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刘采春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一、因《望夫歌》而闻名
原本家境贫寒的女伶刘采春生平不详,经考证,她出生于中唐时期的越州,也就是今天的浙江绍兴。
自小就爱唱歌的刘采春,风姿妙曼,且天生有一副夜莺般的嗓子,其"歌声彻云",时人评曰:"采春一唱是曲,闺妇、行人莫不涟泣。"遂誉之大唐天后级歌手,视为古代的邓丽君。
其拿手的唱曲就是有名的《啰唝曲》六首,即《望夫歌》: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
莫作商人妇,金钗当人钱。
朝朝江口望,错记几人船。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
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
刘采春其实不仅唱曲了得,还能作诗作曲,是小有名气的全能型草根歌手、女诗人。
凭此优势,刘采春在家乡搭起了戏班,与丈夫伶人周季崇以此谋生,两人常于梨园中表演参军戏(也就是滑稽戏,类似于今天的相声),一个当"捧哏",一个当"逗哏",生活也过得有板有眼。
二、遇元稹婚后出轨
只可惜,这位朴实的草根歌女、极具天赋的女诗人,大约在25岁时遇上元稹后,婚内出轨,平静的生活就此中断,悲惨的命运随之袭来。
那年,也就是公元823年,46岁的元稹出任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当他实地倾听到刘采春的歌声后,为之倾倒,当即写下《赠刘采春》:
新妆巧样画双蛾,谩里常州透额罗。
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破纹波。
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
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
这是滥情高手元稹典型的"撩妹"诗:采春,你的妆化得好美,遮住了额头的面纱;你的身材也好美,妙曼的走路姿态让人惊艳;你唱的《望夫歌》亦那么好听,让我梦魂肠断……
刘采春的芳心被触,生活原本平静的她哪里经得起用情高手又是一方大员的元稹引诱?
后来,被"电倒"的刘采春于是含情脉脉地抛来媚眼,回复元稹:
缔得三生石上缘,双双并立翠溪前。
谈情月下无穷夜,合卺花间不计年。
束发憔郎松作笠,垂发村女葛披肩。
朝霞拂煦开妆镜,一抹胭脂态更妍。
自此,元稹得以纳刘采春为妾,二人共同生活了七年。直到829年元稹调回长安。
三、刘采春投河自尽
元稹独自离去后,刘采春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从此就失去了联系。
后来刘采春才知道,元稹入朝担任尚书左丞后,因整肃吏治被排挤,出任鄂州刺史去了,不久即死于镇署(即831年)。
兼之元稹并非专情之人,他回到京都后,素无操行的私生活更让其绯闻不断传来,还说他早已抛弃刘采春,与白居易的女友玲珑鬼混去了……
苦苦等待的刘采春终于明白自己的付出不过是夕阳黄花,今生已了无希望了,她的前夫周季崇和女儿周德华也因为她的薄情、她的出轨再也不待见她。
刘采春自此陷入极度压抑和生活潦倒的困境之中。难以承受世俗指指点点的刘采春不久投河而死,就此结束了自己正当年华的宝贵生命。
据推测,英年而去的刘采春,死时不过三十多岁。
1、刘采春
刘采春是个会唱歌又会参军戏的艺人。参军戏,估计大家并不熟悉,先普及一下这个知识点。参军戏是中国古代戏曲形式,由优伶演变而成。五胡十六国后赵石勒时,一个参军官员贪污,就令优人穿上官服,扮作参军,让别的优伶从旁戏弄,参军戏由此得名。参军戏内容以滑稽调笑为主。一般是两个角色,被戏弄者名参军,戏弄者叫苍鹘,类似现在的对口相声,是中国讽刺文学的一种。
可见刘采春出身低微,毕竟在古代卖艺人是受社会歧视下九流的人,不比现在的娱乐圈明星,不是迫于生计谁会去卖艺做戏子呢。后来刘采春嫁给当时小有名气的伶工,同是曲艺界,低微的身份没有得到改变,一家人组成家庭戏班四处走穴。
刘采春是淮甸人即今天的江苏省的淮安、淮阴一带,不过也有史书上记载刘采春是越州人即今天的浙江绍兴。刘采春生于中唐时期,生卒年不详,是个有名的才女,还会唱歌,深受元稹的赏识,其丈夫是伶工周季崇。
刘采春的歌声不只打动了市井闺妇,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之中亦不乏她的粉丝,比如当时任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的风流才子元稹。刘采春于浙东演出,与元稹相遇,深得元稹赏识,两人有了一段情,所以有了开头元稹那首诗。然而当时的刘采春毕竟已为人妻为人母,而且是市井下九流之辈,对元稹没有任何好处。风流的元稹,处处留情,有喜欢给赏识的女子赋诗的癖好已是广为人知,比如薛涛。所以说元稹只不过逢场作戏罢了,纵使再美貌再多才多艺的女子也不如他的好基友白居易啊!刘采春和元稹这段情必然是没有结果的!
2、鱼玄机
鱼玄机,女,晚唐诗人。初名鱼幼微,字蕙兰。咸通(唐懿宗年号,860—874)中为补阙李亿妾,以李妻不能容,进长安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与文学家温庭筠为忘年交,唱和甚多。后被京兆尹温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处死。鱼玄机性聪慧,有才思,好读书,尤工诗。
论比才华,才高八斗的曹植,二十多岁,七步成诗,总为人称道。而幼微十岁,已有诗名。《卖残牡丹》其诗云:“临风兴叹落花频,芳意潜消又一春。应为价高人不问,却缘香甚蝶不亲。红英只称生宫里,翠叶那堪染路尘。乃至移根上林苑,王孙方恨买无因”。其“只称生宫里”和“那堪染路尘”分明自比,真是“天生丽质难自弃”,如孤傲清高、雍荣华贵的牡丹,光彩夺目,她一时名满长安。
大诗人温庭筠慕名前来拜访,有意收她为徒,然还要“面试”,以“江边柳”为题,命她作诗。她一首《赋得江边柳》更展现了她过人才华。“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箫箫风雨夜,惊梦复添愁”。温大诗人一时目瞪口呆,为她的诗才所动,决心收教这个学生。人常说长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鱼幼微的出现,自然为此话提供了一条据证。
说到情,她也是至醇至真。先说她爱上老师温庭筠,温庭筠诗才为后代所称道,词更是冠绝,被称为花间词派鼻祖。但温面丑无比,况大幼微三十多岁,人以温钟馗称之。幼微不计较这些,毅然求爱。其诗《感怀寄人》中有“门前红叶地,不扫待知音”;《早秋》中“雁飞鱼在水,书信若为传。”把一个少女的幼稚纯情无保留的倾诉与老师。在温庭筠因种种原因回避她的爱情之后,她契而不舍,更为热烈,更直白。《冬夜寄温飞卿》中“苦思搜诗灯下呤,不眠长夜怕寒衾。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疏散未闲终遂愿,盛衰空见本来心。幽栖莫定梧桐处,暮雀啾啾空绕林。”一个“本来心”,一个“空绕林”,把爱无回报的无奈和自叹写的真切。
再说,幼微对夫君李子安的至情。在老师温庭筠的介绍下,年方及笄的鱼幼微初识李子安。李子安为当朝状元,官为“补阙”。李子安慕她的才貌,她慕李子安的学识,可谓郎才女貌相得益彰。但无奈李此时已有妻室,她只能以妾的名分嫁与李,不管李子安对她是爱是弃,她都对李子安一往情深。她给李子安的诗就是最好的佐证。《春情寄子安》、《江陵愁寄子安》、《隔江汉寄子安》、《寄子安》、《情书寄子安》篇等,可谓其情殷殷、其辞切切。无论是“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还是“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都令人扼腕,催人泪下。当她的情得不到李子安的回应,一句“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脱口而出,道尽一生的无奈。鱼玄机对夫君李子安情真意切是真,心灰意冷,无恨无怨亦是真。
一次鱼玄机外出访友,回来时,一名叫做绿翘的女僮告诉她,刚才有位客人来访,你不在,后来走了。这本是一句很平常的话,但由于鱼玄机与这个客人历来关系密切,而且由于情感上的不幸,让她的心理渐渐的有些畸形,又加之这绿翘本就生的“明慧有色”,鱼玄机无端生出嫉妒心来,怀疑绿翘与客人有私情。于是剥下她的衣服,痛打数百杖,绿翘就这样死了。鱼玄机又惊又怕,将她埋在后院。然而最终终究没能瞒过官府,最终鱼玄机被抓处死。
可叹红颜薄命,26岁就香消玉殒,实在令人惋惜。而回顾鱼玄机的人生,自始至终,她的恋恋不忘,她的自暴自弃,都没能逃过一个“情”字,而最终她也为情所伤。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可惜,她没能遇到“有情郎”。
3、薛涛
公元768年,薛涛在长安出生了。此时,安史之乱已过去五年,昔日繁荣的大唐元气大伤,国力尚未恢复,利用马嵬驿兵变上位的肃宗已死,代宗有心中兴无力回天,地方节度使数量猛增,藩镇割据愈演愈烈。父亲薛郧在京城长安当官,学识渊博,就像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打破“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风俗,他视这个唯一的女儿为掌上明珠,并用心培养,从小就教她读书、写诗。母亲宋莹,博览群书,能作诗,能奏琴。这些都让薛涛耳濡目染。
元稹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师奶杀手之一,有一套情女必杀技。他就是《西厢记》里那个对崔莺莺始乱终弃的张生的原型。
薛涛刚见元稹时已经四十二岁了,比元稹大了十一岁,当时元稹任监察御史,去成都出差,司空严绶派薛涛去侍奉他(应该是古代常见的色诱贿赂吧)。42岁的薛涛不辱使命,施展浑身解数,很快就和小她11岁的元稹擦出了爱的火花,一时郎情妾意,羡煞旁人。可惜的是,不久之后元稹的妻子韦丛病逝,元稹离开了成都,回长安去了。
薛涛对元稹动了真情,后来作了《池上双鸟》一诗:“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薛涛把元稹当成自己的将来时,想要嫁给元稹,可是情场老手,阅女无数的元稹却将薛涛视作过去式,可悲啊
后来,薛涛脱离了乐籍,居住在浣花溪,在闲暇之余,薛涛常常把胭脂木浸泡捣拌成浆,加上云母粉,掺入玉津井的水(好高级的样子),制成粉红色的特殊纸张,纸面上呈现不规则的松花纹路,很是别致。她经常用这种纸来写诗,有时也送些诗笺给朋友,后人仿制,称为“薛涛笺”。
薛涛晚年建造了个吟诗楼,她自己衣着栖息楼上。啊!那是绚烂之后的淡定啊!后来,薛涛去世了,享年六十二。当时的剑南节度使段文昌为她亲自写了墓志铭(她和剑南节度使很有缘),并在她的墓碑上刻上“西川女校书薛涛洪度之墓”。
薛涛曾著有诗集《锦江集》五卷,一生著诗五百余首,可惜啊,大多已佚,仅存明刻《薛涛诗》一卷,就算是这样,她的诗也可以说是唐代女诗人中存诗最多的了。才女啊,名副其实!
4、李冶
李季兰,小名李冶,浙江吴兴人,是中唐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冠诗人,与薛涛、鱼玄机、刘采春被人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刘长卿称她为“女中诗豪”;高仲武评她说“上比班姬则不足,下比韩英则有余”;《唐诗别裁》也大赞道:“不求深远,自足雅音”;可惜不少诗作已经失传,《全唐诗》只存有其16首诗。这位绯闻不断的“玉真女冠”诗人在历史尘埃中遗落的不仅仅是她的风韵才情,还有诗作“雅音”,贯穿在她生命中的“诗”的祸福,更让人扑朔迷离。
“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我想每一位熟悉金庸武侠作品的读者和观众对这一句诗词都不会感到陌生。在《神雕侠路》中,只要这首词响起,江湖人称“赤练仙子”的杀人魔王李莫愁就会出现。
对于李莫愁,很多读者是极其反感和厌恶的。因为她的嗜杀成性和她的美艳外貌形成了鲜明对比,她完全就是传说中的“蛇蝎美人”。 可是,深究她嗜杀背后的原因,读者就会知道,她曾经也是一个痴情的女子,是一个为情所伤的可怜人!
从古至今,相较于男性而言,女人更容易陷入“爱情“,为情所困。 一个女人若痴情,可以生而死,死而生;一旦为情所伤,亦可以从人变成魔鬼 。 在唐朝就有这样一个美丽而富有才华的女子,终其一生 “为爱痴狂”, 为情所伤,因情丧命。她就是 鱼玄机。
提到鱼玄机,很多读者可能并不熟悉。然而,提到另外一个人,大家一定会如雷贯耳。他就是”花间派鼻祖“,著名的唐朝诗人温庭筠。 一个是赫赫有名的大诗人,一个是名不见经传的才女,他们两个人之间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了?
事实上,两个人不仅熟识,而且还在感情上纠缠了一生。最后,一个逃避爱情,郁郁而终,一个为爱痴狂,为情丧命,都没有过好一生。
鱼玄机,原名鱼幼微,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 。其诗作现存五十首,收于《全唐诗》。除了女诗人的身份外,她在历史上还有一个身份就是“ 唐代名妓 ”。
在古代,女子受男权思想影响,很多都是深藏闺阁之中,整日做些女工之类的事情。一旦出嫁,更是要失去很多人身自由。读书,对于女子而言更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即使开放如唐朝,女子的命运也不能和男子平等相论。 所以,作为一个才女,其命运自然可想而知 。
因为自古红颜薄命!一个女子如果才貌双全,那么她的性情一定是异于常人的,她的内心也一定是丰富多彩的,她对人生也一定是有诸多美好理想的,也肯定是很难为世人所理解的。
因为种种原因,历史上,鱼玄机的女诗人身份往往被人忽略,而“名妓”的身份却屡屡被人提起。 在她从一个女诗人堕落成一个风尘女子的过程中,“爱情”就是罪魁祸首。她的一生就是“ 为爱痴狂 ”的一生。
鱼玄机自小天资聪颖,酷爱读书,是个远近闻名的“神童” 。然而,不幸的是,在她10岁的时候,父亲突然去世。为了生存,母亲与她搬到了长安里——唐时长安的烟花之地,靠为一些妓女洗衣服作针线度日。
由于温庭筠常常出入妓院,加上久闻鱼玄机的才华,因此便与鱼玄机相识,收她为徒。可是,天意弄人,谁也料想不到,鱼玄机此后十几年的人生悲剧就此上演。都说人生如歌,我想鱼玄机此生最适合的 歌曲 应该就是 《为爱痴狂》 了吧!
当时的鱼玄机虽然只有10岁,但聪慧灵秀,丽质天成,俨然一派美人风致 。或许是不忍看到如此慧智兰心的女子遭受生活困窘之苦,温庭筠除了经常教授鱼玄机诗文外,还时常在生活上关心她,给她们母女很多照顾和帮助。 对鱼玄机来说,温庭筠即是师傅更是兄长和父亲。
渐渐地,小姑娘的”爱情“悄然萌发了 。在她心里,温庭筠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温柔体贴。虽然,两人年龄相差将近20岁,可这并不妨碍一颗小小的爱情种子在鱼玄机的心里生根发芽。慢慢地,鱼玄机看老师的眼神发生了变化,一些不一样的情愫在二人之间产生了。
人们常说,文人多情,何况是两个满腹才华的诗人。可是,爱情是个千古难解的谜,它并不会因为人的身份高低而变得简单易解。 对于鱼玄机,温庭筠虽然十分欣赏和喜爱,但更多的却是一种怜爱和惜才。所以,在二人交往的过程中,温庭筠始终把二人的关系限制在师生范围内,不越雷池一步。
不久,温庭筠分到了一个小小的职位,去了南方。这个职位的到来对温庭筠来说是一种解脱尴尬处境的绝好机会。可是对于鱼玄机来说,却无异于是一个晴天霹雳。然而,她心里刚刚萌发的爱情种子怎么可能这么轻易地就枯萎? 离别反而让鱼玄机更加明白了自己的心意。
于是,她写了一篇五律 《遥寄飞卿》 寄给了千里之外的老师,向他诉说心里的爱意。可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温庭筠收到这首深情款款的诗作之后,并没有为之而感动,反而是苦恼不已。因为,他自觉貌丑无比,而且年龄又大,根本配不上鱼玄机。所以,面对鱼玄机的深情,他又一次选择视而不见。
可是,面对老师的装聋作哑,鱼玄机并没有灰心,爱情之火反而越发炙热。 一转眼,秋去冬来,她与老师分别快一年了。看着满目萧索的世界,鱼玄机的思念更深了。无奈之下,她又写了一首 《冬夜寄温飞卿》 寄给老师,再次向他表达爱意。然而这一次又石沉大海,毫无音讯。
作为“花间派”的鼻祖,温庭筠在男女之情上是十分敏感的。对于这样一个美貌少女的一片痴情,他怎么可能毫不动心?可是,他又为何如此冷酷无情了? 我想,爱的方式有千万种,温庭筠却选择了一种他认为最好的方式,那就是相见不如怀念。
在古代,象温庭筠这样有名气的诗人,即使到了五六十岁,娶个美貌小妾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然而,对于鱼玄机,温庭筠可能觉得以自己如此丑陋而衰老的样子与她相配,实在是有些玷污了她。于是,他便选择了逃避。
就这样,两人的关系始终是发乎情止乎礼,一直没有逾越师生关系的底线。 然而,多情如鱼玄机,她并没有因为老师的拒绝而就此作罢,反而爱地更深了。 在得不到回答之后,她把一片痴情化成了文字,创作了大量的诗作寄给老师。然而,依旧是毫无回音。
时间是治愈爱情创伤的最好良药。当自己的一腔热情始终得不到对方的回应后,鱼玄机的爱情之火就慢慢熄灭了。可是,在她心里,温庭筠的位置一直都放在最重要的地方,只是藏得太深,连她自己都快要忘记了。
时光飞逝,这一年,鱼玄机20岁,出落地更加标志了:肤白如雪,身材窈窕。一双大眼睛清澈无底,好像秋水一般;鬓发浓密如云,衬着一张鹅蛋型的脸庞愈发娇艳美丽。于是,上门提亲的人整日络绎不绝。 然而,鱼玄机却丝毫没有兴趣,因为她的心里始终放不下那个人。
或许是天怜佳人!温庭筠终于在十几年后返回了长安。此时的他已是知天命之人。他以为十几年的时光磨砺,鱼玄机对他的爱情肯定早已化为烟雨了。 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当见到他的那一刻起,鱼玄机深藏的爱情又复苏了,而他却已经娶妻生子了。
面对鱼玄机依旧炽热而深情的眼神,为了不让她再深陷下去空耗年华,温庭筠无奈之下想到了自己的一个朋友——新科状元李忆 :这个李忆在年龄上与鱼玄机相当,且出身名门望族,品行端正;他对鱼玄机也是倾慕已久。把这样的一个人介绍给鱼玄机,她的终生肯定会有一个好的依靠。
就这样,在温庭筠的撮合下,鱼玄机与李忆便相识了。可是,谁也没想到,这段相识竟然给了鱼玄机更加致命的伤害,让她从一个冰清玉洁众人仰慕的才女堕落成了受人唾弃的妓女。在爱情上,她的一生真是一步错,步步错。从她爱上温庭筠的那天起,她的人生悲剧就已经注定了。
这个李忆本是个有家室的人,但是因为贪恋鱼玄机的才华已久,一直苦于没有机会亲近。现在一个大好机会来到眼前,他怎么会错失良机了?于是,靠着温庭筠与鱼玄机相识以后,他便使出了浑身解数,用尽了千般体贴,终于敲开了鱼玄机的心房,报得美人归。
在苦恋老师十几年后,突然有一个年貌相当而且温柔体贴的情人出现在眼前,纵使聪慧如鱼玄机也没法抵挡这种诱惑。于是,与李忆相识后不久,鱼玄机把对老师的一腔深情便给了这个男人。 这一次,她想,她的爱情终于要开花结果了。她的幸福人生来了!
然而,命运这一次还是没有善待鱼玄机。 当李忆的正房夫人听说李忆纳了一个年轻美貌的小妾之后,气势汹汹地杀上门,不仅把鱼玄机羞辱痛打了一番,还逼着李忆一纸休书将鱼玄机赶出了家门。 无奈之下,鱼玄机只有委身道观,成了一名道姑,从鱼幼薇变成了鱼玄机。
可怜一介女流,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无依无靠,又被夫婿休掉,名节受损。如此人间惨祸,任何一个女人都无法承受。更悲痛地是,当鱼玄机终于走出十几年的爱情创伤,终于鼓起勇气重新开始新生活时,迎接她的不是理想的爱情,却是一场更加惨烈的背叛和伤害。
她自小在父亲教导下,不仅博览群书,文采出众,心性也生得高傲不逊。那成想,自己不仅一腔深情错付两次,还要遭受如此奇耻大辱,真是让人如何有勇气面对余生。然而,鱼玄机并没有选择死亡来结束痛苦,而是采用了一种更激烈极端的方式来报复命运的不公。
再寄身道观后,她竟然挂起了“以诗会友”的招牌,在道观里干起了风尘卖笑之事。一时间,慕名而来的狂蜂浪蝶趋之若鹜,将一个清净道观变成了脂粉青楼。如此,她与温庭筠,与李忆的爱情纠葛就算真正地结束了。
可是她的人生却陷入了另一个更可怕的泥潭,再也没办法逃脱出来。因为一个女人的深情,是世间男子一生都无法理解的事情。一旦一个女子为情所伤,绝情绝义,那将更是一件极其可怕的事情。
沦落后的鱼玄机虽然还心性高傲,并不轻易委身他人 。然而,人性使然,一个人一旦羞耻的底线被踏破,天长日久,就是再高傲的人也会心性大变。 果然,没有多久,鱼玄机因为与自己的婢女争风吃醋,竟失手将婢女打死,仓皇之下埋于后院。不久,东窗事发,鱼玄机被官府逮捕,判处死刑,年仅26岁。
据说,鱼玄机临死前,面对围观的人群,勇敢地把自己埋藏多年的深情表露了出来: 我此生最爱的还是温庭筠。奈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我的一腔深情终究还是错付了!错付了!
当时,温庭筠就在台下,听了鱼玄机这样一番话后,犹如五雷轰顶,懊悔不已。可是大错已成,再多的悔恨也挽不回鱼玄机的生命。面对昔日温柔娇媚的女学生此刻身首异处的尸体,温庭筠顿时心灰意冷,无颜以对。 此后,温庭筠在历史上便再没有了痕迹,在历史的天空下消失地无影无踪。
一个" 为爱痴狂 "的奇女子,将自己一生的才华都用来歌唱爱情。然而,红颜薄命,当她爱上自己的老师温庭筠的时候,她的悲剧人生就注定了。深情错付,不仅让她为爱痛苦一生,性情大变,最后葬送性命,还让自己成为那些沽名钓誉的伪君子们茶余饭后的调剂品。
真是令人为之伤怀!同情之下,余作诗一首以寄之:
红颜自古多薄命,情深一往错付人。梅花不惧寒冬雪,却也无奈落风尘。
后人不闻花香在,只道泥淖污浊身。花魂一屡随风去,不屑道于尔等闻。
唐代的四大女诗人指的是:鱼玄机、李冶、薛涛、刘采春。
鱼玄机:唐代的一位奇女子,生活在晚唐,是长安人。十六岁嫁与李亿为妾,为大妇不容,备受欺凌,十七岁出家为道士。十岁时,与著名诗人、词人温庭筠相识,两人成为忘年交。鱼玄机姿色倾国,天性聪慧,才思敏捷,喜欢读书,后因打死婢女绿翘,为京兆尹温璋判杀。
刘采春
作为当时的流行歌手,刘采春也难免绯闻四起。她在浙东演出时,碰上了大才子元稹。元稹有个风流癖好,喜欢为喜爱的女人写诗。当年,他和薛涛热恋时,写了一首《寄赠薛涛》 ,后来与刘采春恋爱时,则写了一首《赠刘采春》。
这位四处留情的文人,倒是为后人留下了一些不入正史法眼的线索和资料。比如他这样描写刘采春:“新妆巧样画双蛾,谩里常州透额罗。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破纹波。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刘采春
李冶的结构是:李(上下结构)冶(左右结构)。
李冶的结构是:李(上下结构)冶(左右结构)。拼音是:lǐyě。注音是:ㄌ一ˇ一ㄝˇ。
李冶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1192-1279)元代数学家。原名治,字仁卿,号敬斋,河北栾城人。金末进士,入元后在今山西、河北等地隐居讲学。撰《测圆海镜》十二卷和《益古演段》三卷。
二、网络解释
李冶(唐朝女诗人)李冶(?---公元784年),字季兰(《太平广记》中作“秀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后为女道士,是中唐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诗人。晚年被召入宫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诗叛将朱_,被唐德宗下令乱棒扑杀。李冶与薛涛、鱼玄机、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诗以五言擅长,多酬赠谴怀之作,《唐诗纪事》卷七八有云:“刘长卿谓季兰为女中诗豪。”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李季兰集》一卷,今已失传,仅存诗十六首。
关于李冶的诗句
桃李冶_李冶桃
关于李冶的成语
道傍苦李桃李年倡条冶叶李广不侯倡情冶思冶叶倡条李郭同舟克传弓冶袭冶承弓丰姿冶丽
关于李冶的词语
道傍苦李倡情冶思宋画吴冶桃李年丰姿冶丽李郭同舟克传弓冶公冶非罪李代桃僵冶容诲淫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李冶的详细信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26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盘点三国四大名马,他们的主人分别是谁