能等着皇帝下命令。
而武官的一品有领侍卫内大臣相当于现在的中央警卫局局长,和上面的三个官职不同这个官职有着很大的权力,因为领侍卫内大臣的职责真的很重要负责皇宫的安全,可以这样说跟其他驻外的将领来比较领侍卫内大臣就是皇帝最贴身的保镖了,皇帝的安全都能算是由它全部负责的,所有他的官职高些也是能够理解的。
武官里面还有九门提督也是一品官员相当于中央警卫局副局长,九门提督也是和皇帝距离比较近的,九门提督主要负责的是京城的治安和稳定,但是可能封建时期认为皇帝还是比百姓要重要吧,所以说九门提督的地位一般要比领侍卫内大臣的低些,但是毕竟也是在天子脚下就把九门提督放到了一品的地位。
相比于上面同样是一品官员的驻外将军才是真实打拼出来的,驻外将军相当于现在的战区总司令,主要的责任就是负责整个保护国家安危,驻外将军在任期间进宫见皇上的次数很少,所以说要是想靠皇上的关系当上这个官职是非常困难的,而驻外将军拼了性命守卫国家的疆土如果还不值一个一品官员的身份,所有的将领都会寒了心的。
现代人总是有一种感觉,那就是不管挣多少钱都觉得不够花。主要是现在能消费的渠道太多了,攒钱很难,如果能控制住不消费的话,很多人还是能省下钱的。如果要是在清朝这个物质生活不怎么充实的朝代,做一个吃朝廷俸禄的公务员,是不是也能像电视剧中演的一样顿顿大鱼大肉,隔三差五去下馆子听书呢?
这就要看看清朝官员的一年收入有多少了,这些清朝的公务员官阶最高的就是正一品了,今天就来了解下清朝高级公务员的年薪。
其实清朝官员的薪水并不高,其构成与现代相比,除了银两外还有粮食。一品文官年薪180两,禄米180斛;一品武官年薪609两,禄米180两。虽然看上去武官年薪更高,其实到了雍正年间,是文官的收入更高,因为这时皇帝推出了一个对清廉管理的奖励,名为养廉银。养廉银的费用一般是从地方的税收中获得,税收收归国有,给官员以年薪十倍至百倍的养廉银。
理想的情况下一个一品文官的年收入有16000余两,这样的收入换算成如今的货币大约为290万人民币。这样看来收入似乎是比没有养廉银之前高了许多,但是这样的收入对于很多官员来说日子过得仍旧不宽裕,毕竟他们人在官场就要讲究排场,平时吃喝请客送礼都要花钱,再加上每个官员府上都有一家老小和下人们要养活,这一万多两银子一年到头也没剩什么了。
京官与外省官员相比,更加清贫。越是在天子脚下,越是束手束脚。京官有的是权力,但是并不直接接触地方经济,因此他们想要吃些“夜草”,就只能靠着外省官员的孝敬。这些孝敬由于长期进行,甚至都有了各自的名头,冬天有炭敬、夏天有冰敬,每年过节还有节敬、过年时有年敬、官员府上有喜事了还有喜敬。这些孝敬虽然都是外地官员找机会在巴结京官,看似是不光明、灰色的收入,但是在当时已经是一场为官的游戏规则。
外省官员想着升迁和各种考核,这些事都要求着京官在京城上下打点;而京官呢,清贫如洗,想挣外快就自然而然的“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曾国藩早年为官时,由于过于清廉还要求身边的人也必须以清廉要求自己,在官场中受到了很大的阻力。组建湘军时,他因为与其他官员不合群,使得湘军组建的进度停滞不前。后来他想通了,在浑浊腐败的时局下为官,不能过于清贫,也要“同流合污”。此后他每次进京办事,去谁的府上都会带着给门房和官吏的礼物。
朝廷给官员的除了薪水和养廉银外,还有一个在现代人看来非常眼红的福利,那就是分房。一品大员能分到20间房子的院落,虽然在旧时砖瓦遍地,院落并不像现代这么昂贵,但是却能给一批官员解决住房问题,这绝对是一项福利政策。如果这些房屋能世代流传下来,到了现代可都值了大价钱。一套20间房子的院子,就是一套四合院,现在来看直接就是资产上亿了。
综上所说可以看出,清朝的公务员收入并不高,就算做到顶级一年只有200多万的收入。没有养廉银之前,可想清官的日子过得更加紧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29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