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吕布的错误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一说起吕布,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那个胯下赤兔马,身披紫金甲,手拿方天画戟的威猛形象。光从吕布的这种形象来看,就能够知道他绝对不是那种软弱的人。吕布纵横疆场一生,虽然没有杀死过一个名将,但是所有人都不敢和他硬碰硬,这就说明他的武力绝对比其他人强。
然而吕布即便是武功天下无敌,他也最终难逃一死。在吕布被曹操抓住以后,他并没有卑躬屈膝向曹操乞降,而是对曹操说到:“曹公你最担心的不过是我吕布而已,如果你我两个人联手,您率领步兵,我率领骑兵,平定天下绝对是早晚的事情。”吕布对曹操说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把自己看成是一位俘虏,反而是一名政客。他知道以自己的能力是绝对能够和曹操一块平定天下的。曹操听了吕布的话以后也的确非常动心,他当时就想要让人把吕布给放了。
结果这个时候意外就出现了,站在曹操身旁的刘备突然站出来说道:“曹公你还记得丁原和董卓的下场吗?”刘备这一句话就戳中了吕布的要害,他很明显是在翻吕布的旧账。曹操一听刘备说的确实有道理,于是他立刻就改变了主意。吕布当时就火了,他非常生气地说道:“你这个大耳贼是最不讲信用得了。”最终吕布因为刘备的一句话被曹操给处死了,不得不说这的确是让人惋惜的一件事。如果曹操那个时候接纳了吕布,凭借曹操的才能,吕布的人生或许会更加璀璨也说不定。
三国中有很多人说,吕布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不重用人才,而且还反复无常。确实,这些都是吕布的毛病,而且吕布之所以会失败也和他自身有很大的关系。三国中有很多人都有资格评价吕布的过失,但是唯独有一个人没有资格,这个人就是刘备。如果不是当年吕布率领军队去解救刘备,刘备早就已经是黄泉鬼了,哪里还能蹦跶到现在呢。
丁原在正史中并不是吕布的义父,他只不过是吕布的上司罢了,丁原虽然从表面上来看对吕布是很不错,但实际上他并不重视吕布,这一点从他只让吕布当一个文官就能够看得出来。吕布本身就是一个武将,他怎么可能甘心当一个文官呢。后来董卓和丁原开战,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承诺只要吕布归顺他就能够得到一个将军的官职,吕布这才杀了丁原,投靠了董卓。
而后来吕布之所以会杀董卓,是因为董卓也没有给予他很高的重视,甚至于董卓还想要杀他。自己都有生命危险了,怎么可能还会为董卓卖命呢。
综上所述,吕布杀丁原是因为他在丁原的手下没有出路,而杀董卓是因为董卓已经有了想要除掉他的心思,再加上董卓是一个奸臣,他杀了董卓算是为民除害。所以这两件事情都不能够说明吕布是一个奸诈小人。而且吕布的手下对他都非常尊敬,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吕布绝对不像世人说的那么不堪。
刘备最早的时候投靠了自己的师兄公孙瓒,后来在陶谦的邀请下,他又投靠了陶谦。后来刘备和吕布闹翻,他又投靠了曹操。待在曹操手底下的他依旧不老实,趁机杀了徐州刺史以后重新占领了徐州,再然后就是投靠袁绍,南下投奔刘表这些事迹了。刘备虽然没有弑主,但是他换主子的次数比吕布要多太多了,吕布还没有说刘备什么呢,刘备居然反过来倒打一耙,这让吕布找谁说理去。
当初吕布在兖州兵败之后去投靠刘备,那完全是出于真心的,当时吕布就跟刘备说了:“我们两个人都出生在边疆,关东诸侯起兵想要杀董卓,我杀了董卓想要投奔关东诸侯,可是这些人都不接纳我,反而想要杀我,实在是让我烦闷。”很显然,吕布直接就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说给刘备听了,一点都没有隐瞒的意思,甚至于到后来吕布还把刘备当成自己的兄弟看待。
可是最后刘备怎么样呢,表面上对吕布非常好,但实际上只不过是拿他当枪使,在加上张飞的羞辱,吕布当然不乐意了,他是一个有尊严的人,因此他直接起兵占领了徐州。后来吕布之所以会让刘备去驻守小沛,其实就是为了报复一下刘备,本身就是刘备有错在先,吕布一直把刘备当做自己的兄弟,即便是自己占领了刘备的地盘,他也没有赶尽杀绝,依然给了刘备一个栖身之所,结果刘备还不甘心,一直在背地里搞小动作。如果吕布真的是想要置刘备于死地的话,他为什么当初还要去就刘备呢,这根本就说不通。
刘备表面上是一个仁德之人,但他才是三国里面最阴险狡诈的小人。他不单单对吕布如此,对公孙瓒还有曹操也是如此,即便是后来刘璋把益州让给了他,刘璋依旧被刘备给杀了。有的人说刘璋是病死的,但是事实真的就是这样吗?当时孙权杀掉关羽以后,就重新封刘璋为益州牧,结果不久以后刘璋就病死了,这是不是太蹊跷了,如果说刘备没有在其中搞鬼,换了谁也不会相信的。
可怜的吕布,就因为错把刘备当成了自己的兄弟,结果造成了自己身死的下场。如果再让吕布选择一次的话,我相信他一定不会轻易的相信一个人,这样一来,他的结局应该要比正史中好的多了。
吕布武功天下第一,然后吕布为人无信又见利忘义,无情又刻薄寡恩,无常又朝三暮四,终于让无双吕布成了三国中最大的鸡肋,各大诸侯都想要,却又不敢用。吕布似的人当记吕布之死,在这个时代它是一种自食其果的失败之象征,吕布不见容于诸候,犹如无信无情无常之人不见容于社会。> > > 一、投奔刘备> > 却说曹操大破吕布于定陶,布乃收集败残军马于海滨,众将皆来会集,欲再与曹操决战,陈宫曰:“今曹兵势大,未可与争。先寻取安身之地,那时再来未迟。” 布曰:“吾欲再投袁绍,何如?”宫曰:“先使人往冀州探听消息,然后可去。”布从之。且说袁绍在冀州,闻知曹操与吕布相持,谋士审配进曰:“吕布,豺虎 也。若得兖州,必图冀州。不若助操攻之,方可无患。”绍遂遣颜良将兵五万,往助曹操。细作探知这个消息,飞报吕布。布大惊,与陈宫商议。宫曰:“闻刘玄德 新领徐州,可往投之。”布从其言,竟投徐州来。有人报知玄德。玄德曰:“布乃当今英勇之士,可出迎之。”糜竺曰:“吕布乃虎狼之徒,不可收留;收则伤人 矣。”玄德曰:“前者非布袭兖州,怎解此郡之祸。今彼穷而投我,岂有他心!”张飞曰:“哥哥心肠忒好。虽然如此,也要准备。”> > 玄德领 众出城三十里,接着吕布,并马入城。都到州衙厅上,讲礼毕,坐下。布曰:“某自与王司徒计杀董卓之后,又遭李郭之变,飘零关东,诸侯多不能相容。近因曹贼 不仁,侵犯徐州,蒙使君力救陶谦,布因袭兖州以分其势;不料反堕奸计,败兵折将。今投使君,共图大事,未审尊意如何?”玄德曰:“陶使君新逝,无人管领徐 州,因令备权摄州事。今幸将军至此,合当相让”,遂将牌印送与吕布。吕布却待要接,只见玄德背后关、张二公各有怒色。布乃佯笑曰:“量吕布一勇夫,何能作 州牧乎?”> > 都是称呼惹的祸> > 吕布投奔刘备,以贤弟呼刘备,张飞大怒道:“我哥哥是金枝玉叶,你是何等人,敢称我哥哥为贤弟!你来!我和你斗三百合!”> > 玄德又让。陈宫曰:“强宾不压主,请使君勿疑。”玄德方止。遂设宴相待,收拾宅院安下。次日,吕布回席请玄德,玄德乃与关、张同往。饮酒至半酣,布请玄 德入后堂,关、张随入。布令妻女出拜玄德。玄德再三谦让。布曰:“贤弟不必推让。”张飞听了,怒目大叱曰:“我哥哥是金枝玉叶,你是何等人,敢称我哥哥为 贤弟!你来!我和你斗三百合!”玄德连忙喝住,关公劝飞出。玄德与吕布陪话曰:“劣弟酒后狂言,兄勿见责。”布默然无语。须臾席散。布送玄德出门,张飞跃 马横枪而来,大叫:“吕布!我和你并三百合!”玄德急令关公劝止。> > 次日,吕布来辞玄德曰:“蒙使君不弃,但恐令弟辈不能相容。布当别 投他处。”玄德曰:“将军若去,某罪大矣。劣弟冒犯,另日当今陪话。近邑小沛,乃备昔日屯兵之处。将军不嫌浅狭,权且歇马,如何?粮食军需,谨当应付。” 吕布谢了玄德,自引军投小沛安身去了。玄德自去埋怨张飞不题。> > 二、两大错误> > 吕布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个不走运的英雄,一身好武艺却四海飘零,所有地方割据人物都不太喜欢他,他每投一处都碰一鼻子灰,不为诸候所见容。像刘备这样宽厚待人的主都无法收容他。初看为之叹息,以为诸候刻薄他,细察则深有道理。> > 就投刘备这一细节来看,我们发现吕布犯了大忌:刘备将牌印送与吕布,吕布居然伸手来接!他忘了自己是丧家之犬,是来投奔刘备的,而不是来领徐州的。吕布在刘备面前犯了两大错误:> > 1、他不应接牌印。> > 这是刘备在试探他,看他来徐州的有何居心,但吕布一下就暴露出了侵吞徐州的目的。所以糜竺称吕布乃虎狼之徒,不可为用,收之则伤人,并非危言耸听。> > 在三国时代,像吕布这样的人有野心倒也不足为奇,关键在于要识时务、看大体,既投他人,就得表现出诚意,寄人篱下乃不得已而为之,岂能表露你内心深处的欲望?别人要接纳你,必有所防备,岂容你狼子野心。> > 2、他不应称刘备为“贤弟”。> > 刘邦与项羽是真正拜过把子的弟兄,在鸿门宴上刘邦同项羽套近乎,但他也不敢呼项羽为“贤弟”,只能呼“将军”。为什么?因为形势不容他与对方平起平坐。 许攸和曹操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但许攸给曹操做谋士时,自持与曹操关系好,又帮他破了袁绍,便当着许多人的面呼曹操的小名“阿瞒”,曹操心中怀恨,找个 机会便杀了他。> > 刘备可以在任何时候呼关羽为“贤弟”,关羽却不能在任何时候呼刘备为“哥哥”,情形中总有些微妙的东西。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一直都在变化,局势在变,关系就在变,吕布在过去和将来都可称刘备为“贤弟”,但这一刻却不可以。又要接刘备的牌印,又称刘备“贤弟”,这个投靠者不 仅野心大,面子也太大。> > 人立身行事,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处境,要认大体,识时务,不可乱来。> > 三、吕布档案> > 吕布(?—公元198年),字奉先,五原人,素以勇武著称,熟习弓马,膂力过人,使一枝方天画戟,箭法高超,号称“飞将军”,三国时代最优秀的武将。在民间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一说。> > 吕布原为并州刺史丁原义子,在丁原麾下任骑都尉、主簿。汉灵帝死后,丁原进京与大将军何进密谋诛杀宦官,并为执金吾。董卓入京后欲废灵帝而立陈留王,丁 原不许,董卓欲斩丁原,但畏惧吕布,便让人送吕布一匹赤兔马,吕布便杀丁原,提丁原头去见董卓,董卓收吕布为义子,任中郎将,封都亭侯。> > 认识处境> > 有的环节看似事小,实则对你影响至深,人立身行事,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处境。> > 189年,司徒王允使连环计,口许美女貂禅于吕布,实则献与董卓,父子为一女人而反目,吕布一怒之下杀董卓。王允在事成后封吕布为将军,假节钺,仪比三司,进封温侯,故吕布又称“吕温候”。> > 李郭兵变,吕布逃出武关,去投袁术。袁术怪吕布反覆不定,拒而不纳。又投袁绍,袁绍纳之,与吕布共破张燕于常山。布自以为得志,傲慢袁绍手下将士。绍欲 杀之。吕布又去投张杨,李、郭叫张杨杀吕布,吕布又弃张杨而投张邈。与张邈合作,又被曹操大败,吕布又投袁绍,袁绍不但不接纳,反助曹操打吕布,吕布又投 刘备,刘备把他安置在小沛。小沛离徐州城不远,一次,吕布乘刘备攻袁术,袭取徐州,遣刘备屯小沛,吕布自称徐州刺史。> > 建安三年,曹操 部队攻打吕布的根据地—下邳,吕布多猜忌,诸将各自猜疑,故每战多败。曹操围攻三个月,使其上下离心,其部下侯成、宋宪、魏续反叛。当时吕布与其麾下登上 白门楼,曾命其左右取下他的首级去见曹操,但是左右不忍,于是吕布出降曹操。他对曹操说:“明公所患,不过于布;布今已服矣。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 定也。”曹操问刘备的意见,刘备提醒他说:“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曹操便将吕布缢死于白门楼。> > 四、吕布启示录> > 吕布如同一个弃子,谁都不敢要他,谁要他谁就危险,曹操本是惜才之人,想收留他,刘备说得很好:你忘了丁原和董卓的事吗?丁原是他干爹,他去杀了他。董卓也是他干爹,吕布也杀了他,连干爹都要杀的人收了对你没好处。> > 诸候对吕布形成了一致的看法:为人无信,勇而无谋,反复无常。这是导致吕布不见容于任何人的原因,连一向宽厚仁慈的刘备在他危险的时候也落井下石。最终吕布也死在他的这些缺点上。> > 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对真正的强者来说有着太多的机会,吕布的路越走越窄,不是上天没有给他机会,只能说明一点:一个人的人格缺陷对前程有着致命的影响。> > 我们都需要与人合作,才能发展壮大自己,我们能够走多远,就要看我们与他人合作的融洽程度。这个时代是合作与交流的时代,从吕布的教训中,我们得出两点是非常重要的:> > 1、诚信。不能彼此信任就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相互猜疑和窝里斗只是对自身力量的消耗,只能让你的对手得利。为人无信,反复无常,没有人敢与你合作。> > 2、不可无情无义。人都有可能遭遇困境,凡在困境中的人都希望有人拉一把,薄情寡义之人要么袖手旁观,要么趁火打劫,如刘备好心收留吕布,吕布却瞅了机 会占刘备的徐州,这就是吕布在曹操手里刘备会落井下石的原因。你对别人无情,别人将无情地回敬你。刘备为什么能从一个织席儿发展到一个帝王,因为他以义结 交于人,与部属誓死同生,将相因此为之效力,乃能开创蜀国。> >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曹操欲除马腾,把马腾骗到许都城下,曹操 派黄奎到马腾寨中劳军,黄奎与马腾同恨曹操,二人磋商如何灭曹,黄奎回家后与其妾李春香说起此事。李春香与黄奎的妻弟苗泽私通,苗泽正愁没法得到李春香, 便想借曹操之手杀黄奎,以夺李春香。他跑到曹操处告密,曹操先下手为强,捉了黄奎和马腾,黄奎大呼无罪,曹操叫出苗泽对证,杀了黄奎和马腾。苗泽对曹操 说:“我不要封赏,只想要李春香为妻。”曹操大笑道:“你为了一个女人,害死你姐夫全家,留你这种不义之人何用?”便将其连同黄奎一家老小全部处死,其中 包括他姐姐和李春香。> > 不义之人行不义之事,不为仇家所害,也为他人所不容。苗泽不被黄奎所害,也为曹操所杀,姑且算作天谴,不义之人必得报应。> > 无信之人见利忘义。> > 无情之人刻薄寡恩。> > 无常之人朝三暮四。> > 吕布似的人当记吕布之死,在这个时代它是一种自食其果的失败之象征,吕布不见容于诸候,犹如无信无情无常之人不见容于社会。
俗话说乱世出英豪,东汉末年自汉灵帝病逝后,都城政局动荡。董卓趁机作乱,他迁都长安后,中原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一时间,中原大地上将星云集。其中吕布便是被世人所熟知的将领之一。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县(内蒙古包头九原区)人,曾是并州刺史丁原部将,董卓入都作乱时被董卓买通,于是杀丁原,拜在董卓麾下。吕布随董卓到长安后,又与王允等人密谋杀死董卓。董卓部将李纨、郭汜叛乱,攻入长安,王允等人被杀,吕布战败东逃。
吕布杀出武关后,先投袁术,被拒绝,又投靠袁绍,后与袁绍共同对抗常山的张燕。吕布作战勇猛,武艺精湛,经常带领部下冲击敌军阵营,有时候一天冲击三四次,每次都带着敌人首级回来,最后大败张燕。吕布自恃军功,向袁绍要求增加军队,被拒绝。且袁绍记恨吕布纵兵抢掠,打算除掉他。吕布深感不安,请求回洛阳。袁绍同意,任命吕布为司隶校尉,同时派人暗杀吕布。吕布有所察觉,连夜出逃,第二天袁绍忙派兵追杀吕布。可吕布勇猛无比,追杀的军士追上吕布也无人敢战,使得他成功逃脱。
后来吕布经过陈留,受到太守张邈盛情款待,两人发誓结好。兴平元年(194年),曹操攻打徐州陶谦。陈宫、张邈趁机叛变,占据兖州,并迎吕布入城抗曹,吕布出任兖州牧。吕布由此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领地,只是这领地没在他手中停留太久。曹操得知大本营失陷,忙回军救援,与吕布相持交战一百多天后发生蝗灾,双方罢战。至兴平二年(195年),曹操终于收复兖州各城。吕布战败投奔刘备。
在此之前,初平四年(193年)曹操进攻徐州时,驻扎在齐国的刘备和田楷火速支援徐州牧陶谦。刘备被表为豫州刺史,驻守小沛(江苏沛县),并广得民心。碰巧此时陶谦病重,临终前对心腹说:''非刘备不能安定此州。''陶谦病逝后,糜竺迎请刘备。刘备几番推脱,糜竺、孔融几番劝说,刘备才做了徐州牧。袁术听说此事后,于建安元年(196年)六月,率兵来攻。
两军相持一个多月,互有胜负。此时,已经投靠刘备的吕布看到机会,他趁机攻击刘备后方的下邳。下邳守将曹豹与张飞不合,曹豹便联合吕布,击败张飞。刘备的家属以及将士家口被吕布掳走。刘备忙回军下邳,战败,又聚合散兵攻占广陵,又被袁术击败,遂退至海西县,击败杨奉等人。刘备自知海西县也难久守,于是向吕布求和。
此时吕布拥有了他的第二块领土,也就是徐州,他自领徐州牧,实力强盛,已不把带着残兵败将的刘备放在眼里,因而心慈手软,答应刘备求和,把刘备的妻儿归还,让刘备了做了豫州刺史。刘备驻守小沛,暗中招兵买马,伺机铲除吕布。然而一个偶然事件打断了刘备的计划。
建安三年(198年),刘备部下意外劫了吕布外出买马的部下,吕布大怒,攻打刘备。刘备失败后投奔曹操。曹操资助刘备粮草辎重,让刘备在沛县收集走散的兵士。吕布见刘备逐渐恢复元气,后悔当初大意,没有彻底铲除刘备,以致如今又成隐患。
公元198年,吕布主动攻打刘备。曹操先派夏侯惇救援不成,又亲自率兵救援。刘备与曹操在梁国(河南商丘县城南)汇合后,包围下邳。吕布屡战屡败,部将侯成、宋宪、魏续等率军投降。最后吕布兵败,被擒杀。纵观吕布兵败经过,他占徐州却留下刘备性命,甚至留刘备在自己眼皮底下发展势力时就已埋下隐患。反观曹操就善于将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而这只能怪吕布自己自大轻敌,疏于谋略。
吕布,字奉先。五原九原人(内蒙古)。
先为丁原义子,后拜董卓为父。儿子当烦了就把他们了了。跟刘备不错吧,可抢了大耳朵的徐州;与曹操杀得天昏地暗,被俘后却还想着投降。喜欢刺激,没事儿就叛个变什么的;直肠子,遇上不顺心的事儿就闹腾。按理说貂蝉再漂亮也不过是个女人嘛,当时那种复杂的政治环境,怎么就能为这点事儿冒如此大的风险。
《三国演义》里把他写成了一个见利忘义的小人。其实从历史的角度看,当时时局动荡,群雄并举,谁不想号令天下?退一步讲,即使没那么大野心,但只要不是废物点心,就一定会依附某个军事集团。这需要相当准确的判断力。吕布开始替别人干,后来觉得给谁打工也不如自己当老板过瘾,这本无可厚非。可惜他太单纯了,不会给自己找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就说丁原吧,进屋就把头砍下来了。丁原死的莫名其妙,你哪怕编个理由说他谋反也行啊。正是这件事给小强(吕布)定了性``````
抛开创业能力,小强动起手来可真不含糊!
虎牢关首战不到五个回合斩方悦,大败王匡军;又斩穆顺,伤武安国。刘、关、张三人才将将令其败退;
董卓迁都,吕布殿后,与曹操战,败夏侯敦,大败曹操军;
董卓死后,牛辅起兵复仇,被吕布一战而败;李傕未及列阵,被吕布冲杀,不能抵挡,退走五十余里;
吕布与袁绍共破张燕于常山,后奔张邈,袭破兖州;
曹操回师与吕布大战,败退三四十里;夜间引军救西寨,败于禁、乐进;天明时又引兵追赶曹操,与夏侯敦大战,下雨而止(此一战从昨夜黄昏直到今夜黄昏时分);
吕布纳陈宫计,火烧濮阳,遇曹操而不识,只将画戟击打曹操头盔;
曹操复得兖州,进兵濮阳,许褚、典韦、夏侯敦、夏侯渊、李典、乐进六将大战吕布,吕布不能抵挡,又被田氏献城,败走定陶。
据《演义》记载,小强被武将对阵击败只有两次:哪吒三兄弟和光猪六壮士。别的不说,关羽、典韦、张飞、许褚可都是“9人”里的啊!小强要不是老遇上这种打群架的混子就非常完美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27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