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巴蜀之地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巴蜀,也就是今天的四川盆地,也是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的“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备政权就是依托拥有天然地理优势的巴蜀之地立足的,即便在失去荆州以后,刘备政权也能借助巴蜀之地的富庶和四周的天然地理要塞和魏国对抗。
秦国同样也是通过征服巴蜀,从而依托这个大粮仓,迅速壮大自己的势力,那么为何秦国可以依托巴蜀壮大自己,而蜀国却不行呢?
秦国中期地图
在没有征服巴蜀之前,秦国是怎样的现状?
北有义渠(匈奴),西有巴蜀,东有山东六国。虽然秦国在经历了商鞅变法以后,国势大振,但四周依然危机四伏,义渠直到秦昭襄王时代,在宣太后的配合下才彻底灭亡。
这从侧面证明,夺取巴蜀之地对秦国的强大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一点在秦惠文王时代准备攻打蜀国时可以得到体现:
今王地小民贫,故臣原先从事於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史记·张仪列传》
地小民贫是秦国彼时面临的现状,那么拿下巴蜀之地以后呢?
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贬蜀王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秦以益彊,富厚,轻诸侯——《史记·张仪列传》
夺取巴蜀之后,秦国不仅扩大了自己的疆域,而且还得到巴蜀之地的大量人口,肥沃的土地,秦国实力大增,甚至产生轻视诸侯的心理,由此可见巴蜀之地对于推动秦国发展的重要作用。
回到刚才的问题,那么为何秦国可以借助巴蜀之地壮大自己,刘备的蜀国为何就不行了呢?
两方面原因:政治和地理;
先说地理,首先必须要认识到一点,那就是秦国在地理上据有优势,而且之于蜀国来说还相当之大,因为秦国不仅占据有巴蜀,还有关中。中国历史上的两个天府之国都被秦国收入囊中了。
秦国延伸到东边的疆域一直到崤山为之,以崤山为界,西边都是秦国的领土,东边则是六国,以崤山为界,所以把东面的六国称之为山东六国,它附近有一座著名的关隘就是函谷关,是秦国设立在东边最大的一座关隘。
苏秦合纵六国,让秦国十五年不敢兵出函谷关,染指中原,就是以这条界限为依据。从下图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以崤山和秦时函谷关为界限,这条分界线把长安和洛阳一分为二,而长安所在的位置就是关中腹地,也就是说秦国基本上控制了整个关中平原。
坐拥两个天府之国,而且都具备易守难攻的天然地理优势,所以当初苏秦去游说秦惠文王的时候,怎么说的呢?
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此天府也。以秦士民之众,兵法之教,可以吞天下,称帝而治——《史记·苏秦列传》
正因为坐拥两大粮仓,这让秦国拥有了不断出兵东方,和山东六国争夺领土的资本。所以我们看战国这段历史,秦国不断的挑衅山东六国,年年发兵攻打山东六国,秦国哪里来的这么多物资?答案就在这里,就是因为秦国坐拥巴蜀和关中的缘故。
但之前一个关中显然还不足以支撑秦国年年穷兵黜武,直到秦惠文王时代派遣司马错夺取巴蜀之地以后,秦国的实力大增,除了供应本国粮食需求以外,还能支援战场开支。而反观蜀国呢?却并不具备这样的地理优势。
虽然蜀国同样占领着易守难攻,且沃野千里的巴蜀,但是蜀国并不具备秦国的另一个优势,那就是关中。关中之于秦国的作用就像一把剑对着山东六国,只要秦国实力允许,它随时可以兵出函谷关攻打山东六国,打赢了继续前进,而东面几乎无险可据,打输了可以退回函谷关,据险而守。
蜀国的短板就在于这里,因为蜀国的东面被一道秦岭给阻绝了,魏国只要守好东面的关隘,蜀国就拿魏国一点办法都没有。蜀国的尴尬处境就在于这里,只能守,却不能进,所以不管是诸葛亮还是姜维发动的北伐,无不以失败告终。
这是在地理位置严重吃亏导致的结果,因此不管是从地理优势还是国家资源来说,蜀国的处境都是远远不能和秦国相提并论的。秦国坐拥两大粮仓,可以说占尽地利,想不富强都难,反观蜀国只有一个巴蜀之地,虽然能够维持政权的生存。
但是想要图谋发展显然是极为困难的,加上诸葛亮为了打开蜀国战略发展的口子,不断发动北伐试图冲破魏国以秦岭为依托对蜀国的封锁,年年的军事行动也耗尽了蜀国的实力。但这也从侧面证明,正因为坐拥巴蜀,诸葛亮才有源源不断的资源发动北伐,这些显然都是富庶的巴蜀带来的红利。
综上所述,正因为秦国拥有关中,不至于像蜀国那样被封锁在巴蜀之地,秦国能够把关中作为战略突破口东进染指中原,而蜀国却不能,横亘在蜀国东面的秦岭几乎断绝了蜀国任何的发展可能。对于蜀国来说,巴蜀是生存之本,对于秦国来说,巴蜀不过是大后方的一个粮仓。
这固然也是蜀国失去荆州这个桥头堡以后面临的困境,倘若蜀国没有失去荆州,依然还是大有作为。
其次再来说政治,由于双方各自面临的局势不同,实际上可比性倒并不是很大。
在政治上,秦国起初面临的是山东六国联合起来对抗自己的处境,所以在苏秦时代,秦国硬是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但这十五年对于秦国来说影响并不大,只能说这属于一个休战期,但坐拥巴蜀和关中的秦国没有战争消耗,反而囤积了不少粮食。
对于秦国来说,除了损失十五年的时间以外,基本上没有其它损失。随着张仪瓦解六国之约,山东六国形同一盘散沙,秦惠文王时代最大的成绩就是拿下了巴蜀,直到继任者秦昭襄王上台后,在范雎的帮助下,在政治上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
导致山东六国始终无法团结一起,充分利用山东六国之间的矛盾,秦国为自己染指中原找到了突破口,通过不断蚕食山东六国的领土,在秦始皇时代终于一统中国。就政治上来说,这是历代秦国君主不断努力的结果。
而蜀国方面,当时主要的敌人就是曹魏,实际上就政治上的复杂程度来说,蜀国面临的局势显然要单纯许多,毕竟秦国面对的可是六个国家。归根结底,蜀国最大的硬伤还是地理上的短板,几乎可以说,地理上的尴尬处境决定了刘禅时代蜀国的整个发展方向。
那就是突破这个发展瓶颈,甚至可以用一句调侃的话来说,后蜀国时代绞尽脑汁想的都是如何翻越秦岭和攻破曹魏的关隘,因为只有打破了地理和曹魏的军事封锁,蜀国才能进一步谈更长远的发展。可以说,这让蜀国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给浪费在这上面了。
相比之下,秦国显然具有无限广大的发展可能性,换句话来说,秦国已经在想着如何称霸中原,消灭六国了。蜀国还苦苦挣扎于无法走出秦岭这座大山对自己的地理封锁,无法打破这个封锁,蜀国所有的远大计划都是空谈,蜀国的士兵无法进入关中,收复中原就永远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如此一比较,也就不难怪为什么秦国变得越来越富强,走得越来越远,直至统一中国,而蜀国却会困死在巴蜀之地这个地方,直到被魏国的军队主动攻入巴蜀,进而灭亡,究其原因不是蜀国的政治出现问题,而是地理位置决定了蜀国和秦国会出现不同的走向。
秦朝惠文王九年,秦国将领司马错率部歼灭蜀,将蜀地完全并入秦国。此后,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蜀中粮仓的作用十分显著。除了昌平战役等两国长期对峙外,秦国并不缺粮。然而,秦的经验却不能为三国时期的蜀汉所借鉴,其根本区别有三个原因
一是蜀中以秦为辅,以蜀汉为主
战国时期,蜀中只是秦国的一个辅助粮仓。为什么?由于秦的国家也与中大粮仓有关,秦的基础是在Guanzhong,而不是在Shuzhong。主要人口集中在关中。当时的关中与明清时期不同。由于气候变化和政治中心的演变,关中非常富裕,粮食产量远高于蜀中。即使有自然灾害,只要关中、关中有自然灾害,只要关中、关中成为贫困地区,秦国就不怕粮食短缺的灾难。
然而,对于Shuhan在三个王国时期,舒中是唯一的奠基之地。蜀汉直属境内,只有成都平原和汉中平原。滇黔地区的蒙霍州属于集米制,不会主动向蜀汉供应粮食。当然,他们估计没有多少粮食。因此,如果蜀汉遭遇自然灾害,就不会有秦国的强大抵抗力。除了战争,他们也不得不保留。这样,可用于战争的粮食就非常有限了。
第二,秦治蜀的性质不同于蜀汉
秦国在四川灭蜀之前,这两个国家名义上是两个附庸国,秦国是被武力强行摧毁的蜀国。在蜀中,秦国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因此,秦国完全可以无视蜀人的生活,不惜一切代价榨取秦军的粮食供应。同时,蜀中的贵族家庭对秦国的君主和臣民没有控制权,如果他不诚实,反对秦国的政策,秦国可以毫不犹豫地消灭他们。这一切都是为了给蜀中秦军提供更多的粮食。
三国蜀汉时期,刘备的势力还不及秦国。不管刘备是怎么得到的,刘备和蜀中的贵族家庭都是汉代的官员。尤其是关羽失守荆州后,刘备仅存的土地就是蜀中。要巩固统治,就必须依靠蜀中、刘备、蜀中三个世家。蜀中世家也是蜀汉时期主要的统治阶级之一。刘备或诸葛亮不能像秦国那样挤蜀中。
三是蜀中世家反对秦国无效,却可以反对诸葛亮的北伐
如前所述,秦国占领了四川中部的粮食。它不在乎蜀中贵族家庭的利益是否被占。秦军可以强行夺取粮食,蜀中的贵族家庭没有反抗秦国的勇气。蜀中世家作为蜀汉统治阶级的一员,可能会给诸葛亮带来麻烦。在汉代,粮食的战略资源集中在贵族家庭手中,因为大部分土地都在他们手中。诸葛亮只能和他们商量,不能强行征粮。
不是啊,巴蜀从来都是天府之国,只是少数民族比较多,汉人容易被侵略,加上外面的世界很难进来,所以没有支援,也没有干扰,经常自己内部就闹得乱纷纷。所以就有了那句话: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未平蜀先平。但是呢,巴蜀从来都不是贫瘠之地,绝对自给自足,只要不战乱的话。三国时期,蜀汉以巴蜀一地为支撑,都可以连年北伐,就可以看出来了,而且巴蜀有天府之国之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27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