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隋炀帝放弃北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的统治突破了百姓能够承担的极限,农民起义和地方造反此起彼伏。不过与秦朝相比,隋朝的军队主力没有遭到毁灭性打击,大兴(长安)、洛阳在内的核心都市依然由隋炀帝控制。
如果隋炀帝及时调整政策并安抚百姓,依靠大部分地区仍被隋朝控制的基础,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时局尚有挽回的希望。然而在大业十二年(616年),隋炀帝却突然下令要巡幸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
隋炀帝将大兴和洛阳交给他两个还不到十五岁的孙子杨侑、杨侗留守,自己则带着绝大部分朝廷重臣和精锐部队南下江都,实际上就是要放弃整个中国北方。那么隋炀帝杨广为什么要放弃整个中国北方呢?
隋炀帝虽然才华横溢且屡建功勋,但他从来没有真正经历过铁血沙场的锻炼,一生中更是几乎没有遇到过挫折。因此隋炀帝对挫折的抗压性是很弱的,重大挫折非常容易造成隋炀帝的自信崩溃而作出误判。
在最后一次南下江都之前,隋炀帝遭遇了几次重大挫折。先是大业十年(614年)的第三次亲征高句丽失败,回师途中遭到起义军袭击,然后是在大业十一年(615年)被东突厥围困在雁门,差点丢了命。
连续的挫折导致隋炀帝丧失了自信,认为北方的局势已经如西晋末年一样已经不可挽回。按照历史的经验,朝廷在北方局势不可挽回的情况下就已经南迁。更何况隋炀帝在当晋王的时候曾经长年驻守扬州。
隋炀帝最后一次南下就是准备割据南方以自保,这曾率军结束南北分裂的隋炀帝来说是莫大的历史讽刺。而隋炀帝南下导致隋朝在北方的统治几近崩溃,直接促成了李渊、李世民父子的太原起义。
隋炀帝各方面能力很强,正因为如此,才会目空一切,有恃无恐,但是个人能力毕竟无法统揽大局,以至于到后来不可收拾;
杨广修通的运河给后世带来多大的实惠?但是做那样的大工程必然耗费大量人力财力,他是费力栽了一棵供后人乘凉的大树。
隋朝的灭亡只是换了一个皇帝,而大局基本都没变,甚至唐朝初期的经济基础都是杨坚打下的,所以史学上认为隋唐是一体的。拿句白话来说,隋炀帝没能把皇位传给姓杨的,变相地传给了姓李的。
隋朝灭亡的本质还是用大白话来说明:隋炀帝炖鸡的火太急太旺,以至于锅烧坏了,李渊和李世民乘机换了一口锅,仍旧享用杨广炖的鸡汤!
其实这个原因也挺简单的,在当时隋炀帝已经不得人心,或者说隋王朝内部已经岌岌可危了。那个时候的司马德戡早就忘了隋炀帝杨广对他的知遇之恩,他满脑子想的都是自己,所以他也不介意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牺牲杨广。毕竟死道友不死贫道。
我们先来简单的介绍一下当时司马德戡等人发动江都兵变的背景。江都兵变发生在公元616年,那个时候杨广是第3次巡游到了江都。据史书记载,当时北方农民起义势头愈演愈烈,杨广为了自身安全便再一次到了江都这个地方,放弃了北方大地。杨广带的护卫军是骁果卫,骁果卫基本上是关中子弟组成,司马德戡就是这支军队的掌管者。当时的局势已经非常恶劣的,杨广基本上已经是逃窜到了江都地区,放弃了北方大地。而骁果卫的成员基本上都是北方人,他们都想回家。
但是杨广始终不同意回去,他们便有了叛逃这个念头。这个是司马德戡发动江都兵变的思想基础。司马德戡利用骁果卫想要回家的想法,他联络了自己的朋友,想要借助他们的力量和他一起行动。在这个时候,他们也仅仅就是想要逃回北方,并没有达到想要兵变的那一步。但是有一个人出现了,这个人是宇文智及,他提出如果他们逃回北方的话,会背上逃兵的骂名,不被世人接受。还不如索性直接把杨广杀掉,他们共举大事,司马德戡等人被宇文智及给说服。
于是他们从叛逃到了叛变这一步。其实这最主要的还是当时的隋王朝或者说隋炀帝不得人心,隋炀帝杨广把一副好牌硬生生的是拆的七零八落。这也不怪他们人人自危,毕竟当时他们也看不到希望,所以他们也没有想要为隋王朝尽忠的念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27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