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李世民把堂嫂纳入宫中,为何又把她送出宫

众妙之门 2023-06-14 19:16:58

李世民把堂嫂纳入宫中,为何又把她送出宫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世民,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看看。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但他强纳弟媳、霸占堂嫂,也开启了脏唐的序幕。

唐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为谋取太子之位,在玄武门发动兵变。在这场流血冲突中,太子李建成与四弟齐王李元吉同时被诛。为斩草除根,李建成的五子与李元吉的五子悉数被李世民杀害。而李元吉的齐王妃杨氏也被李世民据为己有,李世民非常宠爱这个妃子,甚至在长孙皇后身故后,一度欲立杨妃为后。

李世民在占有了弟媳杨妃之后不久,又收纳了堂兄庐江王李瑗的妃子,也就是李世民的堂嫂。但与杨妃不同的是,李世民在收纳李瑗之妃后不久,就将这位妃子礼送出宫,这又是为何呢?

李瑗是唐皇室宗亲,他的祖父李蔚是唐高祖李渊的七叔。李瑗这个人胆小怯懦,没什么功业,但李渊对这个堂侄也不薄。在唐朝建立后,李瑗授刑部侍郎、封庐江王一路高升。

但李瑗的命运因玄武门兵变陡然转折。

在玄武门兵变发生之前,李瑗已任幽州都督。太子李建成为扩大自己的势力,拉拢李瑗与自己交好,所以李瑗与李建成交往密切。

玄武门兵变后,太子李建成倒台,秦王李世民上位被立为太子。

既然李建成已被杀,那么跟李建成走得近的人必然遭到李世民的排查。

于是,李世民就以唐高祖李渊的名义,派通事舍人崔敦礼前往幽州召李瑗进京。

李瑗本来是胆小怕事之人,这一下慌了神,连忙与自己的辅将王君廓商议。

王君廓可是个狠角色,早年为盗投瓦岗军,归唐随李世民征战,为人狡诈多变。

在李建成被杀后,他就想到可能会受到牵连,所以他急于撇清自己,加入李世民阵营。

李瑗是个庸碌之才,他对王君廓是绝对地信任和依赖。可阴险的王君廓却把李瑗当成向李世民表功的投名状。

所以,王君廓决定先挑拨李瑗起事,再捉拿李瑗作平叛英雄。李瑗不知是计,王君廓让他怎么干他就照办。

在王君廓的授意下,李瑗先把使者崔敦礼囚禁起来,又与燕州刺史王诜合谋起事。

李瑗身边的兵曹参军王利涉曾提醒李瑗,王君廓反复无常,非可信赖之人。应当除掉他,由王诜来带兵。但李瑗优柔寡断,拿不定主意了。

但王君廓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先发制人地除掉了王诜,并提着王诜的脑袋吓唬众将士,这就是李瑗和王诜谋反的后果。你们是追随我享受富贵的,还是与李瑗等全族受戮呢?众将士纷纷归顺王君廓。

等李瑗明白上了王君廓的当后,已为时已晚。李瑷被王君廓活活勒死,脑袋也被割下,传到京城。事后,王君廓因平叛有功,升左领军大将、幽州都督、左光禄大夫。

而李瑗被王君廓坑得不但丢了性命,而且还被废为庶人,家人也被从宗室皇籍中除名。他的一个妃子籍没入宫后,被李世民纳入后宫。

王珪是当时李世民身边有名的谏臣。在一次酒宴上,李瑗的妃子陪侍李世民。李世民就对王珪讲,这位美女本来是有夫之妇,李瑗为了得到她,杀死了她的丈夫。李瑗如此残酷,自取灭亡也是天意啊!

王珪听了后,立即正色道,您认为李瑗的做法正确与否?

李世民回复说,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杀人夺妻肯定是作恶呀!

王珪立即接道,您既然知道李瑗的这种做法不对,那么您现在杀死李瑗,又把他的妃子纳娶,这和李瑗的做法又有什么区别呢?我看您这是在效仿李瑗。

不得不说,李世民是一位非常善于纳谏的帝王。王珪的一番话,不但没有触怒李世民,李世民反而觉得很有道理,马上让这位堂嫂离宫了。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霸占李元吉老婆,为何放过李建成老婆呢?

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原因有两点:一是年龄,二是仇恨,三道德。

李世民于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时年29岁,大哥李建成38岁,而李建成的老婆郑观音应该在35岁左右,差不多已经人老珠黄了,而且还生育过数个孩子,这样“饱经风霜”的女人自然少了人惦记。自古皇帝最不缺的就是女人,纵然邓观音再怎么国色天香,最多也乘下一点鸡肋的丰韵了。反观李元吉,他比李世民小了五岁,他老婆杨氏比李世民小几岁就不言而喻了,即便李世民在若干年后才纳杨氏入后宫,杨氏也不过是信花之年的俏女子。所以,年龄是李世民做出不同选择的重要原因。

据记载,李建成一共有五男四女,九个孩子,而这几个孩子基本上都是嫡出,也就是说母亲是太子妃郑观音。而就在玄武门之变的第二天,李世民处死了10个小侄子,其中大哥李建成的五个,四弟李元吉的五个。这样一来,做为母亲的郑观音怎么可能忘记这笔血海深仇,李世民有怎么可能腆着脸向自己的嫂子献殷勤呢。所以,尘世太多的痛苦,让郑观音最终皈依佛门,也算是她最好的归宿。而杨氏正好没有生育的记录,有可能是李元吉纳的小妾,被处死的孩子也与自己没有直接关系。所以,从心理上讲,杨氏也能接受李世民。如果她不从李世民,入寺庙为尼就是她唯一的出路。如此一来,杨氏也不会甘心沉沦,让大好的青春年华付之东流。所以,李世民与杨氏的结合看似也不可取,但是具备关键可行的因素。

国人固有“老嫂为母”的观念,而李世民的母亲窦氏在公元613年已经去世,因此从情亲上讲,李世民更接受郑观音一个母亲的形象,而不是往返于床榻之间的风月女子。如果李世民强纳了嫂子,必会遭到道义上的谴责,世人的嘲讽。反观李世民纳杨氏已经是几年后的事情了,因为当时玄门之变的阴云已经散去,没有人太在意一个女的归属。即使有人非议,也不会如一阵风,很快就过去了。因此,无论是在纳李建成妻子,还是李元吉妻子这件事上,李世民必须要在道德上做到避重就轻。


总结:世界上任何事情的存在与发生都有它的道理和客观的依据,有些事情可以拐弯抹角的去做,而有些事情即便改头换面,但它的内在东西不会变。普通人都懂的道理,做为一代雄才大略的帝王更清楚。不过,李世民在美色面前并没有免俗,也许是杨氏太漂亮了,不然的话,他不可能一直念念不忘。归根结底,只要有机会,多半的男人都会战战兢兢地游走于美色的边缘。

太子李建成的妻子郑观音,李世民对其十分礼遇,高寿而终。

齐王李元吉的妻子杨氏,被李世民纳入后宫,为其生子,英年早逝。

同是兄弟之妻,李世民为何舍郑观音而取杨氏? 这跟李世民个人 情感 和政治因素都有关系。

郑观音出身北朝望族荥阳郑氏,荥阳郑氏自汉至隋唐,一直是北方著名士族,特别是北朝(北魏北齐)和隋唐时期,荥阳郑氏的名望达到巅峰,与博陵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并称为“五姓七家”,仅唐朝就有十一名宰相出身荥阳郑氏,当之无愧是天下郑氏最显赫的一支 。

郑观音十六岁时嫁给唐国公李渊的长子李建成,后来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李建成被立为太子,郑观音一下子变成了太子妃,如果不出意外就是将来的皇后,天下之母。

可玄武门之变彻底改变了郑观音的命运,不仅丈夫李建成被杀,她和李建成的儿子也尽皆被杀,只有她自己和女儿被李世民网开一面,侥幸逃过一死。

虽然郑观音年龄与李世民相当,且相貌“程云荐彩,喻日摛华,淑韵娉婷,韶姿婉娩”,是一名天生丽质的女子,但李世民对其十分敬重,并未据为己有,而是让她居住在长乐门,抚养李建成未成年的幼孤女儿,一直活到唐高宗年间才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如果说太子妃郑观音是出身名门望族的话,齐王妃杨氏就是名门中的名门了。

杨氏出身大名鼎鼎的弘农华阴杨氏,她是隋唐观王杨雄的侄孙女,而杨雄是隋朝宗室,是隋文帝杨坚的亲戚兼亲信,正因为这个家世背景,才能嫁给李元吉为妃。

杨氏天生丽质,花容月貌,让李世民十分动心。玄武门之变后,齐王李元吉被诛,其五个儿子也被斩草除根,同样只剩下李元吉的女眷,包括杨氏、其他妃子和女儿。

面对“玉貌雪肤,眉目如画”的杨氏,李世民毫不犹豫将其纳入后宫,百般宠爱, 杨氏后来还给李世民生下一个儿子——曹王李明。 长孙皇后死后,中宫缺位,李世民甚至动起了把杨氏册为皇后的念头,后因魏征强烈反对而作罢,而杨氏则在三十来岁就英年早逝。

对杨氏而言,丈夫和儿子尽皆被杀,已经是人生最大悲剧,自己一人孤苦伶仃,无人过问,能被皇帝纳入后宫并得到宠爱,这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相对最好的结局了。

至于李世民之所以将杨氏收归己有, 一方面是因为 他对杨氏美色的欣赏和爱慕,将其纳入后宫是爱护杨氏最好的方式;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 看中了杨氏背后的隋朝宗室势力,可以笼络他们为自己所用,有助于稳定政局,这种一举两得的做法自然是最佳选择。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什么放了李建成老婆,霸占了李元吉老婆?

一,李世民和李元吉老婆杨妃其实早就看对上眼了。

杨妃其实对李元吉感情早就有了危机。李元吉和李建成走得很近,杨妃就表示反对。而李元吉认为杨妃是妇人之见。而且李元吉这个人好酗酒,酒后常有家暴。杨妃更加厌恶他。

二,李世民纳杨妃进入后宫以后,非常得李世民的宠爱,长孙皇后度量大,而且原来与杨妃关系并不差,但是也难免调侃杨妃几句,谈到床第之事,杨妃也为之脸红。这就说明李世民与杨妃早就暧昧着了。

三,李世民为什么不占有李建成老婆郑妃?太子妃啊!李世民顾及名声,应该没有撩过这个郑妃。而且杨妃长得漂亮,而且郑妃比李世民还大八九岁呢,人又没有杨妃美,李世民也没有姐弟恋情结,所以不想纳郑妃入后宫。

再一个,李世民杀了李元吉,李建成儿子,而杨妃只生了女儿,而郑妃却为李建成生了世子的啊!

所以,李世民纳杨妃比较安全,而郑妃就是一个定时炸弹,不好纳入后宫。

李世民霸占李元吉的老婆杨氏,是贪图她的美色吗?皇帝都是后宫佳丽三千,应该不会在乎一个妇人。所以说李世民霸占杨氏只有一个目的,政治需求。说起杨氏就得说起李唐的发家,李唐定都长安,关中集团是主要依靠力量,而杨氏所在的家族就属于关中力量的绝对领导者。但是李世民对于杨氏有着杀夫之仇,李世民又不放心她回到关中集团去,于是就将她收入后宫。而对于关中集团,杨氏入后宫也符合政治需要,两者不谋而合。

李世民跟杨氏相处时间久了,两者也有了感情,杨氏更是给李世民生了个儿子,所以当长孙皇后病逝后,他提出想立杨氏被魏征制止。从这里看出,李世民对杨氏还是挺好的,至少也应该是没亏待她。

对于李建成的老婆郑氏,李世民就没把她收进后宫,反而将她看管在宫里。她的遭遇为何跟杨氏相差这么大?

太子妃郑观音可是山东贵族中荥阳郑氏的嫡女,当时李渊让太子李建成娶郑观音,主要考虑因素还是政治上的联姻。也正是因为李渊笼络山东门阀牵制关陇门阀,才让关陇集团改而支持李世民。李世民上台后,当然不敢随便得罪山东门阀和关陇门阀,保持现状就是最好的选择。

再就是李世民的皇位得来已经被世人所诟病,如果再将长嫂纳入后宫,整个 社会 都会乱的。毕竟唐朝还是非常注重礼制的,这种行为是要被唾弃的,无法再服众了。所有人都会觉得李世民是个好色之徒,连嫂子,弟媳全部都要了。还有郑氏已经过了二八豆蔻年华,对于眼高于顶的李世民来说,说不定还真的看不上。

李世民霸占杨氏却放过了郑氏,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政治利益的需要,而不是大多数猜测的李世民太过好色。如果赶尽杀绝,或许刚刚建立的唐朝可能每天都有造反的事情发生。

李世民霸占李元吉老婆杨氏,为何放过李建成老婆郑氏是多方面原因所致,个人认为主要分为个人因素和政治因素。

首先个人因素: 年龄差距明显 。杨氏年轻漂亮,杨氏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大概20岁出头,虽然史书当中对杨氏的容貌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根据唐人所著《控鹤监秘记》的一段记载,可以从侧面进行推断。据该书记载,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以容貌俊美著称,有当年齐王妃杨氏的风采(“玉貌雪肤,眉目如画,其风采绝类巢刺王妃”)。反观郑氏虽然也是端庄华丽的大美人,但是在那个时候应该35岁左右,这年纪在宫中就算比较大的了,可能比李世民还大个八九岁,一对比就毫无优势可言了。

其次,心理接受程度不同。 李建成一共有五男四女,九个孩子,这几个孩子基本上都是太子妃郑观音嫡出,看出李建成和郑观音感情基础很好。而就在玄武门之变的第二天,李世民处死了10个小侄子,其中大哥李建成的五个,四弟李元吉的五个。做为母亲郑观音怎么可能忘记这笔血海深仇,李世民担心郑观音作为自己枕边人报复自己。对比而言杨氏正好没有生育的记录,有可能是李元吉纳的小妾,被处死的孩子也与自己没有直接关系。她嫁给李元吉的时候只是一个王妃,而且也没有生过儿子,嫁给李世民,身家都抬高了,所以从心理上讲杨氏也能接受李世民。

最后说一下政治因素: 齐王妃出身于弘农杨氏,弘农杨氏的来头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最早就是西汉丞相杨敞,之后无论是东汉还是西晋时期,弘农杨氏都是显赫一时的世家。隋朝的杨素,杨玄感都是出自弘农杨氏,隋朝灭亡之后,唐朝时期“李武韦杨”四家联姻组成了一个政治集团,隋朝失去天下就是因为隋朝被关陇集团所抛弃,而关陇集团也就推举李家做皇帝。李世民夺得皇位就是靠着关陇集团和他郎舅长孙无忌的代北集团的支持,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之后,李世民上位之后政治局面也鱼龙混杂,不仅有武德旧臣,更是有山东集团、关陇集团、还有五门七望族, 所以李世民更是不敢轻易的动世家,于是就采取了拉拢的措施来迅速稳定自己的政权。

郑氏背后是荥阳郑氏,也是当时北朝望族, 相比于李元吉的老婆杨氏在政治上帮不了李世民太多,但是也是不得罪为好。 当时的朝局还处于动荡之中,一切求稳。他杀太子李建成取得的皇位是名不正言不顺的,既不纳入后宫也不放郑氏回归家族里去,利于政局的稳定。留郑氏在宫中独自生活,每天为李建成诵经礼佛,不失为一个好的结果。

唐太宗在杀死亲弟弟后,将弟妹杨氏纳入宫中变为自己的女人。虽然入宫后没有得到正式的名号,但杨氏得到唐太宗的极大宠幸,并为他诞下幼子李明(曹恭王)。唐太宗对杨氏宠爱极深,以至于在爱妻长孙皇后死后没多久,他便流露出册立杨氏为皇后的想法。最后宰相魏征上书切谏,才放弃了立杨氏为后。

公元626年,李世民一手策划了玄武门之变,李建成以及李元吉在这起事件中被杀,事后,李世民为了斩草除根,将他们两个人的儿子全都杀了,仅留下女儿以及妻子。

李元吉的妻子齐王妃虽免于一死,但也改变了命运,因为她成为了李世民的宠妃。也就是说李世民霸占了自己的弟媳妇。

一个男人为什么想要得到一个女人,我总结了几点,首先因为她的美貌,其次是因为她的钱财,然后是才华,最后是家世。

钱财可以忽略,家世也可以忽略,因为李世民没有必要和杨氏的家族联姻,李世民已经是天子了,而且他拥有着天下的钱财。

那么齐王妃杨氏就只剩下才华以及美貌了。所以说李世民霸占她的原因就是这两点,没有其他原因了。

从李世民曾想立她为皇后,可以看出来齐王妃杨氏应该长得极其貌美,而且也有一定的才华能够吸引李世民。

巢王妃就是齐王妃杨氏,因为在公元642年,李世民追封李元吉为巢王,因此齐王妃也改为了巢剌王妃。

在公元626年李建成被杀后,郑观音便开始守寡了,一直到公元676年去世,享年78岁。

郑观音出身于名门望族,家里世代为官,16岁便嫁给了李建成,20岁成为了太子妃。

但是命运不是一直这么好的,直到李建成被杀后,郑观音的生活一落千丈,每日以泪洗面,并独自抚养幼女。

为什么郑观音没有得到李世民的宠爱呢?

我觉得有极大的可能是因为郑观音长得不好看,所以李世民不喜欢,也就没有纳她为妃嫔了。

当然还有一种原因就是郑观音守妇道,李世民看郑观音每天都在想念自己的丈夫,就没有下手。

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杀死了李建成、李元吉、包括他们的儿子,只有他们的老婆和女儿幸免于难,夺位之争以李世民的胜利而告终。后来李世民还将李元吉的遗孀杨氏收入了后宫,却偏偏放过了李建成的老婆,这是为什么呢?

(郑观音)



1、李世民喜欢寡妇。李世民一共有15位妃子,其中韦贵妃和韦昭容是堂姐妹关系,两个又都曾经嫁过人。

韦贵妃先前曾嫁给隋朝尚书的儿子李珉,并且育有一女,李珉身亡后,容貌漂亮的她便被李纳入后宫,后来为李世民生下纪王李慎。

(世民与杨氏)

韦昭容就韦贵妃的堂妹了,之前曾嫁给了郑国太子王玄应,也是因为长得标致而被李世民纳入了后官。

李世民纳杨氏进后宫后,十五位妃子中就有三位是曾嫁过人的,所以相对于政治原因,李世民喜欢寡妇的可信度更高一些。君王嘛,有点个人嗜好不是正常么?

2、第二个原因就是杨氏年轻漂亮了,以韦贵妃和韦昭容就可以看得出来,仨都是年轻漂亮的女性。



3、李世民对杨氏是真爱。请看:

这是说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想立杨氏为皇后,因魏征的劝谏才绝了这念头。要知道李世民是很在乎后人对他的评价的,因为他曾经干扰过唐朝史官编撰史书。

这是清朝学者质疑“新、旧唐书”的有关方面的记载了,而且还说李世民也怕身后名声不好。据唐史另一资料《起居注》载,李渊起兵反隋里面有李建成的功劳,但“新、旧唐书”只说是李世民功劳。另外,“新、旧唐书”说李建成曾数度陷害李世民,《起居注》里却没有相关记载。

所以说这么多,是想说 历史 总是后人所写,李世民有篡改史料之嫌,证明他是很在乎自己的名声的。既然如此,李世民冒着被后人诟病的风险,也想封杨氏为皇后,由此可以看出他对杨氏确实是真爱。

这个原因就简单而粗暴了,首先能成为王妃相貌肯定不差的,先排除丑的问题;郑观音孀居五十年而逝,终年76岁,说明她是26岁做的寡妇,26-30岁这年纪不老,完全可以接受,排除了因为太老的缘故

前面说过李世民也杀了兄弟俩的侄子,按照资料所述,李建成名下的孩子,都是郑观音生的,只不过男孩都被李世民杀了。丧子之痛何止切肤,只要李世民不是笨蛋,就不会对郑观音起什么坏心思,万一郑有时心血来朝塞把剪刀在枕头底下,世民兄会不会觉得裤裆脊背都有点发凉?

谈起一代帝王李世民,我想大多数人首先不是想到贞观之治而是想到了玄武门之变。所谓无情莫过于帝王家,李世民本是李渊第二子,无缘皇位,说李世民为了皇位也好,说李世民为了自保也罢,李世民最后发动玄武门之变除掉了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随后让李渊禅让皇位,做太上皇。

玄武门之变可谓是李世民人生的一大污点,可是在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又做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诛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子嗣,斩草除根也可以理解,毕竟为了自保和大唐基业。

可是面对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老婆之时李世民的做法却让人费解,两位夫人应该都是那种美丽动人的女子,可李世民独独霸占了李元吉的老婆杨氏,放过了李建成的老婆郑氏,这是为何?

李元吉的老婆杨氏是隋朝皇室杨雄的侄孙女,虽然隋朝被李唐代替,但杨氏已然出身名门望族,李世民不杀杨氏反而把杨氏霸占,主要是为了稳住弘农杨氏这个名门大族。毕竟弘农杨氏从南北朝到隋唐,都是北方的名门望族,在当时 社会 上很有影响力,传说隋朝皇室也是出身弘农杨氏。家族里有人当了皇帝,整个家族也跟着沾光。可以想见,这个家族在当时有多么显赫。

李世民这么做是让他们认为李世民只除掉威胁自己皇位的人,并不是滥杀无辜。这样做有助于稳固自己的皇位,还可以安慰天下臣民的情绪,不至于让前朝贵族反判李世民。

还有一个原因,李元吉的老婆杨氏生育过一女,毕竟杨氏也是万里挑一的美貌女子,生育过更加能展现出女子的成熟妩媚。李世民之前为秦王,时常在外征战沙场加上本身并非李渊长子,势必内心缺乏安全感,往往这样的人一般都有少妇情节,杨氏由于生育过而成熟妩媚能给予李世民一定的安全感。再则李世民并没有杀害杨氏与李元吉的骨肉,两人仇恨并不是很大,况且唐朝时期并没有我们现在的一些道德约束。

后来,李世民的长孙皇后身亡,要不是魏征阻拦,李世民就立杨氏为皇后,杨氏和李世民所生之子为太子,足以证明李世民对杨氏宠爱到了极点。

李建成的老婆郑氏不用说也是绝代佳人,毕竟其是太子妃,李世民不想霸占是不可能的,除非郑氏的背景让李世民不敢做出此举,况且郑氏生有一子被李世民诛杀。

郑氏背后乃是荥阳郑氏,这也是一个大家族, 历史 都可以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郑国开始,可谓是权势相当的高门望族。

并且李世民杀了郑氏之子,此仇可谓是不共戴天,倘若霸占郑氏可能危机自己的身家性命,毕竟谁放心让一个与自己有血汗深仇的女子做自己的枕边人呢。

我们知道,李世民有鲜卑血统,他的祖母独孤氏是铁定无疑的鲜卑人,他的母亲窦氏也有鲜卑血统,所以李世民一半血统是汉族,一半是鲜卑族。

鲜卑族民风开放,有“弟娶嫂”制度,兄长死了,嫂子不能浪费了,需要嫁给小叔子,继续承担繁衍的任务。


这项制度对于儒家文化来说是洪水猛兽,是乱伦,是禽兽不如,不过,在鲜卑族看来却十分正常,女人就该不停地繁衍子女,这是保证人口繁衍最大化的有效举措。

这么说来,李世民娶李元吉的老婆难道是尊重鲜卑传统?可是,既然娶了弟弟的老婆,为何不把哥哥的老婆一块收了呢?这说不过去啊?

事情没这么简单。

首先,李元吉的老婆年轻漂亮。李元吉的老婆是唐朝有名的大美女,比之杨贵妃毫不逊色,而且她也姓杨,据说生的肌肤如雪,眉目入画。


李世民干掉哥哥和弟弟之时,年仅29岁,当时弟弟李元吉24岁,他的妻子杨氏族20岁出头,正是如花似玉、风华绝代的年纪,李世民早就对弟媳妇垂涎三尺了,所以杀了弟弟之后,就把弟媳妇收了。

而李建成不一样,李建成比李世民大了9岁,死的时候37岁的,他的老婆郑氏至少也35岁左右了,就算年轻时是一朵花,到了这个年纪也成了豆腐渣了。

李世民不会娶一个豆腐渣女人的。

其次,李元吉的老婆背景显赫。杨氏出身弘农杨氏,从南北朝到隋唐,弘农杨氏一直都是名门望族,隋朝两代皇帝隋文帝、隋炀帝都是弘农杨氏的,虽然隋朝灭亡了,但是杨氏一族仍然非常显赫。


李世民杀了李元吉之后,杨氏一族提心吊胆,担心遭受迫害,这时候,李世民及时娶了李元吉的老婆杨氏,等于告诉杨氏一族:你们放心,哥做了皇帝,你们的身份待遇不降反升。

所以说,李世民娶李元吉的老婆,绝不仅仅是好色,更多的是政治上的考量。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即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在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城太极宫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政变,除掉了其兄,即太子李建成和其弟李元吉,逼迫其父李渊册立自己为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史称“唐太宗”,改年号为‘贞观’。

这便是玄武门之变的大致过程及结果,其实,关于这一 历史 事件我们已经是耳熟能详了,即便是没有真正的了解过这一段 历史 的人,应该也有看过前几年的热播剧《隋唐英雄传》,对这一故事还是有所了解的。当然了,就真实的 历史 来说的话,这一政变实际上是很正常的,也许我们看到兄弟相残似乎不那么好,但是这在皇家从来都不是一件什么稀奇的事情。

我们知道,李建成作为长子,在被册立为太子之后,基本上都是在宫内帮助李渊处理政务,所依靠的其实也就是一些文官集团。而李世民则不然,唐王朝初定,各路叛军层出不穷,李世民毅然挑起稳固唐王朝内部稳定的大任,多次率领武将集团出征。经过长时间的征讨,唐王朝多地已然平复,而也是这个时候,李世民的威信也大大超过了太子李建成,这势必会遭到太子的忌恨。

李世民杀了李元吉,为何将其妻子接入皇宫?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而且当时唐朝的社会风气很开放,尽管是娶了自己的弟媳也没多大关系。提到李世民我们首先可以联想到的就是玄武门之变和贞观之治。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把他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都杀了,自己登基做了皇帝。而让后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李世民竟然在玄武门之变后,把弟弟的夫人杨氏接入皇宫,甚至一度还想要让她做皇后,在后来魏徴的劝诫下才断了这个心思。我觉得这件事情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杨氏相貌端庄。自古英雄爱美人,没有哪个男人看见漂亮的女人不动心的,所以李世民之所以把杨氏接进宫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杨氏长的很让李世民动心。当时李世民灭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便在他们的两家中物色长得漂亮的女人,把美的都留在了自己宫中,而杨氏便是其中一个,而杨氏又因为个人魅力,成为了她们当中李世民最宠爱的那一个。而相传,杨氏在还没入宫的时候,就已经喜欢上了李世民了。

第二就是唐朝的风气很开放,我们都知道当时社会的经济很繁荣,而繁荣的经济便会让人的思想变得开放起来,要说李世民娶自己的弟媳这件事放在现在,可能老一辈的还会觉得不可理喻,当时这件事在当时并没有遭到人们的批评,大家都觉得很正常,胜利者可以拥有失败者所有的东西,因为胜者为王嘛。

第三李世民具有胡人血统,胡人对贞洁观念很单薄,李世民和杨氏两人互相喜欢,杨氏的夫君又去世了,那么她和李世民在一起也不伤大雅,他们都不在乎。

所以李世民杀了李元吉之后,把他的妻子接入皇宫中是因为看中了他的妻子。

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伪君子,结果,却硬生生成后世帝王的榜样

史料记载,李世民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休养生息。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北方各族共同尊其为「 ”天可汗”,更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但是,只要你仔细钻研史书,就能从那些被前人掩饰的痕迹中,发现许多虚伪的、丑陋的事实。那么,在中国历史上以「 ”仁君”和「 ”英雄”流传于世的李世民,在褪去这些后人赋予他的光环之后,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正如史料表面上记载的那样吗? 第一个、夸功于已,推过于人:李世民在战场上有据可考的四次败仗中,他的对手分别为:薜举、李密、宋金刚、刘黑闼。 根据《旧唐书》记载,李世民率唐军讨伐薜举的过程中,因为染上疟疾卧病在床,只能将军权交到刘文静手上,千叮咛万嘱咐要刘文静按兵不动,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要擅自用兵。然而,刘文静并未听从李世民的吩咐,擅自出兵讨伐薜举,结果落入薜举的埋伏圈中惨败而回。 这一战中唐军折损过半,许多将军沦为阶下囚,士气大跌,李世民只能带着剩下的士兵返回长安,长安上下皆惊。且不论李世民的疟疾是真的假的,在战场上撒手放权导致唐军落败,李世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李世民向来以治军严格著称,刘文静又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从刘文静的行动中,我丝毫看不见李世民治军严格的影子,也看不出刘文静有身为副手的觉悟。那么,究竟李世民军纪严明是假的?还是刘文静擅自出兵是假的呢? 这件事极有可能是李世民推卸责任,将战败的原因归咎于刘文静所为。 并且,《旧唐书》将唐军河东道一战的胜利归功于李世民,实际上,李世民根本没击败过宋金刚。唐军之所以取胜,完全是因为李渊御驾亲征,李世民只是率领一支骑兵从侧翼辅助。李世民在这一战中不但未立寸功,反倒因为吃了败仗被撤掉了太尉的职务。 更有记载称:李世民连续四次纵容手下士兵劫掠屠城,臭名昭著。虽说,每一部史书对事件的记载各不相同,但是,「 ”胜”与「 ”败”是绝对的战争结果。李世民让史官将惨败改写成大胜,这种行为简直是在侮辱后人的智商。 至少,在平定刘黑闼一战中,《旧唐书》与其他史籍的记载「 ”达成了共识”。李世民不但打输了战争,还差点被敌方俘虏。幸亏兄长李建成及时感到,”悉解囚俘,放其家属,慰谕遣之,人心始定”,恩威并施,以仁义和魄力解决了山东之患。 武德七年,唐高祖派建成与李世民两兄弟北击匈奴,结果,李建成大胜,李世民大败。更是由于李世民的失职,并州被突厥攻占,大将张谨战死沙场。回来后,李渊将李世民一通臭骂,让李元吉取代李世民治理陕道政务。 通常史书在吹捧李世民的时候,总会将一统天下归功于李世民。有史料为证,赵郡王李孝恭在江南旗开得胜,以此为根据地替大唐打下半壁江山,功劳完全是人家的。不过,这名功臣最后下场如何呢?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孝恭被卷入夺权之争的浑水中,李世民将其软禁在内宫。 第二个、道德败坏,人品不端:李世民的皇位来路不正,起码在这一问题上很少有非议。他曾做过什么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呢?赶父亲下台、屠杀亲兄弟、抢别人老婆、诛杀子侄。之后,为了给那场不堪回首的政变制造大义凛然的理由,李世民只能借父亲、兄弟以及武德朝的功臣们来洗白自己。 史籍记载:击退了突厥后,李渊让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兄弟三人比试骑射。谁知,李建成将一匹顽劣不驯的马交给李世民,这匹马先后三次尥蹶子,幸亏李世民身手矫捷才没被摔死。但是,这件事有几处疑点: 首先,此时李世民与李建成之间的暗斗快要进入到白热化,李建成替弟弟挑马,李世民真的会毫不怀疑地用李建成挑的马吗? 其次,李建成怎会在这种小事上犯原则错误,用马加害李世民?这手段未免太幼稚了。 再次,李世民在战场上混了那么多年,就算没有伯乐一般的相马技术,至少能分辨出良马劣马吧? 最后,既然坐下的坐骑尥蹶子,李世民就该换一匹马,为何还坐在马上等这匹马蹬第二次、蹬第三次再尥蹶子? 另一桩公案就更加离谱了,据说这就是李世民下定决心屠杀兄弟的理由:李建成、李元吉邀请李世民进宫喝酒,三人把酒言欢,这时李建成、李元吉二人将一杯鸩酒交到李世民手中,骗其喝下。李世民喝光了鸩酒后,只觉得「 ”心中暴痛,吐血数斗”。 这件事的可信度比上例还要低,我们依旧将疑点指出: 首先,当时两大阵营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李建成、李元吉哪有闲心请李世民喝酒?李世民有多大胆敢去赴宴? 其次,就算李世民效仿刘邦赴鸿门宴,他哪来的勇气喝两个兄弟准备的酒? 再次,古往今来喝了鸩酒不死的,笔者只见过李世民一例。是李世民的排毒能力强,仅呕血数斗就能解毒?还是李建成的手下办事不力,从二手市场淘到了盗版毒药? 最后,毒素攻心,李世民不需要休养吗?这个吐了几斗血的男人,几天后在玄武门龙精虎猛,亲手干掉了李建成。 李世民说李建成与父亲宫里的妃子有染,却没拿出什么有力的证据。反倒是李世民自己,将李元吉的爱妃据为己有,还与这名妃子生了个孩子。这种抢别人老婆的事李世民还干过不止一次,除掉堂兄庐江王李瑗后,李世民相中了堂嫂,将堂嫂请进后宫成了自己的妃子。 那么,李世民真是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吗? 败给刘黑闼后,李世民为了报仇竟命令士兵决河道放水,用大水淹没洺州城,趁着唐军与刘黑闼交战之际,用洪水使双方两败俱伤。李世民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术我们暂且不谈,在他放水冲淹洺州城后,老百姓死伤无数,百顷良田化为乌有。 结合「 ”玄武门之变”来看,我只看到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伪君子。 第三个:政绩「 ”斐然”,恶事做绝:都说「 ”贞观之治”是李世民最大的政绩,可你知道「 ”贞观之治”的实质内容有多空虚吗? 唐朝创业之初,在李渊和李建成父子二人的不懈努力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均田制以及租庸调制,在关中地区取得了巨大的收效,连续几年关中丰收。贞观年间,关东、丰裕等地颗粒无收,老百姓难以温饱,甚至,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情况。 我们不知道这是不是李世民的政治出现了问题,不过,贞观中期农民徭役加重完全是李世民的责任。「 ”兄去弟还,道路相继,营缮不休,民安得息,虽加恩诏,使之裁损,徒有文书,曾无事实。” 时间来到贞观中期,李世民父兄辛苦推行的租庸调制已名存实亡,老百姓的压力越来越大。许多百姓从播种之前参加劳役,直到秋后都不能回家。对此李世民指出;「 ”劳役则易使,无事则骄逸。”生怕老百姓闲出病来。有些农民畏惧劳役,宁愿砍断自己的手脚,以残疾人的身份逃避徭役。 面对这种现象,「 ”千古明君”李世民该怎么做?废除徭役改善民生?非也,李世民规定,但凡通过自残逃避徭役的,赐罪,并继续服役。 就是这样一个冷些的皇帝,他每天口口声声说着什么大义凛然的话呢? 「 ”我追求的,是尧舜周孔的理想世界,有了圣人的思想,就像鸟儿有了翅膀,鱼儿有了水,哪怕一刻我也不能失去这些思想。”难道是尧帝教会你怎么杀掉兄弟了?还是舜传授你逼父退位的经验了?莫非周公教导你如何抢别人老婆了?那一定是孔夫子教唆你篡改史籍了吧? 李世民的脸皮还真不是一般的厚呀。 这里,我们再探讨一个问题,那就是李建成到底犯了什么法?为什么一定要置他于死地呢?笔者特地查阅史籍,可惜的是,实在找不到李建成犯过什么大错。 我们暂且假设,李建成和李元吉其罪当诛,他们坏事做尽理应问斩,但是,李世民并不是执法者,有权执法的是李渊和他代表的朝廷。我们再来假设,李世民在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处理问题上有绝对的执法权,那么,他为何要屠尽东宫和齐王府呢?难道这两人的家人也罪大恶极吗? 我看未必,只能说明李世民心虚罢了。 「 ”太子及王俱禀圣略,倾财赈施,卑身下士。逮乎鬻缯博徒,监门厮养,一技可称,一艺可取,与之抗礼,未尝云倦。故得士庶之心,无不至者。”从这段描述中我们能看出,曾有古人高度肯定了李建成的德行。 但最终,李建成却是个政治斗争中的失败者,被胜利者抹杀功绩的可怜人,身为后来人的我们不能跟随前人的脚步继续加害这个可怜人,至少要本着客观的态度寻找真相。所以,抛开「 ”成王败寇”的历史,我们应该从胜利者留下的字里行间,寻找失败者的蛛丝马迹。 最终,再用一个客观的角度解读、思考,这才是一个史学爱好者该有的态度。 参考资料: 【《旧唐书》、《资治通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28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