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去世前为啥要毒杀光绪?
是为了保证自己死后的帝位,慈禧太后必须要保证自己不比光绪皇帝先死,而如果没有办法正常死亡,不如就选择毒死。可怜的光绪皇帝,以为自己会有出头之日,可没有想到根本就没有等到这一天。
慈禧并不算是圣明君主,不过也不是昏庸之辈,在大趋势面前还懂得亡羊补牢,只是奈何回天乏力。对于慈禧太后来说,拥有权利已经超过几十年,现在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自己在死后到底怎么办?这是一个极其恐惧的问题。
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之间是非常微妙的关系,一开始将光绪皇帝按照接班人的标准去培养,一直都会用心的去培养,只是很可惜,光绪皇帝显然不是圣明君主。在后期很多政治处理这上面,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彻底的决裂,慈禧太后更是用自己的权利囚禁对方,从此之后两人之间不可能妥协,不可能缓和。
光绪皇帝显然更加的年轻,一旦慈禧太后在死了之后,光绪皇帝自然就可以重新拥有权力,此时难道不会对慈禧太后进行清算吗?就算慈禧太后在活着的时候能够只手遮天,可是一旦死掉这些人必然就会一拥而上,甚至还可能会把自己的尸体拖出来鞭尸。
太后在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就决定处死光绪皇帝,但这是一个积极愚蠢的做法。和武则天的做法对比更是愚昧不可及,这就意味着慈禧太后的一生都只能够被大家唾骂。搞笑的是慈禧太后机关算尽,始终无法逃脱命运,即便死后也无法得到安宁,因为自己选择的接班人极其的无能,更是导致清朝很快进入到灭亡的阶段。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慈禧临终前为什么一定要毒死光绪
慈禧于1908年11月15日去世。死后第二天,37岁的光绪皇帝去世的报道也出来了(死亡时间其实是14日)。
此前,几位在国外接受教育的中国医生给皇上看病,据说皇帝已经变得颇为消瘦,非常虚弱。有报道(当时媒体没人管,上海《申报》经常报道今上的疾病)说他得了布赖特氏病(Bright's disease),即肾小球肾炎。与皇帝接近的宫廷消息认为他身体非常健康,生平很少患病。
据说,光绪私下里为太后即将死去而欢欣。太后听到消息发誓道:“我断不能先之而死!”所以就毒死了光绪。这种说法历来不受重视。但2008年,中央电视台清史纪录片摄制组连同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等四家单位共同宣布:
他们历时数年,对光绪帝遗骨、头发、下葬的衣物进行检测,发现其中附着有高含量的三氧化二砷(砒霜),由此认定光绪死于急性砷中毒,应为他杀。而专家们一致认同慈禧太后的嫌疑最大。 但光绪的身体的确一直不好,而且与肾有关。
光绪死前一年,他曾亲自写下自己的病原:“遗精之病将二十年,前数年每月必发十数次,近数年每月不过二三次,且有无梦不举即自遗泄之时,冬天较甚。近数年遗泄较少者,并非渐愈,乃系肾经亏损太甚,无力发泄之故。” 在御史胡思敬的记载中,有天阉一条,称“凡男子不能近女色者谓之‘天阉’,……闻德宗亦系天阉,疑莫能明。或宫人因其无子而诬之,未可据为实录也。”光绪的确没有后代。 在许宝蘅(时任军机章京、内阁承宣厅行走)的记录当中,在鹿传霖(时任军机大臣)的记录中,在为他诊病的太医的记录中,都已经说得很清楚。光绪自幼体弱多病,成年后愈发加重。在光绪死前半年,他肝肾阴虚,脾阳不足,气血亏损,御医已经束手无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马勇先生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光绪帝遗骨、头发和下葬的衣物中的砒霜,可能并非是光绪体内的毒药残留所致,而是古代用于保存尸体的防腐剂。
马勇先生认为,砒霜用来防腐,这是中医的传统处理方法,“从长沙的马王堆开始,几千年来就是这么保存的。”
马勇指出,慈禧对待这个养子,比自己亲生子还要好,并非像后人猜测的那样势同水火。“一点重话都不敢说。什么事都能包容,都从自己那里寻找责任。”怎么可能下此狠手?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房德邻认为,“光绪帝系砒霜中毒死亡”说难以成立,他的论文很长,很专业。我选择了普通人能读懂的三条,列举如下:依照医理,急性胃肠型砷中毒和慢性砷中毒是内藏的含砷量最高,可是《报告》的数据却是右袖的最高,它是左袖的2.45倍,是躯干(对应内藏和上腹部)的1.96倍,这怎么解释?内衣右袖含砷量为躯干的1.96倍,这个数据推翻了《报告》的“大量的砷化合物曾留存于光绪帝尸体的胃腹部”的结论,也推翻了急性胃肠性砷中毒的结论。
二十一日光绪帝弥留之际,多次有医生诊视,子刻是御医张仲元、全顺、忠勋等诊视,其后杜钟骏、周景焘入宫诊视,午刻周景焘再入宫诊视,他们都记录了光绪帝弥留状态的情状,均无任何砷中毒的表现。?除脉案外,杜钟骏的回忆录《德宗请脉记》、屈桂庭的回忆录《诊治光绪皇帝秘记》也没有说到光绪帝临终前有砒霜中毒的症候。 房德邻教授认为,这就是个永远的悬案。
晚清文人恽毓鼎的《崇陵传信录》和徐珂编著的《清稗类钞》中摘抄的清代笔记认为,慈禧太后病危期间,害怕自己死后光绪重新执政,令人将光绪害死。 英国人濮兰德·白克好司的《慈禧外传》和德龄的《瀛台泣血记》认为,清宫大太监李莲英等人平日仗着慈禧的权势中伤和愚弄光绪,他们怕慈禧死后光绪清算他们的罪孽,于是在慈禧将死之前先把光绪害死。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谈到,袁世凯在戊戌变法时辜负了光绪的信任,出卖了皇上。袁世凯担心一旦慈禧死去,光绪决不会轻饶他,所以就借进药的机会,暗中下毒,将光绪毒死。 曾是清宫御医的屈贵庭,在民国时期的杂志《逸经》第29期上发表文章说,在光绪临死的前三天,他最后一次进宫为皇上看病,发现光绪本已逐渐好转的病情突然恶化,在床上乱滚,大叫肚子疼。没过几天,光绪便死了。这位御医认为,虽不能断定是谁害死了光绪,但却可以肯定光绪是被人暗中害死的。 秘档:光绪临终病情 由于种种传闻,光绪之死成为清末历史上一大疑案。光绪究竟是怎么死的?还是让我们看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珍藏的当年光绪病情档案是如何记载的吧。 档案一:光绪37岁时的《病原》说,他遗精将近二十年,腰腿肩背经常酸沉,耳鸣也有近十年。可见,光绪一直身体不好。 档案二:光绪二十六年《脉案》记载,从这时起,光绪的病情不断恶化。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光绪已患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关节炎和骨结核以及血液系统疾病,这是导致光绪壮年夭亡的直接原因。 档案三: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初九《脉案》,御医曹元恒写下,皇上肝肾阴虚,脾阳不足,气血亏损,病势到了无药可用的严重程度。 档案四:同年五月初十《脉案》,御医陈秉钧写有“调理多时,全无寸效”的话。江苏名医杜钟骏为皇帝看过病后也表示不求有功,只求不出差错,说明医生们对光绪的病已无能为力了。 档案五:同年九月《脉案》,此时光绪的病状更加复杂多变,脏腑功能已全部失调。 档案六:同年十月十七,三名御医会诊《脉案》,这时光绪的病情已进入危急阶段,出现肺炎症及心肺衰竭的临床症状。御医会诊后私下对朝臣说:“此病不出四日,必有危险。” 档案七:同年十月十九光绪的《脉案》,光绪出现胸闷气短,咳嗽不断,大便不通,全身乏力的症状,御医们“甚感棘手”。 档案八:同年十月二十光绪的《脉案》,当晚光绪开始进入弥留状态,神志昏迷。 档案九:同年十月二十一光绪《脉案》,当天中午,光绪脉搏似有似无,张嘴倒气,傍晚,光绪怀着满腔怨恨与世长辞。 从光绪去世前八年的档案记录来看,光绪病状是一步步恶化的,应该属于正常病死。 历史回顾:光绪继位真相 答案补充 清宫秘档告诉人们,光绪的确是病死的。但从光绪死的那天开始,人们就怀疑他不是正常死亡,这也是事出有因的。看看光绪不幸的婚姻和他苦闷的皇帝生涯,也就可以理解人们的种种猜测了。 光绪与慈禧虽以“母子”相称,但他并不是慈禧亲生。光绪名载湉,是同治皇帝的堂弟。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出生在北京醇郡王府。 醇亲王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咸丰皇帝的弟弟,他的母亲叶赫那拉氏是慈禧的妹妹。因此,光绪既是慈禧的侄子,又是慈禧的外甥。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的深夜,慈禧的独生子同治皇帝因患天花突然去世。由于临终没有留下遗命,慈禧太后压制了其他一切意见,坚持由4岁的载湉,也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入宫来继承皇位。 载湉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一方面因为同治皇帝没有留下儿子,更重要的还是慈禧想找个儿皇帝,为她再次垂帘听政创造机会。 光绪元年正月二十,4岁的载湉在太和殿正式即位。从这一天起,光绪就被慈禧牢牢抓在手里,当作争夺权力的工具。 答案补充 婚后短暂幸福 光绪虽然当了皇帝,但自从入宫以后,陪伴他的只有孤独。他是在繁琐的宫中礼节、慈禧的严厉训斥中长大的,没有母爱,没有童年的欢乐,致使他从小就心情抑郁,身体积弱,难以抵挡疾病的侵袭,留下了难以治愈的病根。 按照清朝祖上留下的规矩,皇帝到了16岁就要亲政。随着光绪年龄的增长,他的大婚和亲政日期逐渐临近,慈禧把大权交给光绪皇帝已不可回避。 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19岁的光绪举行大婚典礼。光绪的皇后和两个妃子都是慈禧选的,皇后是慈禧亲弟弟桂祥的女儿叶赫那拉氏。这位皇后长得实在不漂亮,瘦弱驼背,光绪极为不满,但也无奈。慈禧之所以选自己的侄女为皇后,就是利用皇后来控制和操纵皇帝。 光绪的两位妃子是瑾妃和珍妃,二人是亲姐妹,瑾妃相貌一般,性格脆弱;珍妃貌美端庄,性情机敏 珍妃入宫犹如一块石子投入一潭死水,她对光绪的同情和体贴,激起了光绪对未来的憧憬和热情,同时,也引发了他要在政治上摆脱束缚有所作为的欲望。大婚后的数年间,他与珍妃共同度过了一生中较为轻松的时光。而这一点,是慈禧最不愿看到的。 答案补充 帝后权力之争 光绪亲政后,53岁的慈禧表面退居颐和园颐养天年,实际上一如既往地把握着国家政务。她一方面处处限制光绪,国家大事都要秉承她的懿旨去办理;一方面又通过隆裕皇后及亲信太监李莲英等人,暗中监视光绪的行踪。 慈禧规定:每隔一日,光绪必须亲往颐和园向她汇报政务,听候训示。光绪经常披着星星来,顶着月亮去,饱受奔波之苦,名为皇帝,实为傀儡。光绪的政治抱负不能得以实现,日久天长,精神抑郁,旧病不去,又添新愁。 从光绪的《脉案》看,相当一段时间内,光绪体质没有见好,但是看病和吃药的次数却相对减少。这主要是光绪力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整天忙于政务,另外,他还要随时应付慈禧的训斥,无暇顾及看病吃药。这就更使得他的健康每况愈下。 光绪疾病缠身的一生中在政治上最大的举动,就是戊戌变法了。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影响和珍妃的支持下,光绪试图改革政治,富国强兵。 答案补充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强调博采西学,推行新政,授予康有为“专折奏事”特权。 守旧的权贵重臣害怕改革触动他们的地位,纷纷投靠慈禧并竭力挑拨他们“母子”关系。慈禧也深恐光绪改革的成功会影响到她的独裁。这样朝廷大臣里出现了“后党”与“帝党”,双方展开激烈的斗争。 光绪亲政的十年,是与慈禧进行政治和权力斗争的十年,从中日甲午战争到戊戌变法运动,双方矛盾日益尖锐。 答案补充 重创:戊戌变法失败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在以慈禧为首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镇压下,变法运动最终失败,康有为、梁启超出逃,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遇害,光绪本人也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他的政治生活到此结束。此后,光绪度过了10年没有人身自由的囚徒生活。 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又将光绪挚爱的珍妃囚禁在钟粹宫后北三所,并且给她立下一条规矩:今后不许再见皇上。慈禧重新出面训政,多方凌辱折磨光绪。起初,慈禧想过要谋害光绪,后来又想把他废掉。 光绪深知慈禧的险恶用心,日夜担惊受怕,他对天长叹:我连汉献帝都不如啊!被囚禁在瀛台的光绪,病情日益加重。光绪二十五年正月初二,御医朱实热嗽诠庑鞯摹堵霭浮分行聪拢夯噬下霾微弱,面色发黄,鼻子溃疡,吃饭不香,消化不良,心情烦躁,时常叹息,气短而懒得说话,精神恍惚,常常半夜醒来,对墙无故发笑。皇上本来身体就不好,气血双亏,心肾两虚,现在又胸中郁闷,虚火上升,造成脾胃不和 答案补充 慈禧害死珍妃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1900年8月15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带着光绪皇帝仓皇出逃,相传她临行前命令太监崔玉贵把珍妃推到宁寿宫外的井中害死。这件事情在正史上没有记载,但珍妃确实是那时死的,因为从那以后再没见过有关珍妃的记载。而且后来有个太监有一个回忆录,专门谈到了珍妃被慈禧害死的情况。当光绪得知珍妃死讯,旧病复发,再也无法康复了。 由此可见,从光绪自幼多病,到青年以后的病情加重,都与他的政治处境和精神生活密切相关。慈禧的长期压制和打击,是光绪得病的重要原因,从这一点谈来,民间传说慈禧害死光绪并非全无道理。 尽管从光绪脉案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光绪属于正常病逝,但人们总觉得他只比慈禧早死一天,这太奇怪了。光绪当时身体很弱不假,但为什么这一天也拖不过去呢?是慈禧手下最后几天在药里下了什么东西,还是做了别的手脚?这些猜疑只是猜测,因为到现在为止,都没有确凿的证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2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揭秘朱元璋死后有多少美女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